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予您的孩子足夠的鼓勵吧

2020-11-12 小C媽育兒

面對孩子的不懂事,不聽話,做錯事,大部分父母的直接反應都是嚴厲批評甚至動手,這些無疑都是孩子人生中的負能量,有一句叫「鼓勵能使白痴變天才,批評能讓天才變白痴」。

  1. 適當的鼓勵是激發孩子發憤圖強的動力。你鼓勵孩子什麼,孩子就會成為什麼!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就朝哪方面鼓勵!
  2. 最愚蠢的家長就是拿著自己的缺點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罵孩子笨蛋,他就真的笨給你看,你說孩子是最棒的,他就表現出最棒的一面給你看。心理暗示的能量是如此強大。
  3. 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讓孩子跟自己比,只要孩子比上次有了進步,父母就要適時的給予鼓勵和欣賞,要針對具體的事情表揚。從小就要給孩子樹立一個目標:只有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進步。

其實孩子雖然小,但是他是一個獨立的人,是需要被尊重的,父母如果能夠做好換位思考,好好交流與溝通,就會知道孩子到底需要怎麼激勵才能激發身體內的潛能。

父母要學習的內容還有好多,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讓我們一起做智慧的父母吧。

更多育兒信息請關注我,我會逐步把這些年積攢的乾貨整理分享給大家。

感謝大家!祝福大家在心想事成天天開心。[玫瑰]

相關焦點

  • 給予孩子的應該是足夠的關愛,而不是足夠的溺愛
    足夠的愛可以給孩子安全感心理學家霍尼認為,兒童時期有兩種需求,一種是滿足的需求,一種是安全的需求,主要的給予對象就是父母,當父母不能給孩子足夠的關愛,或者不能營造出和諧的環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孤僻,被冷漠的時候,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敵意。而同時自己又要依附於父母去生存,因此就會把這種敵意壓抑起來,轉移到外界,因此外界的一切常常會帶來危險感,這種危險感就會轉化成一種基本焦慮。
  • 《我的影子在奔跑》:最偉大的母愛,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容量
    她說:"倒了吧。"母親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這位朋友小時候經歷了父母的戰爭,長大後難以與母親建立深入連接的故事讓我感同身受。我們這一代70後、80後的父母,似乎只能關心我們餓不餓、冷不冷,卻無法給予我們需要的精神上的愛。
  • 孩子最大的底氣,來源於父母的鼓勵
    導讀:孩子最大的底氣,來源於父母的鼓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最大的底氣,來源於父母的鼓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無論如何,請告訴您的孩子:他(她)真是個好孩子
    因為豆豆一開始絕對不算一個好孩子,是一個讓老師非常頭疼的學生,甚至可以被診斷為」多動症「患者。豆豆是被學校退學了,才轉到了新學校,遇到了小林校長,完全變了一個模樣。而一開始的豆豆是怎麼樣的呢,豆豆的媽媽被豆豆的班主任老師叫去,老師明確地對她說:「有府上的小姐在,整個班裡都不得安寧。請您把她帶到別的學校去吧!」為什麼豆豆會攪得全班都不得安寧呢?
  •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應保持耐心,從給予孩子支持鼓勵開始
    等孩子不怕打的那一天,又會重新開始,所以動粗並不是足夠好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還需要從其他方面入手。很多父母善於批評孩子,指出孩子的錯誤,卻很少會對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做出表揚。看似是對孩子的要求嚴格,想讓孩子養成嚴謹的性格,但卻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反叛的心理。
  • 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就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通過書中生動的案例描述和詳盡的解答,讓父母們清楚知道,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長大後更易遠離緊張、焦慮、無助、煩躁、抓狂、痛苦、恐懼、抑鬱與絕望。而且擁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調的。他沒有太多辛苦的情緒損耗,能集中能量去探索世界、學習新知;他會擁有親密的人際關係,在將來生活得更幸福。
  • 淺談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
    沒有達到的話,請你務必帶著孩子在暑假時加緊給她補上。在3到6歲期間作一個補充吧。或許你會很忙,每天給孩子20分鐘可以做到嗎?你不要說你不能!有什麼比你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吧!爸爸要參與孩子的學校活動,給孩子身體力行的榜樣的力量。和孩子參加運動會,激勵孩子突破內心的困難,戰勝自己!將來您會懷念和孩子一起流汗的日子,哪怕只是陪他一起跑步,一起訓練,幫孩子拿一下書包和礦泉水!而您的孩子會感恩,在困難面前爸爸和他一起去突破!您說意義大不大?這些就是您能給孩子的教育。在將來的某一刻,孩子在學習,生活,工作時遇到困難,他回想起和爸爸一起經歷過的困難!
  • 恐嚇式教育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恐嚇教育給予孩子的是一生的陰影
    導讀:恐嚇式教育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恐嚇教育給予孩子的是一生的陰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恐嚇式教育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恐嚇教育給予孩子的是一生的陰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給孩子加油鼓勵的話怎麼寫
    每一個人都需要被表揚和鼓勵,孩子更是如此,家長們要在適當的時候和場合給予鼓勵和讚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鼓勵孩子的話,供大家參考。
  • 老師,請多多鼓勵與表揚孩子
    他現在每天放學回家都是一臉興奮——媽媽,今天老師表揚我字寫得好看;媽媽,今天老師誇我筆記記得特別詳細,還拿給全班同學看;媽媽,今天老師說我英語進步不小……看著兒子得意洋洋、眉飛色舞地樣子,我突然發現,其實兒子一直以來都特別在意老師對他的表揚與鼓勵。每次被表揚回來都會興高採烈地向我匯報,十分開心。
  • 如何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讓孩子快樂成長
    那麼,如何給予兒童更多的安全感呢?如何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讓孩子快樂成長!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心靈上的慰藉和安撫。尤其是對很多工作繁忙的父母來說,不要認為把孩子託付給保姆或是長輩照顧就好了,這樣很難讓孩子建立牢固的安全感,獲得足夠的幸福感。父母不管多忙都應該抽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和關懷。
  • 父母如何給予孩子正確的鼓勵?小心,這些鼓勵方式可能會傷到孩子
    >鼓勵和賞識自己的孩子。這種對比式的鼓勵方式,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在比的過程中會受到傷害,久而久之,孩子會從自身層面慢慢喪失掉主動性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但這樣激將式的鼓勵,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傷害,增加孩子焦慮情緒的同時也破壞著孩子對學習、對生活的樂趣。
  • 自信是希望之光,如果可以,請給孩子多一點鼓勵
    這便是朋友自卑的緣由,如果她的家人能給她一點鼓勵和認同,我想她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總是不自信。如今的社會,成年人的壓力大,孩子的壓力也大。因為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孩子們的學習任務是越來越重,除了學校的學習課程以外,還有周末培訓補習班。家長們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態並無過錯。但是,無論結果如何,請身為父母的您,至少為他們所付出的努力給予肯定……因為,您不經意間的一句讚賞也許就能讓他們重新拾起信心,也可能是將正站在懸崖邊緣的他們拉回來的救命稻草。
  • 鼓勵和表揚不一樣,試試這三種鼓勵的語言,讓孩子充滿自信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尼爾森用了整整一個章節來講述有效地運用鼓勵。《正面管教》書中第148頁有一個表格,詳細列舉了鼓勵和讚揚的不同之處。鼓勵則是平等的對待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你盡力了」,不看重結果,只注重孩子努力的過程;承認孩子的成果是因為TA自己努力、靠自己取得的。敲黑板:鼓勵是站在孩子的立場,關注的是孩子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鼓勵讓孩子自信、自立。
  • 給寶爸媽說的話:孩子是您所生,但不是您的附庸,放手吧
    >01 會鼓勵正視孩子的成長,並對孩子的獨立表示讚賞:你真棒,你真行!03 會信任相信逆反是孩子獨立的表現,給予他逆反的權利,允許辯駁,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處理矛盾。04 會等待獨立是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實現願望的嘗試,其間有自信、有勇氣、有好奇,也有局限與依賴,如果您給了孩子嘗試的時間,他會在碰壁後主動找您,這時您所說的就是金玉良言。
  • 怎樣讓孩子變得有自信,試試鼓勵他一下吧
    鼓勵是培養孩子自律自信的關鍵要素。就拿學習和考試來說,孩子平時的學習成績明明挺好的,家庭作業也都能按時高質量的完成,可是一到考試,就特別的緊張,特別的不安,總覺得自己學不好,肯定考出來成績很差,而確實考出來的這個分數也不盡如人意,和平時的表現差距很遠。
  • 您的「語言暴力」能輕易地刺疼孩子,請您停止這種傷害
    家長就要善於利用語言的力量,您的認可和鼓勵,能讓孩子自信地挑戰未來,您的打擊和諷刺,也是摧毀孩子最好的武器。孩子因為怕家長不要他了,趕緊去追家長。孩子的內心很恐懼,也很不安,這就是語言的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傷害。1、多說鼓勵表揚的語言孩子受到了語言暴力的傷害,家長就要多說鼓勵和表揚孩子的語言,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溫暖。
  • 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父母這樣鼓勵,才是孩子成長的良藥
    導讀: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父母這樣鼓勵,才是孩子成長的良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父母這樣鼓勵,才是孩子成長的良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只知索取不懂珍惜,可能是您的給予方式錯了,您了解過嗎?
    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想,但是我們卻對孩子愛的太多,這樣教育的結果,就導致了孩子不知道自己所生活的環境,所享受的物質來得有多不容易,導致孩子不知道珍惜別人所給予的愛,也不知道珍惜自己現有的所得的事物,也不會有給自己學習一項本領的意識,所以就導致孩子能力低下,使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許多孩子功成名就之後,卻拋棄了生養自己的父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專家:請給孩子足夠的理解和認同
    有著7年心理危機幹預經驗的付立平,耐心聽完女孩的講述後,對她規劃未來的想法給予理解和肯定,「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輕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出國不是小事,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還有很多,建議你還是應該跟父母嘗試溝通……」經過付立平的一番勸導,女孩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一份來自我市心理援助熱線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熱線來電總量為10090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