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首先要以愛心和熱情去努力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學會鼓勵和賞識自己的孩子。
這是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鎮關於孩子的教育所說過的一句名言。
鼓勵常常會給孩子帶來自信感,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心。但並不是說,鼓勵就一定會給人帶來正能量。
錯誤的鼓勵方式,不僅不能促使一個人的進步,甚至還會令人迷失前行的方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那些不太科學的鼓勵方式,希望各位家長朋友能避免這些無益的鼓勵。
你看看李阿姨家的兒子,這次考試又是全班第一,再看看你!
學習成績比不過小明,興趣愛好又不能和人家小強比,拿你沒辦法。
你怎麼這麼不爭氣,看看你們班其他同學……
很多時候,家長朋友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好像只有別人家的孩子才能滿足自己對優秀的希望,這其實是個體差異忽視的體現。
這種對比式的鼓勵方式,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在比的過程中會受到傷害,久而久之,孩子會從自身層面慢慢喪失掉主動性以及學習的積極性。
加油!寶貝,你是最棒的!
不要著急,多多嘗試幾次就好啦~
沒事兒,爸爸在這裡保護你,快點加油爬上去……
這些話,父母們是不是很熟悉?聽上去似乎很合理,但從心理學來看,這並不是鼓勵。
「你可以的,加油!」,這背後是對成功結果的期待,而不是對孩子能力的鼓勵。
孩子心裡想的可能是「這真的很難,我做不到,可爸爸 / 媽媽卻一直告訴我,我可以。如果我沒辦法實現目標,一定會讓他們失望,證明我很差勁!」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喜歡批評式的教育,比如:
當孩子嘗試獨立做飯,但結果不是那麼喜人,家長朋友會說:「你真笨!」
急於否定孩子,怎麼知道孩子不能完成呢?其實很多時候,讓孩子止步不前的,往往就是父母們有意無意的否定。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希望孩子做出點成績,卻常常以打擊式的言語、激將式的鼓勵教育孩子,以為這樣的方式能夠激勵孩子前進。但這樣激將式的鼓勵,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傷害,增加孩子焦慮情緒的同時也破壞著孩子對學習、對生活的樂趣。
有的時候,錯誤的鼓勵往往不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反而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這些正確的鼓勵方式,建議家長朋友在生活中可以運用:
分享一下你是如何鼓勵孩子的吧,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