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基金監管升級 有騙保人員被判刑並停卡鎖卡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醫保基金監管升級 這些變化需重視

作者: 郭晉暉

[ 截至2019年,我國醫保基金的支出規模已經達到了2萬億元,但其中「跑冒滴漏」的數量是多少尚無準確的比例。在幾年前的手工審核時代,曾有地方醫保局局長估算,這一比例在10%左右。近年來,隨著醫療電子化監管力度的加強,「跑冒滴漏」的數量也在減少,然而由於騙保多點散發的特徵,監管的難度很大,追回的資金也非常有限。 ]

[ 2019年各級醫保部門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81.5萬家,全年共追回資金115.56億元。 ]

繼2019年全國打擊騙保行動追回百億元醫保基金之後,醫保基金監管迎來了再一次的升級,高壓嚴管將成為未來醫保基金監管的主旋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這是我國第一部國家層面的醫保基金監管文件。與此配套的《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也已由國家醫保局起草完畢,並完成了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程序,近期被列入了國務院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

醫改專家、陝西省山陽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徐毓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家層面「防騙保」文件的層層加碼,無疑會對醫療行為和醫療機構造成巨大影響。目前,醫院管理遠遠跟不上基金監管的要求,醫療服務行為還很不規範,有意無意違反規定的行為非常普遍。所以醫院和醫生方必須對醫保基金監管升級的動向高度重視。

從地方的情況來看,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兩部門近日也下發文件,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違規使用醫保基金行為專項治理。進入7月以來,廣東、山東、安徽等省份相繼響應國家政策,開啟了新一輪的整治行動。

 打擊騙保的高壓態勢

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述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構建全領域、全流程的基金安全防控機制,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和執法體系,實現醫保基金監管法治化、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

廣西柳州市醫保中心負責人藍志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意見出臺表明這兩年打擊騙保的行動上升到了國務院層面,國家通過不斷建立並完善醫保基金的監管機制,將對騙保行為長期保持高壓態勢。

國家醫保局自成立以來,一直將基金監管作為首要任務之一。從2018年下半年國家醫保局會同國家衛健委等部門開展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行動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國家醫保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各級醫保部門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81.5萬家,全年共追回資金115.56億元。

截至2019年,我國醫保基金的支出規模已經達到了2萬億元,但其中「跑冒滴漏」的數量是多少尚無準確的比例。在幾年前的手工審核時代,曾有地方醫保局局長估算,這一比例在10%左右。近年來,隨著醫療電子化監管力度的加強,「跑冒滴漏」的數量也在減少,然而由於騙保多點散發的特徵,監管的難度很大,追回的資金也非常有限。

意見稱,受監管制度體系不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約,醫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欺詐騙保問題普發頻發,基金監管形勢較為嚴峻。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表示,當前我國醫保制度體系尚未最終成熟、定型,醫保領域中存在的各種違法違規現象並不罕見,醫保基金成了一些機構與個人分而食之的「唐僧肉」。加快健全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已成為切實維護醫保基金安全,促使我國醫保制度儘快走向成熟、定型的緊迫任務。

 醫保智能監控走進醫院

從醫保部門近年來通報的騙保案例來看,定點醫療機構的違規行為主要包括超標準收費、重複收費、分解收費、串換項目收費;虛增醫療服務、偽造醫療文書票據;超醫保支付範圍(限定)結算;掛床住院、誘導住院、不合理住院、不合理診療等。

欺詐騙保問題普發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醫療服務的專業性還不夠,醫保與醫療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醫保基金監管的難度很高。

藍志成表示,醫保監管是個非常專業的工作,如果醫保部門要做到「不任性,講科學地來治理」,就必須要有強大的醫療專業隊伍,而現實中醫保部門的這類人才是非常缺乏的。

技術的進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人才不足帶來的短板。清華大學醫療服務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妥宏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意見提出的推進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多項措施中,全面建立智能監控制度是一大亮點。

意見提出,建立和完善醫保智能監控系統,加強大數據應用。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臨床診療行為的引導和審核,強化事前、事中監管。加快建立省級乃至全國集中統一的智能監控系統,實現基金監管從人工抽單審核向大數據全方位、全流程、全環節智能監控轉變。

意見的保障措施裡也提到,完善醫保對醫療服務行為的監控機制,將監管對象由醫療機構延伸至醫務人員,將監管重點從醫療費用控制轉向醫療費用和醫療服務績效雙控制。

妥宏武表示,這意味著今後醫保局將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在線監管醫療機構及醫生的診療行為,並能設置規則進行事前引導和提醒。同時,將監管對象延伸至醫務人員,說明今後醫保局將利用智能監控系統直接嵌入醫生工作站,能夠實現實時在線監控與審核。

此外,意見提出監控重點不僅僅局限於費用,而是和醫療服務績效結合起來。這意味著今後對醫療機構的醫保監管將既包括控費,也包括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醫療質量與安全性等綜合目標。

從嚴從重處罰騙保單位和個人

意見要求,加大對欺詐騙保行為的懲處力度。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職責權限對有關單位和個人從嚴從重處理,並建立健全打擊欺詐騙保行刑銜接工作機制。

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查處違法違規違約醫藥機構26.4萬家,其中解除醫保協議6730家、行政處罰6638家、移交司法機關357家;各地共處理違法違規參保人員3.31萬人,暫停結算6595人、移交司法機關1183人。

7月10日,國家醫保局曝光臺首期曝光了5例騙保的典型案件。地方醫保部門對這些案例均採取了頂格處理的措施,包括追回醫保基金,處以2到3倍的罰款,解除醫保服務協議,並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與查處醫療機構相比,如何處理欺詐騙保的個人一直是令醫保部門「頭疼」的問題,比如在執法司法部門不好進行銜接,暫停騙保人的醫保待遇也存在著阻礙。對此,意見提出從嚴從重處理個人、對欺詐騙保情節嚴重的個人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等措施將有助於改變上述現狀。

近日,北京市醫保局、北京市公安局聯合通報的8起欺詐騙保典型案例中有2起參保人員違規案例,北京市對於騙保人採取了判刑、罰款、鎖卡停卡等較為嚴厲的處罰措施。

通報稱,參保人員魏某、王某等通過持多張社保卡重複開藥並倒賣藥品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被法院判處緩刑、有期徒刑6到7個月不等,退賠醫療保險基金損失,並分別處罰金1萬元,醫保部門給予停卡三年和鎖卡處理;參保人員張某使用杜某社保卡冒名住院騙取醫保基金,醫保部門給予杜某停卡三年處理,公安機關已對二人刑事拘留。

徐毓才表示,由於我國的醫療服務行為缺乏循證醫學依據,醫療服務行為還很不規範,有意無意違反規定的行為非常普遍。目前醫療機構最擔心的是執行政策時將監管變成簡單的處罰,監管者應該注重提高監管能力和服務能力。

相關焦點

  • 「救命錢」醫保基金監管收緊,衝擊醫院收入來源
    針對醫保監管制度體系不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約,醫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基金監管形勢較為嚴峻的現實,《意見》提出改革總體要求,明確監管責任、推進監管制度體系改革、完善保障措施,全面提升醫保治理能力,建成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和執法體系,深度淨化制度運行環境,嚴守基金安全紅線,對欺詐騙保行為零容忍。
  • 瞭望|醫保基金咋就成了「創收經費」?警惕專業騙保行為!
    日前,安徽省太和縣多家醫院涉嫌騙保問題引發關注,國家醫保局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赴太和縣現場督辦。記者調查發現,創收驅動下,違法、違規、違約套取醫保基金的現象在個別定點醫藥機構仍然多發,且手法更趨專業、隱蔽。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構建全領域、全流程的基金安全防控機制。
  • 北碚區實施分類監管「六步法」積極探索醫保基金監管新模式
    近年,隨著城鎮化加快,診所、門診部快速式增長,截止9月北碚區有醫保定點診所、門診部88家,由於數量多,監管面廣,醫保基金監管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擁有住院能力的醫療機構,老百姓反映診所、門診部問題越來越多。為此,北碚區醫保局以醫保定點診所和門診部為切入口,通過為期百天的專項檢查、專項整治、專項整改等措施,對醫保基金監管的新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效實踐。
  •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涉嫌騙保 剖解醫保基金安全問題
    圖:太和多家醫院騙保事件詞雲圖(圖片來源:人民眾雲平臺)對於輿情信息進行情感分析顯示,大量網民對此次事件表示質疑與不滿,也有網民對醫保基金安全進行了分析與思考。網民評論中有聲音指出,類似的騙保行為在全國各地都曾屢次發生。還有聲音質疑稱,當地的中介、醫生、醫院已形成完整的灰色產業鏈,背後是否存在監管漏洞。
  • 醫保基金豈能被當作搖錢樹? ——安徽太和多家醫院涉嫌騙保輿情
    12月15日,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負責人表示,針對太和縣多家醫院涉嫌騙保問題,國家醫保局已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赴太和縣進行現場督辦。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欺詐騙保行為集中專項整治工作,強化基金監管高壓態勢。   12月16日,據安徽紀檢監察網消息,安徽省紀委監委已派員赴太和縣,指導督導市縣聯合調查組對媒體報導的多家醫院涉嫌騙保問題開展調查。
  • 醫保基金如何監管?官方解答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陝西城鄉居民2020年參保有何影響?醫保基金如何監管?今日下午,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陝西省醫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雷耀堂、陝西省醫保局辦公室主任史文君、陝西省醫保局待遇保障處處長趙峰出席,介紹陝西醫療保障政策落實情況。
  • 重慶首次發布醫保騙保案例,這八種行為幹不得!
    截至目前,重慶765家定點醫藥機構被暫停醫保服務,72家被解除定點協議,7例騙保違法案件被移交司法機關,追回醫保基金6322.1萬元,處罰違約金12248萬元。據了解,重慶今年將繼續在全市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是檢驗檢查、門診特病等領域的欺詐騙保行為。
  • 把握核心問題加強醫保基金監管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全國人社...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草案)》,確定了醫保部門、定點醫藥機構、參保人員等的權責,規定按照便民原則,強化醫療保障服務,及時結算和撥付醫保基金,提高服務質量,要求加強監管和社會監督,管好用好醫保資金,維護群眾醫療保障合法權益。
  • 我國有了首部醫保監管條例草案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屈婷)我國醫療保障領域有了第一部條例。國務院常務會議9日通過的《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草案)》,將改變我國醫保基金監管工作缺乏專門法律法規的局面,有力推動醫保領域依法行政,提升醫保治理水平。
  • 多重利劍合力出鞘 湖南醫保基金開啟協同監管
    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記者 劉丹 通訊員 黃潯 周昌術)為牢牢守住醫保基金安全紅線,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工作的統籌協調,湖南省醫保局、省發改委、省衛健委等12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建立湖南省醫療保障基金綜合監管協同工作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建立湖南省醫療保障基金綜合監管協同工作機制,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
  • 湖南多重利劍合力出鞘,協同監管醫保基金
    為牢牢守住醫保基金安全紅線,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工作的統籌協調,省醫保局、省發改委、省衛健委等12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建立湖南省醫療保障基金綜合監管協同工作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建立湖南省醫療保障基金綜合監管協同工作機制,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
  • 「加強醫保基金監管,規範醫療收費行為」 湘雅醫院舉行專題培訓
    12月31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舉行「加強醫保基金監管,規範醫療收費行為」專題培訓會,總結2019年全院醫保基金使用自查自糾情況,部署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監管、規範醫療收費行為工作。湖南省醫療保障局基金監管處處長劉愛廷,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希林,總會計師胡玲麗等領導出席會議,各科室護士長、醫保專幹、兼職物價員及記帳人員等300餘人參加會議。
  • 多地「亮劍」揭開醫保騙保新套路
    目前,多地出現專門針對高齡老人的騙保案例。記者了解到,現在有的醫院、診所為了騙保,以免費體檢、義診等名義把一些高齡老人騙到醫院,聲稱他們身體有各種問題,然後隨便開點藥給這些老人,再利用老人的醫保卡虛構病歷,套取醫保基金。這種方式隱蔽性強,難以發現和查處。  ——有的地方掛床騙保成風,幾乎成為行業「潛規則」。
  • 打擊欺詐騙保 綿陽追回百姓「救命錢」近4000萬元
    四川在線消息(鍾林 薛世榮 記者 祖明遠)1月13日,記者從綿陽市醫療保障局獲悉,2019年,機構改革後新成立的綿陽市醫療保障局聯合公安、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打擊欺詐騙保行為 維護醫保基金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共追回醫保基金1279.06
  • 嚴查公職人員參與欺詐騙保
    此前,淮安市紀委監委在對醫療保障基金領域開展監督過程中發現,淮安市醫保基金的日常監管仍以人工抽查病案為主,不僅監管效率不高,也極易產生利益尋租空間。為此,淮安市紀委監委以專項監督為抓手,深入公立醫療機構走訪調研,逐步摸清診療服務、醫保報銷的相關流程和重點環節,督促醫保局根據淮安市2501個病種建立病種診療模型,篩選出住院費用、住院時長、項目違規、疑點可疑度等關鍵指標設置預警分值,並在市醫保監管平臺中嵌入「紀委監委監督」模塊,分層級進行在線自動預警,一、二級預警推送至醫保部門開展核查,三級預警推送紀委監委跟蹤督辦、進一步核實有無違紀違法問題。
  • 每日一詞∣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 supervision system for the...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和執法體系。要推進監管制度體系改革,建立智能監控、舉報獎勵、信用管理制度,完善社會監督制度。
  • 嚴查9類騙取套取醫保基金行為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打擊醫療保險欺詐騙保專項行動的緊急通知》要求,為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規範醫療服務行為,維護醫保基金安全,市政府辦公廳及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繼印發了《開展打擊醫療保險欺詐騙保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和《大連市關於開展打擊醫療保險欺詐騙保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 巧用「加減乘除」工作法 答好醫保服務「應用題」
    會同扶貧部門弄清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底數,做好參保信息標識的及時錄入,每月與扶貧部門進行一至二次數據對比,確保人員身份、參保狀態等信息同步;稅務部門會同醫保、扶貧部門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保費的徵繳入庫,做好新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繳費、繳費錯誤人員退費重繳等工作,確保完成參保繳費「一個也不能少」的工作任務目標。
  • 2年騙保1800萬,這家民營院長一審被判無期
    錫林郭勒盟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其以免費為由,收取參保人員的醫療本(卡)、身份證,以參保人員住院治療的名義製作虛假病例、住院清單、醫療發票等報銷材料,到錫林郭勒盟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進行報銷,通過轉帳等方式將報銷款非法佔有。
  • 瀋陽數家醫院僱老人騙保,監管為何看不見組團「坑國家錢」
    近年來,套取醫保基金乃至騙保現象屢屢曝光。不乏有人振振有詞,我又不是沒交社保,刷我自己的卡,花我自己的錢,為啥不行?有些人則想著,自己身體倍兒棒,一年到頭去不了幾次醫院,能想點轍把醫保錢變現,再好不過;還有人認為,反正騙的是國家的錢,自己搞出來九牛一毛算點啥。種種想法,似是而非,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