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道德教育的缺失!

2020-12-27 騰訊網

中國當前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道德教育的缺失!

一、教育導向上的德育缺失

教育應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不僅是品學兼優,更是身懷愛國之心,天下為公。

可是,現在教育的導向都是應試教育,衡量一個學生成功與否看成績,看能否考取名牌大學,看一個學校的好壞用成績,看能否考取更多的大學,尤其是985、211高校。

前段時間,南京一中很多家長在校門口圍聚,喊著讓校長下課,原因是因為南京一中搞素質教育,結果考取的高分段人數少了!家長社會看重的是孩子考分的多少,而不是看十年後從學校學到的東西孩子依然在受益著,甚至一生受益無窮。

這種唯成績論的導向,已經幹擾了教育的發展大計,這種指揮棒不改變,家長、學校、社會的看法就不會改變!

二、教育內容上的德育缺失

現在的教育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一些經典的內容都被削弱,而增加了一下不知所云的內容。

比如魯迅先生的作品,被大幅度消減,不知這些編委的腦子怎麼想的,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內容,比如古文部分減少,反而增加部分西方價值觀的相關內容。

教育內容方面,道德教育的滲透內容不足,培養出的孩子,多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些年,清北錄取的都是最優秀的人才,這些人畢業後大多出國留學,回來的很少。愛國主義教育,家國情懷缺失,流失了多少人才!

三、教育活動中德育的缺失

在各級學校,教育活動很多,但與德育方面的教育活動內容偏少!

古人早就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多是圍繞授業解惑的活動,針對性的傳道方面的教育活動很少。

從教育的導向上、內容上、活動中,都缺失德育的教育,所以中國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德育教育的缺失!

相關焦點

  • 楊則棟:從網癮看當下道德教育的缺失
    (原創文章,作者:楊則棟 南京理工大學 審核:何良慶)「道德即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以培養真正的人,培養全面、完整的人為己任。而德育教育在其中又起到了對學生三觀進行塑造的關鍵作用,德育教育是教育戰線的前沿陣地和重要一極,它無時不在,也無處不在,但是,近些年來的頻發的學生網癮事件可以看出當下學校德育教育的缺失。
  • 精神缺失是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
    前段時間,遇到了一位教育老前輩,他做過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現在退休在家。他很關心我的工作,也想了解教育的現狀。我恰又是一個不會報喜的人,談到了自己對於教育的憂慮。不只是待遇的問題,是人的精神狀態出了問題。老人是寶,如此觀點無疑對當下的教育是一劑良藥。當下的教育,有很多困難,但是精神的缺失無疑是最大的問題。一個人之所以職業倦怠,拈輕怕重,主要的問題在於精神缺乏。思想軟弱,怎麼能高高挺立。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是無法發現工作的美好,也不可能對生活充滿著趣味。有人說,我只想安心教課,別的什麼事都不想管。
  • 教育功利思想濃厚,愛國教育不足,國內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對於國內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教育的功利心理越發嚴重國家通過發展教育事業,主要目的是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量的人才,以高質量的人才推動國家各行各業的發展,而且近些年來國家的發展也確實印證的教育事業背後的推動力。
  • 中國當前教育存在什麼問題?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中國當前教育存在什麼問題。從我所了解可以告訴大家。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有部分教師特別城市裡老師,在教室裡沒有好好教學生學習。而是用課餘時間,或者是星期六.日假日及寒暑假給學生補課,掙取補課費,這是我們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
  • 貴港教師罵人,事件背後是道德與教育的缺失
    目前,當地教育部門已介入。這些現象就是我們平常社會上的金錢至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道德已經約束不了太多人,唯有法律還在維持著正義。,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從小培養習慣,培養一個有正確價值觀,有公德心的公民。
  • 田心銘: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道德教育?
    例如,以往一個時期中,存在著一種以批判「德育政治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德育非政治化」的觀點,我們在當前的討論中也聽到了它的回聲。「德育非政治化」的觀點從兩方面表現出來,一是主張「德育」只能是「道德教育」,必須排除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否則就是 「德育的政治化」;二是表現於對 道德教育的看法上。
  • 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被安全嚇怕,被道德綁架
    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被安全嚇怕,被道德綁架!!!1、我一直想不通,暑假溺水與學校關係大嗎?在家跳樓自殺,學校為何要賠錢?放學路上出了交通事故,為何要向學校要錢?誰能保證數千學生,下樓不崴腳,打球不碰傷?
  • 中國當前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我國的教育隨著改革開放,迎來大力發展的機遇,成就顯著。這裡主要說存在的問題。先說現象:一,基礎教育抓的紮實,學生學的辛苦,但到了大學反而放鬆了。大學學風鬆散,學生雖讀本、讀碩、讀博,但專業人才質量欠佳。於是錢學森發出「為什麼現在的學校培養不出人才」的慨問。
  • 提高道德教育有效性途徑探析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我國社會的道德生活發生了巨大的進步。一些陳舊落後的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改革、發展、文明、競爭、創新、拼搏已經成為社會道德精神的主流,這是巨大的道德進步。但是,當今社會道德問題依然嚴重。例如在經濟領域和商業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問題依然相當嚴重,尤其是食品、藥品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產領域問題更為突出。
  • 中國基礎教育存在什麼問題?網友:教育精細量化主義
    當前,我國現在的教育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如果是寫教育論文,寫三天三夜都寫不完,而且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教師工資低中國基礎教育存在最大的問題是教育精細量化主義嚴重。圍繞教育精細量化而制定出很多複雜的考核評價體系,比如職稱制度、比如績效工資、比如教學常規檢查等等,這些量化考核體系把整個教育環境生態向「企業管理」的模式發展,培養出的學生就像「工作產品」,不適應這個量化評價體系模式的學生最終像工業產品廢品一樣被拋棄。因此,我覺得我國教育當前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用錢可以解決的問題;一個是用錢解決不了的問題。
  • 教育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是「頭重腳輕」
    育鄰夢教育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是「頭重腳輕」,主要包括:重教育內容輕生活實踐;重考試成績輕學習習慣;重高等教育輕基礎教育。教育是社會生產生活分工協作高度發達的必然產物,是賦予孩子們更好適應社會生活技能的活動,簡單的說教育就是引導孩子摸索出自我駕馭社會生活的使用說明書。
  • 「原生家庭」教育問題的根由
    這樣,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的整個社會實際上是存在斷層的。這說明她本身的內心就是空的。馮軻勇於結婚卻不勇於承擔婚後的責任,可見做為一個人他最起碼的道德責任的缺失。所以說,「原生家庭」的教育問題其本質上是中國目前教育體制上的本末倒置問題。
  • 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融合及其限度
    內容提要:當前小學德育課程的名稱由「品德與生活(社會)」改為「道德與法治」,課程名稱改變後,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能否融合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鑑於道德與法律的深層聯繫以及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互相支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兩種教育可以融合。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教育問題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正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由於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農村,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親人或委託人照顧的17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 調查顯示,當前的勞動教育存在社會勞動教育「淡漠」、學校勞動教育...
    原標題:調查顯示,當前的勞動教育存在社會勞動教育「淡漠」、學校勞動教育「無位」、家庭勞動教育「疲軟」等現實性問題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如何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賦予了職業教育全新的價值期許,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拓展了職業教育學科的豐富內涵。
  • 朱小蔓:關於學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01、道德、道德教育、學校道德教育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認識得越來越清楚,但對於諸如「什麼是道德」、「什麼是道德教育」、「學校道德教育旨在達到何種目的」等一些更本源的問題卻很少做進一步的追問。而在我們看來,一種缺失了思想根基的道德教育實踐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教育大家】張志勇:中國學生缺失三種「素質」
    當前我們的教育本身並不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當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內在聯繫,教育本身才更有意義,學生的學習也才更有興趣;相反,學習脫離了生活和人自身的體驗,學習就是枯燥的,孩子還有什麼興趣?所以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回到教育本質上,教育是培養人的,教育應當讓孩子們感受到當下教育的快樂,而不是工作之後掙大錢才快樂。
  • 追尋滋養心靈的道德教育——班級管理中道德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本文在剖析當前高中道德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新時期中學生心理特點和道德發展規律,從班級管理的角度探討如何在班級管理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改善班級管理的德育方法,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審視當前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工作,發現問題,按照新的要求創新班級道德教育工作,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是擺在每個班主任面前必須研究的問題。
  • 當前初中生品行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
    當前初中生品行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有的學生崇拜「哥們義氣」,「願為朋友兩肋插刀」,對同學犯的錯誤守口如瓶,認為這是「言而有信」。    二、缺乏艱苦奮鬥的精神。有的學生說:「我信仰的就是金錢」,不僅表現在生活上互相攀比,脫離家庭實際,要求家長買時髦名牌服裝,而且還表現在對勞動的厭惡上,集體勞動不參加,甚至連值日工作都不做。
  • 注重個性道德,回歸人本教育
    摘  要:教育的人本宗旨古已有之,而當前很多教育模式卻逐漸走向反面:教條,順從使得學生個性喪失;空洞說教卻遠離生活;急功近利而道德教育功能缺失,所以對此應該讓人生教育和道德教育真正走進學校,改善學校功能,培養造就具有鮮明個性的完滿的人,實現教育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