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為本立德樹人 百年名校蘇州大學改革創新育英才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 趁良辰美景,一起來蘇大感受崑曲藝術的獨特魅力。

  中國江蘇網6月26日訊 央視一號演播廳內,燈光炫目,在南美巴西風格的鋼琴伴奏下,24位身著白底藍花旗袍的美麗姑娘懷抱琵琶,向世界演繹一個蘇州評彈版的《茉莉花》。

  根據湯森路透公司《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簡稱ESI)2017年5月最新數據顯示,蘇州大學有8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位列中國大陸高校第23位,全國地方高校首位;其中材料科學、化學2個學科同時進入全球前1‰。國內擁有2個及以上ESI前1‰學科的高校僅有19所,蘇大也成為江蘇省內同時擁有2個學科進ESI前1‰的三所高校之一。

  在2017自然指數排行榜上,蘇州大學位居中國大陸高校第11位,全球高校第84位。

  在2017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中,蘇州大學位居中國大陸高校第13位。

  這些第三方評價直接體現了蘇州大學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發展。

  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劃」首批入選高校和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蘇州大學搶抓國家「雙一流」和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發展機遇,始終將「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校訓精神作為育人指引,將「學術至上、學以致用、培養模範公民」凝練為學校的辦學宗旨,全面深化內涵建設,努力推動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人才強校,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

  「希望你們在所在的研究領域內堅定地走下去,並且從中收穫樂趣。」5月21日,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麥可科斯特利茨教授從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手中接過聘書,佩戴上蘇州大學校徽,成為蘇州大學首位講席教授,並為師生們上了一堂精彩的學術研究課。受聘後,他將領銜組建「蘇州大學高等研究院」,以講席教授的身份參與到教學科研等各方面的工作中。這是蘇州大學開始實施高端人才匯聚工程取得的又一項重大進展。

  「人才資源是學校發展的核心資源,沒有一流的人才,就沒有一流的學科、一流的大學,高層次人才資源的匯聚直接帶動了學科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說。

  2007年以來,蘇州大學遵循國際標準,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努力構築創新人才高地。學校先後引進包括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等高端一流人才在內的各類人才1300多名,其中海外歸國人員佔到了32%。

  蘇州大學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圍繞重大項目和學科前沿研究凝聚學術隊伍,形成一批優秀創新團隊,以此帶動一批重點學科、優勢學科進入國內一流行列,走出了一條通過科研創新團隊培育人才的路子。一大批海內外高水平人才匯聚蘇大,不僅帶來了與國際接軌的育才理念和前沿科技,高水平的師資和科研力量也為高水平學生的培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促進了科研反哺教學。

  多措並舉,培養卓越型人才

  「能在校內跨專業學習已經很幸運,還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主動學習的勁頭就更大了!」從小酷愛醫學的2014級張瀟穎同學,在選修了醫學部周泉生、王建榮兩位特聘教授的「新生研討課」——《幹細胞與腫瘤》後,利用課餘時間進入實驗室體驗科研全過程,並在教授的鼓勵指導下,自主設計了研究項目,並與同學聯合申報獲得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資助。因為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還順利通過了學校的轉專業選拔考試,成功地轉入醫學部生物科學類專業繼續學習。

  2013年底,蘇州大學開始全面啟動「新生研討課」作為「通識教育課程平臺」的選修課程。至今,學校已立項建設涉及各個學科的170餘門新生研討課。一批院士、名師、教授走進本科新生課堂,幫助新生開拓學術視野。

  作為江蘇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蘇州大學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探索拔尖人才培養特區,納米科學技術學院被列為全國首批17所國家試點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特區;蘇大還設立了定位於專業教育之外的「第二課堂」的敬文書院,和在「第一課堂」開展博雅教育的唐文治書院。

  在近日舉辦的「2016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暨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上,敬文書院2013級會計學專業毛惠同學獲得了 「2016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我的室友來自物聯網工程、英語專業,平日裡文理思維的碰撞為我提供了很多靈感。書院的第二外語課程、領導力培育課程、語商培養課程、中英文演講比賽、敬文講堂極大程度上拓寬了我的知識面和眼界,也讓我感受到了通識教育的魅力所在。」得益於敬文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大學四年中,毛惠申請到了哈佛大學學習項目,獲得了亞太青年模擬APEC大賽冠軍,參加了義大利 「世界教室」青年論壇,並作為中國青年代表之一,隨習近平主席赴菲律賓出訪了APEC峰會。

  為了將「創新基因」植入到專業教育中,蘇州大學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了微課、新生研討課、翻轉課堂、互動式教學、課程化考核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學校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已達40多門。在6月初剛剛結束的第十五屆江蘇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暨「挑戰杯」全國競賽江蘇省選拔賽決賽中,蘇州大學獲得2個特等獎、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另外還有3件作品直接進入全國決賽。

  春風化雨,譜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蘇州刺繡、崑曲評彈、書法繪畫……在蘇州大學傳統文化工作坊,以學生社團課外活動的形式定期聘請校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海內外專家學者走進校園,講解和傳授中國傳統文化,200多場講座為中外大學生奉上了一頓頓文化大餐。自2013年成立以來,蘇大傳統文化工作坊已有10門課程納入到全校的公選課學分體系,吸引了15000多名師生參與活動。

  立足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廣大師生在文化自覺中堅守蘇大精神,在追求創新中發展蘇大傳統。蘇州大學不僅有著積澱深厚美麗校園,更是全力為廣大學子創造豐富醇厚的軟環境。學校通過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引領和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蘇大的學生不僅應具有良好的科學人文素養,具備全球性視野與胸襟,更應是富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

  在蘇州大學,師生都對一個溫暖而寓意深刻的名字——「惠寒」耳熟能詳。1911年,東吳大學學生利用課餘在蘇州為寒門子弟創辦了一所惠寒小學,從此,「惠寒」成為學校百年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如今師生公益活動最有號召力的品牌。截至目前,學校先後有5萬餘名師生、300餘支團隊積極參與,自發捐贈200餘萬元「惠寒」基金,足跡遍布16個省的23個區市,共建「惠寒」學校25所,1500餘名貧困兒童獲得蘇大「惠寒」獎助學金,5000多名留守貧困兒童獲益。「接力惠寒行動」成為該校學子踐行愛心行動的口號。學生在獻出愛心的同時,也收穫了成長。

  像「百年惠寒」這樣的校園文化品牌項目在蘇州大學還有很多:持續23年的王曉軍精神文明獎評選,舉辦20餘年的「讀書節」活動,堅持十多年的「高雅文化進校園」活動等。近年來,蘇大連續兩年獲得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項目與特色項目,連續多年摘得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一等獎。

  學校還以學生社團為抓手,全校200多個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文化活動,「東吳大學生藝術團」「東吳劇社」「東吳辯論社」等社團在校內外都獲得了普遍讚譽。東吳大學生藝術團連續多年在國家漢辦的邀請下,赴美國、奧地利等國家的孔子學院演出,並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號召,到柬埔寨、寮國高校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劉金光 姚 臻

  新聞熱線:025-58683733;58683772;58683703

  主辦: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主編:莊傳偉 執行主編:張艾情 版面統籌:徐燕霖 策劃助理: 裘麗 李靜 曾智 張霏霏 何珊 丁一冬

相關焦點

  • 蘇州科技大學:奮力書寫立德樹人的新時代答卷
    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聖職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蘇州科技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貫穿始終,把聚焦學校中心工作貫穿始終,把實現協同育人貫穿始終,奮力書寫立德樹人的新時代答卷。
  • 把好立德樹人的育人「生命線」
    青島大學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對標育人工作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探索育人新方法新實踐,融教師育人、課程育人、專業育人、文化育人、學生思政於一體,創新構建「一二三四五」育人體系,推動育人工作在體系創新中實現實踐新轉變。「一」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體系核心。
  • 百年名校傳薪火 立德樹人譜華章
    在茂名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茂名市教育局的具體指導下,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深化改革,創新驅動,順利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讓百年名校綻放新光彩,寫就輝煌篇章。底蘊深厚 薪火相傳——歷史悠久。
  • 【立德樹人】吳宏春:深化立德樹人內涵 規範教書育人行為
    在人才培養的高等教育階段,本科生的教育重視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結合,而研究生教育包括碩士和博士階段,都更加強調其在專業技術領域的專業性教育,旨在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是國家人才競爭的重要支柱,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要素。為滿足國家對研究型人才的培養需求,近年來研究生規模發展較快,研究型大學的研究生規模已追平或超出本科生規模。因此,如何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是「雙一流」建設大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 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明確了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新使命、新要求與新部署,為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升級轉型、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提供了根本遵循與發展發向。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立身之本與價值源點。
  • 走在行知路上的「太師人」——太原師範學院立德樹人育人實踐的...
    從位於老校區的陶詩園、師陶館、行知路,到如火如荼的新校區育人生態建設,一批又一批的「太師人」,執著地堅守著行知精神,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譜寫了一首立德樹人改革創新的壯美詩篇。學校秉承 行知統一、造就良師、服務社會 的辦學理念,弘揚以 德育為本、實踐第一、創新教育 為主要內涵的行知精神,並將其貫穿到育人工作的各個環節,涵養生態,厚植優勢,構築了學校較為鮮明的育人特色。」校黨委書記張惠元說。  「大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行知精神是學校蒸蒸日上的精神支撐,也是學校繼續前行奔向未來的強大動力。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 行知精神 ,已成為興校強校的文化靈魂。」
  • 立足新時代譜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就是要培養出我們所需的人才。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讓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放飛夢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前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 立德樹人 銳意改革 乘風破浪 勇敢追夢——天津科技大學與你共期未來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十加一」育人體系,培育行業中堅人才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紮根中國大地,遵循教育規律,銳意改革創新,堅持「四個服務」,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尚德尚學尚行,愛國愛校愛人」校訓精神,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學和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律
  • 在堅守與創新中立德樹人
    原標題:在堅守與創新中立德樹人   【高校黨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開展這次主題教育,是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的迫切需要,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迫切需要,是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的迫切需要。
  • 立德樹人,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澱教育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人才隊伍建設為基礎,以教育信息化為支撐,著力補齊短板,優化結構,提升質量,實現了新的發展。到2022年,進一步鞏固提升海澱教育現代化水平,實現高水平優質均衡發展。
  • ...山東大學孫康寧:一以貫之的「傳道授業」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
    這一入選的項目名字為「面向新工科的機械製造基礎課程KAPI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本成果為機械製造基礎課程教學理念、模式、方法、質量的改革。依託兩個教指委開展實踐工作,參與的學校和企業有32家。目前,這一新的研究成果已被收入教育部工科基礎課教指委新版教學基本要求,成為政策制定和高校教改重要參照。
  • 教育該如何立德樹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育人為本,統籌各種教育資源,協同努力。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優秀傳統。我國教育歷來重視做人的教育,特別強調人的道德主體精神的弘揚,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並且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認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
  • 守正創新 立德樹人 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
    原標題:守正創新 立德樹人 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地闡明了辦好思政課的長遠意義,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課程改革創新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要點,深刻闡釋了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對於在新時代更好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大意義。
  • 華南理工大學:立德樹人育桃李 無上光榮為人師
    「辦大學,就要創一流」,從百川歸海引領高起點辦學,到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從老一輩先賢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到新一代良師為學至勤、傳道授業,代代華工學人治學問、求真理、育英才,為學校形成「一校三區」高水平辦學新格局,躋身軟科2020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0強,為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廣東騰飛、賦能廣州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 立德樹人為中國教育鑄魂
    立德樹人的發展歷程「立德樹人」事關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豐富發展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德育統領,讓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獲得全面發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是立德樹人初步探索階段。
  • 盧志文在《中國教育報》發文:南陽師院立德樹人守初心「三全育人...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立德樹人就是要堅持辦學的正確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立德樹人是「三全育人」的根本目的,「三全育人」是立德樹人的實踐路徑。
  • 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 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要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目標,我們還任重道遠。一是以教師隊伍建設為基礎實現全員育人。
  • 立德樹人何以實現
    原標題:立德樹人何以實現   【研究心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 立德鑄魂·奮進擔當丨天津師範大學優秀教師張昕:立德立身樹人、創新實踐育人 堅定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堅守師範初心,培根鑄魂、強基固本、涵養師德,在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使命中,他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率先垂範,堅守教育報國初心;他們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奮進擔當,擔築夢育人使命;他們堅持「停課不停教」,迎難而上,堅守工作崗位助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四有」好老師的光榮形象,用愛和奉獻爭做學生的引路人和築夢人
  • 立德樹人 抓好六大育人途徑 成都市教育局推進德育創新
    11月27日至29日,四川省教育學會將召開 2019年度學術年會暨「立德樹人」優秀創新實踐案例現場會,會議主題確定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麼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管理育人、協同育人、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六大方面多管齊下,成都市教育局創新工作方法、總結工作經驗,突出思想啟蒙和價值觀塑造,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