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確診到在家隔離的這一周,張勁農教授有哪些經驗分享?居家隔離治療有哪些注意事項?是否會加劇病毒擴散?23日,長江日報記者專訪張勁農教授,為市民答疑解惑。
記者:近期我們也採訪了很多一線醫護人員,有說法認為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對自己、對他人都更好,您是醫生,也是一個被確診的患者,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張勁農:發熱低於38℃,可自行退熱,無呼吸困難,不需要吸氧,就可以視為輕症。對於輕症患者來說,居家隔離口服藥物就可以控制病情。不建議輕症患者住院,醫院重症患者居多,會導致交叉感染,對康復不利。此外,醫院的隔離患者不允許探視,家屬會人心惶惶。
記者:現在也是流感高發季,很多症狀與新冠肺炎很相似,有沒有相對特別的症狀能幫助我們鑑別是否受到了感染?
張勁農:這個無法自行判斷。發熱(也有部分患者起病之初無發熱症狀)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表現,另伴有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需要就醫,做甲、乙流核酸檢測。
記者:您對居家隔離治療有哪些建議?
張勁農:有多套房的患者,最好獨居。無多套房患者要獨居一室,關門,不要與其他人共享衛生間,糞便也會傳染。獨居時注意保暖,飲食方面建議多喝雞湯,喝到發汗,體溫升高有利於抗病毒。
記者:有市民擔心,居家隔離會加劇病毒擴散,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張勁農:市民有這樣的擔心完全理解。現在最危險的不是病人,是健康帶毒者和到處亂跑的輕病人。居家隔離患者要發動社會力量管理,居委會專人負責飲食問題,社區醫生經過培訓進行家庭管理。
記者:是否一發熱就要去醫院?
張勁農:在這場防疫戰裡,要充分發揮社區醫院的力量。儘快培訓社區醫生,患者可以居家打電話或通過微信群聯繫社區醫生,輕症患者由社區醫生(最佳防護)先到家庭看,再決定患者是否去定點醫院,以免被交叉感染。
記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痊癒?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解除隔離?這個時間一般是多久?
張勁農:症狀消失、食慾恢復、精神恢復就是好了。當然最後的判斷還得依靠醫生,要以化驗指標和症狀是否徹底消失決定是否痊癒。目前定義連續2次冠狀病毒檢測陰性可以解除隔離。在可以檢測病毒之前,儘可能延長隔離期以防萬一,一般是兩周。
記者:現在很多人大量囤積奧司他韋、板藍根、三九感冒靈等抗病毒藥物,將這些藥物作為預防藥物,到底有沒有意義?
張勁農:不懂醫,胡亂囤積藥品,有病不找內行治,有可能反而害了自己。
記者:您如何看待武漢的管控措施?
張勁農:防止疫情全球蔓延,禁止乘坐公共運輸等都是有效的措施,但需要配套措施。如鼓勵駕駛私家車和電動自行車出行。對無車一族來說,電動自行車恐怕是廣大市民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特殊時期,包括武漢城中心的幾座橋,要劃出電動自行車車道,允許過橋。
對滯留武漢的外地居民,可以採取投親靠友和政府免費提供住處,以免他們隨意出城。
(長江日報記者 王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