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30天,喝得最多的是婆婆用野菜煲的這道客家滋補湯

2020-12-18 泡泡hm

網友說:「一場疫情使全民成了廚子,老師成了主播,家長成了班主任,只有熊孩子們不改神獸本質。」

很慚愧,宅在婆婆家的30幾天,我只是偶爾客串一把廚子角色,主廚當仁不讓還是婆婆。70歲的老太太,走起路來虎虎生風,一下到廚房裡更是精神抖擻。

在網上看到有專家建議:多喝雞湯,喝到發汗,體溫升高有利於抗病毒!

婆婆時常督促我們喝的一道滋補湯——艾草雞湯,與專家的建議不謀而合。自從知道雞湯可以抵抗病毒後,婆婆煲這道湯更勤快了,她養的那些雞就遭了殃。

艾草全草入藥,有溫經、祛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婆婆家所在的這個村落,居住的都是客家人,家家戶戶都有喝艾草雞湯的習慣。特別是女性坐月子期間,這道湯是必不可少的。艾草煲雞湯可以散寒除溼、溫經止血、補益氣血。對產後虛弱的婦女十分適合。

艾草是野生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當地人要吃的時候就去拔一把。新鮮的艾草顏色翠綠,放在鼻端,淡淡的苦味伴著清香,沁人心脾。

艾草還可以拿來吃,我是到了婆婆家才知道的。第一次喝婆婆煲的艾草雞湯,就被那獨特的味道徵服了。草木的清香,伴著土雞肉的甘醇,夾雜微微的苦味,整個透著一股自然特有的味道,喝完一碗忍不住還想再來一碗!

婆婆曬的幹艾草

每次回去,婆婆都要曬一些艾草給我們帶走,讓我們離開老家也可以喝上這道滋補湯。曬乾的艾草味道及不上新鮮的清香撲鼻,但在喧囂的城市還能吃上這純天然的大自然產物,也知足了。

以前我有很嚴重的痛經,每個月總有那麼一兩天痛到上不了班,要請假。六七年前,痛經的毛病不知不覺竟然好了,距今一次都沒再犯過。不再受疼痛折磨,自然慶幸不已,卻沒去多想為何就自己好了?後來看了艾草的功效,才想到痛經的「自愈」,恐怕不是自愈,而是艾草雞湯的功勞。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艾草雞湯的做法,說起來也簡單。

老家帶出來速凍的,純糧食餵養的母雞

所需食材:土雞(一隻半隻,據自家戰鬥力來定)、艾草適量、生薑適量、鹽適量

(對於食材的量,我沒有很嚴格的配比,都是憑感覺來,一般都不會出大的差錯)

艾草用清明以前採摘的,清明以後的口感偏苦;雞則以糧食餵養土母雞為上選,若沒有也可用其它雞代替。

放的幹艾草

操作步驟:

將雞肉洗淨、切成大小適中的塊。(我用的是從老家殺好帶出來的,所以用的品)生薑洗淨,帶皮拍扁,艾草洗淨。先把雞肉冷水入鍋,焯水,水沸撈出。另裝一鍋水,焯過的雞肉入鍋,加入生薑、艾草,大火燒開後約5分鐘轉小火,燉約1.5小時。放鹽。

熱騰藤、香噴噴的艾草雞湯就可以上桌了,趁熱喝口感最好!

相關焦點

  • 秋冬多喝這3道「營養湯」,去秋燥、養脾胃,學會了煲給家人喝
    秋冬季節比較乾燥,人體在這個時候最容易上火,那麼我們在飲食方面就要格外注意,少吃點大魚大肉,多吃一些清淡降火的食物,比如喝一些清補的湯類,下面就教大家做幾道美味又營養的湯,秋冬多喝這3道「營養湯」,去秋燥、養脾胃,學會了煲給家人喝。
  • 冬至將至,這8道滋補湯值得一試,做法簡單營養味美,老少皆宜
    然而南北地域的差異,各地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的冬至美食,比如:「北吃餃子,南吃湯圓」,然而四川的我們其實這來兩樣都不是重點,冬令大補湯才是冬令最好滋補的補冬美食。家裡的老人總認為,節氣日一定要多吃一些食物進補,對身體有好益處,而且還得在節氣日的前後吃,效果甚好。地處西南的我,冬天就喜歡煲各種養身滋補湯,提高身體抵抗力,冬天才少生病,整理了8道營養湯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 立冬後要多喝滋補湯,這5種湯經常喝,手腳不冰氣色好
    立冬了,身體更要注意保暖,天寒記得加衣哦,立冬過後更要多喝湯哈,讓氣血運行更順暢,今天分享給熱愛生活的夥伴們5種營養湯的做法,立冬後要多喝滋補湯,這5種湯經常喝,手腳不冰氣色好,值得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冬季七款養胃滋補湯 常喝讓你的胃更健康
    患有胃病的人,此時應注意保暖,並適當喝些湯水來養胃、暖胃。胃不好的人要多喝冬季養胃滋補湯。其實冬季養胃滋補湯的做法有很多,今天小編為您介紹冬季養胃必喝的7款滋補湯,常喝讓你的胃更健康!
  • 煲雞湯,加入一味草藥,既驅寒暖胃,又是女人調經養血之寶
    每日一美食,紅姐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客家美食,感恩自然所賜予毎一種食材的特性,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煲母雞湯,加入一味草藥,既驅既驅寒暖胃,又是女人調經養血之寶。客家人煲雞湯都會放上艾根,艾根有哪些功效呢,看似簡單的草藥,但進入客家的餐桌有幾十年的歷史。艾草根煲雞湯是客家地區傳統滋補湯,它有極好的滋補功效。它不僅非常適合產後虛弱的婦女,對於男性來說,也同樣具有滋補、暖胃的作用。
  • 這碗滋補湯,夏天喝不上火,可祛除體內溼氣,常喝身強體壯不生病
    廣東是一個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煲湯的城市,冬天有滋補湯,春天有去溼湯,夏天有清熱解暑湯。秋天有去燥湯。而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確實一道羊肉湯。羊肉?大家第一想法就是,羊肉不熟滋補的嗎?不是應該冬天吃才好嗎?其實在廣東的煲湯理論也有夏天喝羊肉湯的理由。由於羊肉是屬於辛熱的,夏天吃,可以把積累在體內的之前冬天和春天的寒氣和溼氣都逼出來。並且夏天人體消耗會比較大,喝點羊肉湯,可以起到補虛治勞,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 明日小寒,數九寒天喝湯最養人,6道滋補湯要多喝,暖胃又暖身
    明日小寒,數九寒天喝湯最養人,6道滋補湯要多喝,暖胃又暖身明天就是小寒了,小寒雖說帶了小字,看似沒大寒冷,但小寒正處在九裡天中的二、三九,所以民間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小寒勝大寒,最冷在三九」的說法,足以說明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了。天冷就要吃些熱乎的,分享6道滋補營養的湯,一碗熱湯下肚,全身上下都暖和了,做法不難,一起來看看吧!
  • 煲鴨湯放料酒?廣東人這樣煲鴨湯,不腥味香,秋冬交替多喝體質好
    煲鴨湯放料酒嗎,廣東人愛這樣煲鴨湯,好喝不腥,秋冬交替多喝體質好秋高鴨肥,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過深秋。鴨肉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一種美食,有幹煸鴨肉,鴨肉燉湯,滷鴨肉等等,鴨子的性涼,適合在乾燥的秋季作為進補之食物;從鴨子的營養角度來講,鴨子的營養成分多樣化,符合秋季進補的特點,鴨湯鮮味美,香氣撲鼻,喝上一碗,就會覺得身體暖了起來。
  • 天冷了,常給老婆煲一鍋滋補湯,營養好喝又養顏,跟燕窩一樣養人
    比如現在入冬了,很多人都下意識地開始滋補起來,我們也不例外,一周總有兩三天會燉一鍋滋補靚湯,給家人補一下,而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也就是煲湯。這一鍋湯呢,全家人都適合喝,但我主要是為了給老婆準備的,因為這一鍋湯除了營養好喝,還很養顏,和燕窩有得一比哦,而且所需要的食材還特別簡單,做法就更不用說了,不會煲湯的人,看一遍也可以煲出這一道靚湯來,女性朋友們,趕緊試試吧。
  • 秋季寶寶預防感冒喝什麼湯好 四款暖身滋補湯 增抵抗力還能防感冒
    秋季寶寶預防感冒喝什麼湯好寶寶秋季預防感冒滋補湯:香菇胡蘿蔔牛骨湯食材:牛骨500克、胡蘿蔔2根、幹香菇6朵、香菜2根、老薑3片、鹽少許膠原蛋白能增強人體製造血細胞的能力,喝牛骨湯可以幫助吸收骨頭裡的膠原蛋白,增強人體製造血細胞的能力和補充鈣質,有利於寶寶的骨骼發育,強壯骨密度,防止骨質疏鬆。另外,常喝牛骨湯還有驅風祛寒、養顏護膚、延緩衰老的功效。在煲骨頭湯的時候,加入少量的醋,還可以促進骨頭中的鈣和磷更有效的分解到湯水中,味道更鮮美。
  • 煲豬骨湯時,用冷水還是熱水?很多人做錯,難怪湯不香濃,有腥味
    所以這段時間最適合多吃一些有滋補功效的食材或者多喝老火滋補湯。今天肉肉廚和大家分享一道做法簡單的老火滋補湯-胡蘿蔔口蘑豬骨湯。我這次選擇的是豬扇骨而沒有選擇排骨。因為豬扇骨所含的營養不僅比排骨更高,豬骨髓更多,鈣質含量更豐富。而且豬扇骨煲出來的湯更香濃,無論煲多久豬扇骨上的肉還是嫩嫩,滑滑的,很好吃。在這鍋老火湯中我還加了口蘑,這樣煲出來的湯更加鮮美,口蘑在湯中還能促進豬骨中鈣的釋放。
  • 煲的湯不好喝,原來一直做錯了!廣東阿姨5個煲湯要點
    湯也很多種類,有濃湯、燉湯、清湯、骨頭湯、滋補湯等等,要怎麼分類怎麼分類。針對不同時令也有不同的湯,比如冬天注意滋補,夏天注意降火消暑。有人不以為然,煲湯不就是把食材全部扔到鍋裡煮?還真不是,亂煮的湯不僅僅味道不好喝,連營養價值都無法保證,其實要煲湯也有很多技巧。我有個阿姨大家都喊她湯達人,煲的湯超級好吃,最近還準備做湯的外賣生意。她說煲湯學問可多了,不是把食材放到鍋裡就完事。最主要的有五點,是不懂煲湯的人最容易踩到地雷區。
  • 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的市花「梅花」古人很久以前就用智慧的結晶創作了「梅花篆字」。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積澱,獨特的民俗風情,神奇的遷徙歷史,被譽稱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在我國民俗史上佔有極高的歷史地位和很高的研究價值。梅州又是我國近代著名愛國詩人、傑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黃遵憲,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的故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重大貢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越冷越愛喝這道湯,鮮香好喝,簡單又滋補,女人多喝臉色紅潤又漂亮
    這道湯做法很簡單,但天冷喝這道湯的好處還真不少,喜歡就試試吧! 開大火燒開後,再丟入少許洗淨的枸杞子,改為中小火,再繼續煲上20至30分鐘。 這道黑豆紅棗枸杞子煲塘角魚湯,湯水濃鬱、味道鮮香又美味,真的超極好喝又滋補,適合天冷煲來喝,也適合女人喝。創作不容易,喜歡就點個讚或評論一下吧,謝謝!
  • 婆婆丁進大棚 野菜變貴菜
    走進張麗家的大棚,撲面而來的泥土氣息非常清新,一名村民正用鐵鍬將婆婆丁一趟趟地起出,幾名婦女正在將婆婆丁上的根須和帶出來的土塊清除乾淨。「起婆婆丁一般從大棚中間開始,因為中間的長得大、葉厚,外圈的還能再長長。起的時候必須整棵整棵地起出來,根都要完整的。」
  • 這個春節,讓孩子宅家吃不膩的8道梅州客家美食
    也正是因為在資源受限的條件下,在歷時十幾天的閉關生活後,每天家公家婆將菜端上餐桌,依然會立馬迎來四個熊孩子們的哄搶,這讓安昕媽媽不得不感嘆家婆這塊「老薑」的辛辣。接下來,且聽安昕媽媽起底這個春節和孩子們一起飽享口福的8道客家美食吧。1.醃面/粉+三及第湯
  • 抓住春天的尾巴,這道野菜豆腐湯一定要試試,鮮嫩可口
    例如:「穀雨莫等閒,春耕到眼前」「穀雨時節種豆天,南坡北窪忙種田」「穀雨前後,種瓜點豆」「穀雨前,好種棉」「穀雨不種花,心頭像蟹爬」等等。北方到了穀雨的季節,天氣也會明顯變暖,會終於顯示春的跡象了。最明顯的就是小草變綠,野菜瘋長。這時候不嘗嘗春天的味道怎麼行。蒲公英也就是婆婆丁是春季裡北方必挖採的。
  • 秋天多用蓮藕煲湯喝,加它一起煲味道更贊,家人常喝順氣健脾體質強
    在乾燥的秋季裡,很多廣東人喜歡用蓮藕煲湯喝,有滋陰潤燥的飲用好處。說到蓮藕湯,小藍來給大家分享蓮藕湯最健康的簡單煲法! 準備食材: 蓮藕、山藥、赤小豆、姜、果皮或陳皮 第一步: 提前準備30克左右的赤小豆,放入碗裡,加入清水浸泡一夜,又或者直接用熱水浸泡3至5個小時。目的是為了浸泡過的赤小豆更易被煲熟煲爛,同時還能去除赤小豆豆皮裡的豆澀味。
  • 4人在廣州餐廳吃飯,客家鹽焗雞和客家釀豆腐味道棒,您看怎樣
    我丈夫是廣東客家人,本來想趁著國慶假期回老家陪婆婆過節,看到高速路上各種堵車的新聞,我們決定安心呆在工作的城市裡。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我丈夫沒有回老家,他會惦記家鄉菜。我父母在廣州居住,我想帶著父母一起去吃客家菜,於是我們一行四人在廣州找了一家餐廳吃客家菜。
  • 適合三月喝的滋補湯,三天兩頭我就做,燉一鍋30塊錢,鮮香爽口
    」這便是芋頭最大的作用,能當糧食能當菜,營養價值還不低,接下來我就用它做一道菜,砂鍋芋頭肉,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砂鍋芋頭肉, 適合三月喝的滋補湯,三天兩頭我就做,燉一鍋30塊錢,鮮香爽口。芋頭和肉一起燉過以後會變得特別的柔軟,但是其形狀不會改變,吃一口芋頭軟嫩適口,喝一口湯鮮香撲鼻,春天煲上這樣一鍋湯,味道實在是鮮美。一起試試它的做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