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把握交友的三重境界,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2020-12-11 亦然花開

人在社會中生存,難免會與人交往,會結交朋友,那麼,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尋求別人的幫助,則是大有學問的,曾國藩在多封家書中,都提到如何交朋友。

從這些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對於交友有一套自己的認識和辦法。

01 京城的交友之道

在《京師為人文淵藪》中,曾國藩講到了他在京城的交友之道。

曾國藩說:「現在朋友愈多。雖所造有淺深,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於庸碌者也。京師為人定淵藪,不求則無之,愈求則愈出。近來聞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別人,恐徒標榜虛聲。」

現在的朋友越來越多。有講求躬行心得的,有研究經書、探求道理的,有講詩、文、字而藝通於道的,有才氣奔放的,有英氣逼人、志大神靜的。

這些人中有自己主動去探訪的,也有慕名來拜訪自己的。雖然學問有深淺,但都是一些有志之士,是一些不甘居於庸碌輩的人物。

京城是人文薈萃之地,不去探求便沒有朋友,越去探求就越有很多的朋友。近來聽說好朋友很多,我不想先去拜訪別人,恐怕徒然標榜虛名。

曾國藩談到自己結交朋友時,總是別人先拜訪他,他不先拜訪別人,擔心會招致「標榜虛聲」的譏諷,這與我們當今的交友之道有所不同,也許這是當時京城的風氣吧。

02 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人際關係學和管理學中,都非常重視人際交往,認為交往是不可或缺的成功之道。

關於交友之道,曾國藩自有一套功底。他能夠金榜題名,並在仕途上獲得超乎常人的升遷,這離不開他平時的苦讀及學業上的深厚功底,也與他善於交往,有很多朋友有著直接的關係。

結交朋友對匡正自己的不到之處,是大有益處的。標榜以盜虛名,是會受大損失的。天下有獲益的事,便有不益的事包含其中,所以不可不加以辨別。

京城不僅是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文化中心。京都人才聚集,曾國藩在這裡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與朋友們相互切磋,不僅在學業上有所長進,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也都成為日後曾國藩事業上的好幫手、好夥伴。

這些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也是很有啟迪意義的。

現代社會,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而需要團隊作戰、集體作戰,團隊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為朋友,只有大家坦誠相待,肝膽相照,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不斷進步,最終奪得最後的勝利。

03 兄弟之間應成為朋友

一次曾國藩和九弟閒談,說到:「為人子的,如果使父母看見我好些,其他兄弟都不及我,這便是不孝;如果使族黨稱讚我好,其他兄弟都不如我,這便是不悌。」

為什麼呢?因為人要想使父母看到我的好,便有了討好的念頭,於是在暗中使用計策,使自己在父母面前得到好名聲,而使其他兄弟得到壞名聲,那以後的嫌隙便由此產生了。

劉大爺、劉三爺兄弟都想做好人,最後卻變為了仇敵,因為劉三爺在父母族黨之中得到了好名聲,而劉大爺得到了壞名聲。

兄長因為弟弟得到壞名聲而擔憂,弟弟因為兄長得到好名聲而高興。兄長不能盡道義上的責任,使弟弟得到好名聲,是兄長的罪過;弟弟不能盡道義上的責任,使兄長得好名聲,是弟弟的罪過。如果大家都這麼想,那麼就不會再有一絲一毫的嫌隙了。

04 交友的三重境界

交友的最高境界是相知相悅,其次是能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再次是一般的交往。

西方諺語說:「要想了解一個人,只消看看他交的朋友」。中國傳統文化中也一直把交友看得十分重要。

每個人都希望結交真心的朋友,難怪古人會說:「君子忌苟名,擇友如求師。」

曾國藩在《與其出而教館,不如靜坐家塾》中說:「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不惟無益,且大有損。習俗染人,所謂與鮑魚處,亦與之俱化也。兄嘗與九弟道及,謂衡陽不可以讀書,漣濱不可以讀書,為損友大多故也。」

曾國藩擇友,注重的是對自己有裨益,結交的也大多是高明博雅之士。難怪四弟也要出外找館教書,認為能認識更多的名師益友。

曾國藩不斷叮囑四弟:「與其出而教館,不如靜坐家塾」「但取明師之益,無受損友之損」。

他深知學問事業受師友的影響很大,所以他平生對訪師擇友極為留心。他曾說:「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都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凡為人必有師,若是無老師,就不知道嚴格要求自己;凡為人必有友,若是無朋友,就不知道如何互相監督和幫助。

交友一定要謹慎,韓昌黎說:「好人不願意和我交往,我要努力接近他;不好的人不討厭我,我要竭力拒絕他。」

人一生的成敗,大多與朋友是否賢能有關,所以交友不可不慎重。

相關焦點

  • 老人退休後如何結交新朋友 專家:交友要「志同道合」同時勿忘防騙
    記者對40位退休老人進行了調查,發現5成多老人在退休後結交了新朋友。從交友現狀看,老年女性比男性更易交友,外向的老人朋友更多。調查還發現,退休後,老年人的交友地點更加多元化,公園和廣場是老年人最「青睞」的交友地點,緊隨其後的是社區活動中心、小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在超市等場所結交到了新朋友。說到交朋友,老人們最看重的便是有共同興趣愛好和共同語言。
  • 曾國藩交友之道,八交,九不交 !
    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稱曾國藩,一生自律自勉,他說:餘身旁須有一胸襟恬淡者,時時伺吾之短,以相箴規,庶不使『矜心』生於不自覺。受此影響,曾國藩極重擇師交友,立志向聖賢看齊,在他和家人的書信中,這一點被一再提起。縱觀曾國藩處世交友之道,可總結成「八交九不交」。學習好這些原則,能讓你正確地玩轉「朋友圈」。
  • 哪些朋友值得結交,讀經典家訓,輕鬆交對朋友
    而在社會中必然要和別人交往,結交一些朋友。因此,選擇朋友,人品是大前提。既然交對朋友這麼重要,那麼有沒有一些結交朋友的原則呢?一些古人留下的家訓字句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03 曾國藩《曾國藩家訓》八交曾國藩的家訓被譽為"千古第一家訓",裡面有很多關於交友的字句。
  • 人生必須要結交這六類朋友,你結交了幾個?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是我們人生路上最不可缺少的。在人生路上如果只有你一個人,默默前行,那你將是非常寂寞的,也是非常可悲的,最終只會走向失敗。這也是很多人在交友處世上的座右銘。和,以比喻來說,有如五味調和,八音和諧。就如同金庸筆下《射鵰英雄傳》裡的江南七怪,他們的武功與性格各異,但是卻在立志行俠仗義這一點相和。儒家談交友,兼顧兩面:一是志同道合,二是互相擇善。就志與道而言,是指向共同努力的方向,因此同歸 而不排斥殊途。
  • 交友的三層境界
    關於交友,歷來說法很多。管鮑之交,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話不用談,孔夫子也曾經說過:「友直、友諒、友多聞」,《增廣賢文》中提到:「交友需勝己,似我不如無」,曾國藩也說「八交九不交」等等,數不勝數,講的都是交友之道。我行走江湖這四十多年來,無非知人閱世這四個字。所謂閱世,總結起來是三句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歷萬端事。
  • 曾國藩為人師表的三重境界 最高一重無愧半聖之稱
    李鴻章晚年時,愈加感念曾國藩的師恩,與旁人談論起曾國藩時,啟口必稱我老師。李鴻章尊稱曾國藩這聲老師,並不僅僅是因為跟隨過曾國藩做學問,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內涵,也包含了非常複雜的感情。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 曾國藩論交友,有八種人可交、九種人不可交!
    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稱的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下面的「八交九不交」,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曾國藩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 交八種益友
  • 《論語》|以文會友,忠告而善道之,朋友正確的推開方式
    朋友是人倫之一,是重要的社會關係。常言說,在家靠親戚,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說明了朋友的重要性。朋友也有也多種,概括起來也就兩種,一種是益友,一種是損友,其實損不能稱其為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應該只有一種,就是交正能量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物質利益作為交往的前提的,那么正確的交友方式是什麼呢?
  • 曾國藩識人術:背熟觀人4法,遠離小人,結交真心朋友
    忙碌一生沒有結交幾個真心朋友。其實人生其實很簡單,三兩個真心朋友,一個目標,偶爾相聚,這樣的生活就夠了,但是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難以結交真心朋友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大家都是匆匆忙忙的自己生活,無法有時間分辨自己的付出是不是結交了真心朋友。很多人交出自己的真心,最後得到的不過是背叛,也讓很多人對於友情也變得害怕。
  • 夜讀丨曾國藩:講究三件事,有個好人緣
    孔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和朋友少不了利益來往,正如司馬遷說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所以我們也不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那麼,一個人在社會中行走,如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曾國藩總結了一套交友原則,可以供我們參考借鑑。
  • Uki交友軟體下載
    Uki是一款屬於年輕人的交友軟體,蒙面交友,輕鬆和見光死說拜拜。該軟體一開始會對用戶進行趣味測試,對其簡單分析了您的真實屬性,接著就會進行智能匹配,然後就有三分鐘的匿名聊天機會,是否留下ta就各憑本事啦。
  • 凡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論語》中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即孤獨寂寞中苦苦尋找人生目標;第二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即為了實現人生目標,上下求索,苦苦掙扎;第三重是「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水到渠成地獲得成就
  •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交友要雅量,做人要氣度
    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名言警句流傳下來,其中《曾國藩家書》中更體現了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一.交友要雅量曾國藩曾說交友貴雅量,意思就是說,交朋友要交寬容大度的人。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做到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
  • 曾國藩交朋友的5條原則,值得今人學習借鑑
    關於交友,曾國藩有句名言叫: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這句話是在提醒我們交朋友的重要性,但不是讓我們不結交朋友,最後成為了孤家寡人。正如聖賢莊子所說:獨善其身者,難成大事!曾國藩資質平庸,最後成為了晚清中興第一名臣,建立起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功業,和他結交了很多良師益友有很大關係。特別是在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會識人、能用人,提拔和重用了很多湘軍將領,眾人拾柴火焰高,最終「集眾人之私成一己之公」。那麼,曾國藩有哪些交友秘訣值得我們今人學習借鑑呢?
  • 人生裡的三重境界
    有人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可以是咿呀學語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發的少年。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周圍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此時的人沒有精神上的目標,一切行為以私利出發。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功利薰心,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什麼道德,什麼人倫常剛,皆拋在腦後。唯私利是生活的準繩。
  • 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友有講究,把握好「延續交際敏感期」很重要
    導讀: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友有講究,把握好「延續交際敏感期」很重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友有講究,把握好「延續交際敏感期」很重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蘇東坡的交友之道: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永遠的朋友
    都說要選擇快樂的人做朋友,無疑蘇東坡就是一個快樂的人,自然找他做朋友的人很多,據不完全統計,他的朋友得有近千人。然而他的這些朋友都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嗎?朋友是有酒肉朋友和知心朋友之分的。有的朋友只存在於酒桌之上,酒醒了,朋友也就不是了;有的朋友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有的朋友恨不得為了利益插兄弟兩刀。蘇東坡的眾多朋友之中有兩位很特殊的存在,分別是章惇和王鞏。
  • 曾國藩的交友原則:八交九不交,遠離身邊的小人,受用終生!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他還創建歷史有名的湘軍,曾國藩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曾國藩無論是在政治上、軍事、文化、經濟方面,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曾國藩能有此番作為是因為他主張什麼事情都勤儉、為官也不自傲、修身律己,在交友方面曾國藩也有獨特的見解,如今民間還流傳著「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巖」這句諺語。
  • 當孩子結交了「壞」朋友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
    現在的孩子交友方式有很多種,除了在學校的同學之外,發達的網絡社交也正在成為孩子們交朋友的另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相比於同學來說更加不容易被家長察覺。網絡世界是虛擬的,有的時候孩子自己都沒有認清楚社交軟體那一邊的人實際的樣子就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當他們還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和分辨能力的時候,很有可能會結交一些不好的朋友。
  • 做事的三重境界
    做事的三重境界 2020-12-14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