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崩逝,劉盈懦弱,如果沒有呂后這樣強勢的太后,漢朝會如何呢

2020-12-17 國史春秋

劉盈繼位時16歲,按前朝慣例,他在20歲的加冠禮之後便可親政,但實際當時呂后依舊執掌朝政,他卻縱情酒色,虛度光陰,以碌碌無為結束了短暫的一生。因此,劉盈懦弱的人格一覽無餘,相比較13歲時登上秦國王位便籌劃奪回王權的嬴政來說,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顯然,如果沒有呂后,漢朝極有可能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覆轍。當然,漢朝同秦朝的國情不同,秦朝亡於二世胡亥的德不配位以及荒廢政務,而漢朝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元老功臣集團,也就是同劉邦打天下的那幫異群諸侯及豐沛弟兄。劉盈能制衡這幫人嗎?顯然不可能。所以,事到臨頭只能有呂后出馬,一來她殺伐果斷,二來家族勢力強大。

其實,通常古代初建的王朝最為糾結的恰是功臣集團的「去留」問題,如果這些處理不好,那麼江山易手猶如走馬燈般容易,「五代十國」就是一個垂範歷史的例子。

因此,針對上述棘手的現實問題,每個王朝的開國皇后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唐高祖李淵需要均衡以關隴貴族及山東士族為代表的各方利益;宋太祖趙匡胤委婉地去玩「懷酒釋兵權」的遊戲;明太祖朱元璋則豪橫的「砍瓜切菜」。

反觀劉邦,他生前制定或實施了共計四套方案:

一、對異姓諸侯王毫不手軟,秋風掃落葉般清除。如楚王韓信、燕王臧荼、韓王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王相繼灰飛煙滅。

二、同元老重臣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也有人認為此盟誓針對的是呂后,實則對呂后根本沒有約束力,真正受制的還是功臣集團。

三、將兄弟子侄封為諸侯王,以扶持宗室勢力來制衡功臣集團。比如封長子劉肥為齊王、三子劉如意為趙王、四子劉恆代王、五子劉恢梁王、六子劉友淮陽王、七子劉長淮南王、八子劉建燕王、弟劉交楚王、侄劉濞吳王等等。

四、寄希望於呂后。呂后代表的是「外戚集團」,起總攬全局的作用。

但由於當時宗室力量還很弱,所以真正對抗功臣集團的還是外戚集團。那麼呂后如何應對?她有兩套方案:一是全部誅殺,二是強勢震懾。

呂后首先實施第一套方案,所以劉邦駕崩後,她沒有立即發喪,而是同審食其晝夜謀劃如何除掉功臣集團。但最終這套方案行不通,因為面臨的問題太複雜,何況當時周勃在燕地平叛,手中握有重兵,所以四天後呂后詔告天下,為劉邦治喪。

既然第一套方案告吹,那麼只能震懾。因此,劉邦駕崩後直接傳位於次子劉盈,但「皇帝」的寶座落到了呂后之手。其實這個結果劉邦是有預料的,要不然他當初就立劉如意為太子了。

劉盈去世之後,呂后又活了八年。在這八年時間裡,她先後擁立了劉盈的兩個兒子,即前少帝劉恭與後少帝劉弘。

然而兩位少帝在歷史上並沒有存在感可言,甚至即不為人知,也不被人認可。因此,每當談起漢朝皇帝,多數人直接從劉邦翻頁到了漢文帝劉恆,而劉盈也不過如天空中一顆若隱若現的星星。

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文帝劉恆,歷時15年。顯然在這15年裡,是呂后讓草創的漢室江山度過了「瓶頸期」。所以,呂后之所以成為「不倒翁」,實際上是由漢朝國情所決定。

到了漢文帝時期,宗室的力量開始強大起來,所朝廷又面臨地方威脅中央的難題。而正是宗室實力的強大,所以元老重臣將諸呂剷除之後才將皇權乖乖交到劉姓皇族手中。因此,呂后對漢朝的延續功不可沒,只可惜舉族做了「嫁妝」。但是從另一角度也印證了「功臣集團」的可怕。

感謝朋友們點讚、關注、閱讀!

相關焦點

  • 劉邦廢除太子劉盈,為什麼沒有成功?
    呂后從項羽營中歸來後,劉邦就寵上了戚夫人,呂后如果不去爭、不去搶,權力必將被戚夫人奪走。劉邦不喜歡劉盈,因為劉盈性情仁厚,反而劉如意更像圓滑的劉邦,在戚夫人枕邊風的影響下,劉邦準備改立太子,那麼為何最後劉邦沒有成功改立太子為劉如意?是因為不夠寵愛戚夫人嗎?
  • 司馬遷說呂后是劉邦「微時妃」,意思是說呂后身份是妾不是妻嗎?
    在太史公司馬遷為呂后所作的傳記中,用這樣一句話交代了呂后的身份: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史記·呂太后本紀》 但在班固為呂后所著的傳記中,卻被簡略到「高皇后呂氏,生惠帝。」
  • 面對無奈人生和呂后魔掌,薄太后,面向大海,笑到最後的人生哲學
    >西漢15位皇帝,僅有漢文帝劉恆和漢宣帝劉病已(後改名劉旬)沒有葬在鹹陽塬西漢皇家墓葬區劉邦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從劉恆和母親薄太后的陵墓差不多就能探索到一點點答案將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劉盈(漢惠帝)扔下車,可見劉邦是典型的中國式大男子主義而且帶有無情
  • 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劉盈,群臣全力阻止,只能說上天真的眷顧劉邦
    雖然成長坎坷,但是在這歷經磨難的成長過程中,劉盈已經不知不覺之間在漢朝這些功臣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不論是對於蕭何、曹參這些劉邦最原始的班底,還是對於張良這些後來投靠之人,實際上都已經默認為劉盈為劉邦的繼承人。
  • 冒頓單于要在劉邦去世之後,給呂后寫情書,呂后是什麼反應?
    此後,劉邦將大軍分為騎兵十餘萬,步兵二十餘萬,劉邦與陳平灌嬰親自率領十餘萬騎兵越過勾注山,進至大同東部白登山一帶時,遭遇匈奴冒頓四十萬騎兵精銳,一番交戰後,劉邦大軍被圍,而平城外圍漢軍二十餘萬步兵先後趕來,雙方對峙七天後,最終沒有交戰。
  • 曹參本身並沒多大能力,為何劉邦、蕭何、呂后都推薦他當宰相
    劉邦去世前,呂后到劉邦的病床前問劉邦,蕭何去世後,應該選誰當宰相(指右丞相)?劉邦說曹參。呂后又問曹參去世後呢?劉邦說王凌。因為他的兒子劉盈太仁弱,狠不下心來,不敢殺人,也鎮不住功臣們。為此,劉邦為了江山永固,還一度想撤換劉盈。但是最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他沒能撤換成功。沒能撤換成功,並不表示他就對兒子放心了。事實上,他更加不放心。因此,為兒子選擇一個恰當的宰相來輔佐,就是劉邦最大的心願。曹參為什麼會成為劉邦的不二人選呢?一是曹參沒野心。
  • 漢惠帝劉盈死後,為什麼讓五千個妙齡女子給他守靈?答案使人嘆息
    但其實,即位初期的劉盈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少年皇帝。他主張無為而治的思想,實施與民休息的政策,使得漢朝在經受了秦末連年的戰火之後開始慢慢的恢復國力。他曾經和漢初名臣曹參共同上演過一段"蕭規曹隨"的故事。在劉盈眼中,他任命的丞相曹參必須要勤勤懇懇的治國理政,但曹參卻勸他不要改變劉邦和蕭何定下的治國策略,而是應該遵循其道,使老百姓休養生息。
  • 漢初功臣張良晚年被迫獻一計,致使劉邦4個兒子慘死,漢朝險姓呂
    張良向呂后推薦四個人,是四個博學多才的老人,人稱「商山四皓」。劉邦曾多次邀請這四個老頭出山輔佐自己,人家沒瞧起劉邦,死活不答應,劉邦只好作罷。這四人如果肯出來做太子的謀士,太子地位安全無憂。呂后按照張良的計策,真的請來了「商山四皓」,也許是太子的仁厚打動了四位老者。
  • 漢高祖劉邦對於呂雉後來的黑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她是漢初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對於整個漢朝歷史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不過,她也因為一系列決絕的舉措而被後世詬病不已,比如說「人彘戚氏」、「誘殺韓信」、「捕殺宗親」等行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國家暫時進入了平穩期,可惜時日並不長久。在沛縣有一位窮屌絲名叫劉邦,擔任區區的泗水亭長,他竟然被當地富戶呂公相中了,將自己的女兒呂雉下嫁於他。
  • 劉邦之後漢朝出現了二十多個皇帝,出現的順序是怎樣的?
    兩漢共有20餘位皇帝,分別是西漢的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廢帝海昏侯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孺子嬰;東漢的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
  • 劉邦明知自己死後戚夫人會遭呂后報復,為何不立戚夫人為皇后
    戚夫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改立太子,如果將太子立為劉如意,那麼皇后的夢想就有可能實現。劉邦十分想將太子改為劉如意,為了保護戚夫人,在劉邦死前,他也提出過改立太子的要求,但最後不了了之。戚夫人的種種不良企圖,被呂后看在眼中,記恨在心中,劉邦很清楚如果他死後,戚夫人必定會遭受呂后瘋狂的報復,那麼為何劉邦不直接立戚夫人為皇后?
  • 劉邦辛苦打下的天下,因酈商一席話,避免了漢朝第一次傾覆危機
    劉邦太了解太子劉盈,是一個仁厚卻軟弱的孩子,其母親呂后卻是一個剛毅而狠辣的女人,再加上呂后兩個兄弟、樊噲的軍功勢力,自己駕崩後,劉盈難以駕馭軍功大臣和呂氏外戚。呂后像劉邦一樣,也擔心自己的兒子難以駕馭功勳赫赫的大臣,畢竟在劉邦駕崩之時,太子劉盈只不過17歲的樣子。 劉邦死了,呂后有點慌了,慌亂到差點毀掉大漢王朝。當劉邦已經去世4天,呂后秘不發喪,竟然與劉邦的家臣審食其密謀誅滅軍功集團。
  • 都說虎父無犬子,雄才大略的劉邦,為何有個懦弱短命的兒子
    漢高祖劉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否則他也不可能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有句俗話叫做虎父無犬子,意思是老虎生出犬來,引申義為傑出的父親生出的孩子也很傑出,這句俗語經常用於誇讚別人家傑出的子侄。 然而,漢高祖劉邦雄才大略,可他的兒子卻短命懦弱。
  • 呂后和審食其有沒有不得不說的故事(八卦史記138)
    李大嘴 大嘴讀史《史記·酈生陸賈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闢陽侯幸呂太后,人或毀闢陽侯於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呂太后慚,不可以言。這裡的闢陽侯就是審食其(yì jī),他和呂后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一個謎。 劉邦開始鬧革命之後,把一家老小都託付給哥哥和同鄉審食其。幾年後,這一家老小,包括劉邦的老爸劉太公、老婆呂雉都被項羽活捉,審食其又陪伴著這被劉邦拋棄的一家老小在項羽陣營度過了兩年多的時光。
  • 呂氏亂政是藉口,劉邦提議周勃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說呂后不夠狠
    這就是說,陳平、周勃在劉邦駕崩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劉邦的詔書,如果呂氏稱王則誅殺之。項羽革命成功離不開呂氏的幫助,但劉邦革命成功後,又怕被呂氏偷走勝利的果實,於是與大臣們籤訂了「白馬誓言」,埋葬以周勃、陳平為首的亂兵亂將,最後「呂氏亂政」誅殺了所有呂氏,讓大漢王朝的劉氏宗族祭祀得以繼續。
  • 呂后為何如此殘忍?當媽的不容易,你不懂
    如果沒有了劉盈,呂氏在面對功臣集團時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讓劉盈「觀賞」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首先是為了震懾他!虐殺戚夫人,呂后是出於洩憤在劉邦晚年,年輕貌美的戚夫人,深得其寵愛。如果劉邦再多活幾年,以劉邦的手腕,逐步清除呂氏的勢力,然後把劉如意封為太子沒有任何問題。此時的呂后,人老珠黃、容貌衰老,很少在劉邦身邊,對於戚夫人她懷有深深的嫉妒,可她又什麼都不能做!
  • 要不要參加呢......
    審食其並沒有多大的能耐,但因為得寵於呂后,青雲直上,得以封侯。 那審食其是如何得寵於呂后的呢? 且聽我漫漫道來。 漢高祖劉邦有八個男孩, 在這些兒子中間,高祖是喜歡趙隱王劉如意,覺得他聰明冷得,與自己的性格和似,將來會有所作為。劉盈雖然是自己的正妻所生,但為人懦弱無能,如果自己百年之後把漢室江山交與他主宰,怕會斷送劉氏的基業的。
  • 最不受劉邦重視的兒子,為何會繼承大漢江山,開啟中國第一次盛世?
    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皇帝,他的父皇—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卻從來沒想過讓他承繼大統。他又是怎樣登上皇位的呢?來回顧一下這位大漢賢君曲折的前半生。劉邦有八個兒子,除呂后所生的嫡長子劉盈被立為太子,其餘七子均被封王並給予封地。
  • 漢惠帝劉盈:被迫與外甥女成婚,在母親威逼下醉心酒色,身體被掏空
    漢朝時期,就有那麼一位美麗的女子,在皇家權力的搶奪中,淪為犧牲品,她就是漢惠帝劉盈的皇后張嫣。張嫣,出生於公元前202年,她的母親,就是魯平公主,魯平公主是劉邦與呂后的女兒。張嫣字孟媖,小字淑君,她自幼天資聰慧,品貌俱佳,劉邦對這個外孫女也寵愛有加,多次誇獎。劉邦駕崩後,劉盈繼承大統,成為漢惠帝。
  • 我唱白臉你唱黑臉,劉盈和呂后母子聯手,輕輕鬆鬆做掉趙王劉如意
    周昌到趙國後不久,漢高帝劉邦便在長安病逝,太子劉盈襲號為帝,呂后成為皇太后,呂后母子事實上分享了皇權。作為後宮之主的呂后,終於露出狐狸尾巴,把劉邦生前所寵幸的所有妃子,統統地幽禁起來,而最受劉邦寵幸的戚夫人,則被剃了光頭,箍了脖子,穿了囚衣,發配到永巷為奴,終日以舂米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