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疫情的持續爆發,引發了留學生回國潮,大部分留學生,聽從了國家的安排,認真隔離或暫不回國,卻有個別不遵守國家規則的人引發的一系列觸怒國人的事件,給留學生抹了黑,但是絕大部分人都很清楚這只是個別人的行為,並不代表留學生群體。
近日,一個從來沒有聽過的名字「留學生許可馨」,一夜之間上了熱搜榜,許可馨這名女留學生,成了中國人熟悉的「網紅」,她是中國藥科大學公派留學生。一邊拿著國家的錢出國留學,一邊罵著自己的國家,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想到,她是被網友硬懟上熱搜榜的。
然而,不明白,為什麼就是這位顏值不錯的留學生,品行卻是如此之差,近兩個月來,一直在個人社交媒體發布「辱華」言論,好像早就忘了自己是中國人了,罵國人是「賤骨頭」,辱罵醫護人員,顯擺「爸媽的人脈和錢」,還說自己「從來不想回國,覺得回國像犯人一樣」。
一邊享用國家資源,一邊卻極盡地用各種語言抹黑國家,想不明白這種人是怎麼拿到公費留學名額的?對此,仍有很多網友表示懷疑,這樣的人不可能是公派留學生。
俗話說人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一個對於生她養她的祖國都抱有仇恨的人,即使才華蓋世,培養出來又有何用?難道將來要指望這種人學成之後回國報效祖國?
最近從家長聯名申請要求國家包機,接回1.5萬名滯留英國的小留學生事件開始,關於留學生的話題成為了人們議論的熱點,確實有一些人對於留學生發表了一些過激的言論。
但是聯繫到個別留學生的表現,讓國人氣憤也是可以理解的。像許可馨這樣的留學生,罵同胞,罵祖國,這樣的人,怎麼不引起國人的憤怒呢?其傲慢的高人一等的姿態,自己很享受,實則奇醜無比!
對於她的言行,不僅僅是國人感到蒙羞,相信她的母校,還有在國內的親人,都會感到蒙羞,作為一名成年人,在中國國內接受教育,竟然有如此讓人不齒的言行,但願這是她的個人行為。
但是我們也要反思,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了?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出了國,就會變得如此薄情寡義?我們是不是太注重「分數教育」了?卻忽視了思想教育?
近幾年來,留學生出國留學後的行為和表現,讓我們感到非常寒心,有破解北鬥密碼送給美國的清華大學畢業生高杏欣,有侮辱昆明空氣的楊舒平,還有擅自代表國家給美國道歉的科技大學博士麥文鼎,各種五花八門的留學生都相繼出現。這是愛國教育不到位的危險警鐘,是道德淪喪的人生觀表現。
這些留學生都有幾個共同點:
家庭條件優越;不愛國;缺德;追求奢靡生活。雖然這些只是大學生中的極少數,零頭都達不到,但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警示信號。我國教育不是倡導「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嗎,為何導致輕易就讓西方或者島國文化籠絡了學子的心。
我國的教育一直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品德是一個人的靈魂,是一個人施展能力的基礎,是當今社會稀缺而珍貴的品質標籤。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單有能力,沒有人品,人將殘缺不全。良好的品德是一個人健康成長、順利發展的基礎。希望未來我們的教育在抓分數的同時,不要忘記品德教育也很重要。
但是為何導致出現輕易就讓西方或者島國文化籠絡了學子的心,這不是什麼「代溝」的問題,這是文化不自信的危險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