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朝鮮六天的時間裡,不經意間邂逅諸多人和事,感受簡簡單單的到歲月靜好之間,朝鮮人似乎過得更有味道。
客觀來說,朝鮮人並不富有。我們在一份聯合國統計司公開的193個成員國2018年GDP數據上看到:2018年,整個朝鮮的GDP約為18347.78億朝鮮元,折合美元約為174.87億美元。而朝鮮人口則為2550萬人,簡單一平均人均GDP接近700美元。這個數據與第175名的烏幹達差不多,烏幹達人均GDP為724美元。
按理說,收入不高,宵衣旰食,緊張忙碌是常態吧,感覺還真不是。朝鮮人似乎很悠閒,他們享受這種簡單且悠閒的日子。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一下:
首先,不愁吃喝的小日子。
在我們的習慣想法裡,工資低就代表購買力差,日子拮据,但在朝鮮不這樣。
朝鮮百姓並不是單靠工資來養活自己的。朝鮮實行供給制。普通職工,尤其是生活在平壤的市民,他們雖然每月發到手裡的錢不多,但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並不缺少,因為隨著工資發放的還有各種票證,憑著票證可以用低於市場的價格買東西,甚至免費領取物品。
朝鮮的商場分為三種:供應點、商店和涉外商場。前兩種商場是不允許外國遊客購買的,導遊甚至不會讓你進門。
供應點就在居民住宅區的周邊,很多時候就是簡易的售貨亭,但在這裡可以買到生活必需品,比如米麵油等,這些售貨亭還起到了橋梁的作用,統計每月居民消費物品的多少,發放各種臨時性的補助等。這些售貨亭也是國營的,你可以憑票購買。
大一些的就是商店,在這裡可以買到電視機、冰箱、空調等大件耐用消費品,而這些商品,很多也是憑票購買的。在這些商場的大門口,還會經常張貼一些宣傳廣告,告訴市民最近哪些商品在打折促銷,低價供應等。
最豪華的就是涉外商場了,主要包括友誼商場、第一百貨、大城百貨商店等,這裡的進口商品非常多,但價格也實在不便宜,一般情況下,當地市民是不來這裡購物的。當然,以前的時候,即便你有錢也不賣給你,比如第一百貨,很多商品僅僅是陳列用,你能看不能買。只有紀念日等重要節日,才憑票限量供應。
如今,這些地方是中國遊客行程中的一站,導遊一般都會帶團來集中購物的。
這些地方商品的標價也很有意思,很多商品都是用歐元來標註價格,你打算用人民幣來買,很簡單,直接在這個價格上乘以10就可以了。
雖然不便宜,但絕對保真,因此中國遊客還是捨得掏腰包的。當然,購買商品也大多為化妝品、人參土特產、民族服裝、工藝品等。
其次,福利好,平時還真沒有什麼可花錢的地方。
在朝鮮,導遊最炫耀的就是她們的三大福利:住房免費、上學免費、看病免費,是對當地老百姓高呼的「世上無所羨慕」最好的注釋。他們甚至還為此寫了一首歌曲:
天空啊那麼藍
我的心真愉快手風琴聲音多悠揚人們都和睦相處生活我的祖國無限美好我們人人都如親兄弟在這世上無所羨慕
這首歌曲已經誕生有半個世紀,但經過牡丹峰美少女樂團的改編後,再一次風靡起來。
朝鮮的房子很有意思,免費分給你後,每月要象徵性交房租,房子出現漏雨等質量問題的時候,也只要向上報告申請修復即可,不用掏錢。每月交的那點錢根本不夠修繕費用,都是房管部門補貼。
朝鮮中小學每年的開學日期是4月1號,今年特殊,拖到了6月3日。一般情況下,孩子們都會在開學之前領到學校裡發的新校服、書包、鉛筆、筆記本等學習用品。平壤一些條件好的中學,還有免費的午餐提供。孩子們上學,上午文化課,下午各種興趣小組自由報名,並且都是免費培訓。放學後,沒有補習班、寫不完的家庭作業。
客觀來說,朝鮮的醫療設施、醫生技術水平乏善可陳,但架不住免費啊,你有個頭疼腦熱的,直接就近去醫院,看完醫生,拿藥直接回家就可以了,不用考慮錢的問題。
最後,歲月靜好下的小懶惰。
朝鮮這種歲月靜好的日子,是計劃下的必然。佔據最大數量的國營單位,工廠生產什麼、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都是提前計劃好了的,不受市場影響,不存在生產出來沒人要的問題。所以,就連街頭的門店,也設計得比較簡單,和普通的門臉差不多,不張揚,不花哨。根本聽不到有高音喇叭做促銷。
平壤市民基本上都是國營單位的職工,沒跳槽的,很多人從上班到退休,就在一個廠子裡,每天一早出門, 排隊等公交,傍晚再坐公交車回來。從家到單位,再從單位到家,兩點一線非常規律。這種狀態下,你不想歲月靜好也沒辦法。
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參觀了平壤金正淑紡織工廠,這是朝鮮的老牌紡織企業,據說有8000多職工,絕大部分是女工。走進一個車間,車間牆壁上張貼著很多加油鼓勁、努力生產的海報,空中還懸掛有條幅。在我們的指指點點下,女工們該幹什麼幹什麼,就當我們不存在,一看就是習慣了這種場合。從這一點來看,她們在工作的時間裡很認真。
但是,行走在平壤街頭,尤其是傍晚下班時間的街頭,你會有另外一個懶散的印象,尤其是這裡的男人們,街頭公園空地,三三兩兩紮堆聊天,走路慢悠悠。大同江邊,一長溜全是釣魚的人,並且是年輕的小夥子。似乎他們有大把時間可以消耗。
最後,我們再補充一個小場景:開始旅行,坐火車經過新義州車站的時候,我們發現四個工人在修護一根站臺雨棚的水泥支柱,看樣子是準備打磨後重新修補,然後刷漆。按照我們的估計,咱身邊的工人,四個人半天就能完成。但是,六天後,當我們結束行程,從平壤坐火車回來,再一次路過新義州站的時候,竟發現那四個哥們還在認真繡花般施工著。這效率也真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