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對於西方來說,聖誕節就像我們的春節一樣重要,他們有聖誕樹,家中長輩會扮成聖誕老人,在晚上偷偷給孩子的聖誕襪裡塞禮物,給孩子們驚喜。
近年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中國年輕人最先接受這些思想,麥當勞、肯德基、漫威電影、萬聖節、聖誕節等等。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些既新奇又洋氣,都想要嘗試一番,他們相互影響,漸漸的都熟悉了這些。
阿喵今天想要討論一下該不該過洋節。
有人會說,只是一個節日,有什麼不能過?是啊!只是一個節日。在西方節日傳入中國時,中國並沒有現在這麼強大,一些人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過了洋節就和其他中國人不一樣,認為洋節是高雅的象徵,認為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節日土裡土氣,不屑於過中國節日。這群崇楣揚外的中國人的出現讓大家感到恐慌,怎麼會這樣?只是中國人的思考。
接著,大家發現有一些政策出現了,比如,在學校,老師不允許過洋節,而像黨員或預備黨員是不能過洋節的。學生是未來的基礎,黨員是現在的棟梁。通過影響他們去一下中國。經過幾年的整改,隨著國家的強大,崇楣揚外的事件已經很少發生了。
對於阿喵來說,洋節:萬聖節、聖誕節之類的,只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放肆去玩的機會,就像雙十一雙十二,只是提供給大家一個放肆去買東西的機會。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洋節在外國很重要,但放在中國,他只是一個玩得很嗨的大周末,我們在萬聖節晚上裝扮成鬼,去鬼屋探險。在聖誕節互送禮物、蘋果。不會有人覺得過這些節日就與眾不同,只會覺得,今天自己以節日為藉口,好好地玩了一場。
洋節不像中國節日,洋節一般只有年輕人過,性質是玩一玩。中國節大部分都是家人一起過,像春節、中秋節,是團圓,寄託著思念。本質不同。
還有些人認為,這些畢竟是洋節,怎麼能過呢?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這個文化大交融的資訊時代,大家互相學習,互相了解,過洋節也是大家認識對方的一小步。阿喵認為,洋節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