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無常的青少年

2020-12-20 中國教育新聞網

青春期一直被視為一段不可避免的情緒混亂期。事實上,絕大多數 青少年在沒有嚴重問題的情況下都會逐漸成熟。一些青少年在情感上有 問題,但這種困擾很少是在青春期才露出端倪的。陷入困境的青少年幾 乎總是與學校、同齡人和父母脫不開關係。這並不是否認青少年是喜怒 無常的,青春期早期確實是情緒劇烈起伏的時期。但是,了解青少年有 什麼感受以及為什麼有這些感受可以讓父母從傷害性的評論和輕率的行 為中汲取教訓,進而減少親子衝突。

不要將孩子渴望獨立誤解為叛逆

青少年想要並需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一自己做決定,自己選擇朋 友,自己安排活動,堅持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們不會將一 切都告訴父母,這是他們尋求獨立的過程中的一部分。根據定義,成為 一個成年人意味著不再依賴父母。對於青少年和父母來說,這是一種令 人興奮卻又恐懼的情景。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變化,因為青少年開始擁 有自己的權利。心理學家把這種過程稱為「個體化」。青少年開始丟棄 父母是全知全能的這一種天真想法,並對父母的認識和評價開始變得更 現實(也更具批判性),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的一部分。青少年可能不 知道自己是誰,但他知道他不僅是父母的兒子。他的家庭曾經是他情 感生活的中心;現在同輩和其他成年人對他的自我價值和自尊同樣重 要一有時甚至更重要。不足為奇的是,青少年的父母和青少年可能對 這些變化感到矛盾。

日益渴望獨立容易被誤解為叛逆。突然之間,青少年開始質疑你的 價值觀,挑戰你的觀點,與你爭辯應遵守哪些規則,並且用無數種方法 讓你少去管他。與此同時,他可能會把自己的朋友視為各個方面的終 極權威,從髮型到全球政治。這並不意味著他要脫離家庭。在某種程度 上,青少年需要與他的家庭分離,拒絕父母給他設定的形象,成為他 自己。

青春期早期發展出的獨立思想幾乎總是在家裡上演。你以前總是有 最後的決定權;現在青少年想要在影響他的生活的決策中擁有平等的發 言權。同樣重要的是,青少年至少在潛意識裡知道,家是一個安全的地 方,在家裡犯錯不會付出太大的代價。

這意味著在現實生活中,當孩子處於青少年早期時,其與父母的衝 突會加劇。青少年經常通過批評和爭吵、沉默和保密來表達他們想要獨立。當父母調整自己以適應青少年的新角色時,可能會有一段動蕩期。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短暫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通常在孩子上初 中時達到頂峰,然後就會減少。雖然分歧在這個階段是正常和常見的, 但持續的鬥爭和徹底的反抗(離家出走、逃學、犯罪)卻不是正常的。 這些行為表明青少年在尋求獨立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或者父母過度管 教青少年或管教得太少。

青少年想要控制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和做什麼樣的事。問題是,青 少年根本不確定他現在是誰:雖然他已經開始擺脫對家庭的認同,但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自我意識。這種不安全感具有可預見的後果。父母可以預見青少年有以下一些或全部表現。

■青少年認為親近或依賴父母是『『幼稚的」青少年會拒絕父母的努力,

不想接受父母的幫助、安慰或感情,父母要對此做好準備。當你幫助你的兒子修理自行車時,他可能會發火一不是因為他不需要幫助, 而是因為他不想被提醒他仍然是個小孩子;15歲的女兒不會再想坐在父親的腿上,如果讓她去照顧一年未見的姑姑,她會躲進自己的房間。 十幾歲的青少年將曾經熟悉的感情模式視為幼稚的(因此也是不適合 他們的)、虛假的。「別碰我」並不意味著「走開」;這意味著罕見的 變化。青少年希望擁抱和親吻是自發的、有意義的,而且通常不是公開的。

■青少年不想與父母待在一起。許多青少年會經歷一段不願與父母共同 外出的階段,特別是如果他們可能會遇到自己的朋友。原因並不是他們對父母感到尷尬,而是他們想要看起來更成熟、更獨立。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是邀請青少年帶上一個朋友;允許他單獨坐在一邊(例如 在電影院讓他自己選座);選擇陪孩子去餐廳和電影院,而非去低齡化的遊樂場(這樣他就不會是唯一一個與父母待在一起的人);允許他時 不時地獨自待在家裡。

■青少年在情感和身體上需要隱私。小孩子喜歡告訴父母他在學校、操 場和夢裡發生了什麼;青少年卻對父母有所猜忌,堅持守護自己的私 人生活。當你問你的處於青春期的女兒她這一天過得如何時,你會得 到一句簡短的回答(如果她會回答的話);當你問她最近有沒有見過一 個特別的朋友時,她會指責你在窺探她。這並不意味著她隱瞞了不良 行為。青少年尋求情感獨立的方式之一就是保留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青少年會尋找你的個人弱點。小孩子把父母理想化,青少年卻可能對 父母吹毛求疵。將父母去理想化是青少年個體化的一部分。除此以外,

去理想化使成長為成年人變成一個似乎可以實現的目標。青少年會經常指出你的錯誤,你要對此做好準備。與此同時,青少年可能會把其他成年人理想化。你可能會聽到他說「史密斯教練很理解我」 「鮑勃叔 叔真的很棒」或「山姆的父母不會像你這樣做」。這些傷人的言論並不是因為青少年想拒絕與你深入接觸,而是因為他正在擴展他的身份網 絡。在某種程度上,青少年意識到他需要更多的成年人成為自己的榜 樣,除非他想成為你的「翻版」。

■青少年經常選擇朋友而不是家人。你過去常常陪你的孩子度過周六,開車送他去電影院或滑冰場,帶他一起去超市或購物中心。現在他寧 願跟他的朋友們在一起,經常就時間安排問題與你討價還價。我再次 強調,他不是在拒絕與你相處,而是在開闊視野。他想嘗試新的態度和行為,以及新的服裝風格。青少年會把家裡的日常決定變成對他們的能力和對你的信任的測試。你認為他應該在戶外度過周六,例如打 籃球或騎自行車,他卻想把所有的空閒時間都花在電腦上。你認為她 應該在開學的第一天穿她的新裙子,她卻下定決心穿一條破舊的牛仔 褲。青少年會在未經商量的情況下突然宣布一個重要的決定,例如,「我不去野營」或「我已經決定不再彈鋼琴了」。大多數此類爭議和單 方面主張都是關於青少年是否有權獨立做出決定的基本問題。例如,你跟你的兒子爭論他是應該在晚飯前還是在晚飯後做作業,這並不是 關於家庭作業的爭論,而是關於他是否足夠成熟來決定如何安排自己的活動並承擔後果的爭論。這也是對你是否和如何信任他的決策能力 的考驗。

如何應對

青少年日益渴望獨立,這需要父母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也需要青少年做出相應的改變。當父母試圖把青少年當作小孩一樣控制時,或者因為他們認為青少年不值得信任而加強控制時,青少年往往會反抗。當父母們接受青少年對更多自主權的需求時,青少年從依賴到獨立的轉變就會是相對平靜的。如果青少年覺得父母給了他足夠的自由,他就更 有可能比其他青少年親近父母,享受與家人共同生活,與父母發生較少衝突,徵求父母的意見,而且希望長大後成為像父母那樣的人。

然而,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獨立都懷有複雜的感情。在青春期前期的幾年裡,父母習慣了展示不受質疑的權威。從富有權威轉變為一種更平等的關係需要談判和妥協,這可能會威脅到父母。成年人知道現實世界充滿了危險和失望,讓一個天真的、沒有經驗的孩子獨自走進這個世界是很可怕的,特別是如果這個青少年似乎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險和自己的脆弱時。

更微妙的是,父母的角色滿足了父母的許多需要一掌控孩子的生 活,擁有權威,感到被孩子需要、信任和愛,被孩子視為無可替代。當青少年要求獲得權力以便控制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觀點、向朋友表示他們以前只會向父母表示的信任,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他們不再那麼 需要父母時,父母很容易感到被拒絕。

所有的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懷有希望和夢想。一些人自豪於他們能夠給孩子創造他們從未擁有的優勢;另一些人則決定阻止他們的孩子成長為青少年;還有一些人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實現他們未曾實現的夢 想,例如當醫生或成為一名爵士音樂家。當青少年對如何經營自己的生 活有自己的想法時,他的父母可能會感到被遺棄和生氣。有些父母只是想幫忙,當青少年說「不,謝謝」時他們會感到受傷。

父母如何管理自己的矛盾情緒?你是否想放手卻不想失去對孩子的 控制權?是否想給予孩子自由卻不想讓他身處險境?

■不要把青少年走向獨立的腳步當作他在針對你。試著記住,青少年做出的反應針對的是你作為父母的角色你所代表的東西,而不僅是你這個人。不管你有多聰明,他都想有自己的隱私;無論你的品位如何,他都會徵求朋友的意見;無論你有多民主,他每天都會挑戰你的決定;不管你認為自己有多跟得上潮流,他都會質疑你的價值觀。如果你為了防止被孩子質疑而模仿十幾歲的孩子的行為或表達方式,這不會有效,反而會讓你顯得很愚蠢。

■不要管閒事。新技術為父母窺探孩子的隱私提供了新的理由,並提供了新的實現方法(查看手機日誌、通過GPS設備監控行蹤、在臥室安裝隱藏攝像頭)。你應抵擋住這些誘惑,除非你有充分的理由懷疑某些 嚴重的壞事正在發生。因為你很好奇而閱讀青少年的電子郵件無異於偷聽孩子與朋友在電話裡的私密談話。僅僅為了知道孩子在房門緊閉的臥室裡會做什麼而安裝隱藏的攝像頭,這與僱一個私家偵探來監視孩子的私人生活沒什麼兩樣。

小學生通常很願意與父母分享每一個生活細節。你已經習慣了了解 孩子的朋友、談話和經歷的一切(或者大多數事情)。到了青春期,孩 子的世界不再對你完全開放,這似乎很奇怪,甚至令人擔憂。有些父母窺探孩子是因為他們很好奇(他一直在發簡訊?他在瀏覽哪些網站?)。 還有些父母感到焦慮(他隱瞞了什麼?他和他的女朋友做愛了嗎?)。但是這些都不能構成父母侵犯青少年隱私的理由。如果青少年的生活中 有什麼東西是你根本無法忍受的,那就去問他:「當我把你的衣服帶去乾洗店時我覺得我聞到了煙味。你是不是抽菸了? 」這樣做表明你很擔心,而不是顯得你不信任孩子。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石上的,對你的孩子展開「間諜活動」是對孩子的侵犯。你可以抓住恰當的時機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懷 疑。這些時機可以是你認為你的孩子正在和朋友討論的那些「可怕」的事情。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允許你瀏覽他的電子郵件那就更好了。也就是說,如果你真的懷疑你的孩子正處於危險之中,例如你認為你的孩子有可能吸毒、參與非法活動或自殺,而且直接問他並不能讓你獲得滿意的信息,那麼我認為你真的別無選擇,只能採取所有必要的措施以找出事情的真相。但是在不得不跟蹤孩子之前,你應該用盡所有不會侵犯孩子 隱私的方法。如果青少年感到與父母很親近,他們可能就會願意與父母 分享信息;如果他們覺得自己與父母很疏遠,那他們就會保守自己的秘 密。當青少年發現你一直在暗中查探他(他早晚會發現這一點)時,他 會更疏遠父母「你不相信我! 」),而不是更親近父母。

■允許一定範圍內的叛逆。青少年通過嘗試來學習如何做出選擇。你在這個階段的工作不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也不是防止他們犯錯,而是在他們犯錯時加以保護和引導,從而避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想一想在哪些問題上你可以放心讓孩子自主判斷。這些不錯的問題 包括青少年穿什麼衣服、如何裝飾自己的房間、聽什麼音樂、何時做家 庭作業、何時上床睡覺、(在合理的情況下)如何花零用錢,以及周末做什麼。他可能會穿一件籃球衫、超大號的短褲和霓虹藍網球鞋,這也許不符合你對時髦的看法,但這並不會損害他的健康,也不會毀壞他的 未來。對你來說,在看電視和聽廣播的同時做家庭作業是不合理的,但 如果他的成績很好,那又有什麼害處呢?

同時,要明確你期望孩子在這些「自由區域」裡的行事標準。雖然 你希望他的衣服乾淨、整潔,但你不必告訴他該穿什麼。雖然你希望他 在周末利用一些時間補習功課,但你不必告訴他何時該做作業。雖然你 希望他告訴你他要去哪裡、和誰在一起,以及他打算做什麼,但你不必 告訴他如何度過周六。

你給一個青少年多少自由取決於青少年本身。一些青春期前的孩子 能夠承擔很多責任,他們會自覺做完家庭作業,每周都有剩餘的零花錢,還會餵養他當初乞求你買回家的狗並帶它出去散步,而且當他的朋 友提議搭便車去市中心時他會說「不」,諸如此類。其他青春期前的孩 子被迫考慮他們行為的後果,並需要不斷地被提醒他們自己的責任。你對孩子的控制水平應與青少年的成熟程度相匹配。例如,如果你的兒子在花錢上很謹慎,你可以給他一些買衣服的零花錢,並且允許他買他想 買的東西;如果他花錢通常大手大腳,會買多餘的運動鞋或價格昂貴的 T恤,然後抱怨說他還需要一雙新鞋,你就應該收緊錢袋,決定他需要買什麼,並且只允許他在這些類別中做出選擇。

但是,如果你從不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你就不知道他能承擔多少責任。

■預見青少年會犯下的錯誤。幾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會做出一些輕率和愚 蠢的決定,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的心智不成熟,另一部分原因在於他 們缺乏經驗,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專注於短期回報。有時青少年 不考慮他們行為的後果。你的兒子和他的朋友們可能會乘公共汽車去 湖濱,花一下午的時間玩電子遊戲,直到後來才意識到他們沒有回家 的路費。青春期前的孩子可能不會意識到提建議的人有時會從他們的 決定中獲得既定利益。你的女兒可能會淚流滿面地從商店回來,因為 她把自己生日時得到的錢花在一件看起來很醜陋的衣服上。她為什麼 要買它?因為售貨員告訴她,她穿著這件衣服時看起來很不錯。有時 青少年不會尋求信息或建議,因為他們覺得這意味著自己承認自己不 能獨立行動。如果你因為他們糟糕的判斷而生氣或嘲笑他們(「你怎麼 這麼愚蠢」),你會破壞他們對自己做出決定的能力的信心,讓他們變 得優柔寡斷。

幫助青少年挽回面子(每個人都會犯錯),同時也讓青少年從自己 的經歷中學習如何在未來避免這樣的錯誤。他有沒有考慮買一張往返 票?她是否問過商店退貨政策?建議他把一張五美元的鈔票塞進錢包裡 以防萬一,或者在她購物的時候帶上一個朋友。這些安全措施對你來說 可能是習以為常的,但他們是新的決策者,他們第一次決定乘車去遠方 或者自己決定要買什麼東西。

當你認為你的孩子將做出一個糟糕的決定時,那就向他們提問, 而不要妄下命令或妄加判斷。「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 「你考慮過哪些 選擇? 」 「還有別的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 「你試過列出利弊清單 嗎? 」 「從現在起一個月後,你還會對這樣的事感到高興嗎? 」提問可 以引導青少年遠離愚蠢的選擇,而不會讓他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即他 覺得必須堅持自己愚蠢的決定以證明他的獨立性。對於如何幫助孩子避 免做出你認為他將會後悔的糟糕選擇,一種好的策略是建議他考慮一個 月後的情況。你會驚奇地發現,許多他說他「不能沒有」的東西會在一 段時間後被他擱置一旁。

■不要害怕說『『不」。青少年需要擁有犯錯並從中學習的自由,但是他們 也需要指導和控制。不管他們有多焦躁和憤怒,青少年都會感激父母 的限制。若是沒有其他的辦法,那就設置限制說明你在乎孩子。如果 父母不制定規則,青少年就會向同齡人尋求建議和情感支持。因為他 們的同齡人和他們一樣沒有經驗,所以他們根本學不到多少東西,反 而會經常重蹈覆轍。這些青少年也往往是從眾者,他們在心理上依賴 於同伴的認同,並害怕堅持獨立的立場或獨自做決定。

父母應決定在哪裡劃定界限。「不行,晚上10點後你不能獨自走 路回家,這不安全。」 「不行,除非有大人的監督,否則你不許參加聚 會。」 「不行,你還太小,不能喝酒。」對於青少年來說,一個好的規則 就是當你認為合適時就說「是」,當你覺得不妥時就說「不」。但是不要 打斷討論。與父母一起討論性和吸菸等有爭議的問題有助於青少年發展 和鞏固他們自己(而不是同齡人)的價值觀和信仰。

敏感、脆弱不會持續整個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們第一次能夠思考和擔憂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時期。用一位作家的話來說:「擔憂是我們考慮未來的結果。當我們展望未來,認為未來可能會充滿危險,或者可能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不愉快時,我們就會擔心。」小孩子不會想得很長遠,青少年卻會這樣。青少年最常擔憂的事情包括他們在學校的表現、他們的長相以及他們是否被其他青少年喜歡。

焦慮的來源

在青春期初期,自信心往往會暫時減弱。10歲到13歲的孩子比年 幼的孩子更容易對自己的外表感到不滿、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對自己 的受歡迎程度感到憂愁。與此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在增強。青少年 會想:「我能做到嗎? 」「我看起來很愚蠢嗎?」 「我能交到朋友嗎? 」「別 人會怎麼看待我?」

一般來說,女孩比男孩有著更強烈的自我懷疑(儘管有很多例外情 況)。這有幾個原因。首先,女性所受的教育強調與他人相處,而男性 所受的教育強調獨立自主。受歡迎對各個年齡段的女孩都很重要。她 在初中時遇到的人群和小團體可能會威脅到她所建立的自我形象。其 次,女孩的青春期通常開始得較早,而男孩通常比女孩晚一兩年才開始 發育。一個進人初中的女孩可能看上去很成熟,但仍然感覺自己像個孩 子。再次,社會向女孩們傳達了混雜的關於女性吸引力的信息。雖然迷 人、性感的女人很受歡迎(「綻放你的光彩」),但是好女孩卻被認為應 該是保守的(「不要衣著暴露」)。社會向男孩傳達的信息更簡單(「謹慎 點」 「去嘗試吧」)。社會也向女孩傳達了複雜的關於成就的信息:在學 校裡女孩要表現得優秀,但不要太有競爭力;女孩太聰明不會討男孩喜歡(在網球課上打敗所有的男孩不一定是女孩的一項優勢)。

「等一下,」你說,「這不是我養育女兒的方式! 」但你並不是唯一 影響你女兒如何詮釋性別角色的人。電視劇、雜誌廣告和音樂視頻仍然在塑造性別刻板印象,同齡群體也是如此。青少年往往比他們的父母在 性別角色上更加保守和刻板,但願這只是因為男孩和女孩不確定如何表現得像個男人或女人。

男性刻板印象的核心,即事業上的成功,被推遲到成年早期;女性 刻板印象的核心,即約會成功,卻從初中開始。難怪青春期的女孩子更 有可能懷疑自己的能力或擔心別人不喜歡她。但是男孩也不能避免自我懷疑。

然而,好消息是這一時期增強的脆弱感只是暫時的。到了十四五 歲,自尊心開始趨於穩定;在青春期中期和晚期,自我價值感通常會增 強。換句話說,脆弱感會在孩子步入青春期時達到頂峰,但是這不會在整個青春期持續下去。

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你可以預見你的孩子會有以下一些或所 有極其脆弱的表現。

■喜怒無常。青少年可能剛剛還欣喜若狂,轉眼間變得悲痛欲絕。他們的情緒強度似乎與引發他們情緒的事件完全不成比例。

■生悶氣。青少年在表達情緒上沒有太多的經驗。他們可能會感到沮喪, 但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也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感受,或 者他們根本就不想這樣做。他們還有可能會把他們感受到的所有不適 都歸咎於某個特定的評論或事件,而不能考慮其他任何事情。

■注重隱私。一直在舞臺上表演是很累的,即便觀眾只是青少年虛構出 來的。關上房門可以讓青少年放鬆下來。獨處時,他們可以沉溺於對 英雄故事的幻想當中,而不會受到幹擾。他們可以用音樂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讓自己沉浸在對熟悉的童年生活的回憶中,而不讓 別人知道他們不像他們假裝得那樣成熟。

■脾氣暴躁。即使很少或完全沒有受到刺激,青少年也可能會衝他們的 父母或兄弟姐妹發脾氣。這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一種眾人皆知的防禦機制。當我們感到沮喪或焦慮時,我們把這些感受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

例如,一個在學校裡被嘲弄的男孩會折磨他的弟弟;一個對即將到來 的啦啦隊選拔賽感到恐懼的女孩會指責她的母親給她施加壓力。父母經常是青少年情緒失控時的攻擊目標,因為無論青少年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他們相信不管自己有多糟糕都會得到父母的愛。

如何應對

脆弱和情緒失常是個體從童年過渡到青春期的正常反應。大多數青 少年都能處理自我形象混亂的問題一而且也願意這樣做。雖然你可以 支持和諒解他們,但是你不能代替他們決定如何度過這個階段。你能做 的是認真對待你自己對青少年的行為的感受。

■不要反應過度。父母對青少年的情緒不可預測性的反應通常是苦惱與 憤怒。父母面對青少年的痛苦感到無能為力;他們試圖讓青少年擺脫 困境卻遭遇失敗,因此感到憤怒;他們阻止青少年接觸正在發生的重 要事情。對於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父母來說,最困難的一課是在大多數 情況下,父母並不是孩子不快樂的原因(儘管父母可能是孩子發怒的 錯位目標),而且也沒有責任把孩子從不快樂中拉出來。

情緒低落的時候,青少年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最想要的是一個傾聽 者,而不是說教者。如果你的女兒因為與男友分手而心煩意亂,鼓勵她 說「海裡的魚多得是」是沒有用的,因為在她眼裡他是唯一重要的人。 你可以暗示她以後將再次墜入愛河,或者一年後她將淡忘這位令她動怒 的前男友。畢竟,如果這是她第一次經歷失戀的痛苦,她根本無法預料 到自己早晚會康復。你可以試著換位思考,描述你第一次戀情破裂時感 到有多糟糕,但是別指望她會相信你。當她說「媽媽,你不知道戀愛意 味著什麼」時,她說的是真心話。

試著支持孩子,不要帶有評判性。向青春期的孩子保證,對考試或 第一次約會感到緊張,或者對糟糕的成績或破碎的戀情感到難過,這些都是正常的。不管青少年看起來多麼獨立,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支持。

■不要刺探孩子。在某些情況下,父母是孩子最後一個傾訴煩惱的對象。 儘量不要把青少年注重隱私當成他在針對你。青少年保護隱私並不一 定意味著拒絕父母。父母應該尊重青少年想要自己解決問題的欲望。 父母還應該讓他知道你們理解他的心情,如果他想傾訴,你們隨時可 以待在他身邊。但是不要固執地問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者堅持讓他告 訴你他在想些什麼。他不說話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在隱瞞什麼。他可能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高興,或者他可能知道卻不願意說或沒準備好怎 麼說。他需要知道的是,你站在他這一邊,在家裡做他自己、流露消極情緒等都是安全的。

對情緒失常的青少年來說,最好的策略就是分散注意力。安排一些 他感興趣、能讓他走出家門的活動,以及能迫使他去思考其他事情而非 他的煩惱的活動。一場電影或一場籃球賽,一個新髮型或一副太陽眼鏡,或者在周末去拜訪住在另一個城市的朋友,都能驅散青少年的心理陰霾。但是不要太過努力地讓他振作起來。記住,抱怨他的情緒只會給他增添問題。

■要堅守底線。父母沒有理由容忍青少年的無禮和不尊重。對青少年來 說,感到迷茫並不代表可以隨心所欲。你可以通過說出你的感受來回 應孩子的脾氣或喜怒無常的情緒,而不是說教或批評孩子。例如,當 你問你的孩子他今天過得怎麼樣時,他表現得很不耐煩,你可以這樣回應:「我不喜歡在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時被打斷。如果你今天感到很糟糕,不想就此談論,那就如實說出來。我自己也經歷過很糟糕的日子。」

心理問題的13個危險信號

父母如何知道正常的脆弱、喜怒無常的情緒與心理問題的區別?以下是一份危險信號的列表。如果這些陳述恰好符合你的孩子,你可以找學校輔導員、治療師、醫生交談。在青春期可能會第一次出現的問題之一就是抑鬱。

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出以下任何跡象,你就應該尋求專業幫助。

1.青少年長期沉默寡言,對別人毫無興趣。

2.青少年沒有同齡朋友,也沒有融入同齡群體。

3.青少年的課外活動和周末活動的模式突然改變(而且 他不願意讓你結識新朋友)。

4.青少年我行我素,避開你或其他成年人。

5.青少年老實、溫順,從不追求獨立,從不發起活動。

6.青少年在學校的行為(出勤情況或學業成績)突然變得更糟。

7.青少年經常離家出走或逃學。

8.青少年經常打架和對他人施加身體虐待。

9.青少年與許多同伴發生隨意的性行為。

10.青少年經常酗酒。

11.青少年頻繁甚至一直陷入焦慮或抑鬱。

12.青少年由於過分關注外表而導致體重處於危險的邊緣。

13.青少年談論或威脅說要自殺。

情緒低落是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了,像雨天一樣,它們來了又去,

與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為的心理學指南

[ 美 ] 勞倫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 著

孫閏松 譯

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相關焦點

  • 感受身邊喜怒無常的人的成敗
    喜怒無常的人一般的都特看重利益雖然喜怒無常的人有點目空一切,但或因為喜怒無常而比較孤獨或寂寞吧,偶爾也會反常似的表揚一下你,你淡淡的笑笑(如輕風拂柳)就好啦,不要多說!2,在其失落時,簡單的鼓勵其優點!不要心存:報應、活該!雖然你並不在乎讓他(她)記得你的好,但,在他(她)需要陽光時,亦不必吝嗇!3,不與之常談!在其面前尤要保持少言寡語。
  • 聚焦青少年科技教育,南京市秦淮區有了「院士課堂​」
    聚焦青少年科技教育,南京市秦淮區有了「院士課堂​」 2020-12-18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喜怒無常,性格多變的4個星座
    1點星座現在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承受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人們的情緒開始變得反覆無常,行為反常,性格多變,像有兩個人一樣最近喜怒無常,容易發脾氣,一點小事就爭執不停,說話也很衝,安靜的時候沒有什麼異常,不正常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做什麼都錯,
  • ​2018廣東青少年書畫大賽首設東莞分賽區 500名青少年選手同場...
    ​2018廣東青少年書畫大賽首設東莞分賽區 500名青少年選手同場揮毫競技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18-12-24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 通訊員付巍報導:12月23日下午,「翰墨青春傳承嶺南」2018廣東青少年書畫大賽東莞分賽區書法現場賽在東莞市第七高級中學開賽,來自東莞及附近地區各中小學校的500名青少年選手現場揮毫。
  • 怎樣改掉自己暴躁喜怒無常經常發脾氣的性格?
    所有的喜怒無常皆是因人類在進化的過程而導致的。自從有了人類開始就伴隨著生存的本能需求進化出各種各樣的情緒。就連動物也是如此更別談人類了,喜怒無常的情緒出現都是因為人類的本能反應,生活中有無數的例子可以借用來做研究,比如人在睡眠不足時就會受到本能睡眠系統的反抗情緒。
  • 孩子喜怒無常怎麼辦?了解孩子的心理,提升心理彈性才是良策
    其實生活當中我們不能發現有些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喜怒無常的。他們可能在前一刻所展現出來的表情還是很快樂的,可下一刻就會又哭又鬧,這讓很多父母都沒有辦法。張女士這段時間在帶孩子的時候,就發現孩子有的時候會表現出喜怒無常的樣子
  • 喜怒無常是好事?情緒多變適應力更強
    喜怒無常的人常常令情緒穩定的人感到困惑。But scientists argue that changing moods – as seen in sulking teenagers, grumpy spouses, or bad-tempered parents - serve an important purpose.
  • 「喜怒無常」用法語怎麼說?(附音頻)
    我對他的喜怒無常已經習以為常。例句2:Il faudra que tu t'habitues à te lever tôt. 你得養成早起的習慣。
  • 青少年犯罪節節飆升,揭開青少年犯罪心理類型及成因!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並在行為上出現打罵同學、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輟學、流入社會導致犯罪,或者在學校內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
  • Facebook收購青少年匿名社交應用TBH,後者保持獨立運營
    )】10月17日報導 (編譯:冰搖檸檬茶)彭博社消息,Facebook已收購熱門青少年移動應用TBH,收購條款未透露。在TBH上,青少年們可以匿名向朋友提問。Facebook一直在尋求新方式,從「喜怒無常」的青少年用戶身上挖金。現在的青少年渴望別具一格的溝通方式,在他們眼裡,Facebook是一個了無生趣的平臺。為此Facebook做了許多嘗試,顯示試圖收購Snapchat但被斷然拒絕,後又開發了幾個專門面向青少年的遊戲式應用。
  • 心理學:如何面對丈夫的喜怒無常?
    我很委屈,丈夫經常這樣喜怒無常,好的時候對我很好,脾氣上來的時候又很可怕,他從來不會打我,就是一有脾氣就吼我。
  • 準媽媽喜怒無常影響胎兒發育
    孕期,準媽媽有點喜怒無常很多人都認為,孕期應該是女性一生中最幸福的時期。事實上,很多準媽媽在孕期都會有很多煩惱,將近10%的女性甚至有程度不同的抑鬱。而正是因為這種想法,使家人和醫生都忽視了對孕期準媽媽情緒變化的關注。可如果抑鬱的情緒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及時治療,往往會給胎兒帶來不良後果。
  • 一個「殘酷」的實驗,看清喜怒無常的媽媽,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導讀:一個「殘酷」的實驗,看清喜怒無常的媽媽,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個「殘酷」的實驗,看清喜怒無常的媽媽,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臺北公寓的地下室營造出喜怒無常的灰色生活空間
    喜怒無常的調色板已應用於整個家庭。牆壁已經用灰色灰泥鬆散地渲染過了,大部分地板都用混凝土澆築了。除了一排懸掛在餐桌上方的金屬吊燈外,幾乎所有的照明設備都是黑色的。後面廚房設有石板色櫥櫃。該工作室告訴Dezeen:"我們選擇了不同的材料,但將它們儘可能地保留為單色,以使其簡單而不被修飾–在這種情況下,主要表現是燈光。"
  • 2017中科青少年暑期夏令營正式開營
    由北京保護健康協會主辦、北京中科白癜風醫院承辦的「2017中科青少年暑期夏令營活動」今日舉行出徵儀式。     隨著夏令營的正式開營,加深與青少年白癜風患者的交流,使他們積極面對社會,我們的志願者與患者一對一交流,對他們的心理予以疏導,幫助他們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勇於挑戰病魔,樂觀面對生活。
  • 青少年該如何應對抑鬱症的發生?家長限制小孩玩手機對嗎?
    青少年是我們國家以及民族的未來,因此,青少年的身體、心理健康對國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青少年的身體、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嚴重,近日,教育部宣布中考體育將達到和語數外同分值水平,國家將全面重視青少年身體方面的健康問題。然而,另外還有個問題便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 以自我為中心的白羊座,具有創新性思維,易喜怒無常,行事固執
    結語白羊座的暴躁脾氣和小孩子心性,也常常導致了他們有些時候有一點喜怒無常,明明上一句話還是嘻嘻哈哈的,下一秒不知道因為想到了什麼,就突然開始生氣了,這也會讓不了解白羊座的人,非常的摸不著頭腦。但是真正了解他們的人,就會把他們這個時候的喜怒無常當作是亂發脾氣,不要理會他們就好。
  • 如何有效管理青少年?育兒專家:關鍵孩子兩三歲時打好基礎
    我是浩源媽媽在《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有這樣一種新的謬論:青少年之所以叛逆、任性等,都是因為他們頭腦中產生的變化,這些行為無法避免。這純粹是胡說八道。有的孩子的舉止還想學步兒童時期,比如:亂發脾氣、性格暴躁、喜怒無常等等。美國家庭心理學家,樂觀育兒中心負責人約翰.羅斯蒙德(也就是這本書的作者)認為,以上種種行為不是頭腦中的變化在作祟,而是青少年時期之前缺少管教的結果。
  • 一雞的Lola:90後澳洲女rapper的BOP喜怒無常
    Iggy的回覆是:「因為我認識的唯一一個和我一樣喜怒無常的人,就是我那個3個月大的侄女Lola。」不過一雞並不認同這首歌就是寫給自己的侄女的。她說,「這是一首關於喜怒無常、有很多不同個性的歌曲。她是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因為寶寶也很喜怒無常。」這首歌是一雞與英國流行歌手愛麗絲·查特(Alice Chater)的強強聯合。
  •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青少年網球邀請賽,圓滿落下帷幕
    由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教育體育局寧夏網球運動協會主辦「綠水青山杯」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青少年網球邀請賽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