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現「大夫第」古建築群 開發式保護刻不容緩

2020-12-22 搜狐網

  廣東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大夫第」古建築群。(王凱蕾 攝)

具有典型客家圍屋風格的四角樓「大夫第」。

  有關方面近期在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發現了留存的300多棟客家風格「大夫第」,但目前這一罕見的建築群生存狀況堪憂,亟待開發式保護。

  據史料記載,「大夫第」是中國古代高級官吏修建府邸的通稱。在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的興井村,2公裡範圍內集中了3萬多平方米的古建築,氣勢恢宏、錯落有致。每座「大夫第」佔地1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不等,外立面高達8米至10米,四角均設置有碉樓,用於對外防禦。

主體建築一般為三進院落式廳堂式布局,鑲嵌有精美的石雕木雕。

  根據不同的歷史淵源,興井村的每一座「大夫第」都被冠以儒雅的稱謂。如謙光樓、光遠第、中憲第等。其中謙光樓建於1920年,建築呈方形,為三層走馬樓式樓房,佔地2700多平方米,建有110多間房屋。

  興井村的不少「大夫第」古建築有著獨特的建築、文化內涵。「不同於傳統的"四點金"式圍屋,謙光樓的防禦性已減弱,設計上更注重美觀實用,屋內的精美雕刻和楹聯到處都體現了深厚的傳統多元文化底蘊,包括儒教、道教、佛教。」河源市和平縣委宣傳部部長朱仁恩說。

  氣勢磅礴的「大夫第」古建築群吸引了省內外眾多專家學者。「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密集規模、設計精美的東方古建築群,堪與世界各地古建築群媲美,應該儘早申請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康樂局文化事務署蕭麗娟總館長在參觀完興井村古建築群後驚嘆不已。

  和平縣「大夫第」古建築群藏在深閨無人識,主要用於村民自住。由於年代久遠,又缺少必要維護,大多數古建築已經是「風雨飄搖」。

  以謙光樓為例,黑瓦白牆的高大古宅已不復往日的輝煌,走進樓內一股黴臭的氣味撲面而來,幾十戶人家散亂居住這裡,鑲嵌著精美鏤雕的閨房如今成了雞鴨禽畜的安樂窩,電線以及各種管道交錯,安全隱患一觸即發。

  「每到下雨的日子,樓內各個角落就擺滿了接水的臉盆。」68歲的陳阿婆已經在謙光樓裡生活了30多年,「村裡不管,我自己更沒有能力維修這麼大的屋子,只能看著它衰敗下去,也許有一天,這屋子也會像外面的那些一樣。」順著陳阿婆的手向外望去,只見大片散落在田間的斷壁殘垣。

  記者了解到,興井村的「大夫第」有被搭建違章建築的,也有構件遭遇偷盜的,如何實現古建築群的有效保護已成為當地職能部門的一大「心病」。

  「由於涉及經費巨大,維護不是一個縣一個鎮的事情,甚至河源市也無法解決。目前我們能做的是盡一切可能保證"大夫第"古建築群整體的完整性,等待時機進行保護式開發。」河源市委書記陳建華說。(王凱蕾)

相關焦點

  • 300多棟「大夫第」古建築驚現廣東
    新華網廣州8月8日電(王凱蕾)有關方面近期在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發現了留存的300多棟客家風格「大夫第」,但目前這一罕見的建築群生存狀況堪憂,亟待開發式保護。  據史料記載,「大夫第」是中國古代高級官吏修建府邸的通稱。
  • 長沙「大夫第」籤約入駐寧鄉灰湯相裡
  • 江蘇被忽略的古建築群,是江南地區現面積最大的建築群,就在南京
    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決定了它擁有許多文物,如一些古城牆,這些都印證了南京的光輝歷史,也見證了它的時代變遷。說它是南京的「基本輪廓」並不過分,但在南京也有許多古老的文化建築,它們也非常壯觀,因此受到許多人的稱讚。所以今天就介紹一個江蘇被忽略的古建築群,看完後你就知道這個建築群是多麼的令人震撼了。它就是朝天宮。
  • 嶺南寫真:廣東德慶發現康熙年「大夫第」建築
    嶺南寫真:廣東德慶發現康熙年「大夫第」建築 2008年05月05日 00: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肇慶五月四日電 題:廣東德慶驚現康熙年
  • 重修百年豪宅「大夫第」 以期再現完整風貌(圖)
    上圖:五代傳人郭師傅正在刻木雕圖案  坐落於河源客家古村中的這座古建築請來省外雕刻大師操刀  河源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客家古村落東園古村近日開工重修百年古豪宅「大夫第」的右巷和右廂房,以期再現「大夫第」完整的風貌。據了解,由於此次重修部分工程質量要求高,做工精細,該公司特地請來了省外雕刻大師前來操刀。
  • 原來和平林寨古村還是被譽為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
    和平林寨古村河源林寨古村被譽為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尤以中國最大的四角樓建築群著名,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藝術之精湛,文化底蘊之厚重,這在全國實屬罕見。林寨村民興建起頗具規模的古民居群,為典型客家風格的方圍屋,每座佔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樓,高達8至10米,主體建築為三進院落廳堂式布局。
  • 散落荷葉鄉間的萬宜堂和大夫第
    離「富厚堂」10餘裡,在荷葉鎮大坪村橫臥的虎形山下,你會看到一座氣派豪華的建築群,這就是曾國荃的「大夫第」。湘軍當年打下太平天國重鎮安慶之後,曾國荃帶著擄掠來的大量金銀財寶回到家鄉荷葉,廣置田產。他在大坪大建華宅,取名「大夫第」。 大夫第是由曾府家廟、獎善堂和敦德堂三部分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據說有九進十八廳,共148間房屋,是當時湘鄉境內最豪華的官僚別墅。
  • 浙江現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被譽為「民間故宮」
    在東陽市東郊的盧宅,始建於1456年,距今有500多年,自古就是盧氏族人的聚集地,也是江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盧宅建築群在國內一直名聞遐邇,被譽為「民間故宮」,因此民間流傳著「北有故宮,南有盧宅」的說法。
  • 連州這間清朝「大夫第」成了特色民宿!
    春節期間,一名患有失眠症的外國遊客入住連州市豐陽鎮畔水村的「畔水庭院·大夫第民宿」,體驗到了幾年來的第一次睡到自然醒。「這次連州之旅,讓我驚喜。」他這樣告訴民宿總經理趙聰慧。除了讓遊客有別樣的體驗,「大夫第」的嬗變也令村民們眼界大開。「我嫁過來20多年,從沒進過『大夫第』,春節前過來應聘時第一次踏足,這裡的景觀讓人驚訝。」如今在民宿當服務員的村民吳記珍說。
  • 巫氏族人的「大夫第」
    (原標題:巫氏族人的「大夫第」) 姚雲書成都市洛帶古鎮
  • 老城區一批古建築將重放光彩 三大古建築群從保護走向利用
    孔生 攝古城是揚州一張閃亮的名片,揚州人一直以傳承復興的理念、審慎保護的態度,推進古城保護改造和更新利用工作。今年揚州古城保護利用項目有哪些?記者日前獲悉,今年列入城建計劃的項目共12個,總投資達15.5億元,多個古城保護利用項目的實施,將讓一批古建築重新煥發光彩。
  • 吉林一景區內的清代大夫第,競拍而得,從外地搬運還原至此
    吉林聖鑫景區內布局著古代徽式風格建築群,宏偉精緻,其中還有一處特別醒目的大夫第,關於這座建築還頗具來歷。沿著聖鑫景區的葡萄酒莊園通往溫泉區域的花園小路走進深處,便可以到達這裡。左右對稱設置功能空間,既布局嚴謹,又高大開敞,盡顯大夫第建築的尊貴風範。「大夫第」是古代官吏修建的私宅府邸。關於聖鑫景區這座「大夫第」建築,一塊標牌這樣描述:大夫第原址建於江西樂平,是中華千年文化歷史特色建築之一,意為士大夫的門第,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 大夫第,喧鬧中的寧靜小館
    嶽麓區的文藝小街愛民路上有一間「明清博物館」,名曰大夫第。青石磚牆,雕花木窗,前人古訓,小橋流水……推開帶有歷史印記的木門,「吱呀」一聲,一門兩世界,置身於滿是明清時古物的老宅裡,喝一杯好酒,嘗一口珍饈,縱使門外霓虹閃爍,也不及門內沉澱了千百年的繁華。
  • 世大夫第古宅:構築精美古樸厚重 正前堂花窗雕刻有三國演義的故事
    安義世大夫第古宅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小康網世大夫第古宅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東南約10公裡的西山梅嶺之麓、石鼻鎮羅田村委會羅田自然村內,由羅田富商黃秀文於清乾隆辛巳年(1762年)創建,200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曾國荃故居——雙峰大夫第
    大夫第敦德堂       「大夫第」坐落在今雙峰縣荷葉鄉大坪村,它不是一次性修成的。鹹豐九年六月,曾國荃率湘軍攻克江西景德鎮、浮梁等州縣之後,回家建起「大夫第」新居。鹹豐十一年八月初一,曾國荃破安慶,掠得英王(陳玉成)府的金銀財寶,將「大夫第」擴建一次。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國荃率軍攻陷了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功成身退後,更是大規模擴建「大夫第」。
  • 洛陽張氏大夫第背後的商行傳奇
    ,也是第八批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後書樓二層,樓下室內有一塊原始巨石「靈應石」,古傳是塊風水石。張詩祖表示,這塊「靈應石」實際上就是「七星墜地」傳說裡的7塊大巨石中的一塊,也是如今僅存的一塊,此石古已有之,渾然天成。大夫第初具規模時,張氏族人曾為巨石的去留頗費一番思量,終不忍捨棄,就地屹立於宅內,遂成今天宅第內的一道奇觀。
  • 漳州文廟,漳州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漳州文廟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修文西路,是漳州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乾隆《漳州府志》載,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建,政和二年(1112年)移於州左,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復故址。
  • 龍巖連城:新泉鎮修復「大夫第」謙吉堂
    日前,連城縣文化部門在新泉鎮發現一座「大夫第」——謙吉堂,這座破敗不堪行將傾塌的古宅,維修後再現昔日風採。  謙吉堂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為新泉北村張氏第十七世祖竇坡公祭祀十六世祖信峰公而建。光緒丁酉年(1897),張讓南任廣東仁化縣知縣,誥授奉政大夫(正五品),後由同知加六級奏請朝廷封典其上三代為資政大夫(正二品,虛銜),後裔亦將此堂稱為「大夫第」。  謙吉堂為典型的堂祠合一式建築,主體坐西朝東,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整棟建築為磚木結構,平面格局由三進三開間兩直橫屋組成。大門外開八字形、青磚砌築空鬥磚牆,屋脊脊首堆塑祥雲瑞獸、卷草紋飾。
  • 廣東梅州這個小縣城,有「客家小麗江」美稱,還登上雜誌封面
    今天,筆者要和朋友們分享的這個古鎮位於廣東梅州。這就是百侯鎮,舊稱「白堠」,民國以後改為百侯,取「多出人才」之意。百侯鎮又是「華僑之鄉」,所以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傳統的中國古代建築更可以欣賞到美輪美奐的西洋建築風格。這裡不僅民風淳樸、風景優美,更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鎮。古往今來,百侯鎮文風鼎盛,人才輩出,「一腹三翰院,一同懷四魁」等典故更是流傳九州!
  • 西街「大夫第」
    我上前安慰她,她眼淚鼻涕一大把,沙啞著聲音跟我說:「沒了,上百年的大夫第沒了!」    大夫第,這座我兒時樂園之一的宅院叫「大夫第」?憑著自己掌握的一些文史知識,知道「大夫第」的稱呼非同一般,同「進士第」一樣,是古代士大夫的門第,都是一種身份的標榜、一個家庭的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