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說:「韓字」是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

2020-12-23 大龍評影視

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都有各自值得驕傲的地方。他們會對自己本民族創造的文明成果,無限地推崇。我們上下五千年,泱泱大中國是這樣,韓國也一樣。

韓國YTN電視臺,是韓國重要的新聞報導機構,是韓國重要的思想文化基地,是當今韓國最具競爭力的主流媒體之一,主要對韓國各類新聞加以報導,推廣韓國各類電視節目和頻道等。其官方網站主要報導各類新聞,介紹電視臺頻道和節目等。網站上曾發表題為《韓文是知識革命》的文章。文章稱「韓文是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但韓國人往往說不出韓文真正的優秀性」。

於是,《朝鮮日報》,作為韓國影響力最大的新聞媒體,也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曾借著外國學者之口,報導過很多關於韓字的贊語:

美國著名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曾說:「韓文是世界上最簡單而又最偉大的文字,並讚揚世宗大王就是韓國的『達·文西』。」

在美國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科學雜誌「發現」1994年6月刊登載了Jed Diamond學者的一篇題為「正確的書寫」的文章,文中高度評價說「韓國使用的韓文以其獨創性和組合字母的靈活性,堪稱世界上最科學的文字」。他還說「韓字書寫起來既簡潔又美觀,所以韓國的文盲是世界上最少的」。

KBS(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臺),是韓國最大的國營電視臺,地位等同於中國的央視,也是韓國三大主流電視臺之一。在其欄目中,也介紹了韓字值得驕傲的地方:

環球時報刊登過的文章內容

美國馬裡蘭大學教授羅伯特.拉姆塞,在韓國駐美大使館舉行的第563屆韓文節大會上稱:「韓文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字,世界上沒有比韓文更優秀的文字。韓文是世界的字母!」

身為著名語言學家的拉姆塞教授認為,韓文是發音和文字具有相互連貫性的科學化文字。「韓文是在任何一種文字也無法找到的偉大成就,是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他還說,韓文是表現出韓國高度文化水平的象徵,也是給予全世界的禮物。

幾年前世界各國的語言學家們在法國舉行了一次學術會議,雖然韓國的學者沒有參加這次會議,但是在會議上曾提議將韓文作為世界共同語。這著實令人吃驚不已。

1986年5月,漢城大學的李炫馥教授到英國的Russ大學(暫不知大學中文翻譯,有知道的可留言評論)的語言系進行訪問。當時大學裡的傑弗裡·桑普森(Geoffrey Sampson)教授高度評價韓字,稱韓字是根據人的發音器官創造而成,這已經令人嘆為觀止,但更令人折服的是其從聲學角度出發,在基本字體上添加筆畫來形成統一體系的字母,這種文字的派生方法有著嚴密的體系,出色至極。

韓字雖然是表音文字,桑普森教授卻將其歸為新型文字一類,他的這種歸類方法再次證明了韓文字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字。

1997年10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韓國的「訓民正音」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並記入史冊。 「訓民正音」就是朝鮮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李祹與其子第五代國王文宗大王李珦主導創製的韓國語與朝鮮語文字,又稱諺文。

了解到這裡,我們一定會先否定,但我們可以試著了解了解韓文的一些特點,再下結論:

公元15世紀以前,朝鮮王朝的士大夫階層通行漢文,並有輔助閱讀、記錄朝韓語發音或語法的吏讀和鄉札等基於漢字之書寫手段,但並沒有獨立記錄朝鮮語的文字。由於朝鮮語與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系,使用漢字記錄朝鮮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加之一般百姓不懂得漢文,非常不利於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為了解決韓民族書寫文字的問題,1443年朝鮮王朝世宗大王組織一批學者創造了適合標記朝鮮語語音的文字體系——諺文。諺文,即非正式文字,和日語的「假名」意義近似(日本稱漢字為「真名」),韓國稱其為「韓字」,朝鮮稱其為「朝鮮字」。其俗稱「朝鮮字母」、「音文」、「訓民正音」等,是朝鮮語所使用的表音文字。

諺文有10個元音和14個輔音,由「、、、、、、、、、、、」等字母拼合組成,共有11514個字符。既簡單又具系統性,能全面地記錄朝鮮語的語音。諺文易於學習和印刷,亦易於儲存於計算機中,因而諺文的出現對於減少文盲、促進出版事業發達貢獻甚巨。「諺文」這些文字當時被稱作「訓民正音」,意為「教老百姓以正確的字音」。然而由於朝鮮文人和貴族的抵制,諺文直到20世紀才被廣泛使用。

《訓民正音解例本制字解》韓字字母的來歷

20世紀初期朝鮮被日本吞併後,民族主義的覺醒讓當時的朝鮮人開始排斥在朝鮮半島流行了許久的漢字。1940年他們發現了《訓民正音解例本制字解》(發行於朝鮮世宗28年,1446年),宣稱諺文的子音與母音是根據人的口腔構造、中國古來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陰陽學說而創製出來的。諺文也成為主要書寫文字之一,這時候諺文與漢字混用。

韓國第3任總統樸正熙

直到1948年以後,朝韓兩國相繼廢用漢字。最著名的是20世紀70年代前期,即韓國總統樸正熙(樸槿惠的父親)時期下令全國統一以純諺文書寫的方式為主,漢字變成只有消除歧異時才會出現,漢諺混寫目前只局限在醫學、法學和宗教書籍上。

因為諺文同音詞多而容易混淆語義,如「故事」、「古寺」、「古辭」、「告辭」、「告祀」及「枯死」等都寫作「」,因此必須根據上下文,才能判斷詞義。所以,從筆者看來,「韓字」的實際展現效果,其實可能就是我們小學時候學的漢字拼音。只是它的高級之處在於,「韓字」組字的時候以音節為單位,一個音節組成一個「韓字」,每個字的部件排列遵循「從左到右,自上而下」這兩個基本規則。「韓字」現有11172個音節可用,也就是11172個「韓字」,實際上這些「韓字」並沒有被全部使用。

相比之下,漢字確實比韓字多出了數倍,如《康熙字典》收集了47035個漢字,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海》收集87019個漢字(其中重複字320個);北京國安資訊設備公司漢字庫公布,共收集有出處的漢字91251個漢字。

也就是可以這樣理解,一個漢字對應的可能是佔用多個字符的拼音,而韓字可以將它們的字母按照漢字上下,前後,左右結構,聚成一個類似單個漢字的表音字,在計算機上也就只需要佔用一個漢字的字符數。

這或許就是他們一直強調的,韓字既能很好的表音,也具有書法性,更能夠快速適應計算機輸入的原因。他們使用的輸入法,其實就是將他們韓國創造的元音、輔音等符合,對應上英文鍵盤上的字母。韓文字最複雜的字也就按四個鍵盤完成。 一般兩個或三個,而且在鍵盤上分布的很合理。只要學會了,也就能達到他們所說的:一分鐘可以打字500多個韓字,普通人200~300韓字。

然而筆者認為,或許是因為韓字只是表音文字,拼音文字,才讓它省去了漢字輸入拼音以後再選字的鍵盤操作。

而且看韓字的文章,就像我們看無漢字的純漢語拼音字母寫成的文章一樣,要讀出來才能猜其意思,這就是韓文的不方便處。不像漢字寫的文章,能夠一目了然。

雖然漢字似乎在退出韓國人的日常生活,但漢字留下的影響沒法消退。因為現在的韓國詞彙中,70%來源於漢字詞。連韓國人身份證上仍不得不保留漢字,以免同音字引起誤會。 2016年年底,韓國教育部表示,從2019年起,韓國全國小學五到六年級教材將標註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而一些韓國父母已經在教孩子漢字。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收集整理的資料,如有差謬,歡迎評論區留言指正。也歡迎懂韓語的朋友們,發表專業的看法。你覺得「韓字」能稱得上「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嗎?

相關焦點

  • 韓媒贊韓文為「最優秀文字」 日網民稱韓國人自導自演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  韓國媒體近日發表文章稱,「韓文是最優秀的文字」,並有日本學者稱讚「韓文的誕生是奇蹟」,引起了日本網民的熱議。有網民直言韓國人又開始「自導自演」。韓國YTN電視臺網站10月9日發表題為《韓文是知識革命》的文章。文章稱「韓文是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但韓國人往往說不出韓文真正的優秀性」。
  • 韓國人認為韓文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欲挑戰漢字的權威
    長期以來,在韓國一直流行「韓文優越論」的觀點,韓國人認為韓文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甚至還在全世界推廣韓文,想要挑戰漢字和拉丁字母在世界上的地位。在當今世界有一些地方的少數族群,至今沒有自己的文字,韓國人一直想在這些地方推廣韓文。
  • 韓媒稱韓文是最優秀文字 日學者贊韓文誕生是奇蹟(圖)
    文章稱「韓文是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但韓國人往往說不出韓文真正的優秀性」,但日本的一名學者就韓文的優秀性進行了分析。文章稱,日本國際教養大學客座教授野間秀樹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韓文自身的體系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很有深度」。他還說,韓文從以前只有發音演變成了文字,從一千多年的漢字歷史中誕生出的韓文,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 韓國人為什麼要「復活漢字」?8分鐘看完朝鮮半島的文字歷史
    即使在近代中華沉淪後,漢字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比如日文中仍有大量的漢字,然而在朝鮮半島,情況似乎有些不對,朝鮮半島現在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都是用著自己的民族文字——諺文,這裡面是不含漢字的。但是,要說韓國人完全不懂漢字,好像也不是…那麼,朝鮮半島的漢字歷史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文字的效率:中英韓日四國文字識別效率對比,中文遙遙領先
    文字有兩面,一面是記錄信息,一面是識別信息。人能否快速高效的識別文字中的信息,是該文字先進與否的重要標準。目前世界有四類文字:以中文為代表的象形文字,以英文為代表的表音文字,以韓文為代表的拼音文字,以日文為代表的混合文字。這四大文字,誰的識別效率最高?
  • 韓國人在外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中國網友:宇宙都是韓國的!
    這些韓國網友在油管上大肆宣揚其所謂的「漢字歸韓」理論,甚至還搬出了自家的一個什麼語言學大師陳夏泰的理論,並以此為依據,有恃無恐地進行宣傳。這個陳大教授是韓國仁濟大學的客座教授,曾於1998年在韓國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全國漢字教育促進總聯合會,到2011年更是公開聲稱漢字並非中國文字,而是韓國人的祖先東夷人所創造的文字,順嘴提一句,說孔子乃韓國人後裔的也是他。
  • 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字母文字?
    大約在公元前3200至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埃及也出現了象形文字。至公元前17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北閃米特人發明了由輔音字母組成的書寫體系——北閃米特字母。進入公元前13世紀後,腓尼基城邦逐漸走向繁榮。
  • 駐韓美軍基地出現中文標語原來韓國人這麼「哈中」
    在古代朝鮮,它是屬於二流文字。只有貴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讀文字(漢字)」屬於朝鮮一流文字。二十世紀滿清被歐美列強瓜分,甲午戰爭又被日本打敗。曾經作為朝鮮宗主國的中國再也不能獲得朝鮮的尊重。中國文化和文字也在朝鮮走下神壇,變成了二流的文字。原來二流的拼音文字成了官方文字。實在是諷刺。
  • 印度女學者:漢字是人類歷史最深刻最偉大的文字,誕生於3萬年前
    印度著名女學者米爾卡丹妮,發表了她對於中國漢字文化的總體看法,她認為:華夏中國的漢字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美深刻偉大的文字,漢字的全息性表明漢字是人類歷史最具有信息穩定性和表達能力的文字,漢字的多層次內涵性,極其簡潔的文字構成,文字語言表達的悠遠性,跨越幾萬年的含義超穩定性,使得漢字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具有強大文化生命穩定性的文字!印度女學者米爾卡丹妮近照。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要標註中文名字?拼音文字存有很大的短腿!
    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漢字曾經是東亞不少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的官方文字。華夏文明作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影響到了周邊很多地區,漢字對這些國家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越南人則很懶惰,把漢字的形、音、義都借用過來,發明了喃字。
  • 韓國文字的去漢字化
    與文字中去漢字化的趨勢相反,今天在韓國學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們在京畿道開會的時候,東道主為我們專門安排了一位韓語翻譯。早晨8點半她來到酒店大堂與我們匯合之前,已經先在首爾一家韓國大企業一對一地為一位高管教了一個小時的漢語。首爾有一家富有活力的會展公司,叫「蘭士久」,擁有多名留學中國的韓國年輕人,他們畢業於清華、人大和師大,漢語說得非常好,其中有的甚至帶有明顯的京腔。
  • 有韓國人在外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中國網友:宇宙都是韓國的!
    每天都有最新最熱的社會突發事件分享,讓您足不出戶知天下事。本公眾號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這個陳大教授是韓國仁濟大學的客座教授,曾於1998年在韓國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全國漢字教育促進總聯合會,到2011年更是公開聲稱漢字並非中國文字,而是韓國人的祖先東夷人所創造的文字,順嘴提一句,說孔子乃韓國人後裔的也是他。
  •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帶你認識「文字」
    文字的性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形、音、義的統一體,是人類最重要的輔助性 交際工具。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也可以說明文字的產生要晚於語言。語言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語言要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一發即逝不能留 傳到異時異地。為了突破語言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人類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在口語的 基礎上創造了文字。有了文字,口語通過文字的記錄而轉化為書面語,從而使語言產生了口 語和書面語兩種形式。
  • 韓學者稱中國古貨上文字疑為韓文 復旦教授批駁
    韓國周易研究專家李贊九(音)博士在新作《錢》中稱,中國古代貨幣尖首刀上有兩個疑似韓文的字,其中一個字意為「錢」。他說,中國古代貨幣研究專家李佐賢的著作《續泉匯》、中國的《燕下都東周貨幣聚珍》和《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篇》都收錄了刻有韓文的尖首刀拓本,而李佐賢等學者並沒有認出這兩個字,將其歸為「未知文字」,若這不是漢字,應將其視為韓文。
  • 文字源流開篇(說文解字)
    從小我們被告訴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上古時期唯一留存下來的活的文字,是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那麼漢字是象形文字嗎?有一部分是,可能造字之初象形佔的比例更高。中國的文字最古老嗎?這個問題和中國的文明是不是最古老相類似。現在一般認為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非常成熟,要早於中國古文字。
  • 談談象形文字與字母文字
    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三種文字 ,即華夏漢字、古埃及聖書字、兩河流域楔形文字,都是象形文字;要說明的是——後兩者是前者在西亞、東北非的傳播地方化形成的文字,且雖然後兩種文字雖然夭折得很早,卻留下了字母文字;唯有華夏漢字,經數千年演變發展,到甲骨文階段,已日臻完善,初具「六書」之功,
  • 韓國人為什麼會在身份證上,用括號額外寫上中文名字?
    韓國人身份證上要備註漢字的原因,跟韓語形成過程中,存在的固有缺陷有關。按照人類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先有語言,再有文字。人類歷史上著名的幾大文明,都先後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系統。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朝鮮半島當時並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不使用漢字,那就沒有文字可用。畢竟當時的東歐也蠻荒著呢,影響力也到達不了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百姓,自然多數是以當地語言為主,相當於中國的一種方言。按照現代的定義,這些百姓因為不識漢字,全部屬於文盲。
  • 人類文明史上最有特色的兩種文字,漢字沿用千年,拉丁文卻消亡?
    這就是一個可以說最熟悉的陌生文字。拉丁文起源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的拉丁部族,隨著羅馬帝國的強盛,它曾經是統治全歐洲的官方語言,而今它卻成了博物館牆上的文物,在感慨之餘,也讓我們對它的命運充滿好奇。西安的石碑可以說是漢字的「資料庫」。在這裡我們能夠清晰的感覺到中國5000年沒有間斷的文字沿革。
  • No19: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意文字之比較(中)
    漢字是當今唯一尚存的表意文字。是人類起源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早在三千五百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已經是成熟的文字了。這說明漢字產生的時代遠比這個時間更早。如,一個「大」字。添一不同的筆畫就是另外一個字了。如天、太、夭、千、夫;而用218個不同的部首偏旁會組成更多的文字來,如,「盒」字是由人、一、口、皿四種部件(筆畫)組成,造字組詞可以信手拈來。所以其單字,詞彙日益增多。在秦末的字書《蒼頡篇》中,以六十字為一章,凡五十五章共有三千三百字。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全書共分五百四十部,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
  • 【80】表意文字?形意文字
    一方面,人類創造文字的實踐總是朝著「便捷、準確」的大方向發展的。也就是說,最初創造「以形示音」的文字實踐中,經驗啟示他們不斷地去契合人腦的聯想性思維,而融入「示意」的功能,但是,依然沿著創造的「初心」而行——即不斷地通過音節的組合(音節串),滿足豐富詞彙的需要。謂之「初心定性」,依然是「形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