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區的文藝小街愛民路上有一間「明清博物館」,名曰大夫第。青石磚牆,雕花木窗,前人古訓,小橋流水……推開帶有歷史印記的木門,「吱呀」一聲,一門兩世界,置身於滿是明清時古物的老宅裡,喝一杯好酒,嘗一口珍饈,縱使門外霓虹閃爍,也不及門內沉澱了千百年的繁華。
嶽麓山下的明清古宅
木雕牌匾高懸於店門口,「大夫第」三字已略帶斑駁,兩尊鎮水獸矗立於石柱旁,乍一看,儼然就是古宅的大門。
老闆張翼說:「這就是一個古宅的還原。」它的誕生還要歸功於張翼的父親張偉真收藏古物的愛好。
2002年的一天,張偉真來到江西萍鄉,正值一幢古宅拆除之際。出於文物保護意識,他決定收下宅子裡的古物,牌匾、家訓、木雕、石柱……經過漫長的準備,2011年,他將老宅帶到了長沙新民路上。不知是巧合還是特意選址,老宅前有水塘,後靠高山;大夫第面朝湘江,背倚嶽麓山。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氣息的店,確實吸引了不少顧客。
老闆張翼把玩硯臺
文雅青年玩轉硯臺
作客大夫第,眼觀古人古訓,手觸青磚石器,仿佛轉角就會出現一位丫鬟說:「客官請用茶。」除了牌匾、石器等古物外,放在柜子裡20多方硯臺也讓不少古玩愛好者激動不已。這些硯臺都是張翼一方一方收集來的。
2002年跟著父親去收古宅時,無意間發現了一方硯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硯臺對我就是有種無法言喻的吸引力。」與這麼多古物共處一室,他總會覺得內心格外寧靜,「有時會想這宅子以前的主人都在屋裡做些什麼。」
張翼對硯臺愛護有加,每一方都整齊地陳列在柜子裡。只要硯臺上有一點手印,他都會擦拭乾淨。
龍鳳湯
湘粵結合,碰撞新火花
張翼是廣東湛江人,來湘開店,決定入鄉隨俗,開一個湘粵結合的餐飲店。粵菜的清淡,湘菜的火辣,還真碰撞出不少火花。
廣東人的煲湯技術是出了名的,大夫第的龍鳳湯能讓您一道菜吃到兩個菜系。選用2-3斤的土雞和2斤半左右的黑蛇,處理好後切塊,加上些許瘦肉,一齊放入鍋中,放入高湯、薑片、2茶匙米酒和適量的鹽,小火慢燉半個小時,一道美味的龍鳳湯的就完成了。湯頭鮮美甘甜,雞肉和蛇肉細嫩無比。為了滿足湘人嗜辣習慣,還可將蛇肉撈出,加上薑末和蒜末,以及秘制辣醬,大火燜幾分鐘,待湯汁收幹即成一道香辣蛇。或是把蛇段炸幹,加入洋蔥末、蒜末、薑末和新鮮的小米辣,撒上些許椒鹽粉,翻炒數分鐘,搖身又變成椒鹽蛇了。粵湘結合,喝得鮮,辣得爽。
龍鳳湯的的蛇肉撈出,做成口味蛇
若說龍鳳湯是湘粵結合的典範,那酸菜湯圓就是「黑暗料理」的逆襲。2015年元宵佳節,大夫第的粵菜廚師熊浪和其他幾位廚師在廚房前琢磨,怎麼才能讓湯湯水水的甜湯圓好吃些。看著廚房裡自製的酸菜,他們心裡有了主意。將黑芝麻湯圓放入油鍋中高溫炸至表面金黃,撈出放入炒鍋,入酸菜和新鮮小米辣,翻炒,快起鍋時加適量生抽,翻炒1分鐘即可。熊浪說,這道菜剛售賣的時候被說成是黑暗料理,現在卻變成招牌菜了。剛入口時的鹹酸味,在咬開湯圓的那一刻,又與黑芝麻的甜味中和,即使不愛吃甜食的人也會忍不住多吃幾顆。
酸菜炒湯圓
瘋狂口味鴨,大夫第的又一招牌菜。店裡一名湖北師傅為在湖南吃到家鄉口味的醬板鴨,於是自己調配香料包,發明了這道瘋狂口味鴨。將3斤左右的洋鴨處理後洗淨切塊,焯水洗淨血水,撈出放入鍋中,加入姜蒜爆炒幾分鐘,倒入高湯和秘制香料包,小火煨半個小時就能出鍋了。
瘋狂口味鴨
夜色中推開大夫第的那扇門,置城市喧鬧於腦後,坐在古樸空靈的古宅裡,與自己的內心閒聊一番。
文/周楚怡 圖/陳杰
自釀瑪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