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轉給家長)

2020-09-05 高中學習天地2020

要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

當下,手機幾乎成了人們的標配,不僅是成人,不少孩子也擁有自己的手機。

又到開學季,很多家長因為不能長期陪伴在孩子身邊,所以給孩子配上手機方便聯繫。

曾經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80.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周圍帶手機入校的未成年人多,其中14.2%的受訪者表示周圍的未成年人幾乎人人帶手機入校。

那麼家長該不該給未成年的孩子配備手機呢?

先來看幾個真實的案例。

NO. 01

曉雯,初三學生,家有一個五歲的弟弟,因為媽媽忙於上班,還要照顧弟弟,便將曉雯託付給了年邁的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經濟條件不算差,孩子管飽管暖, 外公外婆都有手機,但孩子說為了每天晚上跟媽媽電話視頻方便,要求配一部手機,當然一再保證上學期間不玩,孩子自己的好,莊稼別人家的好。

媽媽看著女兒渴求的眼神,再加上補償心理作祟,總覺得為了二胎虧欠了女兒,猶豫片刻答應了孩子的要求。

雖然班主任一再強調不能配手機,但家長和孩子合夥瞞過了老師。

一位成績中上的孩子上課經常打瞌睡導致成績一落千丈不談。

突然有一天社區派出所民警到學校了解情況,這事肯定非同小可了。

原來曉雯每天晚上放學後一個人偷偷在房間做作業的同時,通過社交軟體和一個山東的三十多歲的男人聊天,逐漸深入後,荒唐地報出了自己的真實的姓名、學校、住址和電話。

並且男子在5月20號那天轉帳給曉雯1314元。

正好聊天記錄被男子的妻子看到了。

他的妻子在微博上截屏發文,某地某中學生曉雯和她丈夫關係不一般,聊天記錄肉麻,尺度大。

在網上點擊量已經上百萬。驚動了地方公安局,立即責成地方派出所徹查此事。

一開始孩子百般抵賴,最後在鐵證面前痛哭流涕,說她也是受害者,對方給自己轉了1314元之後便約她開房,以後她便拉黑了他。

姑且相信曉雯說的是正確的,但是要想讓對方轉1314元,得有多深的聊天尺度!

辦案人員當場墊付1314轉帳給對方,對方才答應刪除帖子。


NO. 02

一位媽媽加我微信,我們聊到半夜,她的訴說,令我驚訝,痛心,也令我陷入長久的沉默。

這個媽媽叫林曼,她的女兒小曼,十三歲,初一學生。

林曼說:「在整個小學階段,女兒都是乖巧懂事的,成績好,年年三好生,各種獎狀貼滿了整個房間。」

母女關係親密,交流無障礙。孩子的爸爸因為工作,會經常出差,但也很關心孩子。總之,一家人,生活幸福。

事情的轉變,發生於去年的暑假,孩子小學畢業,夫妻倆一時興起,給女兒買了部手機。

當時和女兒說好,手機是用於和爸媽聯繫的,其他的遊戲呀什麼的不可以弄。

孩子答應了。

當時的林曼,很明顯的,低估了網絡的誘惑力,也高估了女兒的自制力。

整個假期,女兒先是學會了和同學聊天,視頻,再就是各種美拍,美圖。

一開始,林曼還得意於女兒的無師自通,手機的各項功能,摸索得比她還溜,拍照修圖Ps各種手到擒來。

看著女兒一張張修得完美無睱的照片,林曼開心的發給朋友發給父母看。

有朋友看到後提醒林曼說:「還是個孩子,別由著她整天弄這些自拍什麼的。」

林曼口中答應,心中並沒當回事。

漸漸的,女兒開始不粘林曼了,而林曼也樂得輕鬆,除了管好孩子的吃飯,閒睱時,也是無聊的劃拉手機不停。

有次林曼看到一個視頻,誇張的表演樂得她眼淚都笑出來了,小曼被她的笑聲煩得不行,湊過來看。

這一看,就吸引上了,幾天後,小曼下載了抖音,學會了自拍上傳什麼的。

林曼覺得鏡頭下的女兒又活潑又可愛,所以對於女兒長時間的玩手機並未引起重視。

有次,林曼發現,小曼給手機設置了開機密碼,問,女兒回答說:「個人隱私,媽媽你要尊重我哦。

林曼說:「假如那個時候,自己能警惕一些的話,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事了。」

但,世上從來沒有假如這回事。

後來的事誰也無法預料,人能做的大概就是防微杜漸吧。

後來,開學了,小曼以上初中學習任務重,需要清靜為由,要求林曼沒事別進她房間。

對這件事,林曼以為孩子大了,要有自己的空間了,遂表示一定會尊重。

半學期過去,女兒的成績墊底。

這太出乎意料了,林曼就罵了女兒幾句,小曼卻表示:「成績好不好有什麼關係,將來有出息就行。

母女倆由此開始,關係惡化。

這個時候,林曼還是沒有想到,女兒已成為了抖音的被毒害者,她以為,女兒只是到了青春的叛逆期而已。

在這件事上,林曼說,自己負有很大的責任,作為母親,她居然沒有主動發現到問題的存在,非常失職。

就算後來事情暴露,也純屬偶然。

今年五月的一個晚上,林曼不舒服,半夜起來喝水,看到女兒房間有光,仔細聽,還有說話聲,推門,房門反鎖。

林曼找出備用鑰匙,打開門,震驚的發現,自己十三歲的女兒,只穿著內衣,在鏡頭前扭來扭的說:「小哥哥們,看這裡哦。」

那是一種不同往常的聲音,林曼感覺血一下就湧上了腦門,她發瘋一下的大叫:「你在幹什麼!」

女兒這才聽到聲,轉過頭來,林曼看到的是女兒一張塗得五彩繽紛的臉,以往的純淨稚氣全無。

林曼扯掉了線,女兒還沒有從那種狀態中過來,一臉的迷離,混沌。

是的,林曼的女兒,十三歲的小曼,經朋友指點,在抖音上自拍這樣的視頻,用來增加人氣,滿足一些人變態的戀童心理。

面對精神已被毒害的女兒,林曼悔不當初,事發的那晚,林曼忍不住打了自己十幾個耳光,心痛得用頭撞牆,牆上留下了她斑斑的血跡,但小曼好像看不見,對著媽媽大喊:「你還我手機,你還我手機。

林曼後悔的說:「是我害了女兒,是我用抖音害了女兒呀。

隔著屏幕的我,震驚,心痛,唏噓不已。除了希望他們一家能早點好起來,其他也是無可奈何。

說是抖音害了孩子,不如說是無知的家長給未成年的孩子買手機的行為殘害了孩子。

NO. 03

李木子,很優秀的一個男孩,16年通過努力考取了當地的非常不錯的老牌四星級高中,農村家庭,普天同慶,好事。

但中考的暑假孩子迷上了網路遊戲,整天纏著家長要買手機,否則絕食、逃學、反抗。

套路仍然是保證學習時間不玩手機,就差斷指寫血書。

關心孩子的老師、親戚、朋友皆勸說不能由著孩子,但家長還是心存僥倖,說不定孩子能夠自控呢。

孩子高高興興帶著新手機去高中報導。

第一學期就失控,一米九的孩子,媽媽想管,說服教育兩句話不到便頂回去;武力鎮壓,不是對手,孩子只要輕輕一甩媽媽便是一個趔趄;斷糧斷草,媽媽不忍心。

不是寒門出不了貴子,是寒門規則意識太薄弱,是大多數寒門的孩子不夠自律,是大都數寒門的家長太過溺愛。

眼看和媽媽關係僵化,換奶奶去伺候,看看孩子可能稍微懂感恩,可能稍微良心發現,及時醒悟,迷途知返,沒有。

然後勉強高一下學期,高一結束,高二堅決不上學,說要打工。打工吧,一周不到跑回來了,吃不了一線工人時間長強度大的苦。

然後高二浪一年,現在已經完全停學在家。

別的同一屆的孩子正在埋頭苦讀迎接明年的高考,一米九的孩子在家吃飽了玩遊戲,玩遊戲累了再睡。

近七旬的爺爺外出在建築工地打工。

誰之過?

NO. 04

小娜,她爸媽是做生意的,平時特別忙,沒有多餘的時間輔導作業,跟孩子交流聊天,於是孩子的飲食起居由奶奶負責,而學習則大部分交付給了輔導班。

初二上學期,小娜跟爸媽商量,班裡大多同學都有了手機,我也想買一個,這樣不會脫離集體,方便聯繫,而且有不會的題可以用軟體當下解決,不用等著第二天再去問老師,有時候積累太多就不想麻煩著問了,導致成績一直上不去。

爸媽本就因為忙碌對孩子抱著虧欠的心,再加上伶牙利嘴小丫頭的再三請求,軟硬兼施,索性花個一兩千塊錢,買個清靜省心

清靜是買來了,小娜自從有了手機,跟家人的交流就更少了,整日埋頭在自己房間,看似做作業,後來被發現是手機上聊天,一點都不省心

微信群、QQ群,小娜的手機主要功能是在各種群裡聊天。直到有一天爸媽在她房間發現了幾套奇裝異服,才發現這小丫頭迷上了cosplay角色扮演,不知道通過什麼渠道,買衣服、約聚會。

勸說無效,一次半夜12點,家人偶然間發現小娜竟然躲在被窩裡玩手機。爸爸再也忍不住了,一頓打罵,沒收手機,嚴格控制。

平靜水面下暗潮湧動,3個月後,小娜再次被發現半夜玩手機,手機來處不明,她說是借同學的,家長想來想去,應該是省錢加上積蓄,買來的。

現在的小娜,與家長關係冷淡,學習成績下滑,眼睛近視嚴重,半年後的中考不知將何去何從。

NO. 05

範哲,班級很優秀的一個孩子,17年中考,16年進入初三年級時班級第一名,老師家長眼中的乖寶寶。媽媽是小學老師,爸爸是初中化學老師。書香門第,多好的學習資源和環境。

中考前三個月,成績江河日下,上課打瞌睡,做作業就犯困。

一開始以為是學習壓力大所致,所有老師會診之後針對性地提出了指導意見,班級第一名都滑邊,整個班級班風怎麼建設?

事情的突然轉機是一次數學考試,孩子竟然在數學試卷中縫寫了武林秘籍四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字。

很自然地,那一次數學考試一塌糊塗。再結合平時上課打瞌睡的表現和試卷上莫名其妙的字眼,刻不容緩,立即徹查書包和房間,終於在床單下面發現了一部手機。

在如此大環境下,說實話,一般的孩子老師還真不敢體罰,真的不敢。

但他爸爸是化學老師,急火攻心,氣憤之餘責罰肯定是少不了的。

真相終於大白,孩子利用過年的紅包,自己買了一部手機,每天晚上在父母眼皮底下完成作業之後,回到自己房間,繼續看電子小說,早則一兩點,晚則三四點,當然還聊天、遊戲。

有了問題必須下猛藥,所幸亡羊補牢,在中考前三個月發現了倪端,否則即使老師們拼勁全力,也未必能夠實質性地改變他的命運。

第一孩子本身天賦和基礎不差,第二360度無死角無縫看管。孩子終於在中考中逆襲成功。

但是,孩子的父母以及老師想想後怕,一個上好天資的孩子,如果不是及時發現,會是什麼樣的一幅慘相?

孩子的父母都是懂教育的老師,教育管教應該是相當到位的。

而一般家庭,特別是留守兒童,如果沒有自制力,又有多少本該有更好前程的孩子毀於了手機的方寸屏幕之間?

以上幾個例子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不遠的血淋淋的例子,且不論悲劇結果,先說說,玩手機與成績之間之間有什麼隱秘的聯繫呢?

曾在之前的文章中用調查呈現過。

一位帶班多年的班主任通過分析班級期末成績單,發現一個現象:

手機使用的頻度和期末成績成反比,也就是說平時使用手機多的,或多或少會對成績有影響。目前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後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大部分同學都會用手機玩遊戲,其中一個男生已經有比較嚴重的依賴。


經過多年觀察,他還發現:


在手機的擁有率上,重點班遠遠低於普通班。而且班裡玩手機玩的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


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有著更強的自制力,或者說,家長在對孩子手機的管控上有著更清醒的認識。而經濟水平中下層的家庭反倒在嬌慣孩子,以致他們上課的時候不時拿出手機瞄一眼,課間爭分奪秒打一局遊戲,連跟老師說話的時候,眼睛都盯著屏幕。

有次晚上的周測試,某教務處老師趴著窗從教室後面偷偷監視考場。整個年段掃過去,每個班級都有學生在用手機作弊。

聽到這個消息,班主任馬上聯想到一些家長的反饋:「其實我的孩子蠻聰明的。平時小考成績都不錯,一到大考成績就發揮失常,應該是心態不好。

真實原因也許就藏在手機裡。

我們以為學生成績下降是因為玩手遊,實際不是這樣。他們最頻繁的應用是——聊天。上課聊天(開小差),做作業時聊天(還可以傳答案抄作業),睡前聊天(第二天犯困)。

移動網際網路能夠彌合時間與空間的鴻溝,不少項目想藉此把一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導向三四線城市。

可是人性決定了十幾歲少男少女最熱衷的不是自我教育,而是扎堆聊天:在自己的小圈子內,無憂無慮地插科打諢。

世界是平的,智慧型手機讓大家能隨時隨地聚在一起,目的卻不是學習。

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是進步。

手機作為科技的載體,它本身是沒有錯的。

錯的是我們,給了孩子誘惑,卻沒有給他抵抗誘惑的能力和方法。

要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多少專家、老師、學者呼籲。但偏偏還有一部分家長心存僥倖,寧願相信孩子所謂的承諾,衝動之下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

無非是獎勵考試優秀了、孩子升學了、孩子需要交往了、留守的孩子需要聯繫家長了。

他們總是高估自己孩子的自覺性,當然不乏有自覺的孩子,真的能控制。但不客氣地說,鳳毛稜角。

孩子的成長是個單行道,沒有回頭路可走,沒有後悔藥可吃。

我只想問一些家長,您有什麼底氣可以這樣冒險?

作為我們成年人,有時候都不能控制自己玩跳一跳、玩抖音、玩快手、玩麻將的癖好,憑什麼我們要去充分相信孩子?

這是一場風險很高的賭博,家長們,你們贏的機率太小了!

你輸了,並不是傾家蕩產那麼簡單,你輸的是孩子的未來,是孩子的前途,是孩子的一生。

既然贏的可能性很小很小,我們為何不從源頭上徹底掐斷孩子玩手機的可能性,僅憑老師一己之力真的太孱弱了。

何況教育環境草木皆兵,負責任敢擔當的老師,才敢因為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嚴厲指出並且批評教育,一般老師真的不敢!

家長們,你們才是徹底禁止手機尤其是中小學生手機的主力,老師只能適時輔佐你們。

因為買手機的錢是你們家長出,玩手機的時間基本是在家時間。

孩子們可能敢在你們眼皮子底下玩手機,但在老師課堂玩手機還是要掂量掂量的。

你們才是最有力最直接的監護人。

一口氣寫下這麼多,但願有緣的家長會看到,有緣的家長會理解,有緣的家長會讀懂,有緣的家長會重拳行動起來。

絲毫不耽擱。

因為老師為孩子急是急一時,急一陣,教過的孩子如割了一茬又一茬的小麥,老師們的陣痛不會持續太久。

但你們會因為孩子玩手機而荒廢學業輸了孩子的前途,輸了你們的後半生!

字字肺腑之言。

未成年的孩子,心思單純,還不懂甄別來自網絡世界的各種訊息,誤傷在所難免。

所以,咱們家長需要做的,首先是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是跟孩子建立情感連結,讓孩子的情感體驗是充裕的而不是匱乏的,這樣手機啊網絡啊這些學習的天敵才不會趁虛而入。

其次是讓孩子主動開始學習,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幫助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功。而當孩子體驗到了成功,他會有掌控感和成就感,進而慢慢就會有主動性。

如何跟孩子建立情感連結,幫孩子放下手機呢?

第一個,要多陪孩子,跟孩子高高興興在一起,比賺錢和考試重要。

給孩子花錢,那不算愛;為孩子賺錢,那也不算愛。不用你多花錢,給孩子陪伴就夠了,可以一起吃一頓精心準備的晚餐,一起讀一本好書,一起看一場電影,一起去公園散散步,實在沒時間的,每天抽個10分鐘20分鐘出來,陪孩子一起度過一段特殊時光。

記得,陪伴孩子的時候,忍住不催逼孩子學習,不自己去刷手機,不去接應酬電話。

有一位媽媽講過這樣一件事,他家孩子也是電腦玩了很長時間,媽媽有點擔心,但她忍住沒有說話,而是洗了一盤櫻桃端到孩子身邊,然後坐在那說,孩子累了吧。過一會餵孩子吃一顆櫻桃。沒多大會,孩子說,媽我再玩10分鐘就不玩了。果然,10分鐘之後孩子就離開電腦跟媽媽聊天去了。

只要親子關係不是到特別緊張的地步的,孩子都是願意跟家長有快樂相處的時光的,有了這些時光,孩子自然就愛你信任你,願意跟你講心裡話,而且他也就沒有時間打遊戲了。

第二個,要學會無條件地愛孩子。

無條件愛孩子,就是孩子考試考得好也愛,考得不好也愛,優秀也愛,犯錯誤也愛。孩子得到你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是天生就該有的。

這樣,孩子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知道有個溫暖的家在等待他,他因此會信任你,願意把所有的心裡話都講給你聽,他也因此不會去跟壞孩子在一起,不會把遊戲當作寄託。

第三個,要儘量理解孩子。

控制不住玩手機,不僅讓咱們家長煩惱,事實上很多孩子自己也挺苦惱的,手機遊戲的設計太符合人性了,太容易讓人上癮了,這兒接過不少孩子的求助,說我也不想玩手機,我也想學習啊,可是控制不住自己,可怎麼辦啊。

所以咱們家長不應該站在孩子和手機的對應面,而是應該跟孩子站在一起,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一起打敗手機。

有一個孩子快要考高中了,可是他就是放不下遊戲,因為他在那個遊戲群體裡很受歡迎,級別也很高,但他自己也想好好學習考學,所以特別煩惱,孩子的媽媽也是很有智慧的,她沒有指責,而是用幽默的方式分析了孩子的內心。

她開玩笑的跟孩子說:兒子,我能感覺到你的內心有很多小人在打架,你說是不是呢?兒子說:媽你說的什麼意思呢?


媽媽說,我知道你內心有個想要學習的小人在跟你說,哎,你要好好學習啊,要不然你就考不上好高中了,還有一個想玩電腦的小人在跟你說,你可以玩電腦啊,比學習快樂。還有一個喜歡打籃球的小人跟你說,去打籃球把,可以有個好身體。


結果這個媽媽話還沒說完,兒子就激動地打斷她說,好媽媽你怎麼這麼了解我啊,真的就是這樣,我現在特別矛盾。媽媽就說了,我知道你內心特別糾結,你也很煩,但是你才是這些小人的領導,要怎麼做是你自己說了算。

孩子就直點頭,媽媽就進一步的引導說:我知道你非常希望自己學習好,我也知道你也能夠玩遊戲,畢竟你遊戲玩得挺好的了,那你看咱們怎麼協調一下呢?

孩子就要求媽媽能監督他,幫助他。這也正是咱們要講的第四個小方法。

第四個,跟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控制自己。

如果你擔心沉迷手機有可能影響生活和學習,你應該坦率地跟孩子提出你的擔心,並跟孩子一起頭腦風暴出解決方案。

要記住,只有孩子自己提出的規則,孩子才容易遵守。千萬別把你的意圖強加給孩子。

一個能夠管好自己玩遊戲的孩子,會比父母不準他接觸遊戲的人,更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控力,是孩子能夠邁向成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最後,送給大家一段家庭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話:

當家長發現孩子已經在某個階段出現了網癮的問題,要尋找另外一個更有趣的東西,比如打籃球、遊泳或者郊遊、探險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最好的就是帶有體力的活動,因為體力可以讓神經系統興奮起來、協調起來,然後讓人們慢慢從這個癮當中拔出來。

還要特別強調一點,不要特別快地去戒癮,任何癮都不能一下斷掉。那是很危險的,對人會引起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焦慮問題,出現焦慮問題的話也很麻煩。因此,我們要告訴孩子,這個東西可以接觸,但你不能把它弄成你的全部生活。

聲明:來源 |素材來源網絡,由高中學習天地公眾號(ID:gzxxtd)編輯整理。

尊重版權,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與我聯繫協商。

相關焦點

  • 如果你想要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
    手機目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如果小孩子拿到了一部手機,特別是16歲以下。他根本無法控制住自己,你讓他停止玩手機就像是讓他不吃飯一樣。大人有時候都控制不住自己,更何況是一個孩子?而我發現很多家長都會輕易地把手機給自己的小孩子玩,再去拿回來都要費點力氣。家長可能認為手機給小孩玩沒有什麼,可實際上小孩子已經變得無法自拔!
  • 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前陣子讀到一則新聞,說是某位13歲的男孩成天宅家躺著玩手機,下床後因為腿疼而摔倒了,送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是雙腿靜脈血栓。醫生稱,靜脈血栓常見於手術後長期臥床不動者,而且一旦出現,就有隨時致命的危險。現在青少年手機成癮非常普遍,家長群裡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治好孩子的「手機依賴症」呢?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很多家長都害怕孩子沉迷玩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民間甚至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多年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另外50名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從上述研究可見,毀掉一個孩子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真的是這樣嗎?當前的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社會進入知識與智能時代,孩子們不可能不接觸手機,作為家長,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玩、該不該給孩子玩,怎麼給孩子玩?這裡面都充滿學問。
  • 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健康時報有這樣一篇文章《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孩子沉迷於玩手機,到底有多可怕?老師都誇他很懂事,很聰明。可是在家裡一段時間後,爺爺奶奶給他玩手機。 現在孩子不僅不學習,只要讓他學習,他就開始鬧,哭著喊著要玩手機,如果不給就開始抹眼淚,撒潑打滾。甚至砸東西。 哎……」 面對這種情況,有些家長就直接打罵孩子,還有的就只能順著孩子了。顯然,這兩種都不是什麼好辦法。
  • 一位家長的感慨: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這句話說的太對了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手機在帶給大家更多資訊和方便的同時,它也是把雙刃劍,尤其是對於還在讀書的孩子(高中及以下的學生)。到了初中以後,手機對孩子學習的影響可能就不是一點點了。下面是一位網友孩子的親身經歷。
  • 一部手機就可毀掉一個孩子
    我就一直在等待、期盼著,我相信絕大部分家長跟我一樣的心情也都是盼望著有關部門也能出臺一部行之有效的法律或條例禁止中小學生使用手機,並就中小學生在學校該不該使用手機的問題在全社會展開論。十年之後,他公布了自己的調查結果:50名痴迷手機的孩子中,僅僅只有2名考上了大學;50名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除了三名為減輕家裡負擔自願放棄高考,幾乎全部考入大學,而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當中,又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這樣的結果難道不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嗎?! 這一結果不得不讓我們去思考:想毀掉一個孩子,是不是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法國已經立法禁止了
    導讀: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法國已經立法禁止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法國已經立法禁止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毀掉一個孩子,只需一部手機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需給他一部手機。 1、手遊是毀掉孩子的頭號殺手 現在非常容易上癮的手遊,都是嚴格按照讓人成癮的心理模式設計的。一旦你的孩子陷入下面這三種模式的任何一種,他就無法逃脫上癮的命運。模式一:就差一點,再來一次。
  • 一個落榜生的醒悟:我的夢想,是手機奪走的!(轉給孩子)
    ,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4這幾句話請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所以說沉迷手機的學生無疑是自毀前程!建議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幾句話!不帶手機或帶老人機上學,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反駁「我要查單詞」「你可以用電子詞典(沒有遊戲和小說那種)」「我要看時間」「你可以帶手錶」「我要刷題」「怎麼?學校的題目還不夠多?」
  • 毀掉孩子的正確做法:給他一部智慧型手機
    「哄孩子還不簡單?給他一部手機,他能安安靜靜的看上一天。」這是一位新手媽媽給我「傳授」的育兒經驗。每次我們一起聊天,抱怨自己家孩子各種「作禍」的時候,她都是一副很驚訝的樣子。她說,只要給她家小孩一部手機,孩子就又乖又老實。
  • 「毀掉孩子的最好方法真的是給他一部手機嗎?」
    「毀掉孩子的最好方法真的是給他一部手機嗎?」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立馬想起昨晚給孩子念過的繪本——《電視迷》。這套貝貝熊系列叢書,在美國流行了半個多世紀,如今依然廣受青睞。回到前面的問題,毀掉孩子的最好方法真的是給他一部手機嗎
  • 都說毀掉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是這樣嗎?
    我的外甥,就是一個典型的「手機迷」,天天都要嚷嚷玩手機,專門看玩具視頻,而他年紀多大呢?答案是5歲,剛上幼兒園中班,現在的孩子們也是過早接觸智慧型手機了,沒有電視機或是手機內容看,連飯都不想吃。所以,現在網上流傳出的「毀掉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的說法,我是切實體會到的。
  • 毀掉孩子的不是「玻璃心」,而是給他一部手機
    小吳(化名)原本是老實本分的孩子,除了成績差點,品行還算優良。由於對上學失去信心,初二時輟學在家務農。因遊戲而引發的家庭悲劇,不應該全部歸咎為孩子的「玻璃心」,只差給他一部手機。一是家長要捨棄錢財,陪伴孩子。親子教育實在太關鍵,所有因遊戲引發的悲劇,事後沒有一個家長不自責平時忙於賺錢,對孩子缺少陪伴和關心。二是避免一廂情願的愛。很多家長一心只為賺錢,問他為何拼命賺錢,他們往往會說「想給孩子最好的」。
  • 班主任提醒: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暑假讓孩子遠離手機癌!(轉給家長)
    小語說:手機是把雙刃劍,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是我們的永恆的課題。大多成人都無法抵制手機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單就健康而言,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其他的危害會在本文詳盡道來。同時,小語已準備好對策,望老師轉給家長!
  • 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不停地玩手機吧,危害比想像中的要多
    important}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要說現在什麼是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一定是非手機莫屬了。睡前玩手機、睡醒玩手機、吃飯玩手機、無聊玩手機,忙碌也要玩手機。那給孩子一部手機,簡直可以在短期內毀掉那個孩子,這可不僅僅是讓孩子近視等那麼簡單。作為父母,可千萬不能因為工作忙沒法陪伴孩子,或孩子想要獎勵就給孩子手機玩,這是對一個孩子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 學生整天抱著手機怎麼辦?如果你要「毀掉」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比如,這次課堂檢測考100分我就讓你玩會手機之類的,但是這個階段就要體現出家長的本領來了,既要讓孩子通過手機了解其他的知識,也不能讓孩子沉迷於手機,這一點就需要父母多商量討論了。不過可以等孩子快高考的時候,給他一個承諾,只要你考上一本大學之後,你想要什麼手機,我就給你買什麼手機。
  • 毀掉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但是,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在不引發矛盾的前提下,讓孩子自覺地放下手機呢? 在說具體方法前,我想先帶你看一組數據。 今年五月中旬,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聯合發布了《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
  • 想毀掉自己的孩子很簡單,送他一部手機,家長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其實生活中給麗麗佩帶手機的家長不僅這一位,還有很多的家長也會給孩子佩帶手機,手機是一個有利有弊的東西,>所以家長一定要權衡利弊,從實際情況出發在給孩子佩帶手機,不要被孩子的央求或者想要得到的獎勵所要挾。
  • 毀掉一個孩子真的只需要一個手機,暑假到了,家長要做好暑期規劃
    毀掉一個孩子,也許只需要一部手機放暑假了,在小區散步,碰到了之前班上學生的家長。一見面,孩子媽媽就打開了話匣子,我還沒來得及寒暄,媽媽直接就問:「這怎麼辦,我們家的孩子只怕是毀了。」聽完孩子媽媽的話,我覺得這個只怕不是什麼個別現象,只能說,現在毀掉一個孩子也許真的只要一部手機就夠了。
  • 女生右眼突然「暴盲」: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也正是一些家長的縱容,讓很多孩子從小就成了「屏奴」。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一部手機中國人到底有多麼愛玩手機?顯然,玩手機已經成了中國人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習慣:等車的時候玩手機,電梯裡玩手機,吃飯的時候玩手機,睡覺前也要玩手機。因為成年人的行為,很多孩子也變成了「屏奴」,不讓玩?分分鐘炸毛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