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故事—大夫第

2021-01-16 攸州在線

8萬攸縣人選擇了關注攸州在線

微友(有償)投稿:253793003@qq.com


————品牌推廣————

【相親】攸縣本地優質單身會員,都在這裡了...

【招聘】攸縣本地超過1000個招聘崗位、600封求職簡歷..

【爆料】如需爆料,請勾搭美女小編...

↑↑↑ 點擊以上文字查看詳情 ↑↑↑


歷史沿襲:大夫第座落在淥田村錫陂隴田壠灣,始建於明朝萬曆後期,封建社會必須為三公九卿建房才能稱「大夫第」。當時蔡槐庭官至大僕寺卿完全符合大夫第之稱謂。

「大夫第「在明崇禎戊辰(1628年)淥田蔡氏十代孫之駿主持下重新擴建,將本族進士、魁元、亞元,貢士等人的匾兀掛滿一堂,上下廳上共二十餘塊,滿堂輝煌,眩耀鄉裡。 

 

典故軼事——蔡槐庭其人:蔡槐庭名承植,號以仁,生於明嘉靖丁已(1557年)。五歲入學讀經史,十歲潛心禪學,崇尚從善為本樂善好施。1579年考取舉人,1583年考取進士,歷任南直池州教授,福建建寧府推官,南京禮部郎中,嘉興知府,廣東按察副使等 ,最後以大僕寺卿致任(小九卿第三位),為官潔身自守,清正廉明、仇奸肅貪、執法如山、懲惡揚善、體恤民情、深受百姓擁戴和敬佩,同時也受到皇上的讚揚。

由於他生性淡泊,持身省約,為官數十年肅然與寒素無異,被譽為浙江「四君子」之一。評議為「清廉第一」。為勸人清廉,他在家譜中作「廉箴」云:

廉有分辨,取予公平,萬鍾一介,務要分明。

取非其有,損望不輕,顯招恥辱,幽愧神明。

據傳任廣東按察副使期間,微服私訪到江西某地,查得一惡少強搶民女為妻,橫行鄉裡,釀成多起命案,審理中他依仗其父在京為宰官,無人敢動他,氣焰囂張,槐庭依律將其斬首,觸動了他做京官的父親,企圖報復槐庭,槐庭告病回鄉避禍。這京官誣告槐庭在家招兵買馬,企圖謀反,皇上派人到淥田核實,純屬誣告,皇上得知,不但不追求他的「未奏先斬」之罪,反而封他有「先斬後奏」之權。

1617年槐庭因病辭退,回家後組織平民成立念佛會,每日以與眾人背誦為趣,雖然退休不關心政事,但還關心民事,他主持倡修了安都毓陂,開渠40餘裡,引水灌田,旱澇保收,為了在湘潭開闢攸縣裝卸碼頭,以便攸縣所產稻穀,木材等農產品運到湘潭能及時銷售,他忍腳疾之痛,不辭勞苦到湘潭和當地協商,在湘潭新開了攸縣碼頭,供攸縣來往船隻停泊,解決運去的貨物能及時起卸銷售,深受鄉人稱讚。幾百年來民間流傳他當清官的故事,人們在茶餘飯後還津津樂道地講述。當代有學者為其撰寫成小說,「蔡槐庭傳奇」流傳於世。

典故軼事——蔡之駿其人:蔡之駿字均房,號遇伯。蔡槐庭侄兒,生於萬曆辛卯(1591年)自幼稱奇,聰明過人,天啟一年舉人,曾任浙江杭西督糧通判,廣西柳州同知,三年後以監軍功推升廣西右江道臺。在山高路遠民族雜居土匪出沒的地方,他悉心用智,剿撫並舉,改土歸流,利用土司團結各族人民促進民族融合。使粵西安定昇平,深受上下敬佩,掛冠回歸時,粵民勤石:「循良鎮邪惡,善政惠民生」,永志其德。

回鄉後他親自農耕,在修建大夫第右前建書屋一棟培養子孫,親自教學。同時擔任本族戶長。按當今的比喻,一個省部級幹部回家當個生產隊長(村民組長),難能可貴。

點擊閱讀原文,投簡歷找工作!

相關焦點

  • 閒說「大夫第」
    我前兩年在閩西各地調查採訪「傳統村落」,也發現了不少「大夫第」這種獨特的府第式民居,即便是極其偏僻的山區農村,也可見到它的蹤影。「大夫第」在閩西地區,似乎並不稀少,但各地對於「大夫第」的解說,卻不盡相同。何為「大夫第」和「大夫」?說法不一。
  • 洛陽張氏大夫第背後的商行傳奇
    這宅第,建築結構精奇,在雕梁畫棟的背後也隱藏著眾多精彩故事。至於翀霄堂號的來歷,人們認為來源於明代名儒張寬的故事。據《泉州府志》載,張寬,明永樂年間貢生,正統丁卯(1447年)舉人。傳說張寬中舉後,入朝為官,雖年齡漸長,但雄心猶存,復望進取登科。皇上聞訊後對其笑曰:「爾乃老鴉,思入霄雲。」張寬一聽,立即跪謝聖恩。張氏族人便立「翀霄」為堂號,改「張氏宗祠」為「張氏家廟」。《晉江歷代人名辭典》中載:「(張寬)文行高潔,所至與諸生講《易》,娓娓皆性命真宗。」
  • 大夫第的女人
    大夫在古代位於卿之下,士之上的官職,大夫的住宅大院才叫做大夫第。
  • 葉選寧先生回曾國藩故裡大夫第參觀考察
    葉選寧先生回曾國藩故裡大夫第參觀考察 核心提示:10月13日,葉劍英元帥次子葉選寧先生偕夫人錢鈴戈女士滿懷思鄉之情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雙峰縣荷葉鎮曾國藩故裡大夫第參觀考察。
  • 西街「大夫第」
    我上前安慰她,她眼淚鼻涕一大把,沙啞著聲音跟我說:「沒了,上百年的大夫第沒了!」    大夫第,這座我兒時樂園之一的宅院叫「大夫第」?憑著自己掌握的一些文史知識,知道「大夫第」的稱呼非同一般,同「進士第」一樣,是古代士大夫的門第,都是一種身份的標榜、一個家庭的顯赫。
  • 大夫第,被時光雕刻的院落
    大夫第,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佔地365平方米,一進一廳二層,左右各有樓梯,品質精美。大夫第顧名思義乃是大夫官邸。歲月滄桑,幾經修繕,明代風格原貌未變,傳承歷史文化。近現代遭到過人為破壞,但一些木雕經過修復後,已經恢復了它原來的面目。
  • 曾國荃故居——雙峰大夫第
    大夫第敦德堂       「大夫第」坐落在今雙峰縣荷葉鄉大坪村,它不是一次性修成的。鹹豐九年六月,曾國荃率湘軍攻克江西景德鎮、浮梁等州縣之後,回家建起「大夫第」新居。鹹豐十一年八月初一,曾國荃破安慶,掠得英王(陳玉成)府的金銀財寶,將「大夫第」擴建一次。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國荃率軍攻陷了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功成身退後,更是大規模擴建「大夫第」。
  • 巫氏族人的「大夫第」
    (原標題:巫氏族人的「大夫第」) 姚雲書成都市洛帶古鎮
  • 攸縣火車南站「攸縣-長沙」往返列車時刻表新鮮出爐
    原標題:攸縣火車南站「攸縣-長沙」往返列車時刻表新鮮出爐   紅網攸縣站7月3日訊(分站記者 羅瓊)長沙-茶陵的2367/8次列車自2015年7月1日起停運,此後,想從攸縣坐火車去長沙或者從長沙到攸縣的市民朋友需要到攸縣火車南站了。
  • 世大夫第古宅:構築精美古樸厚重 正前堂花窗雕刻有三國演義的故事
    安義世大夫第古宅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小康網世大夫第古宅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東南約10公裡的西山梅嶺之麓、石鼻鎮羅田村委會羅田自然村內,由羅田富商黃秀文於清乾隆辛巳年(1762年)創建,200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我的幫扶故事」6年「流動扶貧」交出亮眼成績單——攸縣中醫院...
    42歲的唐華容,是攸縣中醫院客服部主任,駐村幫扶6年,轉戰3鎮5村,以堅守和實幹,贏得好口碑。日前,被推薦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1月7日,湘東飛雪,記者在攸縣聽唐華容講幫扶故事,暖意融融。猶豫唐華容出生在攸縣網嶺鎮一個小山村,個子瘦小,嗓門卻大,說話辦事雷厲風行、乾脆利落。但2015年3月,因為一件事,她猶豫了。
  • 赤湖大夫第裡的傳說
    10月15日,本版報導了《赤湖蔡心正墓志銘裡隱藏的「奧秘」》,通過解讀墓志銘展現豐田蔡氏的優良家風,梳理兩岸人文淵源,文中提到的赤湖大夫第引發讀者興趣。這座遠近聞名的大夫第,不管是它的建築規模還是它的主人,都不同凡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古大厝,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散落荷葉鄉間的萬宜堂和大夫第
    離「富厚堂」10餘裡,在荷葉鎮大坪村橫臥的虎形山下,你會看到一座氣派豪華的建築群,這就是曾國荃的「大夫第」。湘軍當年打下太平天國重鎮安慶之後,曾國荃帶著擄掠來的大量金銀財寶回到家鄉荷葉,廣置田產。他在大坪大建華宅,取名「大夫第」。 大夫第是由曾府家廟、獎善堂和敦德堂三部分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據說有九進十八廳,共148間房屋,是當時湘鄉境內最豪華的官僚別墅。
  • 奔跑吧,攸縣二中
    考放榜以來,各個學校的喜報紛至沓來,攸縣一中繼續創造著歷史,!自2019年以來,一中是連續兩年3人有望被清華北大錄取,屬歷史首次,值得稱讚!除此之外,遠離縣城40公裡外的這所中學,高考中再次創造歷史。在它的校園口煙花齊放,一片轟鳴,歡騰一片!當仁不讓的攸縣公立中學榜單的次席,攸縣二中!
  • 長沙「大夫第」籤約入駐寧鄉灰湯相裡
  • 嶺南寫真:廣東德慶發現康熙年「大夫第」建築
    嶺南寫真:廣東德慶發現康熙年「大夫第」建築 2008年05月05日 00: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建築  作者 黃耀輝 李文華  日前,清代康熙年間建築「大夫第」驚現廣東德慶城區後,引來了專家學者的關注。
  • 廣東現「大夫第」古建築群 開發式保護刻不容緩
    廣東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大夫第」古建築群。(王凱蕾 攝)具有典型客家圍屋風格的四角樓「大夫第」。每座「大夫第」佔地1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不等,外立面高達8米至10米,四角均設置有碉樓,用於對外防禦。主體建築一般為三進院落式廳堂式布局,鑲嵌有精美的石雕木雕。  根據不同的歷史淵源,興井村的每一座「大夫第」都被冠以儒雅的稱謂。如謙光樓、光遠第、中憲第等。其中謙光樓建於1920年,建築呈方形,為三層走馬樓式樓房,佔地2700多平方米,建有110多間房屋。
  • 母校,攸縣三中
    這就是我的母校-攸縣三中。輝煌的攸縣三中談起攸縣三中,幾乎是無人不曉。這所屹立在攸縣東北部,酒仙湖畔的學校,在攸縣的各個時期,教育成績都可謂是成績著著,是攸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筆者讀書那個時代,也就是20世紀之初,攸縣公立高中共有七所,彼時私立學校並未興起
  • 300多棟「大夫第」古建築驚現廣東
    每座「大夫第」佔地1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不等,外立面高達8米至10米,四角均設置有碉樓,用於對外防禦。主體建築一般為三進院落式廳堂式布局,鑲嵌有精美的石雕木雕。  根據不同的歷史淵源,興井村的每一座「大夫第」都被冠以儒雅的稱謂。如謙光樓、光遠第、中憲第等。其中謙光樓建於1920年,建築呈方形,為三層走馬樓式樓房,佔地2700多平方米,建有110多間房屋。
  • 皇帝御批「大夫第」 利溪伍氏今安在
    皇帝御批「大夫第」 利溪伍氏今安在 □郭安平 文/圖    在蓬安縣利溪鎮,至今保留著一座清代建築——伍氏「大夫第」,伍氏祖先曾以「一門三『大夫』,世代都為仕」而遠近聞名。    告老還鄉的伍德全並沒有精力修建「大夫第」,直到伍德全的孫子伍善甫時,才將修建 「大夫第」的事情提上議事日程。    伍善甫任貴州省黎平府古州廳同知時,見苗族人民衣服襤褸、無食者多,於是,他先購入紅花種子,教當地人播種,使當地人銷售紅花獲利,改善了生活。繼而修文廟,置學田,建書院,當地風俗為之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