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寧定理:概念介紹及其求解過程

2020-12-22 小陳電子

一、概念

任何網絡,不管其內部結構簡單還是複雜,只要有兩個引出端與外電路相連,就叫做二端網絡。二端網絡根據其內部是否含有電源,可分為有源二端網絡和無源二端網絡。任一個無源二端網絡都可以用一個等效電阻來代替,這個電阻叫做該二端網絡的輸入電阻,即從兩個端點看進去的總電阻,如下圖:

無源網絡

任何線性有源二端網絡都可以根據戴維寧定理化簡為一個電壓源,如下圖,戴維寧定理的內容:一個有源二端網絡可以用一個等效電源來代替。

有源網絡

簡單來說,有源網絡就是有電源的網絡,無源網絡就是沒有電源的網絡。就像有源濾波器和無源濾波器是一樣的,無源濾波器就是用電阻,電容,電感搭建起來的,不需要外加電源,而有源的就是用運放加電阻電容構成的,而運放是需要電源的,所以叫有源濾波器。

二、求解步驟

應用戴維寧定理簡化複雜電路,求解某一支路電流的一般步驟如下:

(1)將電路分為有源二端網絡和待求支路。

(2)移開待求支路,求出有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U0,則等效電源的電動勢E0=U0,等效電源的極性應與開路電壓保持一致。

(3)將有源二端網絡中所有電動勢短接,變為無源二端網絡,求出電阻r0,即為等效電源的內阻。

(4)畫出有源二端網絡的等效電路,並接上待求支路,求出電流。

三、例子

如例圖所示電路,已知E1=45V,E2=20V,R1=10Ω,R2=15Ω,R3=64Ω,試用戴維寧定理求解流過R3的電流。

例圖

解:

(1)將電路分為有源二端網絡和待求支路,如例圖(a)所示。

(2)移開待求支路,開路電壓U0即等效電源的電動勢E0,如例圖(b)所示。

開路電壓U0

(3)將有源二端網絡中所有電動勢短接,變為無源二端網絡,求出輸入電阻r0,即為等效電源的內阻,如圖例圖(c)所示。

內阻

(4)畫出有源二端網絡的等效電路,並接上待求支路R3,如例圖(d)所示。

求電流I3

注意:

(1)戴維南定理只對外電路等效,對內電路不等效。也就是說,不可應用該定理求出等效電源電動勢和內阻之後,又返回來求原電路(即有源二端網絡內部電路)的電流和功率。

(2)應用戴維南定理進行分析和計算時,如果待求支路後的有源二端網絡仍為複雜電路,可再次運用戴維南定理,直至成為簡單電路。

(3)戴維南定理只適用於線性的有源二端網絡。如果有源二端網絡中含有非線性元件時,則不能應用戴維南定理求解。

(4)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的適當選取將會大大化簡電路。

PS:我是知識的搬運工,謝謝大家的關注,點讚,收藏,分享。我會連載電子專業相關的知識,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把相關知識進行匯總。

相關焦點

  • 電學基礎理論之戴維寧定理
    大學物理學到這裡,這個可是接下來學習的重頭戲,也是比較難的一個定理。絲毫不遜色於之前學習的迴路電流法和節點電壓法。對於不好理解的電路,更甚之。相信在學校學習過的小夥伴深有體會,淚目。戴維寧定理,其實就是替代定理的一種特殊使用方法,替代定理是把電路的一部分等效為另一個部件,是一種理念,一種思路,不過戴維寧定理更加具體,有實際的操作方法,就是通過一些方法,把電路轉換為電源和電阻,來達到簡化電路的目的。戴維寧定理。
  • 戴維寧定理的電路求解例題
    原理上似乎很簡單,但這個世界往往沒有我們看的那麼簡單,現實的很,戴維寧等效電路,就是尤其的現實,原理這些我都懂,但是真正來道題,也是無比的焦心,傷神。它就是大學路上的攔路虎。先來說下求解戴維寧電路的基本方法。先求開路電壓,再求等效電阻。
  • 什麼是戴維南定理?用戴維南定理求開路電壓求解電路的例題與方法
    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是最常用的電路簡化方法,戴維南定理是學電子的同學經常要遇見的,戴維南定理在單頻交流系統中,此定理不僅只適用於電阻
  • 物理知識:力學-剛體轉動-2.角動量定理及其守恆
    預習要點: 類比質點平動中牛頓第二定律與動量定理、動能定理的關係,在剛體定軸轉動建立了動力學關係之後,基於剛體轉動所受外力矩與角加速度的動力學關係(轉動定理)是瞬時關係,為了更好的研究剛體轉動的過程關係得到了剛體轉動的角動量定理、
  • 數學教育:諾頓定理
    諾頓定理是戴維寧定理的一個延伸,於1926年由兩人分別提出,他們分別是西門子公司研究員漢斯·梅耶爾(1895年-1980年)及貝爾實驗室工程師愛德華·勞笠·諾頓(1898-1983)。實際上梅耶爾是兩人中唯一有在這課題上發表過論文的人,但諾頓只在貝爾實驗室內部用的一份技術報告上提及過他的發現。簡介編輯諾頓定理與戴維南定理互為對偶的定理。
  • 斯特瓦爾特定理及其應用
    斯特瓦爾特定理是平面幾何中解決邊之間關係的一個重要定理,由於它公式的複雜性,導致其在很多初等教學課堂老師不予講解,但是在高考中的解三角形的部分題目中可以採用此定理快速解題。一、斯特瓦爾特定理及其證明二、斯特瓦爾特定理的三個重要推論三、與斯特瓦爾特定理地位相同的一個重要定理託勒密定理 若四邊形的兩對邊的乘積之和等於它的對角線的乘積
  • 巧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幾何計算題
    勾股定理被被譽為千古第一定理,是「幾何學的基石和明珠」,也是相關考試中的重點考查內容之一,勾股定理除了可以解決「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長,求第三邊」外,在求解摺疊、切線、特殊四邊形計算等問題時,也常會出現直角三角形及其邊長的一些數量關係,此時可結合題意,藉助相關概念及圖形性質,找到或者構造出各邊之間存在著某些數量關係的直角三角形,從而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下面對這類問題進行歸類整理
  • 電工基礎:戴維南定理(十五)
    其實我們在之前就已經學過電路變換的相關知識,那就是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及星形-三角形連接電阻的等效變換,顯然,現在又多了一個戴維南定理。那麼,我們開始進入這次的學習分享吧。在學習戴維南定理之前,我們先來學習一個新的概念:二端網絡。
  • 高考複習空間向量及其運算
    一,考綱1.了解空間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間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義,掌握空間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標表示.2.掌握空間向量的線性運算及其坐標表示.二,知識梳理1.空間向量的有關概念2.空間向量的有關定理>三,重點突破1.空間向量的線性運算[規律方法] 1.(1)選擇不共面的三個向量作為基向量,這是利用空間向量基本定理求解立體幾何問題的前提
  • 必備技能,高中數學「函數零點及其個數」問題求解一般方法與技巧
    本文重點分析和研究利用數形結合思想求解函數零點(分布)及其個數相關問題的一般解法與技巧。1.基本問題說明函數零點及其個數的相關問題包括:根據題設中函數概念、性質等已知條件,求解函數的零點、判定函數整個定義或或某個區間內零點的個數、判定函數零點所在區間(範圍)等;或者根據已知的函數零點及其個數有關條件,逆向求解函數相關問題,如參數問題。這類問題屬於考查的重點。
  • 動能與動能定理教案
    動能與動能定理教案1《動能和動能定理》主要學習一個物理概念:動能;一個物理規律:動能定理。從知識與技能上要掌握動能表達式及其相關決定因素,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和實際的應用。在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上,在嘗試解決程序性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物理學科既是基於實驗探究的一門實驗性學科,同時也是嚴密數學語言邏輯的學科,只有兩種方法體系並重,才能有效地認識自然,揭示客觀世界存在的物理規律。1.教學地位通過初中的學習,對功和動能概念已經有了相關的認識,通過第六節的實驗探究,認識到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 。
  • 餘弦定理知識點總結及典型例題
    一、基礎知識二、典型例題題型一、餘弦定理的基本概念總結:(1)在解三角形的時候,我們什麼時候選擇正弦定理什麼時候選擇餘弦定理呢?其實很簡單:如果已知條件和所求的量構成三邊一角的關係,那麼肯定用餘弦定理;如果構成兩邊兩角,一般選擇正弦定理求解;(2)要求三角形的最小內角或者最大內角,我們可以先找出三角形的最短邊或最長邊,再用餘弦定理求出其所對的角。
  • 求解二項式定理展開式係數的六大模型一個都不能少!!!
    解法三是利用二項式定理的推導方法來解決問題,本質上是利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這種方法可以直接求展開式中的某特定項。實際上賦值法所體現的是從一般到特殊的轉化思想,在高考題中屢見不鮮,特別是在二項式定理中的應用尤為明顯,巧賦特值可減少運算量。以上資料轉自公眾號「品數學」肖本軍航拍:陽新縣高級中學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 初二數學培優,老師:巧用軸對稱圖形性質和勾股定理求解線段長度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中的典型,利用它的特殊性質可以輕鬆構造全等三角形求解線段長度,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輔助線作法和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解題過程:過點A作AE⊥AB,取AE=AB,連接BE、CE根據題目中的條件:AE⊥AB,則∠BAE=90°;根據等邊對等角的性質和題目中的條件:AE=AB,則∠ABE=∠AEB;
  •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課程設計
    因此本章的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會知識點,更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並且在研究圖形性質和運動等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概念,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所以本章的教學多側重於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 八年級數學,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這道題教會你解題方法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巧妙構造全等和直角三角形是解決這類題型的有效方法,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相關的輔助線作法和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解題過程:以AB為邊作∠BAE=∠BAD,取AE=AD,以AC為邊作∠CAF=∠CAD,取AF=AD,連接BE、CF,延長EB、FC,交於點G根據題目中的條件:∠BAD+∠CAD=∠BAC,∠BAC=45°,則∠BAD+∠CAD=45°;
  • 教學研討| 6.4.3.2正弦定理(2019版新教材)
    由於涉及三角形的邊、角關係,並注意到探究餘弦定理時利用的是向量方法,因而教科書仍然採用向量方法來研究上述關係,以此體現向量的工具作用.探究過程中,關鍵在於闡明「過點A作與向量AC垂直的單位向量j」的思維過程.教科書中的「思考」及其相應說明,正是為揭示這一思維過程而設計的,教學中應當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