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4月22日電(記者藍建中)特應性皮炎被視為溼疹中最難治的一種。日本研究人員和美國同行通過動物實驗確認,皮膚上金黃色葡萄球菌異常增殖,打破正常菌群的平衡,就會患上特應性皮炎。這一發現將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慶應義塾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操作,使調節細胞分化等功能的一種酶無法在皮膚上發揮作用,培育出會患上特應性皮炎的實驗鼠。研究發現,實驗鼠出生後2至3周皮膚細菌還富有多樣性,但是出生4周后,就開始大量檢測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棒狀桿菌佔了皮膚表面細菌的大部分。
讓患有特應性皮炎的實驗鼠服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之後,皮膚的細菌向正常實驗鼠一樣出現了多樣化,炎症也消失了。但是停止服用抗生素之後,兩周後又出現了特應性皮炎。
研究小組指出,皮膚表面和腸內一樣,本來有多種細菌,但是由於乾燥環境或者體質原因導致這種平衡失衡,就會引發特應性皮炎。目前只能用類固醇藥物治療,如果能夠徹底查明發病機制,恢復皮膚細菌的多樣性,或能找到消除炎症的新方法。
特應性皮炎曾被認為是蟎蟲、灰塵、應激反應等導致的過敏性疾病,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弄清皮膚細菌的不正常與炎症的關係。
相關論文已經刊登在新一期的美國《免疫》雜誌網絡版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