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廢除太子劉盈,為什麼沒有成功?

2021-03-05 朝文社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問答

音頻

探究

視頻

闢謠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109,閱讀時間:約6分鐘

劉肥不是劉邦的嫡長子,按照規矩,劉盈繼承皇位是板上釘釘,但改立太子這種事情在歷史上,時常發生。既然規矩是人定的,那麼就可以被人來修改。呂后從項羽營中歸來後,劉邦就寵上了戚夫人,呂后如果不去爭、不去搶,權力必將被戚夫人奪走。劉邦不喜歡劉盈,因為劉盈性情仁厚,反而劉如意更像圓滑的劉邦,在戚夫人枕邊風的影響下,劉邦準備改立太子,那麼為何最後劉邦沒有成功改立太子為劉如意?是因為不夠寵愛戚夫人嗎?戚夫人相貌較好,且能歌善舞,深得劉邦歡心,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因為劉邦寵愛戚夫人,才令劉邦決定去改立太子,但改立太子事關重大,其中涉及到諸多因素,所以說就算劉邦本人也不能完全拍板。史料記載「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呂雉本身是皇后,劉盈是呂后所生,是為嫡長子,而劉如意是劉邦第三子,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劉盈就被立為太子,劉盈的先天優勢很明顯。母以子貴,因為呂雉生下了劉盈,所以呂雉的地位最為尊貴,而且呂雉還是劉邦的原配夫人,然而一旦劉盈的太子位不保,劉如意成為太子,換言之,下一屆的皇帝就是劉如意,那麼呂后的地位將岌岌可危。戚夫人野心極大,仗著劉邦的寵幸,經常哭哭啼啼,要求劉邦改立太子以呂后的能量,自然早就發現了戚夫人野心。於是在很早之前,呂后和戚夫人就已經勢同水火。如果劉如意成為太子,將徹底瓦解呂后的權勢,假如呂后不加以阻止,那麼之後的「人彘」可能會成為呂雉的結局。所以呂后要不遺餘力地阻止戚夫人,甚至要殺掉戚夫人和劉如意。呂后為保住兒子的太子位置,找到了張良幫忙,張良本不想再參與皇家爭端,對他百害而無一利,但礙於呂后的權勢,張良只得委曲求全,給呂后出了一對策,那就是請出商山四皓,讓四位隱士來輔佐太子。原先劉邦曾經花重金去聘請商山四皓,但這四位沒有給劉邦面子,就是不出山,待看到這四位隱士真心輔佐太子劉盈,劉邦也是深感欣慰。史料記載「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

等送走了商山四皓,劉邦才對戚夫人說,不是我不想換太子,而是劉盈羽翼已經豐滿,不能再動。這一次的改立太子的風波暫且告一段落,呂雉就像一隻兇狠的母老虎,不論是誰,只要有人敢欺負她的孩子,她就要和對方拼命。

二、大臣以死相諫

之所以劉邦能開創大漢帝國,跟他的馭人手段有著莫大的關係,劉邦是想改太子不假,但如果大臣們不同意,他劉邦也無可奈何。劉邦不可能為了一個戚夫人,得罪了滿朝文武。

叔孫通本是一儒生,在亂世,讀書人想要混口飯吃很困難,輾轉多次,叔孫通才投奔了劉邦,而劉邦最反感讀書人,但叔孫通有他獨門妙招。在戰爭時期,叔孫通不顯山不露水,而到了天下平定之際,叔孫通主動要給劉邦制定漢朝禮儀制度。

劉邦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讓叔孫通演練一遍,這一看非同凡響,劉邦終於體會到了帝王的尊貴之感,叔孫通也成為劉邦手下重臣。

漢九年,叔孫通升任太子太傅。漢十二年,劉邦病重,已在彌留之際,劉邦再次提出要改立太子。大臣們大多持反對意見,叔孫通本就是太子老師,更是據理力爭,甚至要以死抗衡。

叔孫通是這麼說的「今天子仁孝,天下人都很清楚,呂后和陛下曾經共同吃苦患難,怎麼可以背叛,如果陛下一定要改立太子,請先殺了我!」

別看叔孫通是個讀書人,卻頗有氣節,為了保住太子地位,甘願豁出一條老命。劉邦見此場景,也只能認輸,而他劉邦本人也走到了人生盡頭。

劉邦有心保護戚夫人和劉如意,奈何他也要以國家社稷為重。叔孫通、周昌等反對改立太子的大臣,也成了呂后的恩人,對此呂后也是感恩戴德。

三、劉邦心有不忍

想當初,劉邦一窮二白之時,呂公將其如花似玉的女兒呂雉,許配給他,那是多大的恩德。劉邦經常出門在外,而呂雉不僅要耕作農田,還要養育兒女,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這些點點滴滴,劉邦必定也是銘記在心。

在彭城之敗後,劉邦狼狽逃竄,路上救下了劉盈和魯元公主,但劉邦為了自己逃命,竟將兒女踢下馬車,如果不是夏侯嬰及時救起,劉盈和魯元公主也將死於亂軍之中。

要說劉邦沒有一點親情觀念嗎?這必定不可能,在成就大業之後,劉邦也想彌補妻子兒女,不到迫不得已,他不想也不會去剝奪呂后的權力,因為他本來就欠呂后的。

縱使戚夫人是劉邦的心肝寶貝,但也無法動搖呂雉在其心中的地位,糟糠之妻不可棄這個道理,劉邦也應該是清楚的。

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改立太子的問題,劉邦一直處於矛盾之中,他的確是喜歡劉如意,不太喜歡劉盈,他也想保住戚夫人,但他又不想得罪呂后,所以最終改立太子的事情成了敷衍和搪塞。

改立太子不成,為了給戚夫人一個最後保障,劉邦派周昌去趙國保護劉如意。劉邦去世後,呂雉獨掌大權,周昌也只能保得了劉如意一時,卻保不了一世。之後劉如意、戚夫人先後慘死在呂后手中,呂后還是最後的贏家。

參考資料:《史記·呂太后本紀》、《漢書·卷四十三》

往日文章精選:

萬曆皇帝明明打贏了三大徵,為何卻兵敗薩爾滸?

按照先秦古法做一頓飯菜是什麼感受?

王允是怎麼把東漢徹底玩壞的?

有在看嗎?

相關焦點

  • 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劉盈,群臣全力阻止,只能說上天真的眷顧劉邦
    大意就是說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冊立戚夫人的孩子劉如意為太子,群臣都反對劉邦這樣做,雖然劉邦還是堅持想要廢除太子,但還是被張良的計謀勸阻了。雖然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但是這個理由顯然不能解釋為什麼群臣均反對冊立劉如意為太子。
  • 劉邦試圖幫戚夫人除掉呂雉,奈何呂雉實力太強,劉邦也無能為力
    要知道當時呂雉尚且年輕,而劉邦已經是年過四十還不務正業的一個街頭流氓,在當地人們的眼中,劉邦是十分讓人頭疼的角色,不過呂太公的眼界和常人不一樣,他看準劉邦,絲毫沒有猶豫,不僅把女兒嫁給劉邦,還在劉邦的事業上給予幫助。
  • 劉肥是劉邦的長子, 卻沒被立為太子, 劉邦忌憚這個原因不敢立!
    劉肥身為劉邦的長子為什麼到頭來皇太子、乃至皇帝之位卻沒有落到劉肥頭上,反而讓老二劉盈捷足先登了呢?原因很簡單,就五個字——嫡長子繼承制。
  • 劉邦最後為什麼沒有立戚夫人為皇后呢,真正的原因你了解多少
    劉邦很清楚,如果他死了,戚夫人會遭受呂后的瘋狂報復。那劉邦為什麼不直接讓戚夫人當皇后呢?戚夫人自然是不用說的,肯定會有這樣的想法,但她的基礎和能力,還無法達到那個高度。所以只能想別的決策,首先想到的是換太子。如果太子是劉如意,那麼她的夢想就會實現。劉邦很想把太子換成劉如意。為了保護戚夫人,劉邦去世前,還一直在糾結此事。
  • 樊噲分明是劉邦的連襟,為什麼劉邦臨死前,還要殺樊噲呢?
    劉邦臨死前,有人告密說:樊噲計劃等劉邦死後,幫助呂后殺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劉邦聽後大怒,馬上命令陳平和周勃去把樊噲殺了。劉邦為什麼聽到這樣一句話就下令殺樊噲呢?劉邦的老丈人呂公很有眼光,劉邦在沛縣當泗水亭亭長的時候,去呂公家赴宴,呂公精通相面之術,一眼看出劉邦有帝王之相,宴會結束後,呂公單獨把劉邦留下,一打聽劉邦還沒有娶媳婦,呂公喜出望外,馬上決定把女兒呂雉嫁給劉邦,劉邦是個大齡青年,因為不務正業,婚姻上也是個老大難,有這天上掉餡餅的事,當然高興得答應了。
  • 劉邦崩逝,劉盈懦弱,如果沒有呂后這樣強勢的太后,漢朝會如何呢
    劉盈繼位時16歲,按前朝慣例,他在20歲的加冠禮之後便可親政,但實際當時呂后依舊執掌朝政,他卻縱情酒色,虛度光陰,以碌碌無為結束了短暫的一生。因此,劉盈懦弱的人格一覽無餘,相比較13歲時登上秦國王位便籌劃奪回王權的嬴政來說,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 都說虎父無犬子,雄才大略的劉邦,為何有個懦弱短命的兒子
    項羽 劉盈的懦弱和他的父母劉邦、呂雉有很大的關係。 劉邦在從小對劉盈沒有過多關愛,甚至一度遺忘了他還有個兒子。劉盈 據史書《史記·項羽本紀》記載,被項羽追殺的劉邦在逃命時為了讓車馬跑得更快,他企圖將兒子劉盈和女兒推下馬車,還好夏侯嬰護著,劉盈和魯元公主才沒被劉邦扔下車。
  • 理性的鬥爭:劉如意為何無法成為太子
    劉邦當然不能坐視皇權的無上威嚴受到質疑,因此他能做的最直接有效的事情就是去拉外戚一把,以此實現「弱弱制強」的願望。劉邦明白,如果自己執意立如意為太子,立戚夫人為皇后,一來會引起群臣的反對。那些道貌岸然的大儒便會以「動搖國之根本」來阻止這件事,更何況太子劉盈並無過錯。宗親一派和大臣一派的矛盾會加劇。
  • 為什麼有劉邦的寵幸,戚姬還是鬥不過呂后|思想食堂
    現在他因為他的情愛和欲望要換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我跟戚夫人對他來說功能是不一樣的,我在他心目當中怎麼可能替代戚夫人呢?」不過張良最後還是給出了一個主意,讓呂后去請「商山四皓」來給太子做背書。
  • 因為廢太子案,被皇帝一步一步逼死的
    漢景帝時期,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獨斷專行,對太子劉榮進行了廢除,貶其為臨江王,立皇十子為太子。眾所周知,在古代,太子的廢立乃是國家大事,而西漢建立後,開國皇帝劉邦也曾有過想廢除太子劉盈的想法,而眾大臣一聽,紛紛進諫,勸說不能廢太子。
  • 司馬遷說呂后是劉邦「微時妃」,意思是說呂后身份是妾不是妻嗎?
    沒了「高祖微時妃」的字樣,只是把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即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姓呂氏和生了孝惠帝劉盈作為記述。 為什麼版主要刪掉「微時妃」的字樣呢?「微時妃」到底是什麼意思?
  • 我唱白臉你唱黑臉,劉盈和呂后母子聯手,輕輕鬆鬆做掉趙王劉如意
    劉邦晚年時候,易儲失敗,便開始為三子劉如意謀退路。經臣下趙堯提醒,劉邦想到了御史大夫周昌。周昌是原御史大夫周苛的兄弟,為人剛直不屈,很有原則,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並不會因為你是皇帝就屈服於你,該罵你是桀紂,就罵你是桀紂,該反對你廢太子,哪怕自己口吃,也要據理力爭,反對你廢太子。
  • 呂雉有任意殘害劉邦諸子的能力嗎?根本沒有
    劉肥絲毫沒有覺察,他端起酒杯就要給弟弟敬酒。劉盈也不知情,他隨手端起另一杯毒酒,準備跟大哥乾杯。呂雉大驚失色,抬手打掉劉盈的酒杯。這個怪異的動作,讓劉肥吃了一驚,再愚笨的人心裡也會產生疑惑。於是劉肥藉故身體不適,匆匆退席。
  • 劉邦的八個兒子,都啥結局
    劉邦的八個兒子,只有漢文帝劉恆結局好,其他的兒子都沒有好結局。第二子:劉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呂后之子。前205年,劉邦立劉盈為太子。當劉盈看到被毒死的弟弟時,精神第二次受到刺激。劉盈每日意志消沉,喝酒度日。公元前192年,呂后又立魯元公主之女張嫣為皇后,張嫣當時年僅十一歲,是漢惠帝的親外甥女,呂后美其名曰:親上加親。這種有悖人倫的事令劉盈相當痛苦,劉盈出於道德,直至亡故,沒有臨幸張皇后。
  • 呂氏亂政是藉口,劉邦提議周勃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說呂后不夠狠
    這就是說,陳平、周勃在劉邦駕崩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劉邦的詔書,如果呂氏稱王則誅殺之。項羽革命成功離不開呂氏的幫助,但劉邦革命成功後,又怕被呂氏偷走勝利的果實,於是與大臣們籤訂了「白馬誓言」,埋葬以周勃、陳平為首的亂兵亂將,最後「呂氏亂政」誅殺了所有呂氏,讓大漢王朝的劉氏宗族祭祀得以繼續。
  • 劉邦之後漢朝出現了二十多個皇帝,出現的順序是怎樣的?
    兩漢共有20餘位皇帝,分別是西漢的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廢帝海昏侯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孺子嬰;東漢的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
  • 劉邦病逝於長安長樂宮中,呂后卻四日不發喪,這到底有什麼名堂?
    漢十二年四月甲辰,漢高祖劉邦崩逝於長安長樂宮,但卻四日不發喪。為什麼?為什麼劉邦已經病逝了,卻不對外宣布,也不給劉邦辦喪事呢?之所以不公布秦始皇帝的死訊,乃是因為,趙高、李斯、胡亥等人害怕政局不穩,他們要等到胡亥回到首都鹹陽並成功誅殺皇長子扶蘇之後,才能宣布秦始皇帝的死訊。簡單地說,利用秦始皇帝的權威來打壓其他人,順利地完成權力交接。
  • 功臣的剋星,心狠手辣的呂后,她為什麼不殺張良呢
    近日看見有網友問呂后為什麼不殺死張良呢?這問題怪怪的,說的好像張良罪大惡極似的。呂后雖然能力非常強,是漢高祖的左膀右臂,但也不能為所欲為想殺誰就殺誰吧!我們都清楚呂后的手段,韓信和彭越都死於呂后的手裡,可大家想過沒有,呂后為什麼要殺死開國功臣呢?那是因為他倆的身份是異姓諸侯王,留著他們將來勢必會威脅漢帝國的安危。
  • 劉邦只是貧窮家庭出身,可是從亭長到君王,他都經歷了什麼磨難?
    項羽有很大實力,劉邦先入關,但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劉邦必須讓位。此刻範增告訴項羽,劉邦有野心,不能留下他的生命,所以預備了鴻門宴,預備在宴會上殺死劉邦。關於鴻門宴的事,大家都知道。這鴻門宴是為了取劉邦的性命,這是範增的主意,可是項羽最終沒有聽範增的話,所以沒有殺劉邦。劉邦這次逃離了鴻門宴。範增十分氣憤,開端罵項羽。
  • 《鶴唳華亭》太子為什麼問顧內人,劉如意是什麼死的?
    在《鶴唳華亭》近期的劇情中,有一幕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歡,太子要帶顧內人出宮辦事,顧內人還沒有起床梳妝,太子問顧內人說:「你知道劉如意是怎麼死的嗎?」顧內人:「貪睡嗎?」太子:「懶死的」劉如意是劉邦第三子,他的母親是戚夫人,劉邦晚年特別喜歡戚夫人給他生的兒子趙王劉如意,他讓周昌做了劉如意的趙國相。在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后扣留了周昌,召劉如意入京。而漢惠帝劉盈仁慈,每天與劉如意一同吃飯睡覺保護他。但是有一天,漢惠帝凌晨便外出射獵,劉如意因為年紀小,不能隨他早起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