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7日 11:58 來源:海南日報
參與互動尋味 香甜馥鬱糯米粿
在海南,糯米做的糕點有很多,以糯米作為主食材,能變化出各種各樣的食物,有鹹的有甜的,糯米餈、糯米麵餅、糯米雞、冰糖糯米藕……隨便一道都能讓人垂涎欲滴。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一種美食——粿。
粿,海南話稱作「bro」,在那麼多糯米的做法中,粿可以算是糯米中的「戰鬥機」,是海南人摯愛的甜食之一。很多外地遊客吃過之後也對它的味道無法忘懷,被它的香甜馥鬱深深吸引,期待下次再與它們邂逅。也正因如此,海南的大街小巷也有不少「粿」的招牌。
在海口火山口公園美食園,64歲的王曉青在廚房忙碌了數十年,做糕點的手藝日益精進,尤其擅長做粿。2011年,她開始放下其他工作,專心做粿,每天與糯米、麵團、白芝麻、花生碎、椰絲、香蕉葉打交道,就為滿足食客的味蕾。去過火山口公園的食客總是對她做出來的粿念念不忘。
1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美食園糕點房的時候,王曉青正在和她的搭檔嚴愛鳳一起揉麵團,那是她們用提前一天就泡好的糯米手工磨成的糯米麵。
「你別看一塊點心小小的個兒,要讓它們好吃、受歡迎,真的要花些功夫和時間呢。」聽說記者要採訪,性格開朗的王曉青爽快地答應了。王曉青告訴記者,她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海南人,1992年才隨丈夫從四川來到海南,但是來到海南後,她深深地喜愛上了海南的糕點小吃,於是趁著在廚房給大師傅們幫忙的時候,她留心觀察糕點的做法,學會了粿的製作方法。
「一般來說,海南人做粿的方法大同小異,但是細節上必須做足功夫,這樣做出來的粿口感才最好。」王曉青說,為了讓粘滋滋的粿更加柔軟又有嚼勁,她們通常都將精選的優質糯米浸泡12個小時以上,待米完全泡開後再用石磨手工研磨,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6個小時左右。
將磨好的米粉兌水揉成團,還只是其中的一道工序。與此同時,她們還要用烤箱將白芝麻和花生米烤熟、打碎,再與紅糖、椰絲、花生油等攪拌均勻,作為餡料。「每一種原料的比例都是經過很多次的調試後才確定下來的,要香甜軟糯,但又不油不膩,讓人多吃不厭才好。」王曉青說。
揉好的麵團包上餡料後,還要用浸泡過的香蕉葉裹上,香蕉葉要提前抹些花生油,以防麵團粘住。之後,放進蒸籠蒸熟。蒸煮要先用大火將水滾開,再用小火繼續加熱約20分鐘。新鮮出籠的粿,墨綠的蕉葉包裹著瑩白的粿皮,葉子上天然的樹葉脈絡清晰可見,剝開香蕉葉,軟軟糯糯的「白胖子」不等下口就已經香氣四溢了,芝麻花生的香味中透著一絲香蕉葉的清爽,咬一口,滿嘴香甜。
「整個製作過程必須純手工,並且堅持綠色、純天然,不添加任何防腐、提色、增亮的化學原料。」王曉青說,她希望喜歡吃粿的朋友們,不僅能享受到美味,也能吃得健康。
「基本上來美食園消費的客人都必點這裡的糯米粿,平均一天賣出六七百個,節假日更多,有時一天就賣1000多個,想要團體訂餐的都必須提前預定。」火山口公園美食園經理陳玉明說,還有許多衝著糯米粿而來的「回頭客」,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出眾的口碑讓火山口的糯米粿成了一道「明星美食」,因此,糕點師傅們幾乎全年無休,上班族放假的時候,王曉青和她的搭檔反而更忙。
「算起來,專門做粿也才七八年的時間,但是因為每天做,我親手做的粿早已不計其數。」王曉青說,只要大家喜歡吃她做的點心,她就準備一直做下去,讓更多人分享到海南特色美食。(本報記者 李佳飛 實習生 韋思瑤)
【責任編輯:梁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