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臺灣傳統糕餅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臺北見聞
臺中見聞
高雄見聞
臺南見聞
多次臺灣講課,執筆臺北、高雄、臺中、臺南之臺灣傳統糕餅,一覽寶島麥香。
鳳梨酥】:皮料上乘、脫脂奶粉、安佳黃油、韓國幼砂糖、金像麥粉、蛋黃、胡蘿蔔汁;餡為鮮鳳梨;一個個鳳梨全部手藝情懷。
綠豆椪】:皮酥1:1,餡為清沙無油純綠豆沙,均為小包酥做法,溫度、情懷全在裡面。
蛋黃酥】:皮酥1:1,餡為沙伴肉鬆佐蛋黃,皮餡2:8,亦小包酥,亦溫度、亦情懷、亦匠心。
牛軋糖】:蛋清(蛋白)與糖漿、瓊脂高溫加速打發,再注入花生、芝麻、杏仁,融為糖膠體;軟香回味。若漿體潔白無瑕【與結力片或海藻糖兼顧膠體】稱之為【雪花酥】;而牛軋糖則漿體色澤要稍微發光一些,臺灣明清之前謂之【牛軋糖】;明清時我國蛋白乳化與瓊脂或海藻糖固形技術就非常成熟,日本所用皆我國技術。
芋頭酥】:與潮汕朥餅相同,
主料:紫蘭花低筋粉,紅雙圈高筋粉。
輔料:細糖、純香豬油、蛋黃、水、純起酥特級香豬油。
製作方法
①油皮:所有材料混勻,攪拌至麵筋擴展,待用;
②油酥:所有材料充分拌透,待用;
③用大包酥法將包入油酥的麵團擀至均勻厚薄(約3mm),捲起成圓柱形,鬆弛;
④將鬆弛好的麵皮切分,切面朝上擀薄,包入各式餡料,成型;
⑤入爐烘烤。
太陽餅】:材料:
油皮:高筋麵粉 50克 、低筋麵粉 150克 、豬油 30克 、酥油16克、 色拉油 20克 、水約 80克、 糖粉 25克 ;
油酥:低筋麵粉 125克、 豬油 60克;
餡料:糖粉 75克 、麥芽糖 20克、 奶油 20克 、水約 5克、 熟麵粉 30克。
做法:
①將油皮、油酥材料各自揉成團狀,並分為15等份。
②每一份油皮揉圓後壓平,包入一個油酥,收口捏緊,用擀麵棍將包好的油酥皮擀成牛舌餅狀,捲起放平,再擀一次,成長條狀,捲起後放正(螺旋的兩面,一面向前,一面朝向自己),最後再擀一次,即可杆壓成一張圓皮。
③內餡部份先將麥芽糖與糖粉搓勻,再加水及奶油拌勻,最後和入麵粉揉勻,並均分為15等份。
④將餡料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後,包進上述已杆好的麵皮中,包好後以手稍壓扁,再擀成圓薄餅狀,放入烤箱以190℃烤12分鐘。
中國焙烤食品工匠杜德春-繼日本德國後、真正崛起的中國本土實力派糕餅資深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