幼兒園加入西方"萬聖節" 該不該讓孩子過洋節?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珠江新城某幼兒園的孩子們過萬聖節 記者 鄧勃 攝

  金羊網訊 記者 陳曉璇 付怡

  製圖/郭子君

  11月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這些天因為這個「洋節日」的到來而顯得頗為熱鬧。不僅大人們打扮成各種奇異的造型搞怪狂歡,就連幼兒園、小學的孩子們也加入到這個西方節日當中。不過,玩鬧當中,也有家長疑惑,過這些「洋節日」的意義在哪裡?

  家長看法

  讓孩子狂歡 VS 過洋節無意義

  昨日上午,羊城晚報記者在天河區某國際幼兒園看到,孩子們打扮成各種各樣的奇特造型,手拿道具,在同樣萬聖節裝扮的中國老師和外籍老師帶領下,大聲說著:「萬聖節快樂!」之後,興奮地由老師們帶著在校園中遊園。據介紹,孩子們所穿的服裝和使用的道具,是園方要求家長幫孩子準備的,可以去商店購買,也可以自己製作。該幼兒園蔡園長表示,園裡的萬聖節活動已持續一周,每天都不同,讓孩子充分體驗這個西方節日帶來的樂趣。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不少家庭也沉浸在慶祝萬聖節的氣氛當中。劉小姐所住的小區家長自發幫孩子們搞了一個萬聖節派對,給孩子們配備萬聖節的道具,有幽靈面具、蝙蝠、公主服、超人服、南瓜燈,還有一大袋糖果等,讓孩子們挨家挨戶去玩「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有這麼個節日讓孩子們瘋玩放鬆一下,挺好的。」劉小姐說。而家長袁女士也帶著女兒身穿公主服,提著南瓜燈去討糖。「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孩子跟別人分享糖果的精神,挺好的。」

  採訪了解到,有不少家長並不忌諱萬聖節的「鬼」的含義,而是把它當成一個狂歡的節日。家長何先生從女兒幼兒園開始,每年就為女兒準備不同的服裝造型,花費動輒幾百元。「關鍵是孩子玩得開心。」何先生認為,孩子過萬聖節、聖誕節此類「洋節」,沒必要上綱上線,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同時還能了解西方的文化。

  不過,也有家長對學校也組織萬聖節此類活動表示不解,甚至認為中國的孩子過西方的節日沒有意義。

  近日,有不少地方的家長因學校要求幫孩子準備萬聖節的服裝道具或製作道具而感到不滿,認為學校這樣的要求不僅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也增加了家長的任務。而有家長則認為不應該提倡過「萬聖節」這樣的西方節日,因為有忌諱。有家長分享了自己的遭遇,晚上帶著一歲多的孩子出去散步,路上遇上了一群打扮成吸血鬼的人,孩子頓時被嚇得哇哇大哭。也有不少家長認為「不給糖就搗蛋」的惡作劇不應該鼓勵。

  專家觀點

  與國情不符 VS 孩子開心最重要

  過萬聖節這樣的「洋節日」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心理專家、親子家庭教育專家於東輝認為西方節日對孩子並沒有太多的教育意義,引導不當甚至可能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他告訴記者,在他接觸的孩子裡,有5%左右的孩子曾經在萬聖節被驚嚇,難以入睡,最後家長向他尋求心理幫助。

  於東輝說:「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很美好的,對孩子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中秋節告訴孩子家人團圓的重要性,春節告訴孩子要敬畏萬事萬物,重陽節告訴孩子們要尊老敬老,即使是清明節,也在告訴孩子們要謹記先人、懷念故去的親人。但是反觀流入中國的西方節日,除了人們在一起狂歡,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這些節日多與西方的宗教有關,與我國國情不太符合。」

  「低齡兒童過『洋節』是一把雙刃劍。其好處在於能夠多元接觸不同文化,豐富家長孩子活動,壞處則在於由於幼兒的身心正處於成長和發展階段,而且萬聖節在中國又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礎,所以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是否能真正地感受到節日的樂趣、理解節日的積極意義,還有待考察。」番禺洛浦街中心幼兒園副園長胡國良認為,各幼兒園應該理性看待洋節日,如有這種活動的幼兒園,一方面,要控制好活動組織的「度」,不能太過;另外,也要和家長做好充分的溝通,不要因為這件事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影響。

  於東輝認為父母可以讓萬聖節的意義變得積極起來:「萬聖節人們會打扮鬼怪的模樣,通過正確的引導,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雖然鬼怪可怖,但是只是人扮演的,世界上並不存在鬼怪,讓孩子不必害怕,增強他們的安全感。服裝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整個過程要讓孩子主動選擇,不要被動接受。」

  「孩子開心是王道。網絡上聲討的『給家長作業太多』,其實是一種誤解。」天河區某國際幼兒園的蔡園長說,幼兒園強調的是親子作業,希望在挑選服裝、製作道具的過程中,加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讓孩子自己表達想要什麼樣的衣服,父母在經濟層面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沒有那麼多預算的時候,讓孩子來選擇並做決定。我們注重的是這個過程,並不是在乎孩子的服裝道具有多好多貴。她認為,完全抵制洋節的做法不可取。只要老師們合理引導,拋棄那些恐怖元素,適當增加一些歡快的元素,比如唱歌、製作南瓜燈、動物化裝舞會、找糖果遊戲等等,孩子們會體會到很多樂趣。

  (原標題:幼兒園加入西方"萬聖節" 該不該讓孩子過洋節?)

相關焦點

  •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被家長怒懟,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和聖誕節、感恩節一個樣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為了慶祝萬聖節,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各樣鬼怪的樣子走上街頭,逐家逐戶地敲門,口中還會念念有詞,「快給糖果,否則就搗蛋!」我們中國的所謂的「鬼節」是中元節,我們中國人過中元節與西方不同。我們對於中元節充滿敬畏之心,這天多數人都選擇白天去墓地去祭祖,以表達對逝者以及祖先的敬畏。萬聖節是西方鬼節,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 萬聖節被批:人不人鬼不鬼,國人到底該不該過這些洋節?
    10月31日晚,在青島地鐵2號線上,一中年男子因看不慣地鐵裡兩名打扮怪異過萬聖節的女孩,大罵對方「人不人鬼不鬼的,是中國人的恥辱」。女孩則反駁「要你管,你閉嘴」。大叔尾隨他們到最後一節車廂,聽到他是男生,隨後就開始辱罵。其實有的時候看著那些奇裝異服的人還是蠻害怕的。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過「洋節」等於數典忘祖?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過萬聖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不少家長都為此糾結過。對於這個問題,或許我們不該簡單地選擇過還是不過,而是該思考我們到底該給孩子怎樣的引導。也有網友覺得這位家長有點小題大做了,不喜歡不認可,不參與就是了,文化本無國界,把過萬聖節跟是否正能量扯在一起,屬於道德綁架。過「洋節」等於數典忘祖?
  • 洋節到底該不該過?(聖誕、萬聖節)畢竟只是在節日裡玩一玩
    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對於西方來說,聖誕節就像我們的春節一樣重要,他們有聖誕樹,家中長輩會扮成聖誕老人,在晚上偷偷給孩子的聖誕襪裡塞禮物,給孩子們驚喜。近年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中國年輕人最先接受這些思想,麥當勞、肯德基、漫威電影、萬聖節、聖誕節等等。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些既新奇又洋氣,都想要嘗試一番,他們相互影響,漸漸的都熟悉了這些。阿喵今天想要討論一下該不該過洋節。有人會說,只是一個節日,有什麼不能過?是啊!只是一個節日。
  • 幼兒園過萬聖節引關注 家長:過洋節意義在哪
    王女士說,幼兒園崇尚過洋節,尤其是像「鬼節」這樣的節日也要過,讓家長們很糾結。記者 黃婷 實習生 符林珠 文/圖  家長很糾結 這麼嚇人的東西,買還是不買?  家住海口新大洲大道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女兒在附近的幼兒園讀中班。前兩天,女兒的班主任突然在微信群裡通知家長買萬聖節的服裝和道具,幼兒園下周一將組織小朋友過萬聖節。
  • 萬聖節道具、場地租賃忙 「洋節」轟趴成新社交方式
    「這場地我們上周就租出去了,我們還提供了一些萬聖節道具。」某轟趴館「威廉古堡」的場地方告訴記者。隨著西方節日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公眾生活,情人節、愚人節、萬聖節、平安夜、聖誕節等一系列「洋節」已成為年輕人的新社交方式。
  • 多地組織萬聖節活動,家長紛紛怒斥!「洋節文化」令人擔憂
    今天是西方國家一年一度的萬聖節,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國際化,很多人也跟風過上了「洋節」,但是關於「洋節」,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很多人認為我們有著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要過「洋節」了,這不是助漲別國的文化入侵嗎?
  • 幼兒園過"萬聖節" 裝扮怪異恐怖家長反對(圖)
    記者 王巍/攝 萬聖節將至,本來是個「不疼不癢」的洋節,卻令很多家長叫苦。因為幼兒園要過節,家長忙著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成法師、小鬼等各種造型。對此,有家長覺得讓孩子接觸新鮮事物挺好,但有家長卻表示許多裝飾屬於一次性用品,太過浪費,而且對給孩子過「鬼節」難以接受,幼兒園這麼做實在不妥當。
  • 幼兒園過萬聖節 南瓜銷量翻倍忙壞家長(圖)
    眼瞅著西方「萬聖節」即將臨近,最近沈城不少家長都接到了幼兒園布置的「扮鬼」任務,不僅要去採購各種萬聖節裝備,還要動手製作南瓜燈。有的家長甚至為穿什麼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萬聖節遊行糾結了好幾天。「那天接孩子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遞過來一張A4紙,上面密密麻麻地羅列了七八條任務,包括幫孩子製作一盞南瓜燈,購買一家三口的萬聖節裝備,購買彩繪棒等,在萬聖節當天還要請假陪孩子參加化裝遊行。」孫先生和媳婦開始著手準備,孩子媽在淘寶網上逛了好幾天,由於擔心實物和網上的不一致,孩子媽一口氣買了4套萬聖節服飾,此外,還買了不少小飾品。
  • 幼兒園過"萬聖節"熱鬧 "鬼節"前夜流行"咬蘋果"遊戲
    晨報記者 王巍/攝    萬聖節將至,本來是個「不疼不癢」的洋節,卻令很多家長叫苦。因為幼兒園要過節,家長忙著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成法師、小鬼等各種造型。對此,有家長覺得讓孩子接觸新鮮事物挺好,但有家長卻表示許多裝飾屬於一次性用品,太過浪費,而且對給孩子過「鬼節」難以接受,幼兒園這麼做實在不妥當。
  • 幼兒園過「萬聖節」 裝扮怪異恐怖家長反對(圖)
    因為幼兒園要過節,家長忙著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成法師、小鬼等各種造型。對此,有家長覺得讓孩子接觸新鮮事物挺好,但有家長卻表示許多裝飾屬於一次性用品,太過浪費,而且對給孩子過「鬼節」難以接受,幼兒園這麼做實在不妥當。
  • 小蘿莉扮無臉男嚇哭同學 幼兒園過萬聖節應「適可而止」
    10月30日晚,這樣一條微信開始熱傳:幼兒園裡,一個小孩扮演無臉男,因為太傳神,把兩個小朋友嚇哭了。31日,記者走訪發現,南寧不少幼兒園都組織孩子過萬聖節,商場的促銷氛圍也越來越濃。幼兒園該不該過萬聖節?怎樣過「洋節」才合適?類似話題引發老師和家長熱議(11月1日《南國早報》)  近年來,西方節日越來越受到國人的歡迎,並且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幼兒園過西方「鬼節」
    ,卻因海口有幼兒園專門給孩子過這個節日,而招來部分家長的不滿:「孩子還這麼小,過西方的這個『鬼節』很不合適!」對此,幼兒園方認為,這是在向孩子傳遞西方文化,沒有不妥。而海口教育部門則表示,沒有明確的規定禁止幼兒園不能搞此類活動,但他們並不提倡。  家長不滿:  咋給孩子過西方「鬼節」?  11月1日是西方傳統的「鬼節」萬聖節,10月31日則是萬聖節前夜。
  • 百姓網:萬聖節道具、場地租賃忙「洋節」轟趴成新社交方式
    「這場地我們上周就租出去了,我們還提供了一些萬聖節道具。」某轟趴館「威廉古堡」的場地方告訴記者。隨著西方節日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公眾生活,情人節、愚人節、萬聖節、平安夜、聖誕節等一系列「洋節」已成為年輕人的新社交方式。
  • 幼兒園過萬聖節 家長不知來歷
    晨報訊(記者 劉洋 王萍)這周趕上了西方的萬聖節,「過節」氣氛從購物廣場、咖啡廳瀰漫到了幼兒園,孩子們精心打扮、盛裝出席,似乎比任何一個傳統節日都過得隆重。但對於萬聖節的來歷和習俗,大多數人還是不明所以。
  • 幼兒園帶孩子過萬聖節 家長糾結「合適嗎?」
    最近,有個問題讓他很困擾,那就是兒子的幼兒園讓家長幫忙準備裝備,這個周末要過萬聖節。在他眼裡,需要購買的衣服,都接近於奇裝異服了。「以前我就留意過,很多幼兒園這個時候都要帶孩子們過萬聖節。這回輪到自己孩子身上,感觸真的不一樣。」李先生說,這幾天,他手機朋友圈就早早地被「萬聖節」話題刷屏。
  • 培訓機構萬聖節過個皮毛,家長怒斥敗壞正能量:這洋節,還過不?
    然而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打起了各種洋節的主意。萬聖節、聖誕節這類洋節,一般還會要求家長配合購買相應道具,來裝扮好孩子。光有形式沒有內核,千篇一律的尖帽子,花鬥篷,南瓜燈。要不然都是一些洋人的卡通人物,毫無新意,這類洋節日的活動,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 家長怒斥萬聖節活動,西方的節日,到底該不該過?
    原來,這家機構組織了一個萬聖節活動,孩子們穿著各式各樣的裝扮,正熱熱鬧鬧地玩著,有家長卻不滿意了,認為不該過西方節日,而應該多給孩子普及愛國知識。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中國的節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主要意義變成了有假可放,這珍貴的幾天被安排上了回家看父母、和朋友旅遊等行程。
  • 「洋節」這天,到底應該怎麼過?
    來源:微信公眾號「青春山東」(ID:sdgqt2014)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過洋節帶給我們的思考》作者:鄭海鷗、《為傳統節日賦予當代表達》作者:劉陽)、中國教育報(《「贊」或「踩」:大學生過「洋節」該有個反思》作者:藍靜 羅袁璐 吳田芳、《熱衷過「洋節」別丟了自己的「傳家寶」》作者:陳紅梅)、中國社會科學網等。
  • 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但是就算是這麼貴,還是有不少的年起人去買,其實無論是平安夜、聖誕節以及是情節人,中國有很多的人都喜歡過,特別是年輕人,那麼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第一個:西方「洋節」熱鬧,有活力,忌諱少大家要是注意到西方「洋節」的時間的話,大家會感覺西方的節日一般都是比較熱鬧、有活力,像情人節就可以兩個人秀恩愛去,想萬聖節的話大家急可以一起裝扮一下出去玩,這主要是以玩樂為主,因此就很受年輕人以及小孩的喜歡,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有不少忌諱的,大家會覺得不尊重祖先,加上中國不少的節日天氣都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