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是心態學,就是讓你幸福的學問。從教人學會勇敢合作開始。
人生三個追求:
人都想要自由
人都想要幸福
人都想要進步
自由是什麼?
自由:擺脫因果束縛,做到無條件的選擇行為。一切都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康德,把所有生存、恐懼、欲望、情感等,所有能驅動人的東西都叫傾向性。出於傾向性行為叫假設律令。
假設律令:如果什麼就什麼的條件反射行為,都是不自由不道德的。
絕對律令:無條件的自由選擇行為,就是沒有為什麼,就該這麼做的行為才是自由的道德的。
什麼是幸福?
幸福等於貢獻感,就是你的存在有價值,就是被需要。
貢獻與貢獻感的區別:
貢獻只看行為標準,論行不論心,客觀唯實。
貢獻感只看存在標準,論心不論行,主觀唯心。
幸福是主觀唯心,主觀都可瞬變,所以阿德勒說:人隨時可以改變,馬上就能幸福。
什麼是成長?
成長就是不斷自我完善。
一切的美好都是自我完善的副產品。
自我完善就是學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實現三大追求,必先理解三大問題:
人為什麼總對現狀不滿?
人如何實現超越自我?
人如何實現人生意義?
人為什麼總對現狀不滿:
不滿是超越自我的動力,來源自人底層的兩大動力自卑感與優越感。
人如何實現超越自我:
1.課題分離
2.關係視角
3.主觀解讀
4. 未來目標
5.反省經驗
1.課題分離:人與人交往的首要準則。
課題分離:選擇結果誰負責這就是誰的課題。誰選擇,誰負責,就是誰的課題。
人與人之間,畫出一條分界線:每個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要去幹涉別人的生活,也不讓別人來幹涉自己的生活。
不要考慮別人如何如何。只須考慮我該怎麼做。
我愛你與你無關。
我好好工作,與老闆無關。我選擇這份工作,我就把它就做好,至於老闆如何待我。那是他的課題。做好自己,不管別人。就是不要幹涉別人的自由!
阿德勒心理學:不求改變他人,只求改變自我。
阿德勒:追求自由平等的人際關係,所以反對賞罰教育。既不批評,也不表揚。做事出自內驅動,喜歡事物本身。
如果沒人表揚,我就不去做好事嗎?
如果沒人懲罰,我就要去做壞事嗎?
阿德勒不贊成,父母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人生。因為孩子的人生是人生。你的人生就不是人生了嗎。這不符合平等的人際關係。
2.愛給人關係視角:
課題分離不是為擺脫人際關係,而是為在自由平等的前提下建立人際關係。
人應該珍惜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愛能讓人轉變人生主語:從我變成我們,讓自我消失,讓我們湧現。實現超越自我,真正接納世界,解決人生分工合作問題!
3.阿德勒一個心法:主觀解讀,就是你如何看待。
人並不是活在客觀世界上,而是活在主觀世界上的。問題不在於世界如何。而在於自己怎樣。
事物好壞,詮釋在人。
4.阿德勒目的論:決定人行為的是未來目標,人的一切行為都是有目的。
弗洛伊德原因論:決定人行為的是過去原因。人的一切行為都是有原因。
目的論更具建設性
重要的不是找造成問題的原因。而是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重要的不是是什麼,而是如何做。
5.經驗>經歷:重要的不是經歷,而是從經歷學到什麼經驗。
人生最大問題是老得太快,學得太慢。學得太慢的人就是不懂反省的人,只有經歷,沒有經驗。白白浪費人生經歷,對人來說,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獲得什麼經驗。
阿德勒思想表明,人的力量無窮大。如果我改變,世界就會改變。世界不是靠他人改變只能靠我來改變。
人如何實現人生意義:
人生沒有個體意義,只有社會意義。
如果你從自己完全孤立角度看,人生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
如果你把自己放到人類及宇宙視角看,才能找到自己的社會意義就是利他。要推進社會發展。
所以才教人勇敢去參考社會分工與合作,才說人際關係既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又是一切幸福的根源。
人生的職業問題,婚姻問題,交友問題,本質都是合作問題,要一顆真誠利他心。
一切問題都是合作問題。所有束縛都是思想束縛。
阿德勒心理學否定追求他人的認可。阿德勒說,正是對別人認可的追求,扼殺了你的自由。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
人際關係的幸福:
低級的幸福:靠比較得來的優越感,你的幸福是建立在別人的不幸上。
高級的幸福:靠奉獻得來的價值感,你的幸福是建立在別人的幸福上。
阿德勒所倡導的這種思想是「形成自身閉環」。也就是說,你的思想與行動,都應該在你自己身上形成閉環。
他們不去控制對方,他們只控制自己。
例如:我向你道歉,只是我真的意識到自己錯了,而不是為了你的原諒。因為決定原諒不原諒我那是你的事。自己做的一切只出於自己心裡相信這麼做是對的。
阿德勒核心思想:你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一切都無關,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
你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你自己選擇的。你的選擇與一切無關,只取決於你自己。
阿德勒給諮詢者三個談話選擇:
可惡的他人
可憐的自己
以後怎麼做
強者只談以後怎麼做
阿德勒心理學總結就一個問題:我要做出什麼樣的改變才能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