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第三重境界

2020-12-13 閃電新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治學經驗,列出了三重境界,語文學習也遵循王國維所言的三重境界,三重境界層層遞進,就一個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而言,一般都會經歷教技巧、教文本、教素養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教技巧」,你常常能聽到:「記熟這8種開頭,教你輕而易舉寫出精彩文章」「掌握這3步寫作法,化腐朽為神奇」「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教你4個方法」……隨手打開網頁,輸入「語文」等關鍵詞,鋪天蓋地都是這種極具煽動性的廣告。教技巧的做法不能說絕對不好,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所謂的讀寫技巧,有可能暫時提高語文成績,但並不利於徹底解決語文學習之痛。那些「教技巧」的老師,常常也困惑於這些技巧並未幫助學生真正提升讀寫能力。

第二重境界是「教文本」,你也常常能聽到這樣一些「長者箴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多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不僅是老師堅信這個觀點,就連有些學者也經常用這樣一些缺少科學循證的「律條」教導後進學者。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香菱學詩」的故事,香菱自己苦讀了很久,也沒有參悟作詩的真諦,後期在黛玉的點撥下,在與湘雲的纏磨中,以及寶釵的提點下才初識了一些作詩的規律,勉強能在詩社中寫出幾行詩句。可見,語文學習中的文本只是一種學習材料而已,真正的增進是離不開「師者」的點撥與提點的。

第三重境界是「教素養」,準確地說是「素養植根」或「培根固本」。「素養」是需要藉助學生自我內心的訴求修行而成的,外力只能是其在形成過程中的助力,難以直接教授。素養是因教育或環境對人體自身可以改變的基因產生了影響而發生的質變,是對語文學科的「核心知識」「關鍵能力」「人格品質」「價值態度」的概括表達,是「文以化人」的現代釋義。《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將語文核心素養概括為四個方面,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最先敏銳抓住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和課程核心價值的是北京師範大學「語文素養植根工程」研發團隊。20年前,就在全國的課堂均沉浸於「填鴨式」的教學之際,他們就率先抓住了「素養植根」的「牛鼻子」,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循證中不斷地優化理論框架與實踐模型。

教材是課標的承載,高考是對課標與教材的檢驗,如何將三者辯證統一起來服務語文教學?山東人民出版社攜手北京師範大學「語文素養植根工程」研發團隊聯合打造「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語文可以這樣學」公益直播課為你一一紓困解謎。面對新高考,如何基於統編新教材進行命題?如何結合學業質量標準,煥新語文教學課堂?如何藉助新增的「學業質量標準」統籌教學與備考?都可以從第1期公益直播課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2020年11月29日上午10點,第1期公益直播課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趙寧寧老師領銜直播:《從課標的學業質量標準到高考命題——基於<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版)>的解讀》將為你深入解讀隱藏於《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版)》中的高考命題密碼。

相關焦點

  • 師生關係的三重境界
    根據教師的教育水平不同,師生關係可以分成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師者,師也;生者,生也。處於這一境界的,在農村比較常見,大多是年紀較大的教師或者剛剛登上講臺的教師。當然,這和老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關係,這類教師大多屬於「權威型」的,像電影《銀河補習班》中的教導主任就屬於這一個類型,他們往往受中國傳統教育方式影響比較重。
  • 追求高中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追求高中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江蘇省贛榆縣城頭中學 李君仁新課表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說到底就是教和學兩部分,教,體現在教師的主導性上;學,體現在學生的主動性上。可是,語文教學僅僅體現這&34;還不能說就是完美的教學,因為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科學的意義在於探索,藝術的意義在於創新。
  • 王崧舟:語文教師如何提升課堂境界
    說到「境界」這個詞,我想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論述治學的三重境界了。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無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從王國維先生這一段描述三種境界詩意般的話語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做學問是有境界的,境界是有高低的。
  • 語文教學不能重「寫」輕「說」
    確實,語文教學再也不能重「寫」輕「說」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語文教學的改革從沒有停步。只是改革不大理想。主要原因在哪裡?我認為重「寫」輕「說」就是其中之一。「應試教育」嘛,其中表現就是語文教學上的重「寫」輕「說」。應試教育,說白了就是考什麼重視什麼。「說」的重要,誰都知道,也列到教學大綱上。「說」沒有考,就不要真正重視了。
  • 教學反思的四重境界,您在哪一層?
    我寫了近30年教學反思,總結下來,教學反思可以分為四重境界。 01 第一重境界:記錄教育教學案例,一事一議 《大家一起來》是統編教材
  • 古詩詞中描寫落花的三重境界,第三重境界只有一首詩可以達到
    對於這些落花詩詞,結合以上美學理論,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是有高下之分的,因此可以說是三重境界。下面我們一一來看這三重境界。落花第一重境界是唏噓感嘆——「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杜牧《金谷園》)。傷春悲秋,見落花而流淚,嘆光陰之流逝,是古人最自然的思想感情。
  • 專家點評 | 追求「信達雅」的教學境界
    有幸觀摩了「千課萬人」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理想課堂研討活動,王崧舟老師的課堂讓人如沐春風,教師們感受到詩意語文的無窮魅力,感受到「信達雅」的教學境界。很多公開課因為學生課前預習充分,教師可以避過詞語直奔課文,或者簡單地讓學生讀一讀。
  • 學習語文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語文,在大學裡稱漢語言文學,包括語言和文學,筆者根據自己多年讀書和教學經驗理解,把語文分為小語文和大語文。小語文是什麼呢?小語文就是「用教材教」的「教材」,就是專家編入教材的「範文」,小語文還指以分數為評價標準的應試語文。小語文學得好指語文考試成績好,中考、高考分數高。
  • 教學反思的四重境界,您在哪一層?| 薦讀
    我寫了近30年教學反思,總結下來,教學反思可以分為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記錄教育教學案例,一事一議《大家一起來》是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最後一課。課堂上設計的遊戲「荒島求生」創設了這樣一個合作情境:6個孩子出去遊玩,船快沉了,這時從遠處漂來一隻竹筏,問他們怎麼辦。
  • 課程銜接的三重境界
    原標題:課程銜接的三重境界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務,課程銜接應展現出層蘊疊進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我們喻之為「物理」的,旨在「接合」,側重學科知能,即學科知識和學生認知水平以及兩者之間的匹配。「教基二[2010]3號」文件提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各學段、各學科課程內容的有機銜接」。
  • 學習的四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馮友蘭先生曾經把不同的人生分為四重境界,分別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每一種境界的人生價值追求不同,最終的人生歸宿各異。借用老先生的分析範式,我們可以嘗試對不同的學習狀態進行劃分,同樣是劃分為四重境界,分別是負擔境界、任務境界、樂趣境界和責任境界。
  • 做事的三重境界
    做事的三重境界 2020-12-14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薦】如何抵達魅力課堂的「三重境界」
    一名教師的課堂生活方式,一般要經歷三重境界的升華,即知識課堂、智慧課堂與人文課堂。其中每一層次都會因教師的精彩而被賦予獨特的魅力元素。魅力課堂的第一重境界是知識課堂。知識目標是一堂課的原點,是構建三維目標的基礎。知識課堂是以知識為載體、基於經驗的課堂。一名青年教師,起碼要經過三至五年的打磨,方能展現其對教材內容精深的理解和清晰的架構,從而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課堂的獨特魅力。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解讀教師應該達到的五重境界
    具體解讀一下作為教師,應該達到的五重境界。第三重境界:教狀態 筆者經常說: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這是這一境界的老師思考的問題。 這一時期的老師往往已經形成了鮮明的教學風格,在眾多風格中,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這個時期的老師課上是老師,課下更像是學生的朋友,願意和學生聊天、溝通。這個時期的老師上課氛圍比較歡樂、輕鬆。 這就是第三重境界,老師會把教狀態放在第一位。
  • 沉迷網吧的幾重境界,一般人第一重都達不到,最後一重境界我服了
    然而不同的人沉迷網吧的程度也不同,他們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行為,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沉迷網吧的幾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便是偶爾通宵,沒有在網吧上網通宵過的經歷,根本就不能算作是沉迷。第二重境界便是經常通宵,如果要是能夠達到這重境界,基本上要有一段連續好幾天都待在網吧通宵的經歷,而且通宵的上半夜和下半夜都能保持十分良好的精神。而且哪怕偶爾會想要睡一覺,也不會像第一重境界那樣有明顯的不適反應,完全就把電腦桌當成了自己的床,還能解鎖很多的網吧睡覺姿勢。第三重境界就是住在網吧,想要達到這樣的程度已經是極為艱難了,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 柳袁照:校長也有三重境界,我們在哪裡?
    相反,一個校長在一所學校幹好了,教育部門讚賞他,往往會把他派到更好的學校去,派他去更好的學校,是對他的鼓勵,也是放心,因為這樣的學校在當地地位更重。學校本來就好,為何還要派好校長去?我曾經與一些校長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有人說:假如我把這所學校帶好了,師資隊伍上去了,管理水平上去了,教育教學質量上去了,卻把我調到更差的學校去,誰還會用力、用心做校長啊?
  • 人生如詩,語文老師講的三首詩三重境界,歷經滄桑的你領悟了嗎?
    轉眼間,自高考語文一別,小解已然離開語文課堂十年有餘,此後再無一日之計的清晨時分吟誦詩書氣華,也再無整個教室一同搖著頭晃著腦齊聲之乎者也,然而那些蘊含著人生道理的詩詞名句尚未被理解,我們就已經踏進了人生裡。
  • 秋至十月好風景,金風時節來逢君 ——蘭山區七年級語文教學研討會
    2019年10月23日,在這稻菽千重浪,碩果掛枝頭的日子裡,臨沂市蘭山區初中語文教研員張萌苗以及全區所有七年級語文教師二百餘人齊聚臨沂第十一中學,共赴一場有關成長的盛事——七年級語文教學研討會。此次活動目的是落實區教研活動安排,切實發揮區級教研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創造相互開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教研環境,促進和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整體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 練拳的「三重境界」,快來看看你在哪一重?
    我的師爺趙斌宗師曾經引用王國維的「三種境界」來比喻練拳的「三重境界」,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所以忍不住來多嘮叨幾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寫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電影《英雄》秦始皇關於劍的三重境界論,亦是教育境界論
    電影《英雄》秦始皇關於劍的三重境界論,亦是教育境界論!電影《英雄》中秦始皇曾說劍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劍,心中亦有劍;>第二重境界,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第三重境界,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這就是用「利劍」來演練功夫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劍,心中亦有劍。」但看上去精美華麗,卻浮於表面。慢慢地,我知道了底蘊很重要,從容地上課,學生能有所得很重要。當教具和設備應用自如的時候,就發覺大智慧並不是我們平時所理解的紛繁複雜的教具和設備,而是大巧不工,最重要的是學生學得紮實有效。這是第二重境界:手中無劍,心中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