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第,喧鬧中的寧靜小館

2020-12-22 湖南在線

嶽麓區的文藝小街愛民路上有一間「明清博物館」,名曰大夫第。青石磚牆,雕花木窗,前人古訓,小橋流水……推開帶有歷史印記的木門,「吱呀」一聲,一門兩世界,置身於滿是明清時古物的老宅裡,喝一杯好酒,嘗一口珍饈,縱使門外霓虹閃爍,也不及門內沉澱了千百年的繁華。

嶽麓山下的明清古宅

木雕牌匾高懸於店門口,「大夫第」三字已略帶斑駁,兩尊鎮水獸矗立於石柱旁,乍一看,儼然就是古宅的大門。

老闆張翼說:「這就是一個古宅的還原。」它的誕生還要歸功於張翼的父親張偉真收藏古物的愛好。

2002年的一天,張偉真來到江西萍鄉,正值一幢古宅拆除之際。出於文物保護意識,他決定收下宅子裡的古物,牌匾、家訓、木雕、石柱……經過漫長的準備,2011年,他將老宅帶到了長沙新民路上。不知是巧合還是特意選址,老宅前有水塘,後靠高山;大夫第面朝湘江,背倚嶽麓山。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氣息的店,確實吸引了不少顧客。

老闆張翼把玩硯臺

文雅青年玩轉硯臺

作客大夫第,眼觀古人古訓,手觸青磚石器,仿佛轉角就會出現一位丫鬟說:「客官請用茶。」除了牌匾、石器等古物外,放在柜子裡20多方硯臺也讓不少古玩愛好者激動不已。這些硯臺都是張翼一方一方收集來的。

2002年跟著父親去收古宅時,無意間發現了一方硯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硯臺對我就是有種無法言喻的吸引力。」與這麼多古物共處一室,他總會覺得內心格外寧靜,「有時會想這宅子以前的主人都在屋裡做些什麼。」

張翼對硯臺愛護有加,每一方都整齊地陳列在柜子裡。只要硯臺上有一點手印,他都會擦拭乾淨。

龍鳳湯

湘粵結合,碰撞新火花

張翼是廣東湛江人,來湘開店,決定入鄉隨俗,開一個湘粵結合的餐飲店。粵菜的清淡,湘菜的火辣,還真碰撞出不少火花。

廣東人的煲湯技術是出了名的,大夫第的龍鳳湯能讓您一道菜吃到兩個菜系。選用2-3斤的土雞和2斤半左右的黑蛇,處理好後切塊,加上些許瘦肉,一齊放入鍋中,放入高湯、薑片、2茶匙米酒和適量的鹽,小火慢燉半個小時,一道美味的龍鳳湯的就完成了。湯頭鮮美甘甜,雞肉和蛇肉細嫩無比。為了滿足湘人嗜辣習慣,還可將蛇肉撈出,加上薑末和蒜末,以及秘制辣醬,大火燜幾分鐘,待湯汁收幹即成一道香辣蛇。或是把蛇段炸幹,加入洋蔥末、蒜末、薑末和新鮮的小米辣,撒上些許椒鹽粉,翻炒數分鐘,搖身又變成椒鹽蛇了。粵湘結合,喝得鮮,辣得爽。

龍鳳湯的的蛇肉撈出,做成口味蛇

若說龍鳳湯是湘粵結合的典範,那酸菜湯圓就是「黑暗料理」的逆襲。2015年元宵佳節,大夫第的粵菜廚師熊浪和其他幾位廚師在廚房前琢磨,怎麼才能讓湯湯水水的甜湯圓好吃些。看著廚房裡自製的酸菜,他們心裡有了主意。將黑芝麻湯圓放入油鍋中高溫炸至表面金黃,撈出放入炒鍋,入酸菜和新鮮小米辣,翻炒,快起鍋時加適量生抽,翻炒1分鐘即可。熊浪說,這道菜剛售賣的時候被說成是黑暗料理,現在卻變成招牌菜了。剛入口時的鹹酸味,在咬開湯圓的那一刻,又與黑芝麻的甜味中和,即使不愛吃甜食的人也會忍不住多吃幾顆。

酸菜炒湯圓

瘋狂口味鴨,大夫第的又一招牌菜。店裡一名湖北師傅為在湖南吃到家鄉口味的醬板鴨,於是自己調配香料包,發明了這道瘋狂口味鴨。將3斤左右的洋鴨處理後洗淨切塊,焯水洗淨血水,撈出放入鍋中,加入姜蒜爆炒幾分鐘,倒入高湯和秘制香料包,小火煨半個小時就能出鍋了。

瘋狂口味鴨

夜色中推開大夫第的那扇門,置城市喧鬧於腦後,坐在古樸空靈的古宅裡,與自己的內心閒聊一番。

文/周楚怡 圖/陳杰

自釀瑪卡酒

相關焦點

  • 西街「大夫第」
    我上前安慰她,她眼淚鼻涕一大把,沙啞著聲音跟我說:「沒了,上百年的大夫第沒了!」    大夫第,這座我兒時樂園之一的宅院叫「大夫第」?憑著自己掌握的一些文史知識,知道「大夫第」的稱呼非同一般,同「進士第」一樣,是古代士大夫的門第,都是一種身份的標榜、一個家庭的顯赫。
  • 閒說「大夫第」
    在連城曲溪這樣大山裡的小鄉村,竟然還有「大夫第」,本是稀罕物,不想沒有得到保護,成了廢墟,實在可惜。我前兩年在閩西各地調查採訪「傳統村落」,也發現了不少「大夫第」這種獨特的府第式民居,即便是極其偏僻的山區農村,也可見到它的蹤影。「大夫第」在閩西地區,似乎並不稀少,但各地對於「大夫第」的解說,卻不盡相同。何為「大夫第」和「大夫」?說法不一。
  • 大夫第的女人
    本篇所說的大夫第是清光緒年間,古城江陽知縣高府,大夫第的女人指的是高老爺的原配夫人——王氏。王氏的父親是個秀才,書香門第出來的女子,很是知書識禮,孝順仁義、勤勞樸實、懂琴棋書畫,小日子過得也還愜意。雖然你的生命中曾經有過一次蒼白無力的訴說,也曾經歷過黑暗無光的無語凝噎,堅強的大夫第女子,飽蘸淚水,用你的倔犟和堅強,撐起了曾經顯赫一時的府邸和榮耀,用你單薄瘦弱的肩膀維護著大夫第生生不息的生命綻放。
  • 有種莫名的傷感,是在喧鬧盡興以後,萬千浮華最終都會歸於寧靜
    可總是在喧鬧盡興之後,突然靜下來時,有種莫名的傷感和落寞爬上心頭,不知所以沒有緣由。是太歡樂把平日的平淡彰顯的過於乏味之後的落差,還是這種虛幻的快樂只能愉身而不能悅心的反撲。也許這莫名的傷感是因為在這場盛宴裡,煩惱只是被淹沒,情緒只是被隱藏,苦悶只是被擱淺,心沒有被救助。在回到安靜時,該呈現的又滾了出來,爬上心頭。
  • 大夫第,被時光雕刻的院落
    大夫第,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佔地365平方米,一進一廳二層,左右各有樓梯,品質精美。大夫第顧名思義乃是大夫官邸。歲月滄桑,幾經修繕,明代風格原貌未變,傳承歷史文化。近現代遭到過人為破壞,但一些木雕經過修復後,已經恢復了它原來的面目。
  • 曾國荃故居——雙峰大夫第
    中法戰爭起,受命督南洋水師赴援閩、臺。翌年開復。1889年加太子太保銜。1890年11月死於任上。諡忠襄,有《曾忠襄公奏議》存世。鹹豐十一年八月初一,曾國荃破安慶,掠得英王(陳玉成)府的金銀財寶,將「大夫第」擴建一次。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國荃率軍攻陷了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功成身退後,更是大規模擴建「大夫第」。
  • 洛陽張氏大夫第背後的商行傳奇
    張詩祖表示,這塊「靈應石」實際上就是「七星墜地」傳說裡的7塊大巨石中的一塊,也是如今僅存的一塊,此石古已有之,渾然天成。大夫第初具規模時,張氏族人曾為巨石的去留頗費一番思量,終不忍捨棄,就地屹立於宅內,遂成今天宅第內的一道奇觀。
  • 巫氏族人的「大夫第」
    (原標題:巫氏族人的「大夫第」) 姚雲書成都市洛帶古鎮
  • 赤湖大夫第裡的傳說
    10月15日,本版報導了《赤湖蔡心正墓志銘裡隱藏的「奧秘」》,通過解讀墓志銘展現豐田蔡氏的優良家風,梳理兩岸人文淵源,文中提到的赤湖大夫第引發讀者興趣。這座遠近聞名的大夫第,不管是它的建築規模還是它的主人,都不同凡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古大厝,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攸縣故事—大夫第
    【爆料】如需爆料,請勾搭美女小編...↑↑↑ 點擊以上文字查看詳情 ↑↑↑歷史沿襲:大夫第座落在淥田村錫陂隴田壠灣,始建於明朝萬曆後期,封建社會必須為三公九卿建房才能稱「大夫第」。當時蔡槐庭官至大僕寺卿完全符合大夫第之稱謂。
  • 福建廈門大夫第旅遊景點文化之旅遊記心得
    黃昆石為他的七個孩子在大夫第的右邊建了四隻大腳,大夫第和四落大厝是許多西方建築中的佼佼者,可以說是鼓浪嶼建築的瑰寶。鴉片戰爭期間,英國軍隊曾指揮過這個營地,所以在大夫第的石上刻著英國軍隊的三角旗。如今,經過百年的修繕,大夫第把老房子的灰塵都掃走了,變成了春風瀰漫的圓洲茶館。
  • 散落荷葉鄉間的萬宜堂和大夫第
    離「富厚堂」10餘裡,在荷葉鎮大坪村橫臥的虎形山下,你會看到一座氣派豪華的建築群,這就是曾國荃的「大夫第」。湘軍當年打下太平天國重鎮安慶之後,曾國荃帶著擄掠來的大量金銀財寶回到家鄉荷葉,廣置田產。他在大坪大建華宅,取名「大夫第」。 大夫第是由曾府家廟、獎善堂和敦德堂三部分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據說有九進十八廳,共148間房屋,是當時湘鄉境內最豪華的官僚別墅。
  • 香港著名歷史建築"大夫第"發現4處重要古蹟
    東方網消息,香港康樂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今天介紹說,由於計劃在「大夫第」屋前空地進行美化工程,為確保該府第地下埋藏的古蹟得以保存和保護,於5月開始進行了此次考古發掘工作。考古工作組巴德博士說,發掘工作進展順利,至今共發現了4處重要的古蹟。
  • 嶺南寫真:廣東德慶發現康熙年「大夫第」建築
    嶺南寫真:廣東德慶發現康熙年「大夫第」建築 2008年05月05日 00: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建築  作者 黃耀輝 李文華  日前,清代康熙年間建築「大夫第」驚現廣東德慶城區後,引來了專家學者的關注。
  • 長沙「大夫第」籤約入駐寧鄉灰湯相裡
  • 連州這間清朝「大夫第」成了特色民宿!
    這成為了嶺南集團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大議題。結合企業自身優勢,該集團決定將畔水村的「大夫第」古宅大院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成「嶺南特色民宿」。2019年1月,趙聰慧從廣州來到畔水,擔當起民宿建設重任。「大夫第」坐落在畔水古村古建築群中,是一個九座院落式古宅,前身為畔水村清代官員成兆候府第。
  • 葉選寧先生回曾國藩故裡大夫第參觀考察
    葉選寧先生回曾國藩故裡大夫第參觀考察 核心提示:10月13日,葉劍英元帥次子葉選寧先生偕夫人錢鈴戈女士滿懷思鄉之情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雙峰縣荷葉鎮曾國藩故裡大夫第參觀考察。
  • 皇帝御批「大夫第」 利溪伍氏今安在
    皇帝御批「大夫第」 利溪伍氏今安在 □郭安平 文/圖    在蓬安縣利溪鎮,至今保留著一座清代建築——伍氏「大夫第」,伍氏祖先曾以「一門三『大夫』,世代都為仕」而遠近聞名。    其間,伍氏莊園遍布利溪,其中有名的有4處,分布於利溪四方,即東面花房子、北面大夫第、西面梅花牆、南面萬桑園。每個莊園中,都有朝廷所賜或重臣提寫的匾,其中,包括慈禧太后、李鴻章親筆題寫的匾。    據有關資料記載,建成時的「大夫第」坐南朝北,佔地約6000餘平方米,其主體建築為單簷歇山頂、抬梁與穿鬥結構混合的木構建築,飛簷翹角,屋脊彩繪,處處體現出主人的審美追求。
  • 桐木大夫第134㎡戶型解析
    //生活可以隨意////家不可以隨便//懷著對恬靜美好生活的嚮往「大夫第」把理想的生態居所搬進了園林進可享城中繁華,退可享園林庭院,離塵不離城大夫第採擷千家萬戶實際生活所需、所想以方正格局,高使用空間打造134㎡朗闊三房空間努力探尋生活中的每一處華彩戶型方正 全明通透大夫第精心打造134㎡朗闊三房戶型
  • 廣東現「大夫第」古建築群 開發式保護刻不容緩
    廣東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大夫第」古建築群。(王凱蕾 攝)具有典型客家圍屋風格的四角樓「大夫第」。每座「大夫第」佔地1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不等,外立面高達8米至10米,四角均設置有碉樓,用於對外防禦。主體建築一般為三進院落式廳堂式布局,鑲嵌有精美的石雕木雕。  根據不同的歷史淵源,興井村的每一座「大夫第」都被冠以儒雅的稱謂。如謙光樓、光遠第、中憲第等。其中謙光樓建於1920年,建築呈方形,為三層走馬樓式樓房,佔地2700多平方米,建有110多間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