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南安】糯米粿

2021-01-19 今日南安

石井人似乎特別鍾愛糯米,可以拿它製作好幾樣特色糕點,糯米粿、炸棗、糕仔,總讓人垂涎三尺,回味無窮。傳統的糯米粿稱為紅龜粿,顧名思義就是印上龜型圖案的紅糕粿,石井俗稱「糯米粿」。現在市面上看到的一般是沒有壓印傳統圖案的糯米粿。



潘老師的龜糕印工作室




潘老師雕刻的精美絕倫龜粿印作品


龜粿印,是製作紅龜粿必不可少的工具。五一那天,冒著大雨,尋訪南轎巷潘老師,幾經周折,終在一條幽深小巷得以拜訪。他,就是目前福建省僅存的唯一一位龜粿印手工雕刻師。潘老師介紹傳統的龜粿印有四面,正面是一隻刻有「壽」字吉祥花邊圖案的烏龜,前爪一定要刻五隻,後爪刻四隻,意味著腳踏實地。兩側一邊刻有銅錢,一邊刻有魚,寓意「財源廣進,年年有餘」。背面則要刻上壽桃,代表長壽吉祥。



陶瓷龜粿印




閩南地區的龜崇拜習俗由來已久,可以說閩南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有龜相伴。小孩滿月或度晬時(周歲)要做「滿月龜」「四腳龜」;直到小孩成年(十六周歲),敬拜床母、答謝鄰裡鄉親,都要製作大量的龜印糯米粿;老人做大壽時,要以龜為賀,「龜鶴延年」、「龜鶴同壽」等是常用於祝壽的用語;去世後的安息之所,墓身高出地面,呈龜狀,俗稱「墓龜」。正因為龜在閩南的用途如此廣泛,用來印製龜紋的「龜粿印」也應運而生,有瓷質的,也有木質的,大多圖案精美。現在雕刻傳統龜粿印模具的師傅寥寥無幾,精美的龜粿印已成為閩南特有的工藝品。



製作龜印糯米粿工藝並不複雜,首先將糯米洗淨加水浸泡瀝乾,然後用機器將糯米攪碎成粉,加入適量熱水搓揉成團放置一邊。把備好的花生末加入白糖、適量的水攪拌成花生醬。從糯米糰上捏出一小塊搓圓按扁,包入花生醬,將包好花生醬的糯米糰收口搓圓,用抹上花生油的龜糕印輕壓後置於粽葉上,最後把糯米粿放入蒸鍋中。十多分鐘後,香噴噴的糯米粿就蒸熟出籠了。


文 | 斯瀚媽媽

做好的糯米粿扁圓外觀,其看起來小巧而透亮,放置冷卻後的糯米粿吃起來冰涼爽口,外皮糯而有彈性,內餡甜而不膩,夾雜著淡淡的粽葉香氣,一點也不粘牙。不僅石井本地人愛吃糯米粿,連外地人也對其讚不絕口。


(來源:石井印象)

相關焦點

  • 閩南小吃糯米粿做法:糯米糰包花生醬入鍋蒸(圖)
    用刷子在糯米粿表面刷上一層熟油,避免外皮粘手。  在閩南地區有一種小吃叫糯米粿,外皮Q而光滑,內餡是香甜的花生醬。這種小吃相傳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如今已經少有人製作並售賣。  朱先生介紹,製作糯米粿首先要將糯米加水浸泡3個小時,然後用機器將糯米攪碎成粉,糯米粉加入適量熱水搓揉成團放置一邊。將花生用機器炒熟,然後攪碎,再放入白糖、適量的水攪拌成花生醬。從糯米糰上捏出一小塊搓圓按扁,包入適量花生醬,將包好花生醬的糯米糰收口搓圓,放在一片粽葉上。最後把糯米粿放入蒸鍋中,10分鐘後,香噴噴的糯米粿就蒸熟出籠了。
  • 鼠粬粿麥餡粿潤餅菜 嘗嘗舌尖上的泉州清明美食
    原標題:鼠粬粿麥餡粿潤餅菜 嘗嘗舌尖上的泉州清明美食   舌尖上的清明美食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
  • 百年黑粿香,福建南安千年古鎮孕育的古早味
    南安洪瀨鎮,是泉州有名的古鎮,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古鎮裡,孕育著諸多古早味,「黑粿」即是其一。在洪瀨,黑粿是民間最重要的食物,尤其是逢年過節,它代表了喜慶、吉祥之意。將煮過的麥柱草搗爛。黑色的麥柱草醬加入糯米粉,揉捏成團,每天晚上,陳美容都需要提前浸泡糯米,待糯米軟了,然後碾壓成糯米漿,將糯米漿裝入布袋,瀝乾6小時,留著第二天用。
  • 閩南特色小吃:糯米粿
    糯米粿是我們這邊逢年過節才會做的一種糯米製品,原材料就是糯米,花生和糖,口感甜,糯,香,也有的把花生換成綠豆,但口感通常是鹹的。這種糯米粿上面基本會有印記,通常是兩種:烏龜印和桃印。每次基本都要做好多,這樣才夠送給親戚朋友品嘗。
  • 閩南夜話|阿嬤做的糯米粿
    阿嬤很會做糯米粿,我至今依然深深地懷念糯米粿的軟糯香甜。那時候,我們一大家子七口人住在土樓裡,兩間房僅有幾十平方米。家裡的灶間小小的,一米多寬的灶臺由磚土砌成,已經年邁的阿嬤,逢年過節就會在灶臺前忙碌,給我們做糯米粿。記得一年中阿嬤要做兩次糯米粿。阿嬤做糯米粿的糯米、花生和芝麻都是自家種的,糖也是村裡的糖廠生產的。
  • 江永:油炸糯米粿 留住鄉愁味
    桃川鎮居民在製作糯米粿。紅網時刻永州12月10日訊(通訊員 陳健林)冬至臨近,在江永縣桃川鎮老街,居民開始手工製作糯米粿。糯米粿是瑤族群眾的傳統小吃,冬至臨近,桃川鎮大街小巷瀰漫著粿子的香味,這裡的居民忙著炸粿子備年貨,手工製作糯米粿留住了鄉愁味,滿滿都是「老桃川」的味道。章年華、何戊姣夫婦把冷卻之後的糯米粿裝袋。「長沙、冷水灘有幾個客戶明天要300斤糯米粿,今天請了三個工人幫我炸粿子。」
  • 尋味海南特色美食:香甜馥鬱糯米粿
    尋味 香甜馥鬱糯米粿  在海南,糯米做的糕點有很多,以糯米作為主食材,能變化出各種各樣的食物,有鹹的有甜的,糯米餈、糯米麵餅、糯米雞、冰糖糯米藕……隨便一道都能讓人垂涎欲滴。
  • 寧德米粿的做法:離不開家鄉舌尖的味道
    米粿可做成各種形狀(資料圖片)  米粿用一種俗名叫「大稻」的大米做成。「大稻」粒圓,外形有點像珍珠米,其黏性介於普通大米和糯米之間。在屏南,有句俗話:種田人家三樣米都要有,即糯米、「大稻」和「早米」(即普通大米)。糯米做餈粑,重陽、冬至、年夜飯和酒席少不了;「大稻」做米粿,除了臘月的年粿以外,冬春時節還有人用鼠麴草加「大稻」做鼠曲粿;「早米」主要供平日熬粥煮飯之用。  準備做米粿之前,要先拿些豆萁來燒成灰,接著用沸水澆沃,沉澱後得到鹼水。現在生活便捷,商店裡有現成的食用鹼出售,要做粿時去店裡買來用熱水泡一泡便可。
  • 江永桃川糯米粿走上大市場 遠銷深圳、長沙等地__永州新聞網_永州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健林 )冬至臨近,在江永縣桃川鎮老街,居民開始手工製作糯米粿。糯米粿是瑤族群眾的傳統小吃,冬至臨近,該鎮大街小巷瀰漫著粿子的香味,這裡的居民忙著炸粿子備年貨,手工製作糯米粿留住了鄉愁味,滿滿都是「老桃川」的味道。
  • 除了上熱搜的白糖粿,還有哪些好吃的糯米食物
    最近真的是各種美食輪番上熱搜,那麼問題來了,看似簡單的白糖粿,你成功了嗎?(裹上芝麻糖的白糖粿,更香甜呢!)糯米做成的食物真的是讓人慾罷不能,獨特的香氣,軟糯的口感,無論是鹹口還是甜口,仿佛沒有不能搭配的,怎麼做都好吃。除了白糖粿,還有什麼好吃的糯米食品呢。
  • 潮汕糯米粿怎麼做最好吃?簡單幾步告訴你,春節做給家人吃
    糯米粿是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粿類小吃。以前逢年過節是各家各戶必備的粿品,是潮汕人最喜歡的小吃,是粿品類的佼佼者。潮汕民間傳統做法是粳米粉蒸熟後衝開水做成粿皮,把粿皮搓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餡,然後用粿印印出。現在用麵皮做成的糯米粿是一種創新做法,代替傳統的米皮,這樣做成的糯米粿既方便,外觀好看又好吃,是小吃中的佳品。今天小貝就給大家分享下潮汕糯米粿的做法。
  •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膠己人」教你做出美味又正宗的「粿」!
    本君最愛吃的就是潮汕的粿了,一個小小的「粿」,能做出各自花樣。不過自打疫情以來,本君就再也沒吃過了,已經饞哭了,忍無可忍......所以本君特地向潮汕人民取經,搜羅了幾個經典「粿」的秘方,快來和我解鎖吧!
  • 福建人舌尖上的清明美食 這些你都吃過嗎
    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麥餡粿等清明小吃在平時也能吃到。日前,他向記者介紹了這幾種美食的做法。鼠粬粿 南安德化兩地做法不同昨日,家住德化楊梅鄉雲溪村的林女士趁著天晴,來到田間地頭拔鼠粬草。很快,她拔了滿滿一籮筐,原來,這些都是做「鼠粬粿」的材料。
  • 泉州石獅老街的「粿」香「粿」味(組圖)
    「粿」字在《康熙字典》解釋為:米食也,但當下的粿可遠不止「米食」這麼簡單——粿的原料除了米,還有糯米、面、薯粉等,粿的類別不僅有有皮無皮之分,還有鹹甜之分等等。此外,粿品的吃法也有多種,可即食,也可蒸、炸、配菜炒。在鳳裡老街,記者看到一個攤位上有著不同顏色的粿品,攤主小吳向記者介紹,自己賣的有紫薯粿、菜粿、芋頭粿、鹹粿等等,顧客常常以混搭的方式購買多種粿品。
  • 1碗糯米粉,1碗水,製作李子維同款白糖粿,香脆軟糯,還能拉絲
    1碗糯米粉,1碗水,製作李子維同款白糖粿,香脆軟糯,還能拉絲我是小C!用柴米油鹽烹飪菜餚,陪你走過三餐四季。上高中的時候,特別迷戀韓劇。劇中,小黃雨萱因為嘴饞李子維買的白糖粿,兩人產生交集。取景點美食那麼多,有名的鳳梨酥,古早味等等,為什麼偏偏是白糖粿。其實,這白糖粿主要是糯米粉製作的。粿,是福建及周邊地區十分常見的一類小吃總稱,主要是以米粉、米漿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閩南語地區把這類米製品叫「粿」。
  • 【廈門美食】同安碗仔粿,舌尖上的鄉愁
    剛剛端出來的碗仔粿略帶溫熱,晶瑩油亮,外圍一圈是用粘米粉加水調製成的粿,中間一沱為切碎的五花肉、荸薺和地瓜粉等混合攪拌的餡料,價格貴點還加有鵪鶉蛋、蝦仁、海蠣幹或香菇等「大料」,滿滿一小碗,蒸熟後呈潤黃的色澤,粿如溫玉般嫩滑,煞是誘人。
  • 草仔粿:艾草與粿的春季米食滋味,關鍵做法打造 Q 彈!
    春季點心理,Q 彈的草仔粿,使用艾草呈現漂亮的綠色外觀,咬一口清香滿溢。草仔粿是糯米類點心,你可能不一定知道,傳統清明節、重陽節時,它可是祭祖必備食物。草仔粿包有蘿蔔絲等內餡,可甜可鹹、柔軟卻有嚼勁,草仔粿融合著文化傳承和米食變化,意義深遠。草仔粿只能用艾草製作嗎?自製草仔粿,不能忽略的做法又有哪些?草仔粿怎麼來?
  • 「搓糖粿」盛織女眼淚
    在南安民間,七夕節有著獨特的民俗文化,讓我們一同去看看。    家家「搓糖粿」    祝福牛郎織女笑面相會    「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即「七娘媽」,而在中國民間七夕節流傳著「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閩南人將兩個傳說「合二為一」,共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七夕風俗。
  • 龜仔粿
    龜仔粿是汕尾市陸豐小吃之一。因為這種「龜仔粿」印上龜甲印,形象像只龜,龜是人們心目中延年益壽的神獸,因此,人們借喻全家老少像「龜」,一樣益壽延齡,吉祥如意,故稱「龜仔粿」。龜仔粿的做法是先用煮開的紅糖漿趁熱與少量糯米粉揉合至熟,稱「粿母」再融入生糯米粉慢慢搓勻,使之柔柔軟軟,像做包子一樣加入餡料,然後一個一個包好,印上龜甲印後,底部再貼上一種像梧桐葉或芭蕉葉等放在鍋裡蒸熟。也有的人家從地裡採摘些芷克草,用水搓洗取棉狀芷殼,加入「粿母」中揉合,做成的龜仔粿更富有彈性柔軟,口感更加清香爽口,吃後回味無窮,可與天津聞名的「狗不理」包子媲美,這便是大家所謂的「龜仔粿」。
  • 上饒地方色彩濃鬱的傳統小吃「鉛山燈盞粿」
    稻米做的美食,如燈盞粿、弋陽年糕、麻滋粿、韭菜粿、糯米煎餅等,真真讓飽享口福、大開眼界。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地處信江中遊邊的鉛山縣是江西糧食主產區。以大米為原料的各種小吃花式品種多,食味風格各具特色。其中「燈盞粿」最為獨特,是鉛山縣地方特產。更是長年風靡全縣城鄉,全縣各地市場小吃店甚至高檔飯店酒樓每天都有「燈盞粿」供應喜愛的食客享用燈盞粿」——故名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