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鎮一:要賞識孩子,不要訓導孩子

2020-12-13 太平洋親子網

  受到賞識是每一個人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被愛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鈴木鎮一

  孩子是為賞識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讚美與鼓勵的魔力

  日本教育家正弘知茂:「不是聰明的孩子被誇獎,而是誇獎使孩子聰明。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可以無中生有,小題大做,無限誇張,以喚起孩子的自信心。」

  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

  鼓勵就是給孩子一個機會鍛鍊及表現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證明他是環境中的一個有效分子,他的行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積極的影響。

  鼓勵可以是非常簡單的。如:給孩子一個擁抱,使他們感到一些安慰。

  要鼓勵孩子應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只有當我們對孩子有信心時,才能有效地鼓勵孩子,而只有在孩子對自身有信心時,他們才能無障礙地接受鼓勵。

  種子需要陽光,孩子需要賞識

  賞識猶如孩子的營養劑。

  賞識是一種心態,一種教育者的精神狀態。賞識教育是源於對孩子的愛,發現並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造就父母、教育自身的賞識心態,落實到孩子與父母健康互助、幸福成長的教育。

  學會賞識,擊中了現行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弊端——抱怨。抱怨的特點是,為了讓孩子聰明,老說孩子笨;為了讓孩子快,老說孩子慢;為了讓孩子仔細,老說孩子粗心……總是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

  賞識不僅是教育的思維觀念和方法,它更是一種教育者的思維方式、信念以及心態。觀念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旦你把賞識升級為思維方式、信念和心態,教育就會呈現出不可思議的成果。

  當我們有一個賞識的心態,我們就能更積極更正面地看待生活、看待人和事物;當我們有一個賞識的心態,我們就能使自己不被生活的那些挫折、痛苦和不如意捆住,而有一份超然的享受能力。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因此而幫助孩子實現健康的互動關係,給家庭、學校、社會造就和諧的氛圍;我們還可以因此與大自然的一切美好共存,享受天地人的大和諧。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孩子最怕什麼?研究結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質生活條件差,而是怕丟面子、失面子。

  鈴木鎮一告誡父母們:如果我們用賞識心態去教育孩子,把孩子當成天使去培養、關愛、欣賞,看著他們一天天成長起來,我們的心中就會滿是愉悅,就會覺得生活是如此快樂。

  少數孩子無能的真正原因

  鈴氏一直堅持不變的準則是:培養孩子的內心是教育他們的第一步,而且他也反覆強調,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孩子面對生活、挑戰自我的能力,並不僅僅是讓他們學會某種技能。任何一個合格的人都應該具備這種最基本的素質,如果缺乏這一點,他們就不可能有所成就,生活也不可能有幸福可言。

  人類教育的一大悲哀是,有的父母自身就具有某些缺陷,因此教育孩子時經常將一些錯誤的想法和不健康的習慣帶給他們,最後,使孩子形成了不健全的心理。

  責備孩子做錯事不如鼓勵孩子做好事

  責備與打擊只能害了孩子

  頻繁地責備孩子,他也會產生「抗藥性」,你的責備越重,他的「抗藥性」也會不斷升級。

  一個弱小的孩子在感到恐懼的時候,恐怕對他一切的教育都不會再產生一丁點兒作用。在這時,無論怎樣的責備與說教都不會對他有絲毫的益處。

  即使這種壓力使孩子有時會停止做壞事,但這也只是短暫的,治標不治本,他只是為了逃避這種可怕的責備,並不是表明他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對待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愛心和熱情去努力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用責備的打擊逼迫他們「聽話」。因為在威逼下成長的孩子只能變成懦弱、虛偽的人。

相關焦點

  • 鈴木鎮一的教學理念
    鈴木鎮一推廣小提琴教學,鼓勵兒童的母親參與學習,協助兒童學習; 運用母語學習的自然方法,欣賞音樂,反覆聽唱熟悉旋律後,才進入樂器練習。 學習小提琴採團體的上課方式和個別上課交互並用,減輕兒童心理的負擔,鼓勵樂於在團體中表現自我,從合奏中分享同伴的成果,學習協調群我關係的成長; 不斷的複習舊的曲子,溫故以知新; 小提琴音色美音的不斷追求,是鈴木鎮一不斷強調的重點。
  • 因材施教,賞識幫助孩子,不要用錯誤的方法去忽略孩子
    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我們的孩子培養這些特質,讓他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呢?」「賞識教育」在這方面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欣賞,即欣賞、認可,要求我們看到寶寶的優點,並加以鼓勵和引導,讓孩子越來越自覺地展現自己的好一面。在「賞識教育」下,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引導他們走向世界。那麼什麼是賞識教育呢?
  • 不要妄圖「訓導」孩子,放下架子平等溝通,更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例如,當孩子的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時,家長不要一開口就指責:「你是怎麼搞的?為什麼考得這麼差,幾門都不及格!」而是要保持平靜的心情,先聽聽孩子的想法。你也可以這樣問孩子:「你這次考的成績不是那麼理想,有兩門不及格,是不是你不喜歡這兩科?是不是老師的教法你不喜歡,聽不進去?是不是最近你身體有些疲勞,影響了學習?」
  • 孩子任性+自負?可能是誇出來的「毛病」!誇讚孩子要會賞識!
    剛剛聽朋友吐槽,她陪寶貝寫作業,還沒寫幾行,孩子就哭著甩筆而去……原因是剛做了3道加法算術題,開始噘嘴不高興,問:「媽媽,你為什麼沒表揚我?」朋友連忙表揚孩子很棒, 接著指出了一處錯誤,誰知孩子不僅不接受,還哭喊自己沒錯,就是這樣的!
  • 賞識 ≠ 一直誇獎,你真的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嗎?
    孩子需要大人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媽媽真心地賞識過自己的孩子?
  • 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陶知行先生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賞識孩子呢?目前,心理學上公認的做法是表揚努力,不表揚聰明。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懷克在這方面做過不少研究。他發現表揚兒童「聰明」,這些兒童遇到更艱難的問題時,容易放棄。
  • 正確的賞識助力孩子進步
    因為賞識並不僅僅指孩子表現出令家長感到滿意的結果時,予以表揚和鼓勵,要行使好賞識教育,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賞識孩子首先要放低姿態,拿出真誠關愛的態度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是片面地取一個方面。作為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從內心裡相信孩子是優秀的,讓孩子在你的賞識中發揮長處。
  • |快試試哪一種適合你家孩子!
    第一種:「賞識教育」——周弘首先要推薦的這種教育方法來自咱們中國,發明人是周弘。賞識教育的核心思想認為:「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 賞識教育成就自信孩子:期中考試,孩子說穩穩的,沒有問題
    做家長的,要賞識自己的孩子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表揚是肯定、強化孩子好的思想、行為、鼓舞、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促使他們獲得喜悅、滿足、自尊、自我欣賞等 情感體驗的重要方法。
  • 賞識 ≠ 一直誇獎,有多少媽媽真心賞識過自己的孩子? 盧勤談家教
    ……其實類似這樣的誇獎、賞識,對於孩子或許並不是最有利的。那麼,如何賞識孩子才是最合理的呢?盧勤老師在本期,就為我們帶來了這一話題。中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 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別讓孩子的天賦埋沒了,變成真的「差生」
    從另一個角度講,孩子們作為一個心智還沒有成熟的、天賦有待開發的人,父母們應該理解到這一層。而第三類學生,他們也不是不能改變這種現狀。只是父母們不要著急,要懂得循序而進,持之以恆,同時要有一定的耐心,總有一天「柳暗花明」的時刻會到來的。實際上,有許多孩子被認為沒有天賦,其實是沒有受到激發。
  • "賞識教育"讓孩子更優秀,家長要善"識"孩子潛能,因材施教
    法國著名的作家聖一桑曾說1、 善&34;,找準孩子的長處家長要善於去觀察孩子對那些事情是真正感興趣的,儘可能讓孩子在興趣的基礎之上多去嘗試幾件事情,豐富自己的經歷,在孩子多了多個嘗試之後家長還需要善於去比較孩子做這些事情的能力反饋。
  • 給孩子多一點賞識,少一些打擊!
    父母心中對於孩子的定位,對孩子的態度,孩子非常在乎,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很大!父母平時要給孩子多一點賞識,多一點正面評價,對孩子發出「你很棒!你一定行!」的正面信息,那樣會使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反之,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批評打擊,或者過於擔心和保護,從而向孩子發出「你不行!你是個笨蛋!」之類的負面信息,那麼時間長了,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不夠好,認為自己一定做不到。
  • 周婷婷和她的「賞識老爸」
    她的父親周弘,是一名普通工人,他運用自己獨創的"賞識教育",教育女兒頑強地與命運抗戰,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婷婷6歲,開始博覽群書,就讀正常小學,連跳兩級。8歲時,熟背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打破金氏世界紀錄。10歲時,有長篇科幻小說《從啞女到神童》一書問世。
  • 教學日記:學會賞識孩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教學日記:學會賞識孩子 分頁標題#e#   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
  • 「訓斥」孩子不管用,「鼓勵」孩子說虛偽,「賞識教育」怎麼用?
    所以就有了「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的感慨。當看到孩子糟糕的成績單時,家長心情也跟著跌到了谷底。這時,家長的火藥味變濃,開始非理性的「訓斥」孩子,結果還不管用。我有一個朋友,他和愛人都是公務員,工作不太累,收入穩定,生活條件也不錯。他們夫妻二人育有一子,三口之家本來挺幸福。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能夠好好學習,出人頭地。
  • 一味誇獎並非「賞識教育」,正確鼓勵,才能教育好孩子
    這種類型的誇獎是最多的,不管孩子做了什麼,父母來來去去就是那幾句話。"哇,寶貝,你真是太棒了!""哇,寶貝,你真是太聰明了!""哇,寶貝,爸爸媽媽真的是對你太驕傲了!"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教育,其實這種方式的誇獎恰恰是父母最不費腦筋的誇獎。不管孩子做了什麼,父母都可以用這些話敷衍孩子的努力行為。也許父母只是隨口一說,但孩子卻會把它當真。
  • 父母如何給予孩子正確的鼓勵?小心,這些鼓勵方式可能會傷到孩子
    父母首先要以愛心和熱情去努力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學會>鼓勵和賞識自己的孩子。這是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鎮關於孩子的教育所說過的一句名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那些不太科學的鼓勵方式,希望各位家長朋友能避免這些無益的鼓勵。
  • 你會讚美孩子嗎?正確的「賞識教育」,塑造孩子勇於挑戰的心
    當父母們習慣了以一種消極的、過激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時,賞識教育便成了父母教育中更加值得被重視起來的內容。一、什麼是賞識教育?賞識教育有哪些優點?這是一種源於父母教孩子說話,走路會100%成功的教育經歷的經驗方法總結。
  • 賞識教育正在毒害你的孩子
    這是時下流行的一種賞識教育,鼓勵父母們多誇誇孩子。我曾經就是賞識教育的追捧者。「哇,寶貝,你太棒了!」「你好厲害啊!」有段時間,不管孩子做什麼,我都竭力誇獎,眉飛色舞,讚嘆不已。「小時候,我考了全班第二名,我媽狠狠地誇了我一頓,但誇完又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下次拿第一名。每次都是這樣,他們永遠都不滿足!」看著小Y憤恨的樣子,我發現,她討厭的並不是表揚本身,而是被表揚之後紛至沓來的負面感受:·媽媽的表揚帶著目的性,她感覺自己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