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570年前的15世紀朝鮮人民創製了獨有的民族文字——訓民正音。
朝鮮民族從三國時期使用吏讀文字,1444年1月(陰曆1443年12月)創製了最發達的文字訓民正音。
顧名思義,訓民正音這個名稱意味著教育老百姓的正話,即把教老百姓正話的優秀文字,改稱為「正音」或「諺文」。
所謂「正音」意味著它反映朝鮮文字的優秀特點,「諺文」意味著它是廣大的平民所用的文字。
《世宗實錄》(1454年編撰)25年12月條中寫道:「本月國王親自製造諺文28個字……這叫訓民正音。」《訓民正音解例》(1446年)中鄭麟趾(1396-1478)的文章裡也有記錄:「癸亥冬我們國王製造正音28個字。」其中,癸亥冬是陰曆1443年12月。
在當時的國王世宗(1419-1450在位)的親自主持下,鄭麟趾、崔沆、樸彭年、申叔舟、成三問、姜希顏等人一起集中智慧創製了訓民正音。
訓民正音是繼承古代的朝鮮文字神志文字而作的。起初有28個基本字和把基本字合用或在基本字上加符號來用的合用字。
訓民正音是最發達的文字,具有多種特點。
一是它屬於文字中最發達的類型即出氣文字(字母文字)。從文字發展的角度看,出氣文字是一種發達的文字,尤其最適合於記錄音節豐富,子音和母音豐富而協調的朝鮮話。因而這種文字能夠很好地記錄朝鮮話豐富的語音不消說,還能記錄幾乎所有國家的語音。
二是基本上把音韻體系和文字體系相對應,能夠記錄曾存在過的一切語音。因為這個文字是深入研究朝鮮話的音韻和音韻體系而作的,就能夠用基本字表達幾乎所有單獨音韻,還能夠用基本字記錄正在消失或形成的語音。
三是它的製造原理很獨特,即模仿發音器官的模樣而作的。先模仿著舌、唇、齒、喉等發音器官製造基礎文字,再以此為基礎根據語音的特點加上筆畫或把兩三個字合併,來系統地製造其餘所有的文字。
四是它既易學又方便。因為基本字有28個,數量小,筆畫簡單,而且有系統地互相聯繫著。根據語音的特點,能夠從原理上容易理解每個文字。
訓民正音為朝鮮民族的語言生活和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投稿或商務交流—
請聯繫微信:cdl2282247
旅居朝鮮的中國商人,為您呈現一個積極、正面、真實、客觀的今日朝鮮,敬請關注
「大力視角」(微信:cdl5777)
「BBL朝俄野生海鮮」為國內終端餐飲店提供原生態野生海鮮一站式解決方案,歡迎洽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