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教學結果更重教學過程

2020-09-19 李曼說教育


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過程與方法」這一教學目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過程和方法也是一種知識,它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是一種經常使用,卻又不能通過語言文字符號予以清晰表達或直接傳遞的知識。

所謂重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上,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上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這是學習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智能的過程。

舉個例子,識字教學,有的教師只局限在讓學生反覆認讀和機械抄寫的教學方法,這就是偏重於教學的結果,而忽略教學的過程。

例如數學課《平行四邊形面積》。有的老師在和學生一起認識平行四邊形,認識底和高之後,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忽視面積計算公式產生的過程,直接要求學生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背下來,然後利用公式進行計算。也許一節課學生能夠正確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是當以後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都學完之後,再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就極有可能就把幾個計算公式混淆了,反而忘記公式導致計算錯誤。

兩種不同學習方式,兩種不同結果:機械背誦是孤立記憶,有限發展;體會感悟則是衝突——內化——拓展——智慧。

著名特級教師斯霞老師恰恰重視教學的過程。如在執教一年級小學生理解「祖國」一詞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精煉的教學細節:

師:同學們,能告訴老師什麼是祖國嗎?

生:祖國就是家鄉。

師:那麼,我們的杭州市、長沙市就是我們的祖國了?

生:老師,我知道了,祖國就是國家。

師:美國、英國都是國家,我們能說美國、英國是我們的祖國嗎?

生:老師,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

師:孩子們,你們說對了,祖國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


「祖國」一詞,如果用語言解釋,很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難度更大。斯霞老師這一細節設計,用三次對話把祖國的「家鄉」升華到「國家」-再引領到「自己的國家」這一正確含義。雖然師生只有三次簡短的對話交流,卻完成了對「祖國」一詞正確而深刻的理解。這個細節就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它既體現了學習的過程性,又體現了學習的完整性。

有人對知識、方法、智慧做了這樣的比喻:知識好比電腦中的數據,方法好比數據的程序。而智慧就好比運用數據去設計程序。

由此看來,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不可省略和壓縮的。壓縮和省略學生思維過程,直接得出結論、背答案的做法是舍本求末。學生對知識的概念、原理、定理、規律的掌握若不是通過自己思維過程獲得的,那只能是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機械學習。

總之,教師要實現教學的「從教知識」到「教發展」,應該明確五種教學使命:

啟迪人生;

傳承知識;

教授方法;

開啟智慧;

養成習慣。

相關焦點

  • [12中] 「以學評教」重結果更重過程
    一年一度的學生評教工作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使今年的評教工作能夠適應新課改,鄭州12中將評價重點由以往重教學成績改為重學生學的過程,小小的改變引來師生大大的反響,不少學生認為自己得到尊重,一些老師也表示改後的評教內容對教師比較客觀、全面。    據悉,該校此次評教不同之處體現在三個方面。
  • 語文教學的第三重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治學經驗,列出了三重境界,語文學習也遵循王國維所言的三重境界,三重境界層層遞進,就一個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而言,一般都會經歷教技巧、教文本、教素養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教技巧」,你常常能聽到:「記熟這8種開頭,教你輕而易舉寫出精彩文章」「掌握這3步寫作法,化腐朽為神奇」「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教你4個方法」……隨手打開網頁,輸入「語文」等關鍵詞,鋪天蓋地都是這種極具煽動性的廣告。教技巧的做法不能說絕對不好,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所謂的讀寫技巧,有可能暫時提高語文成績,但並不利於徹底解決語文學習之痛。
  • 重質量,強教學,我們是認真的!
    重質量,強教學,我們是認真的! 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的命脈 教學質量的高低 也是衡量一個學校是否專業、權威的標準
  • 語文教學不能重「寫」輕「說」
    確實,語文教學再也不能重「寫」輕「說」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語文教學的改革從沒有停步。只是改革不大理想。主要原因在哪裡?我認為重「寫」輕「說」就是其中之一。「應試教育」嘛,其中表現就是語文教學上的重「寫」輕「說」。應試教育,說白了就是考什麼重視什麼。「說」的重要,誰都知道,也列到教學大綱上。「說」沒有考,就不要真正重視了。
  • 祁東靈官鎮中學:抓常規,重過程,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同樣的道理,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的基本功就是要把小事抓好,切實抓好常規、抓好細節、抓好落實。大到一個國家如此,小到一個學校也是如此,要想出成績,必須從細節入手,從最普通最容易被忽視的事入手,教學常規的執行情況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進而決定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而常規管理的關鍵是要落到實處,使教學常規真正「立」起來並得以切實執行。
  •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教學能手劉波文:為遷移而教——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 成長一「夏」
    美國教育家特而福特提出了「為遷移而教」的教學思想。仔細想來,和李新在《為有源頭活水來》中提出的「學以致用」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我想斷言:學而不用等同於學而無用。 這讓人想到於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之「重遷移」。於是,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這本書,感覺當下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環節中都突出了「遷移」。
  • 小學低年級童詩教學設計的「四重四輕」策略
    後來請教他們的語文老師王來潤,得知他堅持多年兒童詩教學,孩子家長都很接受。網上搜索才知,在很多大城市很多學校,兒童詩教學開展得如火如荼,著名的宋運來、雪野、看雲(丁雲)、長辮子老師(郭學萍)都是兒童詩教學方面的領路人和探索者。       看好就做,我開始了兒童詩教學的學習和摸索。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我的「四重四輕」教學思路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孩子們也能創作出具有個性思維的兒童詩。
  • 寶雞劉波文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有感:為遷移而教丨暑修班·閱讀
    美國教育家特而福特提出了「為遷移而教」的教學思想,仔細想來,這和李新在《為有源頭活水來》中提出的「學以致用」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我想斷言:學而不用等同於學而無用。這讓人想到於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之「重遷移」。於是,我近期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這本書,感覺當下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環節中都突出了「遷移」。結合語文教學和習作課題研究,我認為主要是基於讀的遷移。
  • 互動教學答題器,讓教學更「有趣」
    其中,互動教學答題器這一教育信息化應用工具在教學中應用廣泛,大大優化了教學環節,使教學更形象化、直觀化,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互動教學答題器在突破重難點方面,可以藉助互動教學答題器來完成。學生進行作答後,配套的QVote教學互動軟體實時反饋作答情況,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時了解自己這節課中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
  • 李曉婷:業務師德兩邊重 管理教學兩手抓
    (原標題)業務師德兩邊重 管理教學兩手抓——記崇左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李曉婷 □本報記者 農豔芳年齡上,她是一個年輕的「90後」教師,工作上,她卻是老練的「全能型選手」:業務上主動承擔多門專業課程,科研上主動參與開展前期調查、實地調研、文章撰寫等工作,任專任教師的同時還擔任學校辦公室幹事、黨支部宣傳委員……她叫李曉婷,崇左職業技術學校教師
  • 基層教學組織中國發展史——重科研、輕教學導向的歷史淵源
    破四唯之後,還要破五唯,要徹底扭轉這種重科研不重教學的導向。可是,這個事兒當初這麼幹,就一定是錯的嗎?我找到了一篇1986年的論文,論文的題目是——《當前要特別注意糾正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嗎?》」而要完成這樣兩大任務,既要通過教學,又要通過科研。這樣來看,前面提到1986年那篇文章中的基本觀點——高校「重科研」何錯之有呢?何況當時,我國高校離黨中央提出的「重科研」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呢!同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更提出「高等學校和中國科學院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負有重大責任」。這一提法將「高等學校」擺到了「中國科學院」的前面。
  • 教師面試表演「八要素」之七:如何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
    在文章的開頭,我就要說清楚這事,教師面試的主題主要指的是教學重點後者本節試講課程的知識點。很多人會問:「教學重難點,我肯定知道是什麼,還需要講嗎?」當然要講,因為很多同學給我發來的試講視頻,還是在這個方面出現了問題。
  • 應對重汙染天氣!濰坊發布彈性教學或停課通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國玲12月21日10時起,濰坊將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升級為紅色預警,12月21日12時啟動I級應急響應。濰坊市中小學(幼兒園)重汙染天氣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通知:根據空氣品質預測會商結果,濰坊市空氣汙染呈上升趨勢,預計12月21日至24日將持續出現重度以上汙染天氣。濰坊市重汙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決定,濰坊市自2020年12月21日10時起將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升級為紅色預警,12月21日12時啟動I級應急響應。
  •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 教學過程基本結構VS教學工作基本環節
    教學過程基本結構VS教學工作基本環節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學一直以來是比重較大的一個部分,且知識主要偏向於記憶,但其中有不少知識由於較為相似,在記憶過程重常常容易混淆導致做題出現錯誤,而今天要為同學們梳理的正是這樣兩個相似的知識點——教學過程基本結構VS教學工作基本環節。
  • 高等教育|教育老兵觀點:教學設計師的五重功法
    我個人把教學設計的境界分為五重。五重,即五維。(1)一維課程,一錘子買賣什麼是一維課程?無論是面授課堂,點播課程還是直播課程,僅有老師或課程的單向內容傳輸,這樣的課程,都算是一維的。教學組織形式:小夥伴們搭伴成組,在砍樹階段互相指指點點,糾正砍樹行為;造橋階段,分工協作扛樹綁繩子鋪路面……教學評價與考核:每個小夥伴上臺來分享收穫感受,題目任選,你可以說三板斧造的輕重是否合適,也可以說砍下的樹大小的配比是否合理,還可以說造橋程序先鋪木料還是草料那種順序更優,總之答案不唯一,盡可自由發揮
  • 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結果分析:教學模式設計
    關於這一點,稻盛和夫(2012)有更加深刻的論述,他認為凡事都需要知識加上經驗才能「會」,在這之前不過是「知」而已,「會」和「知」中間有一條鴻溝,只有靠現場的經驗才能填補,這就是「體驗重於知識」的基本原理。教學模式的設計不應本末倒置,而應恪守「體驗重於知識」的原則,以學生的親身體驗為主,以教師的講授知識為輔,整合特質領域、過程領域、認知領域、方法領域的有效理論和方法,服務教學目標的實現。
  • 八字教學與眾不同,重基礎重功力重技藝
    傳統八字學更實用更有大作用。        九十年代初,我創辦哈爾濱市易經學會任會長。那時國內易學剛剛興起,而港臺易學一直不間斷的在發展。我託朋友在臺灣搞了幾本易學書。其中有一本「八字」書甚是受我青睞。它後成為我們易經學會的教材,使很多會員受益。後來也將書複印了很多資料函授教學,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今天又有動念欲幫助那些真正想學八字的學員。
  • 教學過程的四大基本規律
    教學過程的四大基本規律包括: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規律。從整體上來看,我們可以把這四條規律概括為「艦長傳教」,這樣方便大家記憶。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常以客觀題與案例分析題中其中一小問的答題點作為考查形式。因此需要大家從整體上把握各點的內涵及其具體內容。
  • 重師德   重水平   重能力   重效果 鹹安教師節評選結果新鮮出爐
    鹹寧網訊(記者 葛建偉 通訊員 餘德智 孫強)9月4日,記者從鹹安區教育局獲悉,值此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該區以「重師德、重水平、重能力、重效果」為主題的教師節評選結果已新鮮出爐。據悉,該區今年教師節評選範圍主要是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在崗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