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正在毒害你的孩子

2020-08-27 哈巴父母


文| 哈巴貓


01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是時下流行的一種賞識教育,鼓勵父母們多誇誇孩子。


我曾經就是賞識教育的追捧者。

「哇,寶貝,你太棒了!」

「你好厲害啊!」


有段時間,不管孩子做什麼,我都竭力誇獎,眉飛色舞,讚嘆不已。


尤其是在他三歲前,學坐,學爬,第一次站起來,學走路,開始呀呀學語……


這些瞬間,的確是一個嬰兒輝煌時刻,看見他付出艱辛努力後的成果,我為他喝彩。


同時,我心裡也有一個期待:假如我多表揚孩子,他就會有自信。


於是,我對娃的表揚幾乎慷慨到成了口頭禪,同時我也要求家人這麼做。


但讓我失望的是,孩子常常就像一個看似飽滿鼓漲的氣球,一戳就破。


「媽媽,同學說我畫很醜,我不想再畫畫了!」


「媽媽,我今天做了那麼多事,老師也沒有表揚我。」


當孩子習慣了高濃度的正面回應,外界的反饋即使是中性的,也會被他感覺是自我不夠好的否定。更別說一些嚴厲的批評直接敲打著孩子。


失望和沮喪之餘,孩子漸漸走向自我懷疑……


原本,我只是想要做的和自己奉行「打擊教育」的父母有所不同,結果孩子的表現卻與童年的自己殊途同歸。



我們再來看一看另一種表揚:


朋友小Y 最近被下屬集體投訴,說她太嚴苛,從不表揚下屬。


對此,她有一番自己的解釋:「我最痛恨的就是表揚,被表揚絕對沒好結果。」


「小時候,我考了全班第二名,我媽狠狠地誇了我一頓,但誇完又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下次拿第一名。每次都是這樣,他們永遠都不滿足!」


看著小Y憤恨的樣子,我發現,她討厭的並不是表揚本身,而是被表揚之後紛至沓來的負面感受:


·媽媽的表揚帶著目的性,她感覺自己被利用。

·被表揚意味著她要被賦予更高的期待,扛上更大壓力。

·被表揚之後的要求傳遞著父母依然不滿意,所以當下的自己是不被接納和肯定的。


這兩種表揚的結果,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叫表揚創傷。


當我們的表揚不是真誠、客觀地肯定孩子,而是出自於我們的擔憂、或為了滿足我們自身的需求去做時,會讓孩子受傷。


表揚創傷一般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孩子對表揚上癮,需要持續不斷的表揚,才能維持良好的自我感覺。這種虛假的自信,容易受他人態度的影響,非常脆弱。

第二種:孩子排斥被表揚,表揚不僅讓他們感到不堪重負,也會產生自我始終不夠好的自卑感。


如果推崇賞識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麼從結果看,它是背道而馳的。



02


真正的自信,是一種生長於孩子內在的穩定力量,一旦形成,是不容易被外部評價系統動搖的。

某個教育機構為了評估孩子的自信心,曾經設計了這樣的測試:


讓一個孩子精心擺盤一道「菜」,可以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形狀來擺。擺完之後,讓他給自己的作品打分。

經過一番用心地設計,大多數孩子對自己的作品都挺滿意的,也給自己打出了比較高的分數。

這時,先後走進來兩個孩子,都假裝嫌棄地表示這個「菜」擺得不好看,自己不喜歡。

最後,讓這個孩子給自己的作品重新打分。就會發現,有的孩子打的分與原來落差很大,也變得嫌棄自己的作品了,而有的孩子依然堅持之前的分數。

這就是真正的自信與假自信的區分。自降分數的孩子過於依賴外部的評價,對自我的認識是模糊而不穩定的。

這也是很多人成年以後,得到了正面反饋就自我感覺很好,但一遇到否定質疑就一蹶不振,自信消失的原因。



03

如果賞識教育無效,那麼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著名心理學大師克裡斯多福·孟說:「表揚只跟驕傲有關,而鼓勵跟內在的力量有關。」


鼓勵和表揚看著相似,但目標完全不同。表揚是為了讓孩子的自我感覺良好,鼓勵卻並不是為了讓孩子獲得什麼,而是我們通過認出孩子真實存在的美好部分,去表達這份欣賞。


如同我們在公園裡散步,駐足去欣賞盛夏的荷塘月色


雨後初晴,我們俯下身去凝望那些掛在青草末梢的露珠。


此時的你,平和愉悅,沒有任何意圖,或許還會感恩眼前的美景滋養了你。


在這種狀態下的表達,能真正讓孩子的內心力量不斷生長。


我的人生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語文老師寫給我的一句短短的批語,讓我每每回想都備受鼓舞。


她在我的作文本上寫道:「讀你的文章是一種享受。」當時的我不明白為何許多表揚都被我遺忘,卻獨獨記得這句話。


後來我體會到:老師的這句話,讓我感受到自己的文字在真實地感染著另一個人,這讓我更有信心,更熱愛寫作。


鼓勵不在於要怎麼說,重要的是你在表達時內心的狀態是什麼樣的,是擔憂還是有平和篤定的?這也直接決定了你傳遞的是一份鼓勵,還是一種隱秘的控制。



享譽全球的作品《窗邊的小豆豆》,刻畫了一位非常擅長鼓勵學生的校長。


他發起了一個演講活動,每天讓一個孩子站在全校同學面前講話。有一位男孩很羞澀,站在那兒表示自己無話可說。


校長走到他面前問:「你說自己沒話說?」

「什麼話也沒有。」那個孩子堅決地說。

校長哈哈大笑起來,然後說:「那麼,我們編一個吧。」

「編一個?」男孩非常吃驚。

校長讓男孩站到大家中間,自己坐到男孩的位子上說:「想一想你今天早晨從起床,一直來到學校之間都有什麼事情?一開始,你做了什麼?」

男孩撓撓頭,先說了聲:「哎」

校長說:「你看,你說了「哎……」這不是有話說嗎?哎……之後再說什麼呢?」

男孩接著說到:「哎……早晨我起床了。然後……」男孩又開始撓頭。

校長始終微笑著看著男孩,說:「很好,就這樣,大家都知道你在早晨起床了,並不是說了有趣的事才了不起,而是像你這樣,本來覺得沒話可說,現在找到了可說的話,這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男孩用非常響亮的聲音接著說:「然後……,媽媽讓我去刷牙,我就刷牙了。」

校長拍起手來,大家也拍起手來,於是,男孩的聲音比剛才更大了:「然後……我就到學校來了。」

校長更熱烈的拍起手來,孩子們也使勁鼓掌,連說話的男孩子自己也為自己鼓起掌來,禮堂裡一片歡快的掌聲。


校長的做法之所以鼓勵著這個孩子,是因為他在表達時內心的狀態是放鬆的,信任的,而非帶著「這個孩子不行」的評判。這一點十分重要。


對這個男孩而言,校長傳遞出的信任,激勵了他去面對自己的局限,在痛苦掙扎想要放棄時,又向前走了一步。這就是自信誕生的過程。


自信不是被灌注的,而是孩子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以信任、欣賞的態度,陪伴孩子,鼓勵他前行。



當然,對父母而言,保持鼓勵很難。因為父母離孩子更近,容易不自覺放大孩子的問題,從而引發焦慮和憤怒。然而,在這個內心狀態下去表達,往往是無效的。


這時,可以深呼吸去放鬆身體的緊張,平復情緒,再「退後幾步」去看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閃光點和點滴進步上。


當你真正看見並欣賞到孩子時,你會發現,孩子內在生長的力量會促使他自己有能力去突破限制,迎接挑戰。


真正自信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累積的過程,你將與孩子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家長的「窮教育」正在毒害孩子
    家長的「窮教育」正在毒害孩子&34;在很多家長的腦海裡根深蒂固,並深信不疑。孩子要買東西,家長總是說:&34;等來拒絕孩子的要求,要麼就是說:&34;。你覺得家長的說法和做法正確嗎?給孩子的零花錢要有底線。比如說每個月就給孩子幾十塊的零花錢,告訴孩子:&34;。讓孩子有一定的理財頭腦,也不去灌輸給孩子窮的理念,這樣的做法孩子既不會亂花錢,也不會因為窮而自卑。
  • 賞識 ≠ 一直誇獎,你真的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嗎?
    孩子需要大人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媽媽真心地賞識過自己的孩子?
  • 「考第一就獎勵你500」:「交易式」育兒,正在毒害你的孩子
    "你考第一就獎勵你500塊""你要是能夠考進班級前三名,就帶你去迪斯尼玩""……"這些話我們是不是很熟悉,在生活中,父母的這種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學習的做法,在很多家庭中並不少見。這個時候表姐一邊放下手裡的家務,一邊走進兒子說"你寫完作業我就給你玩半個鐘頭手機"。
  • 周弘賞識教育
    人的潛能如同一座沉睡的火山,只要有充分的賞識掀開壓在或傷口上那塊自卑的巨火,火山便會爆發,人便會覺醒,一個人覺醒的力量世間排山倒火,勢不可擋的。 其特點是:抓住優點不放,「小題大作」「無限誇張」,讓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在「我能行」中走向成功。 作為目的的學會賞識:1 學會感受賞識。 2 學會賞識他人。 3 學會賞識自己。 如果不注意生命的溝通而只注意狹隘的成功,就不能真正運用好賞識教育。成功是相對的,溝通是絕對的。
  • 一味誇獎並非「賞識教育」,正確鼓勵,才能教育好孩子
    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 賞識教育的危害
    很早以前在網上看到人們說對孩子要進行賞識教育。所謂賞識教育就是多看孩子的優點,少看孩子的缺點。做錯不予指責,做對給予掌聲!多誇獎,多鼓勵!多看孩子的優點,少看孩子的缺點!好處是能讓孩子增強信心,願意體驗,擔當責任!
  • 你會讚美孩子嗎?正確的「賞識教育」,塑造孩子勇於挑戰的心
    當父母們習慣了以一種消極的、過激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時,賞識教育便成了父母教育中更加值得被重視起來的內容。一、什麼是賞識教育?賞識教育有哪些優點?這是一種源於父母教孩子說話,走路會100%成功的教育經歷的經驗方法總結。
  • 鼓勵和賞識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原標題:鼓勵和賞識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據《成都晚報》報導,今年3月初,韓女士無意間發現了成都人徐炎(化名)發起的「全力吼叫,不如溫柔擁抱」30天線上打卡活動,就報了名。
  • 賞識教育成就自信孩子:期中考試,孩子說穩穩的,沒有問題
    其實,我兒子讀小學時,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很多場合,都不敢當眾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學校的很多比賽,他都不太敢參加,總是說自己不行。是我的賞識教育,慢慢讓他開朗自信起來。賞識教育,就是用肯定、讚美,鼓勵來建立孩子的信心,讓他們激發對事物的興趣,為他們指引正確的行為導向,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讓他們獲得良好的心靈體驗,從而能夠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更大的進步。不賞識無成功,不激勵無進步。如果人的成長過程中,只有打擊,那將會是多麼的悲哀。
  • 正確的賞識助力孩子進步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是片面地取一個方面。作為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從內心裡相信孩子是優秀的,讓孩子在你的賞識中發揮長處。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權威的認可和鼓勵,而家長在孩子眼裡恰恰是天然的權威。真正的賞識教育,需要父母從提高自身的修養開始,由內到外地賞識孩子,才能真正發揮教育的作用。不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的權威性會自然降低的。
  • 教師如何進行賞識教育?
    快樂魔方作文教師如何進行賞識教育教育不僅是一門學科,而且是一門藝術。賞識教育便是教育的一種藝術體現。簡單的來說,賞識教育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進步,並予以讚揚和鼓勵,從而激發學生主體性的一種教育方式,是一種優秀的、科學的教育方法。
  • 「訓斥」孩子不管用,「鼓勵」孩子說虛偽,「賞識教育」怎麼用?
    當孩子考試成績依然如故時,他們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說,考得還可以,只要努力,總會進步的,或者說,你很聰明,今後只要少玩,專心學習,一定能成為優等生。家長本以為按照專家的觀點去做,孩子的成績會進步。可是,孩子不但不買帳,還說父母「虛偽」,言不由衷。其實,他們教育思想上能有這樣的轉變,確實是一種進步。
  • 賞識教育之弊端分析
    賞識教育弊端分析:賞識教育就是表揚加鼓勵,指的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是一種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強化方式。這裡釆用的是正強化。其基本原理就是訓獸師訓練動物完成某一動作而給予獎勵(食物)從而強化這一行為的方法。賞識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把孩子看成了動物而進行有條件的愛。
  • 周弘老師《賞識教育》系列講座分享
    2、科學的成才觀,不是以犧牲孩子童年的幸福為代價,而是給孩子一個美好而歡樂的童年。3、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與欣賞。賞識不僅是孩子渴求的,賞識甚至是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所以我們提出賞識教育。什麼叫賞識?賞識絕對不是單純的表揚加鼓勵。賞識的本質含義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看得起。
  • 「賞識」是孩子成長的「寶劍」!我的教育故事,教你如何循循善誘
    可是「賞識」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因為很多人總是把對「賞識」的理解流於表面——發現一個孩子的優點,發掘一門特長……這僅僅是「賞識」中的一部分,絕非全部。沒有什麼人是全無優點而絕對不可取的,因此學會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這只是最基礎和最必要的賞識。
  • 「賞識教育」不僅是誇獎孩子,家長一個期待的目光,能讓他更優秀
    1、「賞識教育」不是單純地誇獎孩子「孩子你真棒!」剛開始人們理解的賞識教育,大多以誇獎孩子為主,因此,許多家長知道了自己要誇孩子這件事,不管什麼理由和原因,都說孩子棒,這樣的誇獎說了不如不說。賞識教育不是簡單地誇獎孩子,父母可以從多個方面和孩子進行交流,讓他表達自己的觀點,從交流和討論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認可和支持。賞識教育從來都不是單向的,而是親子之間的雙向奔赴。
  • 賞識教育與周弘
    我發了《賞識教育》這篇短文後,許多讀者問我,賞識教育是什麼?你提到的周弘是誰?這裡我作一簡介。賞識教育原本是針對幼兒早期教育的。
  • 賞識有方,賞識教育講究技巧和方法
    賞識孩子不能是盲目的,而是有計劃,有目的教育行為,因此要講方法和技巧。當然,這要建立在內心誠懇的自覺的基礎之上。賞識孩子,首先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們往往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甚至強迫孩子改變他們的想法,而且對於孩子的意見從來不給予理會和重視,這樣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 周弘《賞識教育》之家長培訓
    賞識教育前言周弘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以自己無限的父愛,幫助女兒走出了殘疾的陰影,將雙耳全聾的女兒培養成中國式的海倫·凱勒,讓女兒走上了一條超越身邊所有健全同齡人的輝煌道路周弘成功的關鍵,是他在探索女兒教育方法的過程中,找到了「賞識教育法」這是一個教育的瑰寶。用「賞識教育法」教育出來的孩子,潛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並將這種樂趣自動地轉化為繼續學習的無窮動力;缺點在不知不覺中變小消失;人格受到尊重;自信心十足,獨立能力強,將來成才,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鈴木鎮一:要賞識孩子,不要訓導孩子
    受到賞識是每一個人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被愛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鈴木鎮一  孩子是為賞識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讚美與鼓勵的魔力  日本教育家正弘知茂:「不是聰明的孩子被誇獎,而是誇獎使孩子聰明。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可以無中生有,小題大做,無限誇張,以喚起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