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交友之道,八交,九不交 !

2021-02-19 古玩小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朋友之間的影響甚大,所以交友要慎之又慎。《後漢書》說:「與善人居,久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而不知其臭。」就是說,你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進入蘭香四溢的屋子,時間長了,自己也被薰陶充滿香氣,於是就聞不到蘭花的香氣了,與品質惡劣的人在一起,就像進入賣鮑魚的場所,時間一長自己也便臭了,也就不覺得鮑魚之臭了。
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稱曾國藩,一生自律自勉,他說:餘身旁須有一胸襟恬淡者,時時伺吾之短,以相箴規,庶不使『矜心』生於不自覺。受此影響,曾國藩極重擇師交友,立志向聖賢看齊,在他和家人的書信中,這一點被一再提起。縱觀曾國藩處世交友之道,可總結成「八交九不交」。學習好這些原則,能讓你正確地玩轉「朋友圈」。

【交八種益友】

一、交勝己者

勝己者,就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一定要結交比自己優秀的人,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的優秀。在某個方面勝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每個人的天生稟賦都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身上也都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閃光點和特長。多從別人身上學到有用的東西,能促使自己不斷進步。和優秀的人交朋友也是從平庸通往優秀的最佳策略。從其身上學習優點,互相切磋,不斷提升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有什麼樣的朋友,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朋友,你會受益終生。

二、交德盛者

買物重質量,交友重品德。盛德之人,是天地間最美的風景,和這種人做朋友一定會提升你的人生境界。交一個品德不良的朋友,等於在身邊埋了一顆定時炸彈。因此,我們交友時,切記以品德為重中之重。這是交友的基本原則。詞知義才敢活用,人知德才敢深交。寧願無友,也絕不要交無德之友。對於品德不好的朋友,越早絕交越好。不要怕得罪他,越得罪得早越能早些給他斷絕關係。否則,多交一天就會給自己多增加一天的麻煩,多帶來一天的煩惱。

三、交趣味者

曾國藩的朋友們都各有特色,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在他寫給弟弟的信中說:「現在朋友愈多,講躬行心得者,則有鏡海先生、艮峰前輩,吳竹如、竇蘭泉、馮樹堂;窮經知道者,則有吳子序、邵蕙西;講詩、文、字而藝通於道者,則有何子貞,才氣奔放,則有湯海秋;英氣逼人、志大神靜,則有黃子壽」。一個有趣味的人,生活總是積極向上而又豐富多彩的,和這樣的人常來常往,可增加無限人生樂趣,會增加我們的見聞和閱歷,讓我們更加懂得品味生活的樂趣。

四、交每事吃虧者

凡是每事寧願自己吃虧,犧牲自己利益的人,必為君子。肯吃虧就代表這個人有博大的胸懷,有容忍之量。寧願自己吃虧,也不損害別人的利益。吃虧就是種下種子,收穫就是以後的大樹。今天失去的種子,若干時間以後對方可能輕易還你一棵大樹,所以不要計較當下的得失。懂得吃虧的人,也必然懂得生活的「度」,便宜不會佔盡,凡事都給自己留後路。這種人最懂得生活中的處世智慧,跟這種人做朋友,就能學到很多處世的道理。

五、交直言者

真正的朋友或許不會說漂亮話,但卻會說真心話。「直友難得」,敢於直言我們錯誤的人,敢於為「頭腦發熱」的朋友「潑冷水」的人就是我們的諍友。擁有諍友是生命的幸運和福氣,擁有諍友還是一面鏡子,幫你認清自我。真正的朋友,應該是諍友,肝膽相照,直言不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只有真正的朋友才會真誠關心你,為你的失誤痛心;也只有真正的朋友才會直言指出你的盲區和瑕疵,希望你快樂成功。

六、交志向遠大者

曾國藩曾言:「雖所造有深淺,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於庸碌者也。」就是說,他的朋友們雖然學問有深有淺,但都是有大志向的人,是不甘於平平庸庸碌碌無為的人。一個沒有志向或志趣的人註定一輩子平庸。志向遠大者,知道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朝著什麼方向走。他們是生活的主人,而沒有志向的人只能隨波逐流。與志向遠大的人做朋友,能夠讓我們看清人生努力的方向和道路,不至於隨波逐流,一事無成。

七、交惠在當厄者

古人云:「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意思就是在別人困厄的時候幫助他,這是最為難能可貴的。這世界從來就不缺少錦上添花,缺的是雪中送炭。在你成功時,輝煌時誰都是朋友,誰都會把你當朋友,誰都會幫助你,支持你,但在你窮困潦倒的時候依然不離不棄的人,才是真朋友。這種朋友會在你跌倒時給你攙扶,給你支持,給你安慰,而不是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而且這種朋友往往是那些講義氣,有責任感,處事落落大方的人。你不必怕他某天會受利益的驅使,在背後算計你,背叛你。

八、交體諒人者

朋友之間,有時也會出現一些矛盾,但他們之間會相互體諒,他們會因為某個不同的觀點而各執一詞;他們也會因為達不到統一意見而相互賭氣;但平靜過後,他們卻可以一笑置之,這才是朋友,這才可以稱之為友情。能理解人、體諒人、體貼人,可稱益友。一個真正懂得體諒他人的人,必然會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境去面對所有人。懂得體諒別人的人,能做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與這種人交朋友,很少有什麼糾紛、爭鬥,也不需要多餘的解釋,很多事情都會莫逆於心。朋友之間的友誼也會天長地久。

【不交九種損友】

一、不交志不同的人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這就是有名的「割席斷交」的故事。古人教給我們朋友要選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不能跟「壞人」做朋友,否則你也就慢慢學壞了。所謂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朋友之間有著共同的社會價值觀,共同的信仰。志不同則道不同。一個志向遠大的人在一群庸碌者中間,只會發出「燕雀焉知鴻鵠之志」的感慨,試想他們又怎會成為真正的朋友呢?志不同者不必強合,勉強之事,必不能久。

二、不交善於奉承的人

有的「朋友」心中有一把秤,你比他重,他就阿諛奉承,你比他輕,他就踩你入地。對這類人,應當果斷遠而避之。在人際交往中,恰到好處地說人好話,可謂低成本,多回報的高情商之舉。正所謂「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但是違心的讚揚,那就是奉承了。讚揚與奉承的區別在於是否言之有物。如果對著體重超過 200 斤的人,誇他身體苗條,或是對著考試成績剛好及格的人,誇他冰雪聰明,這就肯定不是肺腑之言。孔子早就看破了這類人,《論語》中說,「巧言令色,鮮矣仁。」阿諛逢迎的人去恭維別人,肯定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目的性太強的交際,註定走不遠。

三、不交是非不分,全無性情的人

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乃做人、做事的一條底線。顛倒黑白、那些是非不分之輩沒什麼人情味,今天仇人,明天知已,反覆無常,應避而遠之。交朋友要交那些心中沒有是非的人,而不是是非不分的人。一個人如果不能形成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就會善惡不分,是非不明,就不可能正確地評判和約束自己的行為。生活中還有些人進取精神不強,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要求不高,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工作中也是隨大流即可,這就叫無性情之人。如果與這些全無性情的人為友,會讓自己的意志也變得薄弱,變得隨波逐流起來。

四、不交不敬長輩,不愛兄弟的人

道家把孝悌當作為人之本,如果一個人不孝父母,不友愛兄弟,這人就是沒有責任感,就失掉了做人的根本,就像空心的樹,經不住現實的一擊。我們又怎麼能夠相信一個不孝父母、不愛兄妹的人,能夠真心對待別人呢?這種人是最不能相信的。不懂恩,何談義?沒有對父母的孝,就沒有待朋友的真心。和不孝順的人深交,再深的交情也敵不過利益。不知何時就會淪為棋子,為他擋刀擋槍。遠離不知恩義的人,就要先遠離不孝順的人。

五、不交迂腐的人

迂腐之人頑固而不開化,固守鄙陋,他們的眼界很狹窄。與這種人交友,你會變得狹隘,消極。這種人往往還很固執,一事不合則輕率決裂,且引以為恨。他會排斥你的觀點,固執己見,當你想幹事創業時,又會跳出來阻止你。這樣絆腳石一樣的朋友,你不疏遠,還留著幹什麼呢?同樣的道理,當聽到別人揭露自己過失時,應把這人當作最好的朋友。為什麼呢?因為誰也不願輕易得罪別人,如果不是出於好心,人家不可能指出你的過錯。其實他在批評你某些行為,假如你不肯虛心接受並改正,正直的朋友也會慢慢遠離你。

六、不交落井下石的人

落井下石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中。原文是:「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比喻看到別人掉進陷阱了,不但不救,反而扔石頭乘人之危加以陷害。無論是古代亦或是現代,落井下石的人比比皆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生這一路走來,每個人都不容易。將心比心,對於別人的不幸我們應該同情,即使不同情,也不要幸災樂禍。對於別人的過失要自省,即使不自省,也不要落井下石。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都是見不得陽光的小人行為。

七、不交好佔便宜的人

愛佔便宜的人,一定有兩個弱點:貪婪和短視。貪婪,是人性之首,愛佔便宜,便是這一人性的直接體現。與這種人為伍,不僅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也會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貪婪和短視。願意吃虧之人終究是吃不了虧的,因為虧吃得多了,總會有厚報;喜歡佔便宜之人必定是佔不了便宜的,看似贏了微利,但卻失了大貴。別總是想著佔別人的便宜,因為最後你會發現曾經佔的便宜會是你一輩子最昂貴的消費。請永遠記住一個真理:真的朋友,絕對不會佔朋友的便宜。

八、不交德薄的人

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教育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很難用教育去彌補。所謂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現代社會,主要是指一個人要有愛心,還要懂得感恩,同時能夠有寬闊的胸襟,能夠以誠待人,對人對事都應該負責任。沒有德行的人,就是小人,往往反覆無常。小人追求的是利益,與小人做朋友,必須靠利益去維持。一旦你對他沒有了價值,那種人就會立刻翻臉不認人,甚至一覺把你踢開。所以這種人只有敬而遠之。

九、不交忘恩負義的人

生活裡也非常多這樣的人,張口讓你幫忙,如果你做的事情結果恰好是他預期的,他最多感覺理所當然。那麼不幸,你做的事情結果不是他預期的,他瞬間心生埋怨,翻臉不認人。忘恩負義只得益於一時,卻會永遠失信於人。對那些接受別人幫助,卻不懂的感恩的人,趁早遠離,這樣的人,眼裡看到的只有自己,不懂得珍惜朋友,讓友誼的路,越走越窄,最終剩下自己一個人孤苦於社會。我們對朋友,要有情有義,而不能忘恩負義;如果你認為朋友是用來利用的,那麼你必定不會擁有真正的友誼。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交友原則:八交九不交,遠離身邊的小人,受用終生!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他還創建歷史有名的湘軍,曾國藩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曾國藩無論是在政治上、軍事、文化、經濟方面,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曾國藩能有此番作為是因為他主張什麼事情都勤儉、為官也不自傲、修身律己,在交友方面曾國藩也有獨特的見解,如今民間還流傳著「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巖」這句諺語。
  • 曾國藩的交友原則:八交九不交,遠離身邊的小人,否則後患無窮
    曾國藩是晚清三傑之一,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方面都有獨特的建樹。曾國藩身居高位數十年,左右逢源,與他善於識人,交友廣泛有很大的關係。他認為交友並非越多越好,而是廣交益友,遠離小人。曾國藩一生的經驗總結出交友的原則——八交九不交。
  • 曾國藩論交友,有八種人可交、九種人不可交!
    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稱的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下面的「八交九不交」,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八交」:勝己者;盛德者;趣味者;每事吃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 「九不交」: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不孝不悌者;迂人者;落井下石者;好佔便宜者;德薄者;全無性情者。 曾國藩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
  • 古訓:八交九不交,一語道破交友的本質!
    如何交友,每個人的標準不同。但一定都離不開「好好做人」的基礎。有問題找專家。怎麼為人?問曾國藩那一定是權威。他是千古完人,家族人才輩出,興旺了十幾代。曾國藩家訓中的八交九不交,絕對算得上交友必備指南。善交八種益友一、善交德盛者德行是為人的根本,是活著的底色,這個絕對不能丟。
  • 交友:八交九不交,太受益了!
    曾國藩家訓中的八交九不交,絕對算得上交友必備指南。對父母好的人,懂得飲水思源,必是有義之人。 四、不交不孝不悌者百善孝為先。既然曾國藩老爺子都說了孝子值得交,那不孝子肯定就交不得。 八、不交德薄者沒有德行的人,就是小人,往往反覆無常。與小人做朋友,必須靠利益去維持。
  •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交友要雅量,做人要氣度
    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名言警句流傳下來,其中《曾國藩家書》中更體現了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一.交友要雅量曾國藩曾說交友貴雅量,意思就是說,交朋友要交寬容大度的人。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做到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
  •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啥意思?老祖宗的交友之道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啥意思?老祖宗的交友之道人活一世離不開朋友,特別是一些常年在外的人,「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如果能夠結交一個好的朋友,可能會為我們增長見識、開拓眼界,而且還能得到一些經驗。如果介紹一個壞的朋友,可能會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那麼怎樣交朋友呢?
  • 曾國藩:交不到真朋友,多半是忽略了這3件事,早懂早收益
    曾國藩的處世智慧影響深遠,對交友之道也有深刻見解,這是他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交不到真朋友,可能是你忽略了這3件事。一、求友不專,博愛不親曾國藩說:「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說的是,拜求老師不專一,那麼得到的收益也不能真正轉化為自己的;尋求朋友不專一,那麼對每個人都很喜歡也就會使得每個人都不親密。
  • 曾國藩:把握交友的三重境界,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01 京城的交友之道在《京師為人文淵藪》中,曾國藩講到了他在京城的交友之道。曾國藩說:「現在朋友愈多。雖所造有淺深,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於庸碌者也。京師為人定淵藪,不求則無之,愈求則愈出。近來聞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別人,恐徒標榜虛聲。」
  • 哪些朋友值得結交,讀經典家訓,輕鬆交對朋友
    古人早就意識到交對朋友的重要性,孔子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很容易就會受什麼樣的影響。朱熹的交友原則是,如果這個人敦厚忠誠,並且能夠指出我的錯誤並讓我改正錯誤,這個朋友值得交。
  • 市道之交
    【成語】:市道之交【拼音】:shì dào zhī jiāo【解釋】:指買賣雙方之間的關係。【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意思是:其實朋友相交,你得勢時,我們來追隨你;失勢時,我們就離去。天下人以利害相交往,這是很自然的事。你何必怨恨與發火呢?
  • 交友之道,不學虧大了《論語》顏淵篇第23章
    「忠告①而善道②(dǎo)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注釋】①忠告:即盡心勸告朋友向善。②道:通「導"。 【翻譯】 子貢問與朋友的相處之道。孔子說:「忠心地勸告他並好好地開導他,如果不聽從也就罷了,不要自取侮辱。」
  • 知人善處:不離不棄的交友之道
    與人相處,首先守住自己心靈的這塊聖地,不自欺欺人,得失隨緣。人格不足以為朋友而自己引以為朋友,說明自己不知人,智慧不夠。知人善處,才是不棄不離的交友之道。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曾國藩家訓
    交朋友就要交那種值得交的朋友,這樣的朋友才能給你帶來正能量。 真正的朋友可以讀懂對方的心,知道對方需要什麼,主動給予對方幫助,而不是一味的向對方索取什麼。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總結出了「八交九不交」,什麼朋友能交,什麼朋友不能交,交到好的朋友一生的益處。
  • 看古人說朋友之交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其中寫道:「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古人把朋友之交列入人之倫常關係,也講了不少朋友之交的道理。「無友不如己」。這是孔子說到「朋友之交」的一個論點。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意思是:「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沒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 故舊之交,意氣愈新;交友識人,獨具慧眼
    故舊之交,意氣愈新。遇故舊之交,意氣要愈新;處隱微之事,心跡宜愈顯;待衰朽之人,恩禮當愈隆。這句話的意識是遇到過去的老朋友,情意要如同對待新知一樣特別熱烈真誠;處理某些隱秘細微的事情,態度要更加光明磊落;對待年老體弱的人,禮節應當更加恭敬周到。
  • 交友之「道」!
    他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者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天地之間的大道就像是張弓射箭,如果你處在高處,而你的目標在低處,那你就應該放低你的弓箭;反之,如果你的目標在高處,那你就應該高舉你的弓箭。所以說啊,天地之間的大道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從富裕之處取走多餘的,彌補貧乏之處,這就是天道。』
  • 曾國藩的學習之道
    【學習小組按】小組推薦曾國藩的學習之道。  實際上,若論資質,曾國藩與同時代的人物相比並不算出類拔萃。他14歲參加縣試,考了7次直到23歲才中秀才。自視甚高的左宗棠就曾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才短」「欠才略」。曾國藩也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餘性魯鈍」。或許是知曉自身的愚鈍,曾國藩後天以勤補拙,他的善於讀書、勤於學習在晚清士林中鮮有人及。細究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成功,也可以說是讀書學習的成功。
  • 夜讀丨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六擇業七擇偶,八交貴人九養生
    曾國藩父親去世之後,他費盡周折,花了幾年時間,為自己的父親找了一塊風水寶地。希望可以保佑自己家道不衰。林則徐說:「存心不善、風水無益。」最好的風水其實是人心。一個人心地不善良,風水再好也沒用。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好的風水能養人,好的人品也能養風水。
  • 高適送給友人的一首詩,雖然知名度不高,但卻告訴我們交友之道
    詩中讚許深摯重情的交友之道,對世人唯重黃金的交道表示強烈不滿。今天我們就欣賞一下高適送給好友的詩作《贈任華》。「丈夫結交須結貧,貧者結交交始親」詩人自己長期失意困頓,對處境相似的朋友任華極為同情,兩人之間也頗多共鳴。在他看來,在這種失意困境中培養起來的友情,才是真正可親可感的高尚友情。真正的大丈夫交友,必須結交那種不貪圖錢財、不為利益而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