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國外(歐美)家長們是怎樣讚美孩子的

2020-08-14 學霸張

美國:養成讚美孩子的好習慣

美國父母很注重對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的讚美和表揚,這已經是一種全民族的風氣。美國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孩子真乖!幹得真好!做得漂亮!你是最好的!你是非凡的!你真是妙不可言!你是我歡樂的源泉!為了提醒自己要經常讚美孩子,美國人還會在冰箱或是門上貼上一張便條,上面寫著對孩子最有效的一百句讚美語,讓父母一目了然。

美國人的讚美不僅是對自己的孩子,就是對於別人的孩子也不會吝惜讚美之詞。一位旅美教授曾在餐館目睹這樣的一件事: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自己的小女兒在那裡吃飯,20分鐘過去了,有一位白髮老人,應該是飯店的負責人,特地走到她們的餐桌前,誠懇地對媽媽說:「非常榮幸,親愛的夫人,我想告訴您,您的女兒今天的表現太好了,不但很安靜,就連食物也沒有剩下或是掉到地上。她真是個好孩子!」媽媽對女兒的表現也很滿意,她不停地讚美自己的孩子「真是個乖寶貝!」母女倆吃完飯要出門時,高高的門把手對孩子而言顯然有些高,但是小姑娘一再拒絕母親的幫助,很努力踮起腳用力開門,終於將門推開了,在母女倆後面的美國人不時對小姑娘豎起大拇指,稱讚孩子做得太棒了!

短短的一個小時內,小姑娘受到不同人的表揚。不僅有來自家長,也有來自陌生人。美國人喜歡讚美孩子是因為,他們認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可以促使孩子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獲得積極快樂的人生。讓孩子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讚美是培養孩子自信最好的方法。他們會在讚美中看到自己的能力,找到正確的行為方式。為人父母親最大的錯誤,就是忘記讚美孩子,甚至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美國的相關教育部門曾進行過研究評估,他們認為父母對孩子打擊最深、傷害最大的事情,就是經常把 「笨蛋!看你那熊樣!」「我看你沒救了!」「你再學也是那樣!」「把你的嘴閉死!」之類的話掛在嘴邊。

美國: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及時給予讚美

美國人認為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容易取得成功。而父母對孩子的讚賞,是孩子最早、最容易獲得的肯定。羅伯特是一個普通的美國人,他在自己的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採用了賞識教育,他的教育心得就是: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給予及時的讚美。兒子兩歲的時候,羅伯特和孩子一起玩球。「寶貝,看看你能不能同時拿起這裡的三個球。」當孩子第一次拿起一個時,父親就在旁邊說:「你看你可以拿起一個了,太好了!」然後,他鼓勵孩子去拿第二個,「寶貝,再試一下,你一定可以拿起第二個的!」。最後,當孩子通過多次的努力把三個球拿起時,父親表現的高興極了,「你太厲害了,三個球都可以拿起了了!」隨即為孩子鼓起掌來,然後一把把他抱在懷裡。儘管是一個簡單的遊戲,父親在孩子每一次成功時都給予了及時的讚美和鼓勵,讓幼小的孩子一次次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及被肯定的幸福。

隨著孩子長大,入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羅伯特的讚賞教育一直在進行中。一次遊泳比賽,兒子因為某種原因輸掉了比賽。當孩子內疚地看著看臺上的父親時,他發現父親並沒有因為他的失敗而沮喪,反而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羅伯特對孩子說:「你的反應比夥伴們都快,哨子一響,你最先躍入遊泳池。看,你的優勢很明顯嗎!今後只要在耐力方面多多鍛鍊一下,你贏得比賽就不成問題了。所以,我依然為你自豪!」

羅伯特的兒子就在父親的讚美中變得越來越有信心,也越來越勇敢。他敢於嘗試新的事物,同時又善於尋找自己的不足。現在,這個很棒的小夥子已經是世界著名大學的學生。

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父母要做的就是挖掘他們的優勢,給予肯定,讓他們能夠變得出色。

英國:將孩子的優點展示出來

史蒂夫是英國一個中學的副校長,他的大女兒考取了世界著名的劍橋大學,兩個兒子也很出色。和他談起賞識教育,他告訴我們讚美孩子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孩子,父母以你為榮。即使在家裡,我們也為他們創造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史蒂夫先生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豎立了一塊榮譽展板。他和妻子把孩子們從小到大所有的成績單、獎狀、手工藝品和收藏品都放在上面。每一個到史蒂夫家作客的人都會一目了然的看到這塊展板,並對孩子們的成就表示驚訝和讚嘆,而每當這個時候,史蒂夫夫婦都會不厭其煩的告訴客人,他們的孩子是最棒的,他們以孩子為榮。史蒂夫家的孩子們就是在這樣的讚美和父母的自豪中成長起來。史蒂夫夫婦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他們是最棒的!孩子們也在讚美中變得越來越自信。最令史蒂夫先生不可思議的是,展板不但是孩子們展示自我的平臺,也讓姐弟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了!他們開始懂得為自己的兄弟姐妹感到驕傲,每次,姐姐有了漂亮的成績,弟弟們總是會興致勃勃地帶朋友們來參觀自己家的展板,然後自豪地說:「看他們多棒!不過,我也可以做到!不是嗎?」孩子們不但變的自信,也越來越有前進的動力。史蒂夫先生的行為讚美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實,這樣的展板在很多英國人家庭裡都有,他們將孩子的成績為孩子們展示出來,就是要向孩子傳達父母對他們的肯定和讚賞。通過展板,孩子們還可以獲得更多來自外界的讚美,這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是一種絕好的鼓勵,不但能增強孩子的自信,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減少孩子們對外界的恐懼。同時,展板也在鼓勵孩子不斷的超越自己。

讚美不要停留在語言上,父母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向孩子傳達自己對他們的欣賞。也許你的一個簡簡單單的行為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北歐:比起聰明,孩子的努力更值得你讚賞

一位到北歐某國訪問的學者在當地一位教授家中遇到這樣一件事。那天,學者應邀到教授家做客,一進門就看到教授漂亮的小女兒,滿頭金髮還有一雙漂亮的藍眼睛。學者把準備好的禮物送給了孩子,小姑娘禮貌地說:「謝謝您!希望您有一個愉快的下午。」這個又懂事又漂亮的小姑娘讓學者很開心,情不自禁地誇獎道:「你真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這樣的讚美通常會讓中國父母心花怒放,可是北歐教授似乎並不領情!等到女兒回到自己的屋子後,這位教授很嚴肅地對訪問學者表示不滿,「您傷害了我的孩子,您需要鄭重地向她道歉!」訪問學者很驚訝,「我只是讚美她漂亮,沒有要傷害她呀?」教授搖搖頭說:「就是因為您說她漂亮!可是,您知道人漂亮是孩子的基因決定的,是父母給予孩子的,並不是孩子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我的孩子還小,沒有什麼分辨的能力,如果我們總是讚美她漂亮,她就會認為漂亮是她的功勞。一旦她開始意識到漂亮也是值得驕傲的本錢,那麼她可能會歧視那些長相平平的孩子。或是妒忌那些比她還要漂亮的人,因此您的讚美很容易讓我的孩子走進成長的誤區!其實,您完全可以讚美孩子的懂事或是懂禮貌,我認為她做的很好,值得讚美!不是嗎?所以,我希望您可以為您剛才的行為向我的孩子道歉!」

教授的話對學者影響很大,他問教授:「這裡的家庭都和你的看法一樣嗎?」教授笑笑回答:「當然,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我們通常會讚美孩子,也希望別人能夠如此,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更加希望孩子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讚美,這樣對孩子的能力是一種肯定,也會激發孩子向前的信心。」於是,訪問學者誠心的向小姑娘表示歉意,同時讚揚了她的禮貌和微笑。

先天的優勢是上帝的財富,是用來感恩,而不是用來炫耀的,只有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技能才是孩子最值得賞識的地方。如果你要激勵孩子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不要總是說他聰明,而是告訴孩子,他的刻苦和努力是值得驕傲和肯定的。

德國:欣賞敢於和父母「頂嘴」的孩子

中國人向來不喜歡「頂嘴」的孩子,可是德國的父母卻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自己爭辯。在他們看來,敢於和父母爭辯是孩子的一個優點。對於這樣的孩子,德國父母總是給予極大的鼓勵。因為爭辯可以讓孩子變得自信、獨立,也可以讓孩子和父母走得更近。在爭論中孩子感覺到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們會打心眼裡更加愛你、依賴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你有難題,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啟發你。在這樣的一個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感覺到自己能力得到認可,長大後會比較自信、有創造力和合群。

盧卡斯是一個九歲的德國男孩,一天清晨,他和媽媽因為吃早飯吵了起來。「吃完了你的早餐,才能去做你的事情。」媽媽告訴兒子。可是,盧卡斯顯然不滿意媽媽的安排,他生氣地把椅子往後一推,頂了一句:「為什麼?我的事情要比坐在這裡吃早餐重要的多!我們為什麼總要做這些沒有用的事情呢?」孩子的頂嘴雖然很讓媽媽生氣,但是盧卡斯的媽媽並沒有對著孩子發火,相反,她對孩子說:「那好吧,告訴我你的理由!」盧卡斯生氣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媽媽告訴他,自己很同意他的想法,但是吃早飯才能讓他的事情完成的更好,並且建議他:如果趕時間,那我們可以吃一種比較簡便的早餐!當問到盧卡斯的媽媽為什麼能夠容忍孩子和自己頂嘴,還能心平氣和的聽他說話時,她告訴我們:「孩子敢於和我們爭論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在爭辯中孩子就有機會估量自己的力量,當他們的思考可以爭辯過父母時,他們的自信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

漢堡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認為,兒童和父母的爭執,是在試驗他的能力極限在何處。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機會學會估量自己。爭辯是擺脫兒童無方向狀態的一個途徑,可以使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處。當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時,他們就會在對抗中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怎樣才能貫徹自己的意志。讓兒童變得自信和獨立。因此,法斯認為:「隔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說,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相關焦點

  • 怎樣給孩子立規矩(上)
    【前言】不管到哪裡,都迴避不了家長們的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其實孩子學習好不好,關鍵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孩子有沒有「德行與責任」觀,有責任心的孩子就會主動學習,因為他把學習看作是自己份內的事,他學習是為了自己而學,不是為老師、學校、父母學。主動學習的孩子學習一般都不會差,或者說即將暫時差也不會一直差下去。
  • 這組在國外極火的漫畫,值得每個家長學習!(必看)
    偶然看到國外一則很火的漫畫10個【其他家庭VS猶太家庭】的教養法,簡單又深刻,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猶太家庭:(靜靜看著孩子玩)現在能夠洗乾淨衣服的東西太多啦,但有些快樂的回憶,一生沒有幾次是能真的留在心裡的對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比在意弄髒身體重要多了。
  • 家長眼中的「謊言」,也許是孩子在求助(1)
    下面是一些教育專家總結的孩子的幾類謊言:(共10類)第1類:孩子幻想式「謊言」一般情況發生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謊言,家長無須過分擔心和緊張。它與道德無關。這種「謊言」還說明孩子從小就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愛撒謊的孩子也是想像力的天才。
  • 家長眼中的「謊言」,也許是孩子在求助(3)
    我前面提到孩子「撒謊」的十大特徵,家長們可以通過對孩子的這些特徵和特點,採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方法去幫助孩子「糾正」這些問題。第1類:孩子幻想式「謊言」。這是由於孩子年齡比較小,自己會幻想生活在一個環境,我是公主(王子),我想如何生活。
  • 家長怎樣有效誇獎孩子?效果會更好
    家長怎樣有效誇獎孩子?每個孩子都喜歡被表揚和讚美,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用讚美和表揚來引導孩子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法。讚美和表揚,不但可以讓孩子獲得愉快、滿足,還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作為家長,你是否經常讚美和表揚你的孩子呢?那具體怎麼誇才更有效呢?本期快樂小編就與家長們共同探討怎樣有效誇獎孩子?
  • 和高三家長們談談二輪複習的那些事(一)
    作為一個新媒體教育研究者,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為家長你應該知道的二輪複課的主要任務是啥?孩子們正在幹啥?以利於家長們正確看待這一階段孩子成績的一些變化和存在的問題,引導孩子穩定情緒,順利應考。(一)完成基礎知識查漏補缺,幫助孩子建立知識結構體系。1.排查知識記憶中的盲點、漏點。
  • 會讚美,也是會表達的表現,家長應多教孩子學會運用讚美的詞語
    很明顯,後者比前者更受人歡迎,它語出內心,聽起來更真誠,從而引起被讚美者的共鳴。3. 讚美措辭要恰當同樣是讚美一個人學習好,分寸如果沒有掌握好,也會收到不同效果。例如,讚美孩子,可以說:「這個孩子真是懂事、聽話,將來一定有出息。」
  • 經常讚美孩子的家長,都有哪些收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總是吝於讚美自己的孩子。要扭轉我們的觀點,先來看看讚美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好處。01經常獲得讚美的孩子,更有自信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在背後支持他、鼓勵他、讚美他的人。這個道理,放在孩子身上也同樣適用。
  • 教育孩子36計,計計受用(家長薦讀)
    因此,當孩子受到認可時,他(她)的自信就會被激發出來,不斷重複令人滿意的行為,直至擺脫自卑,成為自信上進的好孩子。千萬不要做包辦父母,放開手為孩子創造做事的機會和平臺,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們也會少些麻煩。
  • 【他山之石】從國外百年教育企業的布局,看傳統教育行業如何轉型
    【他山之石】從國外百年教育企業的布局,看傳統教育行業如何轉型 作者:黃菱芡Linn 發布時間:
  • 這個疫情假期,想讓孩子學習更進步,家長應該怎樣做?
    (聲明:以下作品為靜若樹原創作品,版權歸靜若樹所有,禁止抄襲、盜版!若轉載、採用靜若樹的作品,請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的理解和支持! )有人說,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在我看來,只有用心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 請家長告訴孩子這5大關鍵詞!(強烈推薦)
    讓孩子提前預習,帶著問題進課堂學習效率會更高。認真聽課的孩子課堂上總會有筆記,家長可以通過檢查課堂筆記來了解孩子的課堂情況。讓孩子把作業、試卷中的錯題整理成冊,便於他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提高。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從初一開始我們需要培養孩子,制定每天每周每月每學期的計劃。
  • 怎樣用英語表達讚美?
  • 怎樣讚美孩子,才能讓孩子學習更上一層樓?
    你是否經常指責孩子?你是否經常對孩子說「你真笨」之類的話?你是否經常打擊孩子?答案,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應該是肯定的。第一,當孩子做了值得讚美的事情時,再去讚美這種方式是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果沒有原則地一味對孩子加以讚美,特別是孩子做了錯事時,也去讚美,就會使孩子養成是非不分、驕橫跋扈的壞習慣。
  • 那些被家長否定的孩子,真的是沒有天賦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今天被一個視頻刺激到了:一位畫畫老師在地下倉庫創建了一個畫畫培訓班,畫室裡掛滿了學生的繪畫作品,引來了許多家長朋友的參觀有些人就發表感嘆說:「這些孩子真聰明,我們家的孩子怎麼就沒有畫畫的天賦呢?」「是啊!看別人家的孩子畫得多好,我家那位也是,從來就沒這愛好。」這位畫畫老師聽了非常氣憤,立馬指責那些家長說:「你們這些家長,就知道批評自己的孩子,這也不行那也做不好的,從來不知道讚美一下。孩子做點什麼,就喜歡以大人的口氣命令,指揮~這樣不行,那樣不對的……。
  • 批評、讚美孩子的6個要和不要
    今天我們就來談論一些,批評和讚美孩子時,那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大人們的說謊行為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除生理需求外最重要的需求。類似簡單的誇獎話語,別說孩子了,大人們也說到厭煩了吧?這樣的誇獎實際上沒有觸及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在尋求我們回應的時候,其實是想要證明自己的成果、證明自己的能力。
  • 四部委教育新規後,小學家長應如何看待選擇教育培訓機構(一)
    2018年小學新學期已經開學了,孩子們帶著寒假的興奮,依依不捨來到校園;家長們如釋重負,把孩子們交給了老師,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日常又接觸一些教育行業的朋友,這幾天關注到了一則新聞:近日,教育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決定聯合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 表揚不當孩子不自信或狂妄,讚美孩子6個方式,10句讚美孩子的話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欄《家長如何說話,孩子才肯學習》,幫助家長解決左右為難的問題。父母與孩子和平共處是關鍵,10種轉化話術的思維模式,增加親子關係,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上節課我們分享了:父母會引導孩子會思考,引發孩子思考的6個方式,10句引發思考的話。希望寶媽奶爸朋友們,在和孩子相處中,運用這些方法,有什麼問題,私信我,很高興為您解憂,願每個孩子快樂成長。
  • 國外家長如何教孩子背單詞
    以上周的單詞為例:   周一:   1、在 Planner 上記錄每天的作業和要求:這個 Planner 類似於國內家長和老師的聯繫本,記錄學生每天回家後要做的事情或者對第二天的提醒,家長也可以在上面寫希望老師注意的問題,有些時候需要家長在上面籤字;
  • 借鑑國外家長和老師溝通的經驗
    這個機構一般屬於第三方組織,不隸屬於學校,也不由家長操控,通常是由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管理的。家校溝通機構的目的,是讓家長們能儘可能多地參與學校的活動。比如,在美國的一些家長教師聯合會裡,家長們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包括選訂教材、募捐、做義工等等,家長們通過這些活動,真正參與了學校的教育,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聯繫就更加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