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兩天發展的比較快,截止2月4日8時,全國確診病例20471人,死亡425人,治癒632人,雖然確診病例較上日增加了3266人,但治癒人數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較前日增加了157人。鍾南山院士認為未來10天到兩周的時間將迎來高峰,隨後會出現拐點,所以最近 一段時間依然不能放鬆警惕,要抓好防疫工作。
作為我們,預防的重點就是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如果有一些感冒等相關症狀,可以考慮先在家中進行自我評估,視病情嚴重程度選擇是否就醫;而對於疑似感染的病例,則可能要在家中進行自我隔離;另外,從疫區返回或者接觸過確診、疑似病例的人,也需要進行14天的自我隔離。
但目前我們了解,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飛沫或接觸傳播,因此,同住一室的家人之間傳染風險比較高。怎樣做好居家隔離,才能既照顧好隔離者、又不讓家人受傳染呢?
居家隔離必須齊備9類物品
進行居家隔離前,一定先要準備好如下物品:
1、醫療口罩
對於普通人來說,醫用或外科口罩是目前最適合的防護口罩。如果實在買不到醫用口罩,只能以布制口罩或紙口罩代替,可以阻隔一些大飛沫。一般的布口罩清洗消毒後可以重複使用,但紙口罩需要每日換新,且一旦破損或潮溼就不可使用。如果沒有任何口罩,最好保持和患者1米以上的距離。
2、密封垃圾袋以及帶蓋的垃圾桶
用來放在隔離者的房間,裝可能沾染隔離者飛沫等分泌物的垃圾。如果沒有密封垃圾袋,也可用塑膠袋代替,只要確保汙水不滲漏即可。
3、溼巾、厚的不透水的紙巾
一次性溼巾用於沾酒精或消毒水進行消毒。也可用抹布代替,但注意每次用完抹布,都要消毒一次。
不透水紙巾一般是指多一層塑料薄膜的紙巾,用於處理痰液等物,避免汙液滲漏。如果沒有,在溼巾上覆上一層不透水塑料膜即可。
4、一次性手套、防護衣
在處理患者分泌物、清潔消毒、清洗可能被汙染的衣物時,都要使用一次性塑膠手套、穿防護衣(比如一次性塑料圍裙)。一次性塑膠手套不僅能隔絕病毒,還能減少雙手的磨損、避免病毒經手部微小傷口滲透。如果手套數量不夠,可藉助塑料膜或多層不透水紙巾來處理分泌物,或只好將厚質手套消毒再使用,但消毒不徹底反而更危險。
5、漂白劑、75%醫用酒精
漂白劑和75%的醫用酒精會成為一般家庭消毒的主要選擇,如果沒有,可用家裡70%左右的酒精製品代替。超過75%的酒精消毒力會減弱。至於有人說用醋來消毒,其效果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
6、肥皂、洗手液或酒精幹洗手液
肥皂和洗手液洗去手上的病毒,酒精幹洗手液可以使新型冠狀病毒失去活性。
7、洗潔精、洗衣液
用於日常生活用品的洗滌。
8、每人獨用的毛巾浴巾、床上用品以及每人一套獨用的水杯、碗筷等餐具
即使沒有疾病,平時在家一起吃飯時,最好也使用公筷,特殊時期,更不能小視衛生習慣,每個人單獨的生活用品可以避免感染。
9、生活必備的食物,以及娛樂物品
如果在居家隔離期間難以出門補充物資,可準備罐頭、泡麵、冷凍蔬菜等容易儲存的食物。
隔離者或病人,這些東西最好獨享
正在隔離中的人,因為需要至少連續半個月待在家裡,環境的舒適很重要。應保持房間暖和、乾淨、通風。最好能單獨享用一個臥室、浴室和衛生間,並在家裡儘量減少走動範圍。
若沒有單獨臥室,不得不與家人共用,則最好相互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若要共用衛浴或其它空間,也要保持共用空間經常進行通風和消毒。
隔離者必須獨用碗筷、杯子等餐具,以及毛巾、浴巾、床單等洗浴和床上用品。家裡的其他人,也絕對不可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
避免家人感染!照顧隔離者的正確做法
儘量讓家中身強體壯的人來照顧隔離者。在照顧過程中,或是和隔離者一同生活的這段時間裡,需要注意:
雙方都要戴口罩
當兩人同在一個房間時,都應戴上口罩。注意保持口罩和面部的密合,手不要碰觸口罩表面。口罩如果溼了或被分泌物弄髒,應該立刻更換。病人自己最好一直戴著口罩,這是對家人最重要的保護。即便是未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沒有症狀、但有接觸史的隔離者,有條件也最好保持戴口罩。
處理分泌物時尤其要小心
處理病人的分泌物比普通接觸更容易傳播病毒。像病人的痰液、嘔吐物等,這些分泌物都比較危險,在收拾清理時,至少應戴上口罩、手套,穿一次性防護衣,譬如塑料圍裙。
垃圾避免滲漏
照顧病人期間使用的一次性手套、紙巾、口罩或其它可能受汙染的廢棄物品,都要放到密封的垃圾袋中,封好袋口,再放入帶蓋的垃圾桶裡。
需要注意的是,垃圾袋的封口處可能因為擠壓使汙水漏出甚至噴濺,造成病毒傳播。因此垃圾袋不要裝得太滿,丟垃圾時也要避免垃圾掉落或垃圾袋破損。
居家清潔消毒,消毒液濃度、溫度控制好
為避免新型冠狀病毒留存,消毒是重要一環。無論是居家環境,還是換洗的衣物、用過的碗筷,都需要經過合理消毒,殺死病毒。
每天至少清潔消毒一遍房間。而家裡經常觸碰的物品或家具表面,比如門把手、床頭桌、床框、衣櫃等等,更要頻繁用稀釋的漂白劑或酒精擦拭。如果隔離者和家人共用衛生間,當隔離者用完後,最好把身體接觸過的地方,譬如馬桶座、馬桶蓋、水龍頭、水池邊緣等地方,用消毒溼巾擦拭。
用於居家消毒的漂白劑通常含5%以上的次氯酸鈉。把這種漂白水和清水以1:100的比例稀釋,即可使用。如果用酒精消毒,濃度為75%的酒精效果最好。
平時脫下的衣服、用過的毛巾、浴巾和床單,可用洗衣精或肥皂手洗。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可能汙染的衣物最好分開單獨洗。洗滌時,在72℃以上的水中浸泡25分鐘,可以達到消毒作用。如果加入含氯漂白水則效果更好。
洗完之後,需將衣物徹底烘乾或晾乾,再收起來。若用洗衣機洗,用完後也要打開洗衣機門,以防內部環境潮溼讓細菌滋生。用過的碗筷等餐具,則可以用77℃以上的熱水浸泡30秒消毒,然後徹底晾乾。
吃好睡好,放鬆心態,生活規律
居家隔離期間,隔離者沒有機會出門,每天的生活就是睡覺、吃飯和有限的娛樂活動。此時脫離了往日的忙碌,不如將這次經歷當成認真、用心生活和沉澱自己的機會。
三餐保持營養均衡,吃天然食物,可以增強免疫力,防禦疾病。飲食上以清淡、好消化為主,避免過鹹、過油膩。辣的不要碰,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是熱症,辛辣燥熱的香料吃過多,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蔬菜和水果富含抗氧化物,但建議不要生吃,最好都煮熟。
平時也要保持身體溫暖,身體暖了,身體循環代謝就變好。脖子圍一條圍巾,雙腳穿一雙襪子,都是有效的保暖方法。晚上最好10、11點以前入睡,早上6、7點起床。規律地睡眠、規律地醒來,讓生物鐘符合自然。閒暇時,多做簡單的運動,比如伸展、拉筋、深蹲、手腳開合跳等,可以提升抵抗力。
早晚可以打坐靜思,也可以泡泡茶,讓自己的心和情緒沉澱下來。無論如何,在居家隔離期間,一家人心裡都保持平靜最關鍵。儘量身心放鬆,更不要擔心自己會不會得病、病情會如何。
害怕得病的恐懼情緒,本身就會使身體機能下降、免疫系統混亂。當心裡沒有恐懼,心態祥和善良,免疫力自然會變好。如果真的出現不適症狀,應即時就醫。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在居家隔離期間,如果隔離者或家人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如活動後加重的胸悶、憋氣、氣短)等呼吸道症狀或腹瀉,需立刻戴好口罩,尋求醫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