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深度專欄相當於一篇「科普」,羽佳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圖畫書(也就是繪本)的組成部分。
我們以繪本《謝謝您,阿嬤》來舉例。
大家可以通過羽佳錄製的視頻來快速了解今天的內容:
視頻時長約為6分鐘:
不方便看視頻的請看下面的圖文詳情:
一本繪本是由哪些部分來組成的呢?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腰封
我們上圖的書上有一個藍色的小條,這個相當於「腰封」,也叫腰條。
大部分腰封都是橫版的,這本書可能是為了保留封面圖的完整性,就把腰封做成了豎版,放在了書封的右側。
△《小學霸的一天》腰封就在最常見的位置。
而有些腰封也會放在左邊。
△《路邊花》的腰封在左邊。
腰封的存在,是為了讓讀者在第一時間,快速了解一本書而產生的。
所以腰封上會寫上一本書的賣點,比如獲獎情況等。
現在很多書喜歡找一些名人來推薦,把大V們的名字寫在腰封上。
但羽佳覺得,腰封是個有點浮躁的東西,也沒什麼收藏價值,買回來拆完可以直接丟掉了。
有些繪本的腰封為了吸引父母,會寫一些可能並不是作者想要傳達的東西。
比如黃春明老師的撕畫繪本《愛吃糖的皇帝》,講的是屈原、皇帝和靳尚的故事,還順便講了端午節的由來。
而腰封上寫的是:教孩子拒絕「甜蜜誘惑」,學會判斷是非對錯。
繪本的內容究竟怎麼樣,腰封只能做個很小的參考。
封面
封面會決定人們對一本書的第一印象,可以說,對所有繪本來說,封面都非常重要。
有的繪本封面圖,來自內文中的一副最具代表性的圖畫。
《外公的旅程》的封面就選用了一副內頁圖,是外公第一次離家踏上旅程的樣子。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畫家會單獨繪製一幅封面。
繪本《花婆婆》的封面就是作者芭芭拉·庫妮另外單獨繪製的。
還有不少繪本將封面和封底展開,會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繪本《家園》,通過一扇窗戶外面的景色變化,展現了時代的變遷,也為我們展示了在每個人的努力下,環境變好的可能。
這本繪本的封面和封底展開,會發現是一個完整的社區的圖畫。
封面的是右半個社區,還沒有綠化,看上去擁擠壓抑;而封底的左半邊社區由於經過了多年的努力,看上去宜居多了。
封面的必要組成有:書名、作者名(文字作者和圖畫作者),翻譯作品要有譯者名,還要有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名。
獲獎繪本還會帶一個獲獎標識,《謝謝您,阿嬤》是2019年凱迪克銀獎的獲獎作品,封面上就帶了一個銀獎的標。
如果是金獎作品就會帶個金色的標識。
《等爸爸回家》是2018年凱特·格林威獎的獲獎作品,封面上就有一個金獎的標識。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兩個圓形的金標,下面的是金獎標,上面的另一個金色的標是國內引進的出版公司的logo。)
我們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建議首先討論一下封面,讀一下書名和作者。具體如何講繪本,請參考羽佳的另一篇文章:親子閱讀該怎麼做?讀這一篇就夠了
護封
護封相當於一本書的「外套」。
護封的出現最初是為了保護封面。但後來慢慢取代了封面的地位,重要信息都印刷在護封上,內封面反而變得特別簡單。
△《謝謝您,阿嬤!》的內封面
現在的精裝繪本越來越喜歡做護封,似乎這樣顯得更高端。
但羽佳覺得,童書其實不太適合護封的設計,因為閱讀時真的不方便。
有人會用膠帶把護封粘在封面上,以免翻閱的時候容易掉。
但羽佳不希望膠帶把書粘壞,所以每次都是把護封拿掉,單獨收納,等到孩子不常讀之後,再把護封套上,放入書架。
給大家看看單獨的護封展開的樣子:
勒口
護封折過來的部分叫做「勒口」,一本書會有前、後勒口。
勒口上也會印刷一些信息,比如作者介紹,內容介紹等。
勒口適合精裝書也適合平裝書,能保護封面,防止卷邊。
環襯
與內封連在一起的頁面叫做「環襯頁」,一本書會有前、後兩個環襯頁。
環襯是精裝繪本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每一本的設計也不太一樣。
有的僅僅是空白頁或沒有任何內容的彩頁。
《海底的秘密》環襯看起來什麼也沒有,但其實這是沙灘的顏色,仔細看還能看到沙粒呢!(照片有色差。)
有的帶有裝飾性的花紋、圖案。
《123,到動物園》的環襯是不同顏色的1-10的數字。
《小蠟筆大罷工》的環襯頁上全是五顏六色的蠟筆。
有的是裝飾性的圖畫。
《三隻山羊嘎啦嘎》的環襯頁是一幅「山水圖」,好多山羊在其中奔跑、跳躍、吃草……
簡單的線條,幾筆就勾勒出不同山羊的生動形態。
有的會在裝飾的基礎上,提示作品的內容。
《後來呢,後來怎麼了》的前環襯,是爺爺在寫《死後會怎麼樣》這本筆記的場景。
他決定要記這本筆記的時候,眼裡充滿了期待,但是他沒有馬上動筆,而是開始了思索。
當他開始動筆的時候是開心的,在這之後,他可能每天都要更新筆記,有時候他吃東西,有時在冥想,有時睡著了,有時摳鼻子……
當然,他也有不那麼開心和大哭的時候,最後,他終於把筆記完成了,他雙手捧起筆記本,既心滿意足,又鄭重其事……
當整個故事結束,後環襯上還是一組小圖,都是「我」的日常片段:玩遊戲,思考,記筆記,看電視,上廁所……
爺爺去世後的時光,「我」顯得有點孤單,但爺爺的筆記,確實在「我」心裡種下了不一樣的種子。
最後一幅小圖,「我」在後面緊緊抱住了正在刷碗的媽媽。
或許那正是「我」通過爺爺,感知到了某些重要的東西,那個重要的東西,叫做「珍惜」。
有的環襯會包含重要的情節,不讀環襯就讀不懂故事。
繪本《好餓的小蛇》,前環襯上的背景中,有一顆長滿了蘋果的果樹。
後環襯上,這棵果樹已經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個樹樁,而小蛇還在說:「啊——真好吃。」
原來這條「好餓的小蛇」,一口吞掉了這棵果樹後,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如果忽略了這本書的環襯,整個故事就不完整了。
《謝謝您,阿嬤》的前後環襯是同一個街區。
前環襯有一個窗子的鍋裡飄出香氣,飄了好遠。
後環襯是整個街區夜晚的樣子。
當你讀完整個故事,再看環襯,會感受到整個街區濃濃的生活氣息,每一個亮著燈的房間裡,都住著那些可愛的人。
扉頁
扉頁是繪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會讓整本書更有美感和藝術感。
《海底的秘密》扉頁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物品,這些東西似乎都來自海底,有一些屬於人類的東西,仿佛也是曾經遺失在海底的。
扉頁上的信息跟封面有點像,會包含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
有的扉頁設計得很簡潔。
《瘋狂的星期二》的扉頁上,藍色的背景像一方靜謐的湖水。一朵盛開的睡蓮和幾片蓮葉浮在水面上。
這畫面如此沉靜、美麗,一點都看不出「瘋狂」的跡象,卻也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好像在暗示我們:馬上要有大事發生!
有些繪本的扉頁會交待「前傳」。
《古納什小兔》的扉頁上,就用幾張照片的形式,回顧了翠西的爸爸媽媽結婚、生寶寶、帶孩子的歷程。
也會有一些繪本,從扉頁開始就在講故事了。
《奇怪的媽媽》的扉頁上有一朵奇怪的「黑色煙霧」,還有人說了一句話:「哎呀呀……墨汁倒在雲朵上了,這可怎麼辦呢?」
一場大雨就是這樣開始的……
也有的繪本,連貫的情節從環襯開始,扉頁繼續,一直發展到內頁,每一頁都不能單獨看。
《松鼠先生和月亮》的故事就是從環襯開始的:
一個大大的黃色奶酪從推車上滑落下來,滾落進了森林,於是才有了後面松鼠先生的爆笑故事。
《謝謝您,阿嬤!》的扉頁也是故事的開始,阿嬤買了東西回來,很快就要開始煮她美味的湯啦。
正文
繪本的正文是整本書最重要的部分,羽佳每次寫精讀都會分析很多,今天就不展開了。
這裡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繪本是圖文並重的作品,兩者不能割裂來看。
好的繪本,一定是用圖片推動故事的,所以讀圖非常重要,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讀圖能力。
版權頁
每一本書都會有的版權頁,是羽佳很喜歡閱讀的部分,裡面會包含很多信息,包括書名、著譯者、出版者、印刷者、發行者、版次、印次、開本、印張、印數、字數、出版年月、版權期、書號、定價等及其他有關說明事項。
版權頁還會有編輯團隊的名字,會讓你了解到每一本繪本的背後,都凝結著許多人的心血。
導讀手冊
現在的繪本大部分都配有導讀手冊,目的在於給父母一定的閱讀指導。
建議家長們在給孩子講繪本之前,認真讀完導讀手冊,以便自己講故事的時候更有方向。
《謝謝您,阿嬤》的導讀手冊有十多頁,包括繪本和作者介紹,大V的書評,國內外專家、媒體和讀者的評論等。
彭懿老師的攝影繪本,每一本都有很厚的導讀手冊,拍攝故事甚至比內文還精彩。
《姆明經典繪本系列》的導讀手冊是羽佳目前看到過的最長的導讀。有20幾頁,簡直就是一本書,裡面的大V書評,值得反覆閱讀和收藏。
一般的導讀手冊隨書附贈,也有的繪本直接將導讀文章印在書後。
如果是附帶的導讀,夾在書中閱讀不太方便,建議單獨收納。
封底
封底是一本書書皮的底,一般會有定價和條碼,現在也經常能看到出版社的微信或公號二維碼。
繪本的封底圖畫有時是繪本的延續。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封底圖,美依和寶寶都喝到了牛奶,美依膝蓋上的傷口也被處理好了。
有時會讓我們再笑一次。
《跑跑鎮》的封底,碰撞後的兩個小夥伴,頂著頭上的大包,含著淚和平地說再見。
有時又會讓我們對故事久久回味。
《活了100萬次的貓》的封底,是曾經的黑貓和白貓依偎在一起的樣子。
這多少讓我們對這個悲劇故事,感到稍稍安慰。
很多封底還會有文字,有時是繪本的介紹,有時會點出繪本的主題。
《謝謝您,阿嬤》的封底上,阿嬤又在煮美味的湯了。上面的文字「分享和感恩一樣,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點出主題,又讓我們再暖一次。
現在好多封底還會有故事音頻的二維碼,這個大家在閱讀的時候不妨找一下。
書脊
基本說完了,還有一個地方,叫書脊,就是連接封面和封底的部分,可以看到繪本的厚度,我們把繪本並排碼到書架裡,看到的部分就是書脊了。
(△騎馬釘的繪本一般沒有書脊,也有帶書脊的。)
今天的內容差不多了,羽佳「科普」了這麼多關於繪本的知識,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認識和閱讀一本書,希望能提醒大家,一本繪本包含了很多細節,值得細細閱讀。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本文圖片來自實物拍攝,僅供預覽,感興趣的讀者請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