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趁還沒過期,快陪孩子打卡這一百件小事

2020-09-19 朵媽陪娃




歲月匆匆,白駒過隙。


我相信每個有孩子的媽媽對這兩個詞都有著切身的體會。


從孩子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一個小肉糰子變成會跑會跳的鬧騰鬼。


我們總是為孩子操心,大到入學升學,小到衣食住行,恨不得事無巨細樣樣都替他們一一考慮周到。



有時候停下來,看著這個和自己血脈相連的人,也會心生感慨,是不是對他陪伴不夠。


畫這篇條漫的初衷是,我其實非常享受在閒暇時光,變身孩子的好朋友陪伴他們。


這幾年,我確實在用這些遊戲陪伴著朵朵長大。



如大家所見,她現在乖巧懂事,大方善良。


每當別人問我,怎麼養出這麼乖巧的女兒時,我都認為與這些遊戲是密不可分的。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如果你能陪他玩,讓他在玩中學,那一定比苦口婆心地和他講道理要來得輕鬆。


(想要和孩子一起解鎖陪娃一百件小事嗎,關注朵媽陪娃微信公眾號,搜索同名文章即可)


·未經授權拒絕轉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孩子學會做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陪娃100件小事
    我是朵媽,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004篇打卡文。看著孩子們長大,我不免生出一些對未來的惶恐:時間過得太快了,我好像還沒為孩子準備好各種東西——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的父母,註定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家庭教育一旦過期,很難再彌補
    但作家的朋友卻總是以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來搪塞。一旦父母「過期」了,再想教育孩子,花再多的時間和心力,也很難對孩子有實質的影響,只剩下嘆息、後悔的份兒。 當他在18歲的時候,父母才再度來到他的身邊,對於這一切,他是不適應,更是不知所措。 於是他們之間,便總是會有爭吵,有怒吼,有對抗。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教育一旦過期,就會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總是做出讓你感到困惑或擔憂的舉動,仔細回想一下,是否在他的過去,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種下了這樣的種子。 而這顆種子,究竟是父母播下的,還是孩子自己播下的? 不可否認的是,某種程度上,孩子的問題,也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教育一旦過期,家長後悔都來不及!
    以至於,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各種問題凸顯出來,家長開始疑惑:「我的孩子,怎麼不聽我的了?」龍應臺曾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有效了。」好不容易我的成績有了提升,老師都表揚我了,你們看不到,也聽不到,能不能多關心我啊,賺錢真的有那麼重要嗎?」而臺下的爸爸回答:「我們倆都是農村裡出來的嘛,沒怎麼讀過書,就想給姐妹倆創造好一點的條件吧,讓他們多讀一點書。所以就忽略她們了,沒怎麼陪伴她們。今後會好好陪她們的,多溝通多交流。」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畢竟愛自己孩子這件事不累!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但她也抱怨說,孩子性子慢,有時候喊幾聲都不搭理,也是分分鐘就點燃老母親的怒火!孩子還比較懶,什麼事都要媽媽幫忙,自己手裡有著急做的事,孩子還扒著哭鬧,明明培養了那麼久,還和其他孩子一樣不省心。
  • 帶孩子「擺攤」一下午,只賺了16塊錢|陪娃100件小事
    前幾天萱萱媽向我傾訴:沒生娃前,整天都是貌美如花,有了娃後立馬變成老乾媽。都希望孩子能懂得父母的不易,然後努力學習,未來能夠有一個好的生活。,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去體驗賺錢。 通過陪娃擺攤這件小事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003篇打卡文章,我帶朵朵打卡了兩個陪娃小遊戲,如果你想加入我的陪娃打卡小分隊,私信我參與活動。
  • | 陪娃100件小事
    用100個親子遊戲,記錄100個陪娃瞬間,回歸我陪娃的初心。我是朵媽,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二篇打卡文。掉到水裡看不見【打一自然現象】屋子方方,有門沒窗7.中秋晚安繪本賞完月亮也該睡覺了,有孩子在家裡
  • 龍應臺:有效期內才是父母
    原標題:龍應臺:有效期內才是父母 她跟著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進來,兩個人手上都各有一支煙。穿著很新潮,塞著小肚子,後面寡出腰的部分還有一個刺青。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餚上也有刺青。兩個人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是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這讓我蠻感慨的,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   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外國女孩時,她才8歲。
  • 暑假陪孩子做好這幾件小事,比補課更有意義!
    文:憑闌暑假來臨,離開了校園的約束,孩子的空閒時間多了起來。應該讓孩子怎麼度過這一假期才更有意義呢?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產生於業餘時間。」一、體驗生活有心理學家曾指出: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現在大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根本體會不到生活的不易,父母掙錢的艱辛。
  • 做父母的有效期有多長?
    孩子越長大,就離我們越遠,就像現在我們也是一年回家看父母一兩次,常回家看看已經是一種奢求了。著名作家龍應臺曾說過: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孩子十歲以後,任憑你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因為你們過期了。只要超過孩子最依賴的十年,父母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影響。
  • 自信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對了這件事
    前幾天,一位媽媽向我諮詢:今年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了,原本覺得自家孩子挺好的,可是上了幼兒園才發現差距,別人家孩子口渴了就敢跟老師要水喝,我們家孩子就不敢說話,只在老師統一發水的時間喝點水,嘴巴一點都不甜,說了他幾次,還開始哭鼻子了,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後來我了解到,孩子之前是老人帶,經常是在老家住一段時間,在父母身邊住一段時間,上幼兒園之前正好是暑假,剛從老家回來。
  • 陪孩子看星星的3件浪漫小事,讓你的愛藏在星空裡,一直陪伴孩子
    這是乖媽育兒第107篇原創頭條。這篇文章,寫給願意陪孩子數星星的你。我很喜歡農村的生活。每當夜幕降臨,一群孩子坐在屋外看星星、月亮、銀河、飛機。她告訴我天空中有三顆明亮的星星連成一條線,那是獵戶的腰帶,周圍方正的四顆是他的身體。她跟我講述不同星座的故事,每個數星星的夜晚我都聽得津津有味。長大離家,每當抬頭看到獵戶座,心中都會升起一股暖意。父母的愛,就在一次又一次數星星的時候,悄悄潛藏在星空裡。
  • 30天親子打卡|陪伴孩子不得不做的50件事
    >愛孩子的家長都知道,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通過陪伴能給孩子帶來最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然而,家長在點頭稱讚的同時,也表示了自己的無奈:「不是不想陪孩子,而是真不知道該怎麼陪。」」,用30天的成長打卡、50件具體陪伴的小事、60天專業育兒群陪伴,教你學會如何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 家庭需要儀式感,這20件事值得父母陪孩子去做
    家庭需要儀式感,這20件小事值得父母陪孩子去做 說到儀式感,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愛情,那麼儀式感和孩子有什麼關係呢?也許孩子的在精神上需要父母的陪伴。 也許一件充滿儀式感的小事,會讓家裡的幸福指數倍增,會讓孩子擁有更高的情商,讓孩子內心充滿愛,下面的這20件小事,家長不妨陪孩子體驗一下。 1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請允許孩子下雨時踩水坑玩泥巴,允許孩子扒沙土,哪怕他的衣服會很髒,髒了大不了再洗。
  • 智慧的父母成就優秀的孩子,這5件小事,看出父母的大智慧
    其實大智慧都蘊藏在小事情當中,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學會做這5件事,就能夠成就大智慧。第一件事是學會聆聽孩子。不管孩子是聊日常瑣碎還是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父母都要耐著性子傾聽。學會傾聽是走進孩子生活,與孩子搞好親子關係最重要的一步。只有與孩子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願意服從父母的管教。所以,無論父母再忙,孩子說的話再幼稚,父母都要給予孩子最大的耐心,聆聽孩子所說的一切話語。
  •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這一件件小事
    ▽結婚▽生活安定下來▽然後你們有了孩子你可能會問,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循這種逐漸被遺忘的模式,那人生有什麼意義呢?下面的故事沒人會告訴你,但你一定會經歷:人生就是你出現,成為父母生活的快樂。▽即使孩子在家,也忍不住偷親40歲的另一半。▽另一半已經暴怒,你還肆無忌憚「排毒氣」。▽60歲也堅持跑完馬拉松。
  • 社保卡的有效期是多長時間?以前沒注意,社保卡過期了怎麼辦?
    我們或許都知道,我們的身份證是具有有效期的,駕駛證也是有有效期的,如果不及時的更換,就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變。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我們的社保卡也是具有有效期的,如果不注意甚至可能會影響你領取養老金。
  • 改變世界這件小事,每個孩子都可以做到!為什麼不是你的孩子?
    這是在開玩笑麼?我都做不到,何況是小孩子!其實,改變世界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難。比如舉一個簡單的小例子:如果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回收一個易拉罐,那麼就能再生14億多個易拉罐。這件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難吧。再或者說,我們地球上每一個人都種一棵樹,那麼我們就有超過75億棵樹來吸收二氧化碳。
  • 尿床這件小事,關乎孩子的自尊,父母的態度對孩子影響巨大!
    尿床這件小事,或許就是一個小插曲,很快就過去了,但也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心理陰影,背負一生,關鍵在於父母不同的應對態度。父母的話讓她倍感羞恥和壓力,晚上睡覺前,總是擔心自己再次尿床,然而越緊張越「犯錯」,居然真的又尿床,爸爸生氣地說:「事不過三,如果再有第三次,就對你不客氣。」,誰知第三天她又尿床了,父母不但訓斥她,還懲罰她不讓吃飯不讓喝水。從那以後,她就像被詛咒了一樣,不斷地尿床。
  • 從打針這件小事開始,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如果不是恐懼到了極點,怎麼會爆發出如此「驚人」的能量,可以想像,這件小事,給女孩帶來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 帶5歲到10歲之間的孩子去打針,一定是父母最頭疼的事情之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理智還不足以讓孩子克服恐懼,但是孩子的力氣卻已經不小了,父母也很難強制性的控制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