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任命的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
這本書帶有自傳的性質,裡面的豆豆就是作者的小時候。
可以說對豆豆的一生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的、至關重要的話語,就是在豆豆就學於巴學園的整個期間,小林校長一直掛在嘴上來鼓勵她的這句「豆豆真是個好孩子呀!」
為什麼這句話對於豆豆這麼重要?因為豆豆一開始絕對不算一個好孩子,是一個讓老師非常頭疼的學生,甚至可以被診斷為」多動症「患者。豆豆是被學校退學了,才轉到了新學校,遇到了小林校長,完全變了一個模樣。
而一開始的豆豆是怎麼樣的呢,豆豆的媽媽被豆豆的班主任老師叫去,老師明確地對她說:「有府上的小姐在,整個班裡都不得安寧。請您把她帶到別的學校去吧!」為什麼豆豆會攪得全班都不得安寧呢?
首先,豆豆會課桌「叭噠叭噠」地弄一通,影響老師上課。
但這還不算什麼,豆豆還會突然對著窗外那位過路的化裝廣告宣傳員大聲喊叫:「廣告宣傳員叔叔---------!」
但其實這還不算什麼,豆豆還有讓老師更無法忍受的行為。
她還會在老師上課的時候,站到窗邊,突然朝一個向上方向大聲嚷:『你幹什麼哪。老師一開始以為豆豆是在跟廣告宣傳語叔叔說話,但其實不是,豆豆是在跟教室的屋簷下築巢的燕子說話呢。
這樣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數不勝數。
看完這個,我想如果豆豆生在中國,應該是被嘲笑、被打擊完之後,被退學。但這樣一個孩子卻因為正確的教育方式能成為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
後來豆豆換了一所學校,從來到巴學園的那天起,豆豆就能規規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學習了。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使到了小林校長這裡,豆豆還是會惹出一些亂子。
例如,輪到衛生值日的時候,她就把電車教室的地板蓋掀開,把垃圾倒進去,然後想重新蓋好時,卻蓋不上了,因而引起了軒然大波。而這個地板蓋本來是為了檢查電機時用的,卻被她眼尖發現並給掀開了……還有一次午休的時候,她正在學校後面沒事閒逛,看到路上放著一張打開的報紙,這下她高興極了,老遠就加快腳步猛地跑了過去,一下子就跳到那張報紙上,結果「撲通」一聲掉進了齊胸深的淘糞口裡。原來這是清掃工在打開淘糞口,怕臭味飄出來,臨時蓋了一張報紙在上面,……。類似這種自找苦頭的事也是經常發生的。
不過,遇到發生這類事時,校長絕不把豆豆的爸爸媽媽找到學校來。對其他同學也不例外。這類事總是在校長和學生之間來解決。不管哪個學生惹了亂子,校長都能聽他們的申辯。即使是文過飾非的辯解也能聽下去。而且當「那個孩子確實做錯了事」時,或者那孩子承認「自己不對」時,校長也只是講一句話:「去認個錯吧!」
關於豆豆的情況,校長似乎肯定已經聽到了學生家長或老師們訴苦和擔心的呼聲。所以只要碰到機會,校長總是對豆豆說:「豆豆真是個好孩子呀!」倘若大人們聽到這句話並仔細琢磨一下,是不難發現其中的「真」字包含著很深的涵義的。也就是說,身為校長的小林老師想要告訴豆豆的意思是:「在大人們的心目中,大家能舉出各種各樣的例子來說明你不是好孩子,但你真正的品質並不壞,而且有好的一面,我作為校長兼老師是完全了解這一點的呀!」
的確,豆豆身上確實有很多好孩子的表現。比如:對同學誠懇熱情,特別是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同學,當他們受到別的學校孩子們的欺負時,豆豆總是撲上去揪住那些孩子不放,即使自己被打哭了,也要幫助被欺負的孩子;當看到受傷的動物時,她也要拼命地去護理它們。
之所以讓您告訴您的孩子:他(她)真是個好孩子,就是讓孩子意識到您是看到他的優點的。但有一點一定要注意,這句話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因為這句話有用而說,而是在您內心深處真的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您真的看到了她的優點,所以要認真地找您孩子的優點,然後真誠地表揚她。
每個兒童的優點都一樣多,他們的特點往往就是他們的優點。這些優點是貯藏在兒童心中的種子,需要合適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栽培、適當的滋潤,才能萌發、生根、開花、結果。可惜的是不少家長太擅長發現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的優點卻感覺遲鈍,整天對孩子充滿了批評和指令。孩子心中原本可以成長起來的優點的種子,總是受到冰雹和風霜的打擊,不能很好地成長,直至枯萎或死亡——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孩子到最後真的滿身缺點,很難找到優點了。
有句名言說,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你對孩子的態度,你的目光和言語會流露出來,孩子完全能感受到。你給他的表揚越多,你就給了他越多的快樂與自信,這會讓他變得越來越好。
一些家長之所以經常批評教育孩子,就是因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錯誤假設,即如果自己不說,不經常提醒,孩子就不會改正缺點,就會越來越墮落。事實是,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進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會正常生長。對於孩子身上的某個缺點,可以適當提醒,一旦發現這個缺點反覆出現時,就應該考慮用正面鼓勵的方式,不動聲色地去幫助孩子克服,而不要反覆地直接地批評,不要說「我都給你說過多少遍了,你就是不改」之類的話。反覆的批評就會把孩子的缺點固化下來,使孩子難以和那個缺點剝離開來。學學小林校長的態度吧,說句「去認個錯吧!」就夠了。「不說」其實是件比「說」更難做到的事。孩子的行為每天都在對您的心理形成挑戰,這實在需要家長用足夠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這件事。
兒童是一個完美地獨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體裡深藏著無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長中有一種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達潛力,就如一顆種子裡藏著根莖、葉片、花朵,在合適的條件下自然會長出來一樣。 家長要學會真誠地表揚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夠汲取到更多的養分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