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有一段劉邦想要廢除太子的描述非常的有意思。
原文是: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
大意就是說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冊立戚夫人的孩子劉如意為太子,群臣都反對劉邦這樣做,雖然劉邦還是堅持想要廢除太子,但還是被張良的計謀勸阻了。
雖然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但是這個理由顯然不能解釋為什麼群臣均反對冊立劉如意為太子。
對於劉邦,基本所有人的印象就是貪酒好色,《史記》中也是直言不諱的描述劉邦確實是貪酒好色。
但劉邦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善於用人,這也是劉邦對於自己的評價。
就是劉邦善於用人這一點,為漢室江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一點在劉邦準備廢除太子劉盈的時候有了一個充分的展現。
讀完下面的內容,你就會不得不讚嘆,劉邦真的是得到一批肱骨之臣,劉邦是真的幸運。
太子劉盈坎坷成長之路
劉盈就是後來的漢惠帝,性格仁厚,柔弱,但是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劉邦就想要廢除劉盈。
劉盈的成長之路也是非常的坎坷的,他是在劉邦落魄的時候和呂后生下的孩子。
可以說在劉邦徵戰天下的途中歷盡坎坷,也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了。
根據《史記》記載: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
大意就是說當時劉邦在彭城之戰大敗以後,在逃跑的途中,想要馬跑的快一點,就將劉盈和後來的魯元公主扔下馬車。
這段描述也驗證了太子劉盈在劉邦徵戰天下的過程中也是歷經坎坷,甚至還被自己的父親深深傷害了。
這就是劉盈的成長,在劉邦未起義之前,和劉邦吃糠咽菜,在起義中,擔驚受怕。
雖然成長坎坷,但是在這歷經磨難的成長過程中,劉盈已經不知不覺之間在漢朝這些功臣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不論是對於蕭何、曹參這些劉邦最原始的班底,還是對於張良這些後來投靠之人,實際上都已經默認為劉盈為劉邦的繼承人。
畢竟當時劉邦除了劉盈也沒有其他兒子了,雖然後來劉邦寵愛戚夫人,有了劉如意,但是劉如意和劉盈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在群臣中的威信為零。
呂后在朝中的勢力
上面我們說了太子劉盈在坎坷的成長路途中在劉邦的班底中造就了自己的影響力。
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了那個在西漢權傾朝野的呂后,他可是太子劉盈的母親。
她可是跟隨劉邦從起義之初到最後得到天下的人,她在劉邦的原始班底中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
要知道當時殺淮陰侯韓信的時候,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可以沒有和劉邦打招呼直接就和呂后密謀殺死了韓信啊。
還有一直躲避朝局爭鬥的張良,在呂后的要求下,也不得不為呂后出謀劃策。
甚至在劉邦令陳平、周勃殺死樊噲的時候,陳平也是不得不考慮呂后的影響力。
這就是呂后在漢初天下的影響力,雖然不能威脅到劉邦,但是在劉邦死後,以戚夫人當時的勢力。
能夠和呂后對抗的機率為零。所以如果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當上了太子,在劉邦死後,劉如意基本沒有資本能夠打壓呂后。
劉如意強勢個性不適合漢初天下
根據《史記》記載: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
這是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劉盈表面原因,大意就是說劉盈太過柔弱,和自己不像,而劉如意和自己比較像。
具體劉邦想要廢除劉盈的原因,我們後期再論,至少劉邦想要廢除太子劉盈的表面的原因是因為劉如意和劉邦一樣的個性。
我們知道劉邦是那種閒不住的人,對於漢初的天下,需要的不是擁有漢武帝、高祖這類開疆擴土打天下之人。
需要的是像漢文帝、漢景帝一樣能夠修養生息之人,從這點來看,劉盈顯然比劉如意更加適合做皇帝。
劉邦沒有想到劉盈、呂后的影響力,群臣想到了,劉邦沒有考慮到天下局勢,群臣想到了。有這樣一批肱骨之臣,我們不得不說上天真的眷顧劉邦。
註:本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