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觀察|一位中國母親的加州中學舞會印象記

2020-12-12 澎湃新聞

文|秋塵

編輯|薛雍樂

1

當還在讀初中的大兒子遞給我一張舞會通知,要我籤字允許他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生舞會時,我並沒有多想什麼,二話不說地籤下了大名。舞會是美國中學生活的標誌性活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時常出現在影視劇裡被稱為Prom的高中畢業舞會。在兒子就讀的北加州這所中學,初中生的舞會是什麼樣的?在鼓勵兒子擁抱新的成長階段同時,我也不免心生好奇。

大概是學生年紀還小的緣故,這場初中生舞會是學校官方組織的,不僅老師們,連校長都會直接參與組織和監督,同時也會邀請我們家長參加,不是去跳舞,而是去做義工。

那是2005年一月底的一個周五晚上,華燈初上,我來到召開舞會的中學體育館裡,體育館大概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同來做義工的家長有十來個,任務十分簡單,就是把住體育館的各個邊門,不要讓孩子們中途出入。

其中原因沒有人問,我估計一來是為了經濟效益,因為舞會有象徵性的收費,雖說價格不高,但加州公立學校的經費一直十分有限,能得一點補貼學校也是好事;二來校方可能也怕有社會上不請自來的人士甚至是不良青少年進來,對舞會帶來不良後果。

我們的另一個任務是要適時地制止舞會上可能的不當行為。有較真的家長問何為不當行為,胖胖高大的白人校長狡黠地一笑說:見到了你們就會知道的。

七點整,電鈴突響,臨時舞廳內立刻漆黑一片,音樂如炸彈一般,驟然席捲了整片空曠。接著,五光十色的霓虹燈神妙莫測,瘋狂旋轉起來。

學生們開始進場了。不一會,廳內已是影影綽綽的一堆堆、一簇簇的少男少女。場內光線的設置過於逡暗,大概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們跳舞,免得相互看得太清楚而不好意思吧。我好奇地東張西望,看得見追逐打鬧的,玩笑嬉鬧的,還有不少交頭接耳聊天的,甚至還有坐在邊上玩遊戲機的,可環顧了一圈,就是沒有見到一個下場跳舞的,看來情緒還在醞釀之中。

半小時後,廳裡湧動著的人影已有300人左右了。氣氛顯然熱烈了起來,音樂和霓虹燈依舊瘋狂地、漫無目的地掃射著。站在角落裡的我,已經感覺到身體裡一塊塊騷動的肌肉有些抑制不住地跳動起來,卻還是不見有人下場跳舞。

突然,音樂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還在變聲的男孩的聲音。他熱情地致以簡短的歡迎辭後,鼓動著各年級分別集體歡呼,比試實力。氣氛高漲起來,舞會正式開始。

第一支舞曲是一個學生為過生日的朋友點的,此後的音樂也大都是典型的搖滾,再後來,偶爾有慢慢悠悠的倫巴。直到這時,我才隱隱約約地看見,極度炫目、撲朔迷離的霓虹燈光影裡,開始出現隨著節奏搖動的身影。

2

大概為了確保我們這些義工的工作別太枯燥,每過一定時間我們就要換崗。輪到另一位家長來看守我這裡的邊門的時候,我開始了新的任務——在舞廳裡巡邏。

舞會上,最搶眼的要數女學生們的裝束。單從服飾上看,就能明顯感覺到,這個年齡的女孩要比男孩更早熟些。在一月的冬夜裡,女孩們身著的多已是薄如蟬翼的長短裙了,再配上各色精製的小皮鞋和小手包,仿佛讓我置身於民國繁華的上海洋場大世界裡,搞得那時幾近不惑之年的我不得不搖頭感嘆:這些精緻精巧的小女人們呀,真能把人的眼都靚瞎了。

轉了一圈下來,我發現真正男女成對跳舞的,至多只有那麼十來對。其餘的多是扎堆。多是男生扎男生的堆,女生扎女生的堆。男生的堆,多的有十幾人,圍成一圈,有時裡面也混入了個把女生。總有兩三個人會是一堆中的表演者,其他人眾目睽睽做著觀眾。女生扎大堆的不多,三三兩兩,多不過五六,活動類型倒是多樣:有拉手跳舞的,有做拍手遊戲的,還有跳韻律操的,甚至還有跳那種我80年代在南京上大學時曾跳過的24步。

我正欣賞著眼前的青春爛漫,忽聽一聲「媽」,便看見兒子突然從黑暗中閃了出來,見到我後,他轉身指著身後跟來的幾個姑娘說,這些就是平日裡總追著他的幾個女孩兒。

記得兒子曾經不止一次地問過我:如果女孩總是沒事和你打招呼,或追在你後面跑是什麼意思?我當時支支吾吾,似乎從沒給過他一個標準答案,還對他說,什麼時候讓我會會那些大膽的女孩。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句話,這次,他竟然真把她們引到了我的面前。

我一眼望過去,有四五個長發女孩兒風風火火撲面而來。見到我了,突然停下腳步,然後四下張望著把臉調到一邊,可馬上又好奇地轉頭來看我。正待我要上去和她們打招呼,她們卻像躲瘟神一樣一鬨而散逃跑了。光線太暗,我根本沒來得及看清楚她們的樣貌,只隱約記得其中有兩個似是華人長相。

我問兒子為什麼不邀請她們去跳舞。兒子像看怪物一樣看著我,做了個鬼臉說:我可不想成為下周一學校的新聞人物。原來,那些成雙成對的舞伴都是公開了男女朋友關係的。其他扎堆游離的都是還自由沒伴的。哈哈,這算是什麼舞會呀?

狐疑之餘,我也替兒子惋惜。我真希望他能和一個女孩跳次舞,不是為了找女朋友,只為了感受一次和異性跳舞的經驗。尤其我家兩個孩子都是男孩,平日裡幾乎從來不和女孩來往,課外活動不是打棒球就是踢足球、練武術啥的,根本不可能有和女孩一起活動的機會。我突發奇想,也忘記了自己做義工的職責,對兒子說,索性讓我來做他的舞伴吧。他竟然像看外星人似的,大叫了一聲,嚇得逃之夭夭了。

舞會進行到一個小時左右時,音樂更加瘋狂了起來。我們這些義工也開始放鬆,在舞廳邊緣聊起天來。一位來自西雅圖來的白人母親告訴我,她當年要到高中時才可以開始跳舞,初中學校不辦舞會。她們那時的舞會也完全不同,男孩們站在一邊,女孩們坐在另一邊,舞曲一開始,男孩就過來邀請女孩做舞伴。被邀請的女孩答應了,就和男孩一起到中間跳舞。

另一位兒時在波士頓長大的母親說,她喜歡學校辦這種活動,因為這不僅給孩子提供了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也可以讓家長不必擔心孩子們在外面幹父母不知情的事情。

或許因為父母在場的緣故,我認識的那些家長的孩子們沒有一個真的在跳舞。我們聊天的時候,那些孩子偶爾會來打招呼,也都或多或少有些拘謹和不自在。我想,這個年紀的孩子也許就是這樣的,無論種族、文化和家庭背景吧。

我還注意到,一直有一條一字長龍隊伍在舞廳裡遊走穿梭,隊伍是由後一個人的雙手搭在前一個人的肩膀連接而成,行進速度緩慢,步調卻很一致,隨著舞樂,或搖擺,或表演出簡單但齊刷刷的舞姿,很是養眼,又因為隊伍很長,更顯得十分壯觀。

據說,加入這個一字長龍隊的孩子都沒有固定舞伴。我身邊的一位母親告訴我,她的兩個兒子都在裡面,話語中頗為得意。我著實吃驚不小,我還期望著兒子能和女孩一起跳一支呢,實在沒想到美國有父母會這麼保守。

3

在這期間,兒子又來找過我一次。當時放的一首曲子較慢,我很喜歡,卻沒有聽過,便問他曲名。他搖頭道:你知道我不聽音樂的。是啊,除了在樂隊裡的練習曲和平日裡他練的古典鋼琴曲, 他幾乎沒有聽過美國的流行音樂。

兒子離去後,我心裡一陣悵惘。想到自己大學畢業後出國已有17年之久,在異國生活的時間幾乎接近之前在祖國的時間了。可我還是覺得自己不屬於這片土地,心心念念地總是想回去。雖然身在當地市政府工作,可我對是否能真正融入美國社會並不那麼在意。可是,我的孩子們呢?難道他們也要像我一樣不必融入、不想融入嗎?想到這裡,我全身不覺一震,竟被一種無名的悲哀感團團圍住。

舞會進行到最後半小時的時候,家長們都開始顯得不耐煩了。一周辛苦工作之後,好不容易盼到周五晚上,又來服務,整場沒有凳子,我們要麼像守門員一樣站著,要麼像巡邏兵一樣要到處走動。而此時,校長卻依然頻繁地在場上穿梭著。

一位母親告訴我,她曾看見過一次所謂的「不當行為」。一位女孩和一圈男孩在一起,邀請那些男孩觸摸她的身體,結果被這位母親制止了。她指著中間一塊扎堆的地方,篤定地說:那裡面一定有問題。於是,我向那堆人群走去。

這水洩不通的人堆裡三層外三層不說,好像一個巨大的蘑菇,還具有遊走能力,當我貼近時,它就遠離開,總讓我不能靠近。我試了幾次,都無法打開突破口。但明顯看見,這大蘑菇中間有塊空心,空心外面由一些高大的學生層層圍住,個子相對矮的學生圍在外圈。因為圈層太多,外人很難一下子進入。

難道這是他們的策略嗎?(後來和一位母親說起,她也這麼認為。現在的中學生呀,不可小覷。)我改變了突破的方向,往深處的另一個圈走去,卻突然被人撞了一下側腰。我不得不側頭看了一眼,還沒看清是誰,肩上又被撞了一下。只見一個精幹高大的小夥子,全身正在激烈地抖動著。我這一看不要緊,簡直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那男孩的雙手掐在前面一個女孩的腰間。女孩幾乎是坐在男孩的兩腿間,和男孩一起搖擺。我立刻明白了,腦海裡浮現出校長所謂的「不當行為」。

我用手指捅了捅男孩的背部,他並無察覺,繼續搖曳著。我加力又捅了幾下,他這才有了反應,下身仍然盡興地擺動著,只不規律地扭動了兩下肩膀,試圖擺脫來自我手指的騷擾。他大概以為是哪個學生在和他玩笑吧。我不再客氣,伸開巴掌,重重拍了拍他的肩頭,並大叫:孩子,停停,停停!他這才轉過頭來,一看是我,雙手從女孩腰間滑脫,站直了身體。那女孩這時也回頭看見了我,趕緊轉回頭去,很快就隱形於人群之中。

回家路上,我給兒子講了自己80年代初在清華附中上學時跳舞的情景:男生圍一圈在外,女生圍一圈在裡。男生和女生手拉手跳舞,大家跳得都一樣,叫交誼舞。等一曲結束,男生會鬆開一直握著的女生的手,女生則前行飄然一步,把手伸向下一個正伸手等待著她的男生。兒子聽著沒有言語,不知道他是不是以為我在講一個天方夜譚的故事。

快到家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問兒子:平日裡和他玩的好的那幾個男孩兒,怎麼今晚都沒有見到。他告訴我:他們的父母沒有籤字批准。在那之後,我腦海裡一直縈繞著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下次舞會,我該同意兒子參加嗎?不過,後來沒有印象大兒子再拿舞會通知來讓我籤字,不知道是他自己壓根兒不想去了,還是學校再沒有舉辦這種活動。

從我做義工的經歷來看,學校辦一次舞會需要不少時間和精力來籌措、組織、安排、監督,萬一鬧得不好,可能還有後續的事情要處理。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還是覺得學校做得很不錯。畢竟讓孩子們有一些這樣的經歷,還有家長幫助監督,既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又讓家長們了解了孩子們在學校範圍內的交往和表現,是一件雙贏的活動。

4

準備參加高中舞會的同學們。作者供圖

與初中舞會相比,高中舞會與校方無關,純粹由學生們自己組織和舉辦。美國的高中舞會有一個特殊的名詞,叫Prom,對大部分學生而言,Prom是他們高中生涯中的重要事件,是他們告別青少年時期,初次公開、正式地享受成年人待遇的美麗時刻。

我兒子所在的學校裡,四年高中生涯裡可以參加兩次舞會,一次在11年級(Junior Prom),一次在12年級(Senior Prom),後者更加隆重,因為那也是高中生的畢業舞會。

我們這裡的高中舞會通常都在四五月份舉辦,在完成了一年繁重的課業之後,新鮮靚麗又刺激無比的Prom舞會可以讓孩子們年輕的心靈享受一次春光乍洩。因此,每一個參加舞會的男孩和女孩都會在很早的時間就精心策划起學期末的高中舞會。

據我了解,高中舞會和此前描述的初中舞會流程相似,只是無論在場地還是服飾方面都要奢華得多。我家兒子參加Prom時,大約在中午吃完飯後,便有男女同學來到我家。女孩大多是亞洲姑娘,偶爾也有白人女孩兒,個個都穿上了養眼亮麗的晚禮服。男孩通常也都穿上了西裝,有的還一身的燕尾服,格外儒雅。

那時候你會想到中國那句老話,人在衣裳馬在鞍,平日裡平平常常的少男少女們,這一日真的就是公主王子,讓人挪不動眼睛。看著他們,我會傻傻地一直躲在一邊看,腦子偶爾會有些輕飄飄暈乎乎的感覺,眼前的佳人美景和昔日自己的青春時光交相穿梭,令人不得不感嘆雖然時光飛逝,歲月還依舊靜好,感恩之餘,更是心滿意足。

孩子們在服飾上的講究令我咋舌。除了出席正式晚宴的盛裝禮服之外,女孩們還要佩戴與禮服搭配得當的手花、領花,甚至髮帶、腰帶。這些花花有的是男孩給她們買的,有的是自己買的。穿戴滿意之後,孩子們會一對對、一群群地開始拍照。我家門前有一顆盛開的紫紅色茶花,那個季節仍在開放,公主王子們幸運地在那裡留下了美麗溫馨、成為永恆的瞬間。

拍照完畢,他們便魚貫鑽進一輛或白或黑的加長林肯禮賓車裡。那時候,我和先生會站在盛開的山茶樹下,無比幸福地和他們揮手道別,祝他們開心。我們知道,那晚上的孩子們屬於他們自己,因為他們不會回家來。

兩個兒子的五次Prom的地點均不一樣,是舊金山或者屋侖(我們附近兩個大城市)的旅店或鄉村俱樂部內設有的大型舞廳,其中一次還在遊艇上。因為晚宴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安排,餐飲訂製得也很講究。單看照片,你眼前甚至會迷茫起來,好似看見了當年法國上流的社交場所。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之前約好的固定舞伴,也比初中時要成熟老練得多,會更加盡情地享受這樣為數不多的歡樂時刻。

Prom結束後,通常孩子們會到之前訂好的旅店或者什麼特別的地方,度過一夜,到第二天才回家。我家大兒子做事一直還算有分寸,也相對傳統,並且在11年級時就有了女朋友,所以這一次「夜奔」並未讓我太過擔心。不過,後來和小兒子談起他的Prom經歷,沒想到,他倒是讓我大跌了一次眼鏡、連連直叫阿彌陀佛。

作者兒子與同學。作者供圖

小兒子在10年級時就參加了一次11年級舞會,一位11年級的白人女孩邀請了他。小兒子說其實他和那個女孩並不熟,雖然知道女孩大概對他有些好感,但兩人並沒有多少跳舞的激情。倒是女孩的一個韓國同伴對他更加側目,主動找小兒子跳了幾支舞。小兒子是學校田徑隊的,後來還做了隊長,主攻百米跑和跳遠,因此身材健美,少年時期又練過中國武術,所以一時高興顯擺過度,原地打個空翻什麼的恐怕一定會發生。

在Prom上,就有朋友警告過他,那個韓國女孩有男朋友,而且那男朋友很邪性。小兒子當時玩得夠嗨,恐怕根本也沒在意,被朋友指指點點告訴哪一個是那個邪性的男朋友時,小兒子也沒覺得咋樣。沒想到,Prom之後,那個男孩就讓人遞話給小兒子說,他要殺了我兒子。小兒子後來告訴我,他當時的確有些害怕,因為那個男孩兒是「韓國幫」學生的孩子頭,挺狠的。

不久後,「韓國幫」在校外把我兒子截住了。經兒子的描述,我能想像當時的場景:我兒子和他的小兄弟——一個特別乖巧聽話的臺灣移民的男孩——面對著一幫韓國孩子。那個傳說中帶著邪性的孩子頭惡狠狠地朝我兒子走來,我兒子赤手空拳,站在那裡等著。

我後來想,他跑百米的,怎麼就沒想著跑呢?當然那樣其實不合適,因為如果逃跑,留下的那個胖胖的臺灣小兄弟就慘了。韓國孩子頭走近了,伸手在我兒子臉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我兒子把另一半臉轉了過來,韓國孩子頭倒膽怯了似的住了手,轉身回到他那幫小兄弟們中間,揚長而去。

這段故事,我是最近因為要寫此文採訪小兒子時才知道的。如今已經大學畢業三年的小兒子,說起這事時很是淡定。我問他,你當時為什麼沒有跟我們說?他聳了聳肩,顯然意思是:說了又有什麼用?

「我和哥哥說了。」他補了一句。那時他哥哥已經是12年級的學生了,個子有一米八二。不知道這次是不是這個大個子哥哥幫著弟弟撿回一條命,反正我聽後真的是一個阿彌陀佛接著一個阿彌陀佛。

5

我最近還和辦公室裡一些剛畢業的年輕人聊過他們的Prom經歷。和影視劇裡描繪的那種「成人禮」式的夢幻場面不同,大部分人似乎並沒有特別深刻的記憶,也許對於在美國長大的孩子而言,這不過是成長的一個瞬間、做學生的一次經歷而已。有的人甚至從來都沒有參加過,比如因為當時正好要參加網球比賽,根本去不了Prom。問她們是否遺憾,回答依然不過是很多美國人特有的動作,聳聳肩而已。

據網絡資料介紹,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美國學校裡舞會的規模類似於小型的周末聚會之類。但隨著美國社會物質財富積累的成熟和娛樂社交活動的繁榮,Prom逐漸發展到今天這種在高級旅館或鄉村俱樂部裡舉辦的大型規模,並成為了美國高中生活的巔峰和裡程碑式的活動。

儘管長大後可能漸漸淡忘,但中學時孩子們對舞會(尤其是畢業舞會)重視度極高。想想也可以理解,這可以被看作從學生成為成人的墊腳石和登門磚,是他們開始融入社會、學習社交的第一步。美國第38屆總統傑拉爾德·福特(Gerald Ford)總統的女兒蘇珊·福特(Susan Ford)在1975年就是在白宮開的她的高中畢業舞會。很多中學生甚至把Prom看作他們之後舉辦婚禮的預演。

美國視頻網站上有很多Prom實況錄製。看了幾集後,我感到,Prom對許多中學生而言,有著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穿禮服,第一次邀請舞伴,第一次參加舞會,第一次不在父母的安排和許可下和異性在外面過夜,第一次感受成年人的禮遇,而且這種禮遇像是天賜給他們的權利。

當然不止這些,或許對其中的少數人,還可能是第一次誤入了歧途,比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了含有某種毒品的飲料,又在毒品的作用下,在失去理性控制的時候,發生了非己所願的性關係,而且這一行為又帶來後續的惡性影響……在最近的MeToo反性騷擾浪潮下,這樣的現象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警覺。

但是,作為兩個兒子的母親,此刻的我認為,對於Prom,也許我們應該採取中性的態度來看待,而非將其視為完全的好事或壞事。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經歷那些大多數同齡人該經歷、可以經歷的事情,但理想的狀況應該是,幫助孩子在活動之前了解甚至洞悉潛在的負面影響,以防患於未然。

走筆至此,我想,假如生活可以重來,我會願意去做一個更加有心的父母,主動又全面地去獲取相關的信息和知識,與我的孩子們進行更真誠的交流,讓孩子們了解一個真實的現實世界,幫助他們在享受年輕盲從還不諳世事時青春的美好的同時,又不會因無知或大意,落入難以自拔的人生境地。

【作者簡介】秋塵,原名陳俊,祖籍江蘇南京,1987屆南京大學學士,1991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碩士,2010屆北師大文學博士。2003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時差》、《九味歸一》、《酒和雪茄》、《青青子衿》,文學作品散見於《當代》、《鐘山》、《小說月報》、《北京文學》、《中華文學選刊》等。現供職於美國舊金山市政府,從事IT技術以及項目管理工作至今。

(本文由北美文學家園公眾號:AACW2016協助徵集。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視覺中國。)

鏡相欄目首發獨家稿件,任何媒體及個人不得未經授權轉載。歡迎記錄真實世界的個人命運、世情百態、時代群像。轉載及投稿都請聯繫郵箱reflections@thepaper.cn。一經採用,稿費從優。

相關焦點

  • 畢業舞會取消,美國姑娘盛裝打扮用TikTok開線上舞會,親爸點讚:她把...
    為阻隔新冠病毒蔓延,美國加州下達了全民居家隔離的指令。即將踏入大學的娜塔莉·裡斯所在的聖拉蒙谷高中也取消了畢業舞會。但她不想浪費自己的晚禮服,於是梳妝打扮一番,穿上幾周前為這場舞會買下的淡粉色長群,走進客廳,在家人面前驚豔亮相。
  • 【名校之路】沐浴在加州海濱陽光下的美國知名寄宿中學——凱特中學
    楊肇聰 新東方名校探訪記者「名校之路——新東方美國名校之旅Ⅱ」第三天,由周成剛老師帶隊的我們一行人從加州文圖拉海灘的酒店出發,驅車前往加州盛名遠播的寄宿高中——凱特中學(Cate School)。
  • 【明達事記】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與長沙市明達中學合作
    6月5號,隨著長沙市明達中學校長曹建新從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語言學院院長Daniel手中接過戰略合作授牌,標誌著兩校合作正式啟動,此後湖南學子無需託福考試、無需SAT考試、無需高考成績即可在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語言學院通過語言預科學習後,順利進入該校攻讀本科。       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建於1938年,是加州州立大學系統中歷史悠久的公立名校,是全美六大理工大學之一。
  • 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長沙「建站」明達中學開啟「直通車」
    長沙市明達中學校長曹建新從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語言學院院長Daniel手中接過戰略合作授牌6月5日,隨著長沙市明達中學校長曹建新從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語言學院院長Daniel手中接過戰略合作授牌,標誌著兩校合作正式啟動,此後湖南學子無需託福考試、無需SAT考試、無需高考成績即可在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語言學院通過語言預科學習後,順利進入該校攻讀本科。    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建於1938年,是加州州立大學系統中歷史悠久的公立名校,是全美六大理工大學之一。
  • 美國老師刊文吐槽「中國應試教育」 他在舟山中學遭遇了什麼?
    這回,有個美國老師來到舟山中學,待了兩年的時間,試圖用美國當下最流行的教學方法來教中國學生,結果也慘遭水土不服。  上周,《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名為《Teaching the Common Core in China》(《在中國教「共同核心」》)的文章,作者David Metz幾乎通篇都在吐槽:中國的應試教育太頑固,美式教學難以適應。
  • 高中生自辦畢業舞會 引發炫富爭議也不乏追隨
    據他估計,像他這樣一身輕鬆來準備舞會的「出國黨」,佔到舞會嘉賓的多數。  不過他也有讓自己頭疼的麻煩:舞伴。倒不是他約不到女孩,而是他早早說定共赴舞會的朋友,因為「個人和家庭原因」對他「放了鴿子」。  這一度難倒了傑瑞。根據美國高中畢業舞會的傳統,男生邀請一位女生作為舞伴是最重要的部分,「一生好不容易趕上這麼一次,到時候身邊不站上那麼一位,感覺太尷尬了!」
  • 親歷美國教育:我在南加州公立中學的學習點滴…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位小留學生的學習日誌一起來了解下… 小姑娘 Cynthia 在今年夏天赴美留學,目前在南加州一所公立中學就讀,這篇文章記錄了她在美國中學每天的學習點滴,真實而鮮活,從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中美教育的許多差異…本文由海風吹不散的青春(微信ID:Love_SFLS)授權小花生網發布到美國已經兩個多月了,從第一天進入校園的不適應、不熟悉、陌生、忐忑
  • 一位60後大陸人的臺灣印象
    一位60後大陸人的臺灣印象 2016年02月17日 13:31:23  來源:新華網 但對於臺灣的印象,卻是久遠。  上世紀70年代末,我還是個小學生,有一次在老家田間道路玩耍,忽然看到天空上飛機掠過,灑下紛紛揚揚的彩紙片。拿回家給母親看,說是臺灣國民黨要反攻大陸的宣傳單。家裡那臺老式收音機偶爾也會收到臺灣廣播,那時稱為「敵臺」。幼小的心感到神秘又害怕。
  • 賈斯汀比伯現身美國高中舞會 引發現場騷動(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7日報導,4月25日,歌星賈斯汀·比伯以及他的數位好友闖入一所中學的舞會並與女生熱舞,引發現場騷動,隨後照片在各大社交網站上傳播,成為熱門話題。賈斯汀·比伯現身高中舞會 引發現場騷動  當日,賈斯汀·比伯身穿棕色T恤,頭戴黑色帽子,闖入美國洛杉磯一所中學舞會。
  • 美國高中舞會之Prom
    美國高中畢業舞會英文名叫做prom,在不少高中,其實不僅僅是senior畢業生才能去,整個高中的學生都可以去(尤其是小的私立高中),一般都是男生邀請女生一起去
  • 浙江民辦大專集團嘉宏教育在港上市,未來要到美國加州建學校
    公開資料顯示,嘉宏教育創辦於2003年,旗下現有3所學校,長徵學院、精益中學以及合營的信息商務學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17年底,嘉宏教育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民辦大專教育機構以及第四大民辦正規高等教育機構。2016-2018年,嘉宏教育的營收持續增長,分別為1.62億元、1.72億元和3.02億元。
  • 美國藍帶中學校長訪華 AEEA美國精英教育聯盟解讀中美教育大不同
    AEEA美國精英教育聯盟從中美教育的區別為家長們解讀申請美國留學的正確方式。 美國加州較大的專注美高留學全程服務的教育機構 AEEA(美國精英教育聯盟)負責人Jenny分析:「從美國高中畢業的學生要比直接從中國大陸考高分獲得優勢的學生更容易申請到美國的名校。
  • 美國女高中生舞會上一身中國旗袍豔驚四座,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凱齊亞·達姆是一位美國猶他州的高中生,她在最近參加畢業舞會的時候,穿了一件大紅亮眼的中國旗袍,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凱齊亞是在一家二手服裝店裡淘到這件旗袍的,她覺得那件旗袍看起來很特別,能夠幫她在舞會裡脫穎而出。她說,這件旗袍很合身,她喜歡旗袍的高領,顏色又是「中國紅」,代表了吉祥和喜悅。
  • 我去美國七天發現,美式教育中最有價值部分,我們幾乎無法複製
    提起美國教育,可能大多數家長還是認為美國的基礎教育不如中國,大學以上的精英教育才是美國教育一直排名靠前的主要支柱,但是在我們看來並不很牢固的基礎教育究竟是怎樣支持起了整個美國教育體系呢?它強調的到底是什麼呢?
  • 錢學森一人能抵五個師,母親的啟蒙教育很重要(建議收藏)
    錢學森是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飛彈之父」。1950年,美國海軍次長金波爾稱 「錢學森一人能抵五個師」。然而,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取得令人驚嘆的成就,離不開母親的啟蒙教育。母親善良的美德深深影響了幼小的錢學森 。到了錢學森上學的年齡,母親和父親商量,不讓孩子再讀私塾,而是進入新式蒙養院進行學前教育,後來,先後進了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第二實驗小學讀完小學,中學讀的是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美國高中舞會守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美國高中舞會守則 2010-02-24 13:31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美國高中女孩畢業舞會穿旗袍引爭議:文化欣賞還是文化挪用?
    美國猶他州一名白人高中生穿高叉旗袍出席畢業舞會。 Twitter圖片近日,美國猶他州一名白人女孩身著中國傳統旗袍參加高中畢業舞會的照片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引起激烈爭論。不少華人網友批評,稱其在不理解相關文化的情況下穿著旗袍出席舞會,是「文化挪用」。
  • 美國高中生舞會玩大了
    高中生的畢業舞會對於美國人來說,應該是人生中一座重要的裡程碑了。這場舞會,代表著孩子的長大成人。幾十年來,這個傳統經久不息,像春晚一樣,每年都在上演,但是爭議也在不斷發生。「歡迎來到叢林」是邁阿密的哥倫布高中舞會的主題,組織者別出心裁的策劃讓高中生們狂野了一把。就在學生們落座暢聊之時,一隻成年猛虎被移進了舞池當中,突如其來的猛獸讓在座所有人一陣驚呼。學生們紛紛起立拍照、鼓掌、吶喊,籠子裡的猛獸則在憤怒、掙扎、咆哮。
  •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聖地牙哥已成為加州第二個以高科技產能為主軸的城市,直逼舊金山灣區的矽谷。聖地牙哥已不僅是一個觀光的勝地,更是美國西岸未來10年經濟及教育發展最快速的城市。學校榮成立於1959年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擁有866公頃的校園,雖然建校只有短短的五十年,但是已經成為美國頂尖以研究科學為主的大學之一。
  • 奇葩鍛造工坊之美國法學院:法學院舞會
    法學院舞會如期而至。因為是星空主題,在會場門口特意設置了一個星空拱門,會場裡面也留了專門區域擺了星空的背景牆,供學生們拍照。法學院舞會每年都會設置一個拍照角,有專業攝影師給大家拍照。整理之後會統一上傳到學校的平臺,供學生自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