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鎮一的教學理念

2020-12-13 太平洋親子網

  鈴木鎮一推廣小提琴教學,鼓勵兒童的母親參與學習,協助兒童學習; 運用母語學習的自然方法,欣賞音樂,反覆聽唱熟悉旋律後,才進入樂器練習。 學習小提琴採團體的上課方式和個別上課交互並用,減輕兒童心理的負擔,鼓勵樂於在團體中表現自我,從合奏中分享同伴的成果,學習協調群我關係的成長; 不斷的複習舊的曲子,溫故以知新; 小提琴音色美音的不斷追求,是鈴木鎮一不斷強調的重點。 鈴木鎮一的教學不只適用於小提琴教學, 他所著《才能教育》書中提到的原則,都可適用其它的學習。 鈴木鎮一進一步的提出五個重點,代表他的教學理想(Kendall,1966, p.8):

  一、 人是環境之子

  二、 學習越早越好

  三、 練習越多越好

  四、 學習環境要好

  五、 教學法要更好

  事實上鈴木音樂教學理念無法以三言兩語簡而畢之,教師必須相當了解鈴木音樂教學理念或相關概念的人,才能加以應用。 Kendall(1973) 提出十點的要領描述鈴木音樂教學的特色如下:

  一 才能教育應當及早開始

  三歲的小孩即可學習小提琴,但是在開始學小提琴前,應當先聽很多的音樂, 然後參觀別人拉奏小提琴,引起動機,並嘗試使用紙造玩具小提琴,然後才讓他們接觸小提琴樂器。

  二 讓兒童聆聽音樂

  幼童學習音樂的過程要如同學習語言一樣,經常反覆的聆聽音樂,熟悉「音樂的語言」,學習才會生動有趣。

  三 父母親陪同學習

  個別課家長要一起出席,幫忙筆記,學習調音,並幫兒童了解剛開始學習的各種難處,如夾琴,持弓等姿勢,家長在家就是小提琴輔導老師。

  四 父母親應陪同小孩每天練習

  父母應鼓勵兒童練習而非強迫他們,尤其是舊的曲子,要不斷的複習。 重複練習就如同講話一樣,天天需要用到第一天所學會的用詞。

  五 背譜演奏

  幼童不需看譜直到技術形成,學習的過程中由父母親幫忙修正音符,指法,藉備譜的過程專心注意拉琴的姿勢,並且訓練好耳朵的聽音能力。

  六 認譜教學

  認譜,在鈴木鎮一的觀念中,應該是稍後的活動,例如兒童三歲開始學琴,至少應該是學習小提琴兩三年後的事。 鈴木鎮一強調 「認譜是兒童學習的一種聯想過程, 過程中兒童必須對照他拉出的音因和譜上的音符」(Kendall, 1973, p. 10). 開始認譜後,兒童仍需背譜演奏,才能不因認譜而分心技巧的專注學習。

  七 完整的課程

  鈴木的教學所有的學生,即使能力不同也要經過完整相同的教材練學。 雖然有的學生學習進度比較快,但是所有的學生都被要求學習這些,以方便學生們一起合奏。另外,鈴木鎮一還編了移把位和音階練習以供程度已超過十冊以上的學生,鈴木鎮一不認為學生必須太早接受機械式的音階訓練。

  八. 精選教材

  鈴木鎮一編了十本的小提琴教本, 曲目包含他自己的創作曲,以及自巴洛克時期以來大作曲家旋律明顯的小曲子,包括韋瓦第(Vivaldi) 巴赫(Bach) 韓德爾(Handel),賽茲(Sitze) 等西方音樂的精品,除了樂譜之外也含有錄音帶供學生聆聽。

  九. 合作而非競爭的學習方式

  鈴木音樂教學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而不競爭,年學得較多或年長的學生,應幫助年紀較小的。學生和學生,父母和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永遠保持正向積極的鼓勵態度。

  十. 遊戲的學習方式

  鈴木音樂教學除了提供很多基本的練習方法,包括節奏,右手、左手等技術練習之外,還引用遊戲的觀念,應在練習上,例如,邊走路邊拉琴,配合韻律活動拉琴,站在椅子上表演…等活動,以增強兒童練習的興趣。

相關焦點

  • 鈴木鎮一:要賞識孩子,不要訓導孩子
    ——鈴木鎮一  孩子是為賞識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讚美與鼓勵的魔力  日本教育家正弘知茂:「不是聰明的孩子被誇獎,而是誇獎使孩子聰明。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可以無中生有,小題大做,無限誇張,以喚起孩子的自信心。」  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
  • 英媒:鈴木音樂教學法創始人學習經歷被疑造假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 英媒稱,曾創造世界聞名教學方法的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已被人指責是騙子,而且在與艾伯特·愛因斯坦相交甚好一事上說了謊。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26日報導,專家稱,其教學方法被數百萬人採用的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鈴木鎮一在自己接受教育和曾與愛因斯坦共同學習等問題上說了謊,製造了「音樂史上的最大騙局」。鈴木音樂教學法的創始人鈴木鎮一曾經聲稱自己在德國學習了8年,並把愛因斯坦稱作自己的「監護人」。如今,鈴木音樂教學法已被數百萬人使用。
  • 享譽全球的鈴木教學法創始人學歷造假
    因鈴木教學法而享譽全球的傳奇音樂教師鈴木鎮一被指控欺騙,而他之前聲稱他是愛因斯坦的朋友也被認為是騙人的。鈴木鎮一幾百萬人追捧的鈴木教學法的創始人鈴木鎮一曾經宣稱,他在德國學習八年,愛因斯坦是他的監護人。
  • 外語教學「新」理念思辨
    在大量吸收「新」理念時,有人把過去使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理念、方法等忽略了,甚至於全盤否定,認為只有外國的「新」的東西是好的,應全盤吸收才對。本文建議,中國外語教師和教材編者在遇到「新」理念時,先多想一想,從實踐出發,看哪些是真正的有效的、真正合理的,不要盲目地全盤吸收。
  • 英語村的教學理念
    針對這一強烈需求,山東覓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全注精力斥巨資創立了「英語村」項目。「英語村」通過超前教育理念,全外教授課,1:1真實場景社區化模擬……滿足不同階段孩子對英語學習的多樣化需求,促進中國孩子的英語學習,多維助力K12英語教學。
  • 咖啡研習社教學理念
    BARTISAN咖啡研習社是國內首家開展咖啡「遊學模式」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BARTISAN 是Bar和Artisan的組合單詞,意為吧檯的工匠,秉承從實踐出發的教學理念,旨在培養出懂理論、會品鑑、能實操的優秀咖啡師。
  • 我的作文教學理念——寫後改一改
    寫後改一改,文章更精彩
  • 作文教學:寫作理念課怎麼教
    比如對寫作讀者意識的把握,對寫作和生活的關係的認識,對文章要表達真情實感的理解等等,這些對學生的寫作就非常有意義。事實上,有些同學正是由於對這些問題沒有清晰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寫作能力的提高。寫作理念課,就是讓學生懂得這些寫作的基本理念的作文教學課型。
  • 反覆解剖「麻雀」感悟教學理念
    怎樣解決這些存在的教學問題?組織青年教師聽專家講授教學理念是一條路子。但是,講座講的是「一般」,與每位不同專業的教師講課的「特殊」之間有一定距離。彌合這一距離,是講座培訓的問題。而清華在參加和舉辦教學比賽中,卻開闢了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另一「新路」。這一「新路」,其一表現在活動組織上。
  • 蒙臺梭利教學理念
    老師要根據兒童的需求,不斷地製作新的教具。由於各國文化的差異,她選擇感官與數學這兩個領域,製作了大量的教具,幾乎世界通用。而語言、科技、生活等領域則需要教師根據本土文化去設計和製作。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具體教學內容 :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動作、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生活禮儀等,培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動、愛物等好習慣。
  • 課堂教學如何讓「雙主」理念落地生根?
    課堂教學如何讓「雙主」理念落地生根?王營「教為主導,學為主體」,這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在倡導的教育理念,也被當作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寫進教育學的專著裡,然而如何把這一理念落地生根,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暑假期間,我們組織教師學習了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經驗,我認為這一模式較好地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落實「雙主」理念的有力抓手。首先,從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看,學生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人。這一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運用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先學」、「後教」和「當堂訓練」。
  • 核心素養理念下英語讀中教學活動transfer新理念
    核心素養理念下英語讀中教學活動transfer新理念傳統意義上的讀中教學活動設計離不開具有突出表層的閱讀結果特性的問題如:多項選擇題,或T/F類型的問題或是開放性的問題及英英句意轉換等等,那麼除了這些基本活動
  • 大學創新教學的核心理念
    在實踐中不難發現,目前流行的大學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一種知識傳授型的,即以傳播已知經驗和思想為核心,通過把它組織成課程,系統地傳授給青年學生,目的是讓學生接受最先進的知識經驗,逐步領略科學的前沿。可以說,這一出發點是非常好的,即希望讓青年一代一步跨入學術的前沿,直接逼近科學高峰,從而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貢獻。但其結果常常並不盡如人意,甚至是非常糟糕的。
  • 蒙特梭利教學理念
    我們的教學理念  這一時期是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可以達道很好的效果。在傳統的教育裡,我們不斷強調的是老師,老師教什麼,孩子就學什麼。在蒙特梭利教育裡面我們強調以兒童為中心,遵循孩子成長的敏感期,讓孩子讓孩子在教室裡自由選擇工作,自發成長。
  • 陶行知教育理念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啟迪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這樣的教育理念:教育要從實際出發,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要讓學生發揮出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這一理念與新課改要求不謀而合,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給予學生相應的尊重,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明白讀書是為將來的自我發展做準備,而不只是為了得到家長、教師的肯定。
  • 融博雅教育理念於體育教學中
    許多在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並且得到同行廣泛認可的教師之所以被稱為名師,不僅因為他們具有淵博的知識儲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完美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教書育人的深刻理解以及獨特的育人方式。他們不但傳授知識和技能,還為不同潛質學生的成長打開一扇光明之窗。我認為,體育教學同樣需要講求教學藝術,注重育人。
  • 職業院校教學管理:理念、模式與機制
    一、教學管理理念:以人為本,關注師生發展訴求教學管理是以人為主體和作用對象的實踐活動,教學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主體和直接作用對象,其教學積極性和參與能動性深刻影響著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因此,「以人為本」的理念基底是提升管理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從全國職業院校50強案例院校的典型做法來看,每一所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理念都體現出對主體的足夠重視和熱切關懷(表1)。
  • 運用新課程理念教學——數學篇
    所謂理念就是人類以自己的語言形式來詮釋現象、事與物,所歸納或總結的思想、觀念、概念與法則稱之為理念。課程理念是課程的靈魂,那麼我們如何運用新課程理念來教學呢?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發展核心理念以面向每一位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認清每一個學生的優勢,開發他的潛能,培養他的特長,使每一位學生都具有一技之長,使全體學生在各自走向不同的成才之路,成為不同層次不同規格的有用之才。課程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