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繪本的過程中,總是會有許多的「漏網之魚」,有時是角色的細微表情,有時是文字的不同排列,而更多的時候,繪本的環襯會成為那條被忽視掉的最大的「魚」。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繪本的環襯上也有圖畫,而這些圖畫可不只是簡單的裝飾。
親子共讀的時候,如果家長和孩子都沒仔細觀察,就將這部分內容一帶而過的話,可能會錯過許多的隱藏驚喜,少了許多閱讀的樂趣。
引人猜想的「預告」
有些繪本,即便我們還沒有閱讀裡面的內容,也已經可以猜到七七八八了,這是因為繪本的封面和環襯給我們透露了許多重要信息,如同一部劇的預告片一樣。
封面的內容不用多說,大家基本不會忽略,一般情況下,還會仔細閱讀,所以,今天我們主要看的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襯中的重要內容。
以繪本《爸爸,你愛我嗎?》為例:
故事中有一個非常喜歡盒子的爸爸,他很愛自己的兒子,但因為不善言辭,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愛。
不過,除了語言外,他找到了另外一種特別的表達方式......
翻開這本繪本的環襯,我們會發現它是紙盒子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的有效信息了。
不過,只是這樣的內容也足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了。
閱讀到這裡的時候,家長可以先和孩子猜一猜「為什麼環襯是這樣的設計」,然後再去閱讀。
讀完之後,我們就會知道紙盒子是故事中的重要道具,所以前、後環襯的設計意圖就很明顯了。
而關於答案,如果孩子猜對了,可以增強孩子的閱讀自信;即使沒有猜對,孩子也享受到了「猜一猜」的樂趣,可以給他們留下愉快的閱讀體驗。
升華故事主題的點睛之筆
有些繪本的環襯,我們第一次看的時候摸不著頭腦,但是讀完整個故事後,再翻回來看環襯的內容,就會恍然大悟。
以繪本《一半?一半!》為例:
「隨著時間和空間、立場和處境不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也會不同。本書呈現的正是這種相對的真實。」
所以,我們會看到,同一扇窗,有人覺得很大,有人覺得很小;
同一條狗,有人覺得漂亮,有人覺得難看......
繪本的環襯是一條魚在向上看,一隻鳥在往下看,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呢?
第一次看的時候不得而知,但是看完整本書後,我們就知道這正是故事所帶來的啟示:不一樣的角度,就有不一樣的世界,為了理解他人,我們要學著變換角度來看世界。
在這裡,繪本的環襯內容就如同點睛之筆一樣,起到了升華主題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讀懂故事的內涵。
可見,繪本的環襯功能並不是單一的,內容更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家長和孩子別再忽視環襯的內容了。
下次閱讀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看環襯裡究竟藏著什麼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