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別讓孩子的天賦埋沒了,變成真的「差生」

2020-12-13 好爸爸的進化路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在每個孩子的身上,都蘊藏著一座具有巨大能量的寶藏。父母們應該懂得怎麼樣去點燃他們,學會賞識他們,激發出他們身上的天賦。

難道孩子的天賦也需要激發嗎?沒錯,每個孩子都有著來自於各個方面的天賦,只要父母的方式方法對,這就有利於孩子的天賦激發,如果用的方式不對,那麼孩子的天賦就會被壓抑甚至扼殺。

享有盛譽的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於孩子的天賦,做了研究調查。他認為,老師和父母眼中所謂的「差生」,是因為沒有發掘出孩子的天賦。下面是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列出的幾種「差生」。

1.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

比如:有一位學生,他最大的障礙是算術應用題和乘法表。由於對乘法表總是記不住,記不牢,這位學生就被定位為「差生」。而這位「差生」後來成為一名物理專家。這位「差生」就是費加,一位思維尚沒有「覺醒」的學生。

2.「天賦」還沒有被挖掘的學生

巴甫裡克就曾被判定為「沒有能力掌握知識」的學生,是典型的差生。直到有一天,他的生物老師發現他具有植物學方面的天賦,從而培養他。最終,巴甫裡克進了農學院,成為了一名農藝師。

3.理解能力差和頭腦遲鈍的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前兩類「差生」並不是真正的「差生」,只是他們的潛力或天賦還沒有被發現罷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對於多數學生來說,他們在天賦方面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在這些學生中來說,部分人會表現出強烈的學習願望和興趣,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畢業生;還有一部分的學生是有天賦的,但是還沒有人發掘出他們的天賦來。由於各方面因素,人們會看不到他們的天賦,因此也就將他判定為「差生」。巧的是,巴甫裡克就屬於這類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講,孩子們作為一個心智還沒有成熟的、天賦有待開發的人,父母們應該理解到這一層。

而第三類學生,他們也不是不能改變這種現狀。只是父母們不要著急,要懂得循序而進,持之以恆,同時要有一定的耐心,總有一天「柳暗花明」的時刻會到來的。

實際上,有許多孩子被認為沒有天賦,其實是沒有受到激發。下面,為大家來介紹一下為什麼孩子的天賦得不到賞識:

1.家庭因素的影響

要知道,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對父母的問卷調查中,問題是這樣的: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您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53%的父母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能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麼搞的,又闖禍了?」

父母不能正確評價孩子。他們會認為別人的孩子總是好的,甚至把別人的孩子看作是天才,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蠢材。這樣的做法只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

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男孩委屈地說:「我從來都沒有當過幹部!做夢都想當,好不容易被同學和老師選上了,當了個小隊長。沒想到,爸爸不僅沒有誇獎我,而是沒好氣地說小隊長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又不是大隊長……」

相信所有的孩子聽到父母們這樣說,都會感到不開心的。是啊!面對父母這樣指責和不屑的態度,孩子的天賦又怎麼能被挖掘呢!

2.父母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會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如,當父母們向孩子灌輸一些東西,可是年幼的孩子卻接收不了,或者不是特別明白。接著,父母就會說「你怎麼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明白啊!」「你還能幹點什麼?」在這樣的言語之下,孩子的天賦不僅得不到賞識,還會因此喪失信心,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3.孩子的「思維尚未覺醒」

當孩子的「思維還沒有覺醒」的時候,父母們就要耐心一點,將孩子的思維叫醒。如果孩子自暴自棄,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那麼他就會成長為一個「頑固不化」的人。

實際上,賞識不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在家庭教育中,都是對人的一種鼓勵和寬容,是對人的一種無形的推動力。只要父母們能夠賞識孩子,這無疑是助孩子一臂之力。因此,父母們要對孩子賞識,堅信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要為孩子感到驕傲、自豪。

當然了,對於那些習慣了「居高臨下」教育孩子的父母來說,要做到對孩子的賞識不是那麼容易的,這是一個非常艱難而曲折的過程。

下面,我們為父母羅列了幾種方法,希望能對父母有所幫助。

1.保持平常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上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下人,也不要讓孩子成為人外人,要讓孩子成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

我們所說的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讓孩子能夠做真正的自己。有很多父母都喜歡支配孩子,喜歡按照自己的「私心」去支配孩子的未來,通著他們去做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不感興趣的事情。但是在這樣的教育下,父母只能得到兩種結果:一是讓孩子成為一個順從的人,沒有堅強意志的人,一個缺少創造力的人;二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影響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關於家庭教育,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有著自己的一套方式。他認為—要讓孩子快樂地「當自己」。是啊,孩子的快樂是用金錢買不到的,孩子的童年也不會再來一次。如果強迫孩子學習自己不喜歡的項目,那孩子的心理就會有一份痛苦。對女兒的教養,蔡志忠先生還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棵小番茄秧,人們告訴它:只要努力,你就可以長得很高,結的果實像西瓜一樣大,味道像香瓜一樣甜,而且會像蘋果一樣有營養。聽到這話,小番茄秧便很努力地吸取養分,勤奮地做著一些運動,希望能夠長成人們所說的那樣。可結果,它結出的果實仍然是小小的番茄。慢慢地,小番茄秧不再認為自己是番茄秧,而是一無是處的小植物,接著它變得沒有一點兒自信了。

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當人們對小番茄秧有了過高的期望,小番茄秧先是自信,然後努力,最終失望,導致沒有自信心。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孩子們能夠快樂成長,健康長大,他長成什麼樣子都不重要。如果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強迫他實現自己根本實現不了的目標,那孩子就會慢慢迷失自我。

2.丟掉虛榮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丟掉自己的虛榮心。孩子的成就或許能夠滿足父母的虛榮心,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會影響到孩子自然成長的過程,還會壓抑孩子天分內的「後續爆發力」。曾經,英國學者用了27年的時間來進行一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曾經那些被父母標榜為「天才兒童」的孩子,在長大後並沒有真的成為「天才」。

他們還承擔著更大的痛苦。他們常常被野心勃勃的父親用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從而生活在壓抑之中。

實際上,虛榮心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也會給父母們帶來不小的傷害。有位名人曾經說過:虛榮心雖然不是一種惡行,但一切惡行都是圍繞虛榮心而生的。

因此,父母不要把孩子當成一種裝飾品,當成炫耀的資本,而是要順應孩子的生長,給予他一些賞識,讓他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真人才」。

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帳號。

相關焦點

  • 別讓孩子的天賦被埋沒!如何科學地發現孩子的興趣天賦?
    大部分網友都勸方女士別埋沒了孩子的天賦孩子就像一個挖掘不盡的寶藏,家長只要引導得當,成就絕對能超乎你的想像。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最好的禮物,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父母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推測出孩子的天賦所在。
  • 賞識 ≠ 一直誇獎,你真的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嗎?
    孩子需要大人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媽媽真心地賞識過自己的孩子?
  • 寶寶有這3種表現,將來可能更聰明,家長別埋沒了孩子的才能
    寶寶有這3種表現,將來可能更聰明,家長別埋沒了孩子的才能現今社會總是有在某一方面天賦異稟的孩子,人們都稱之為神童。但是有很多的神童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天賦異稟不存在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孩子的父母沒有正確的培養方式。
  • 「育兒常識」寶寶有這3種表現 將來可能更聰明 家長別埋沒了孩子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親子育兒指南,ID:qzyezn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寶寶有這3種表現,將來可能更聰明,家長別埋沒了孩子的才能。現今社會總是有在某一方面天賦異稟的孩子,人們都稱之為神童。
  • 孩子有這幾個特徵,說明他有當學霸的潛質,別埋沒了
    從孩子背上書包上學開始,家長就在他的身上寄託了太多的期望,希望孩子在學校能有優異的表現。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幾個特徵,說明他有當學霸的潛質,家長可別埋沒了!一、注意力集中你家孩子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表現:常常丟三落四,玩耍時周圍一丁點動靜都能驚動他,在幼兒園上課總是坐不住....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專注力差的孩子上課容易走神,根本就記不住老師講的話,學習成績自然就上不去。
  • 教學日記:學會賞識孩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教學日記:學會賞識孩子 分頁標題#e#   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
  • 賞識 ≠ 一直誇獎,有多少媽媽真心賞識過自己的孩子? 盧勤談家教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媽媽真心地賞識過自己的孩子? 要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現在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優點,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去比較自己孩子的短處,越比較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 給孩子多一點賞識,少一些打擊!
    父母心中對於孩子的定位,對孩子的態度,孩子非常在乎,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很大!父母平時要給孩子多一點賞識,多一點正面評價,對孩子發出「你很棒!你一定行!」的正面信息,那樣會使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反之,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批評打擊,或者過於擔心和保護,從而向孩子發出「你不行!你是個笨蛋!」之類的負面信息,那麼時間長了,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不夠好,認為自己一定做不到。
  • 我的孩子是差生,我該怎麼辦?
    不管你的孩子上沒上學,成績好還是不好,都值得看一看。一、再怎麼樣也別讓孩子討厭自己這部紀錄片裡說到一個人,叫Todd Rose。經常看我們公號的讀者,應該知道《平均的終結》這本書,他就是這本書的作者。他們叫我們爸媽,我們就得做他們的防火牆、過濾器,外部的責難再強烈,我們首先應該過濾一遍,把可能傷害到孩子的部分過濾掉,用合適的方式,把合適的內容傳達給孩子。這部紀錄片採訪了300多個「差生」,這些差生說,真正讓自己徹底喪失對學習、對人生的信心的,不是成績本身,而是由此帶來的恥辱感。
  • 你的孩子是「潛能生」
    「差生」,尤其是調皮搗蛋、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更是被家長們當做「差生」來對待。其實,孩子們都不是差生,他們都有自己潛在的能力,只是沒有被挖掘出來,在我看來,他們都是潛能生。那麼,我們如何把一個差生變成一個潛能生呢?全能一詞呢是對後生後進生的肯定和鼓勵。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潛能,家長們的鼓勵會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心態中對生活充滿動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家長應該立即行動起來,拋棄舊有觀念,發掘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展現優勢,為孩子的幸福生活插上理想的翅膀。
  • 轉換視覺發掘孩子的天賦
    前久找到了答案,聽她的古箏老師(最近在學心理學)跟我說,造成她今天這樣的性格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帶的人太多,這樣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長大了反而放不開,性格孤僻,慢熱,把自己封閉起來。帶娃真的處處都是學問!
  • 鈴木鎮一:要賞識孩子,不要訓導孩子
    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  鼓勵就是給孩子一個機會鍛鍊及表現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證明他是環境中的一個有效分子,他的行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積極的影響。  鼓勵可以是非常簡單的。如:給孩子一個擁抱,使他們感到一些安慰。  要鼓勵孩子應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 別浪費了孩子的繪畫天賦,選擇一個好的平臺是多麼重要
    別浪費了孩子的繪畫天賦,選擇一個好的平臺是多麼重要。我是一名美術老師,到今年已經有12年的教學經驗,在長時間的一線教學中與大家分享一些我對於現階段美術教育的看法。別浪費了孩子的繪畫天賦,選擇一個好的平臺是多麼重要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教育機構是正確的
  • 別再埋沒你的孩子!非凡小獅天賦測評工具助家長因材施教
    當今家長科學育人的關鍵是了解自己孩子的天賦特質,如孩子的天賦優勢、相對性優勢和弱勢因子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天賦測評工具獲得一個客觀的檢測數據,進而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絕大部分人都不清楚自己的天賦在哪,更別說挖掘孩子天賦及早培養成才了,運用科學的天賦測評工具,就能幫助家長找到孩子真正天賦異稟的地方加以重點培養,少走彎路人。
  • 勸退「差生」!逼迫孩子放棄中考,真的是為學生著想?
    早的可能初三下學期都不會上,更加早一點的,可能整個初三都不會上······這些同學的身上,大多數都貼著「差生」或者「問題學生」的標籤。不知道,曾幾何時,勸退「差生」,竟變成了某些學校某些領導對初三年級的例行公事,更有甚者,從初二就開始採取各種措施勸退「差生」!美其名曰:談心、為孩子將來打算。真的僅僅如此嗎?
  • 耶魯大學潛力自查表:孩子潛能在哪裡?別埋沒了孩子的天賦
    ------推測他的天賦所在------ 1 通過日常行為,推測孩子的天賦所在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因為從小智力測驗總是低分感到困惑,進入耶魯大學後,開始潛心研究智力測驗。
  • 人民日報發布《孩子潛能自查表》:別埋沒了你家孩子的天賦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孩子的潛能是個巨大的寶庫,要仔細觀察和發現,懂得開發。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特長,可是很多父母卻少了一那雙善於挖掘的眼睛。 以至於一些孩子一生都沒有尋找到自己的熱愛,不知道自己的潛能在哪裡,活成了沒有任何光環加身的普通人。 人民日報發布了一張《孩子潛能自查表》,從細節上幫你尋找並喚醒孩子的天賦。
  • 女孩在爺爺的指導下,成功學會「後空翻」,網友:天賦很重要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眾所周知,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自帶很多不同的天賦,但這些天賦都是需要家長去發掘發展的,不然很有可能會將孩子的天賦埋沒了,讓孩子的天賦能力沒有辦法很好的發揮出來,好好利用孩子的天賦,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的好處。
  • 孩子的天賦是需要培養的,家長要注意,別耽誤了孩子
    孩子的天賦是需要培養的,家長要注意,別耽誤了孩子每個孩子不僅是父母手心的寶貝,同時也是上天賜予的天使。而每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個性以及無窮的潛力。有沒有這後半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可謂是&34;,顯然愛迪生想說的是:在成功的路上,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努力固然重要,天賦才是最為關鍵的
  • 只有暫時不夠優秀的孩子,沒有差生
    我家孩子二寶艾米,剛剛學走路時候,我就看她非常有挑戰心,自己扶著牆,扶著沙發,想盡一切方法要自己去試一試。學會了走路,非常的開心,也很得意。吃飯也是自己吃。我們一開始就沒餵寶寶,給了她寶寶椅,寶寶椅上可以吃飯,就讓孩子自己吃。一開始甚至手抓飯,慢慢地,孩子的小手用得上力的時候,她就學會了自己用勺子舀著吃飯,2歲1個月的時候,甚至已經簡單的會用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