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大臣為爭一碗王八湯不惜刺殺國君,從此產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2020-12-20 大咖說史

一個君王想要更好的治理國家,長久的維持國內穩定,就一定要做到公平,並且尊重每一位公民。如果當皇帝的無法做到公平,或者無法尊重任何一位臣子,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對君主本身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

小編今天所說的這個故事也和君主治理國家的態度有關,而故事的起因,僅僅是為了一碗王八湯,結果一個大臣竟然把國主殺害了。

故事到底是怎樣的?殺害國主的大臣是誰?他為什麼非要殺死一國之君呢?

圖片:一國之君與大臣劇照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鄭靈公是鄭國的第十位國君,他的父親是史上非常有名的鄭穆公。可惜這麼英明的君主,卻生出了一個基因突變的兒子。鄭靈公不但是一個昏君,而且還是十足的吃貨。

鄭靈公即位後不久,楚莊王收到了消息,特地送來一隻王八。王八雖然名字不好聽,但是寓意卻非常吉祥。鄭國身為一個小國,鄭靈公只是一個諸侯而已,卻收到了來自霸主的禮物,心裡自然是非常高興的。

楚莊王在送這隻王八的時候,並沒有說明不可以殺死王八,所以鄭靈公決定殺了這隻王八,邀請朝中眾臣一起喝王八湯。

就在大家都在忙活的時候,有兩個朝中大臣入宮覲見鄭靈公,兩位大臣分別是公子宋和公子歸生。公子宋是非常有趣的人物,每當遇到有口福的時候,他的食指就會動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鄭靈公收到一隻王八

在兩位等著向君王匯報事情的時候,公子宋的十指再次動了起來,而且動得非常厲害。公子宋也是一個超級吃貨,看到自己食指擺動,高興的對公子歸生說:「今天準能遇到好吃的。」

公子歸生聽了公子宋的話以後非常不解,明明兩個人坐在一起,自己沒聞到半點食材的香味,為什麼對方卻說有好吃的呢?作為公子歸生的好友,公子宋自然是樂意奉上答案的。

原來,早期他出使晉國的時候,自己的食指動了一下,就在晉國吃到了石花魚。後來在出使楚國的時候,他的食指又動了一下,竟然吃到了天鵝肉。

經過這兩件事情以後,公子宋得出一個結論:只要自己的食指動了,一定有好吃的送上門來。對於公子宋的這項特殊技能,公子歸生雖然無法理解,但是依然非常羨慕。

圖片來源於網絡:公子宋在公子歸生面前顯擺自己的食指跳動

就在這兩人不斷的討論時,太監突然經過他們面前,還將鄭靈公要請眾臣喝王八湯的消息告訴他們。等他們真正看到王八的時候,發現王八的個子非常大,於是兩人相視而笑。

鄭靈公看到以後覺得非常奇怪,於是問他們原因。這兩人身為臣子,自然是不敢隱瞞君王的,於是將事情一五一十的說給鄭靈公聽。

鄭靈公作為一個國君,絲毫沒有君王該有的樣子,而是對這兩人起了戲謔之心。還對他們說:「這種事情到底靈不靈驗,應該由寡人說了才算」。

鄭靈公離開以後,公子歸生對公子宋說:「如果到了開宴的時候,主公不分給你該怎麼辦?」公子宋覺得非常好笑,既然太監已經說了要宴請眾臣,自然是不會食言的。自己的身份也不算非常低下,主公怎麼可能單獨落下自己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發現王八的個子非常大

到了開席的時候,鄭靈公果然請所有大臣一起分享。公子宋兩人一起前去赴宴,還說主公果然沒有忘記自己。所有的大臣都到位以後,鄭靈公講了一些開場白,就開始分食了。

廚師們先是給鄭靈公盛了一碗,鄭靈公喝完以後覺得確實非常美味,於是讓廚師給現場所有的大臣各盛一碗。就在公子宋口水都快流下來的時候,王八湯卻只剩下一份了。

而當時公子歸生和公子宋都還沒有分到,兩位身份都是一樣,廚師不敢擅自決定把湯盛給誰,於是向鄭靈公請示。

鄭靈公原本想讓廚師把湯分為兩半,分給他們食用的,可是鄭靈公突然想到公子宋食指大動的預兆,便改變了主意,把最後一碗湯分給了公子歸生。至於一心想要喝王八湯的公子宋,卻一口也沒有嘗到。

鄭靈公甚至還取笑公子宋,說他就算食指動了,還是沒有口福吃到美食,看來也不是那麼靈驗嘛。

圖片來源於網絡:鄭靈公取笑公子宋

在坐的大臣都分到了湯,唯獨自己沒有分到,傻子都看得出鄭靈公是在故意刁難公子宋,他這麼做的原因,只是想要體現自己身為君主的權利罷了。只要自己動動心思,隨時都可以改變一個臣子的命運。

公子宋的脾氣非常耿直,並且特別愛面子,如今卻遭到鄭靈公打臉,心裡非常氣憤。只見他走到鄭靈公的碗裡抓起一塊王八肉就往嘴裡喂,然後大聲對鄭靈公說:「我的食指果然是非常靈驗。」說完就直接走了。

對於如此囂張的公子宋,鄭靈公簡直厭惡到了極點,氣得直接把筷子摔到地上。雖然沒有當場派人殺死公子宋,但是也因此而記恨上了。

再說回公子宋,早在剛走出大殿的時候,便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公子宋抓住公子歸生的把柄,讓公子歸生與自己聯手。

這兩人同時作為鄭國的大臣,與晉國多有來往。為了增加自己的籌碼,公子宋還聯合了其他大臣。做好準備以後,公子宋當天晚上就帶人包圍了王宮,殺死鄭靈公,徹底為自己報了一湯之仇。

圖片來源於網絡:公子宋殺了鄭靈公

鄭靈公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王君,但好歹也是一國之君,在他被殺死以後,鄭國也陷入了混亂當中。而殺死了鄭靈公的公子宋也沒有好下場,最終同樣被人所殺。

經過了這個故事後,「食指大動」這個成語也一直留到現在。現在,每當人們在一些事物前露出貪婪的一面時,也會被稱之為「染指」,這是指想要得到不屬於自己的利益的意思。

可能誰也沒有想到,不過是一碗湯而已,卻使得一國之君死得如此荒誕,讓人覺得無比可笑。

如果鄭靈公沒有刻意羞辱身為臣子的公子宋,縱然公子宋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做出如此逆天之事,只能說是自作孽不可活。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為了一口王八湯,吃貨大臣暗殺了國君,衍生一成語流傳千年
    可見,對於一個國君來說,統治臣民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要做到公平。如果國君厚此薄彼,那很有可能便會給自己和國家帶來災難。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故事中,國君就是因為故意不給一個大臣喝王八湯,結果被大臣給殺了。國家也陷入了動亂之中。那這個缺心眼的國君和任性的大臣是誰呢?他們就是鄭靈公和公子宋。鄭靈公夷元年,鄭國貴族公子宋和公子歸生相約早起,一起入朝覲見鄭靈公。
  • 國王不能生育,大臣把懷孕的妻子讓給了國王,成一流傳至今的成語
    古時候,皇室一族的威嚴是不容被侵犯的,即便是最信任的大臣,一旦觸及到皇家顏面的事情,都難逃嚴厲的懲罰。今天我們講述的這個故事,發生在楚國,當時的一個大臣和國王交情極好,但眼看著大王后繼無人,他在旁人的指點下將自己懷孕的妻子送進了宮中,還流傳出一個成語。
  •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在我們國家數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無數忠臣良將,像諸葛亮,嶽飛,文天祥等人都成為了後世所敬仰的英雄。相應地,也出現了很多令人深惡痛絕的大奸臣!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三個大奸臣比較特殊,他們所犯下的惡行被總結成了成語,並流傳至今……指鹿為馬在大秦幾代國君的勵精圖治下,秦王朝最終成功的統一了天下。秦始皇所創立的很多制度更是影響深遠。但遺憾的是,秦朝卻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王朝。
  • 千萬別惹吃貨,王立群《智解成語》,一碗羊肉湯扭轉戰爭走向
    上篇文章,寫了王立群老師《智解成語》裡的,一碗老鱉湯導致一個國君一命嗚呼。這篇文,我寫他《舌尖上的成語》章節的第二個故事,那就是「千萬別惹吃貨!一碗羊肉湯扭轉戰爭走向。要是別人也就算了,關鍵是這羊斟可是吃貨啊,看到好吃的別人都有就他沒有,他那一肚子的火氣大啊!好啊,華元,你不讓我喝一碗小小的羊肉湯,我就送你個大大的「羊入虎口」。
  • 兒子作惡多端,他親手設計除掉了兒子,留下一成語流傳至今
    這個成語家喻戶曉,但很少人知道它的來歷。一切,都要從衛前莊公說起。衛莊公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姬完、次子姬晉、三子州籲。其中,州籲是莊公寵妾所生,也最受莊公寵愛。溺愛下,州籲逐漸養成了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衛國大夫石碏(què)為人正直,多次勸莊公管教和約束州籲,但莊公不聽勸告,任其胡作非為。石碏有一兒子,名叫石厚。
  • 官員見兩夫妻秀恩愛,將此事上報國君,男的因此當官,誕生一成語
    ,被一個官員看到了,結果官員將這事上報國君,國君便讓那對夫妻中的男人當了官,也為後世留下了一個成語。古裝情侶劇照,圖文無關,僅供示意那是春秋時期的晉國,一位大臣請求覲見當時的國君晉文公,通常情況下大臣要求面見國君那應該是有什麼大事,而這大臣一開口便是:「我見到一對夫妻,他們十分恩愛
  • 公主欲殺丈夫小妾,因長得太美不忍下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此時東晉西部佔據巴蜀之地的成漢,國主李勢卻是驕奢無度,為此勵精圖治的桓溫便想解決這個心腹大患,在346年,桓溫上疏朝廷,請求伐蜀,蜀國因為地勢艱險,很多大臣並不看好這次討伐,然而桓溫還沒有等到朝廷回復,便率領著大軍出發,對此朝廷憂慮不已,認為桓溫必敗無疑。及溫伐蜀,時鹹謂未易可制,惟惔以為必克。
  • 皇上讓愛妃躺在眾人面前,讓大臣觀賞,並且產生了一個成語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在她身上發生的事情也是十分荒唐,並且還因此產生了一個成語叫做'玉體橫陳''。這個女子名叫馮小憐,她是當時北齊皇帝高緯的妃子。這個皇帝每天只知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而且他還是一個很奇葩的皇帝。
  • 女子救下父親,卻害死了丈夫,誕生一個爭議千年的成語
    當時周王室名存實亡,各諸侯國的國君,只是表面上對周天子恭敬,私下裡根本不把周天子當回事。原本鄭莊公在周王朝有不錯的職位,結果被周桓王剝奪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從此鄭莊公與周桓王結下梁子,更拒絕朝覲。周桓王感覺受到羞辱,親率大軍討伐鄭國,祭仲奉命抵抗,結果輕鬆取得勝利,還把周桓王射傷。由此可見,祭仲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否則也成不了權臣。
  • 諡號是對一個人一生行為的評價,下面為你解讀
    以趙盾為首的大臣們規勸晉靈公改邪歸正,但晉靈公在奸臣的攛掇下,居然派刺客去刺殺趙盾。結果這個名叫鉏麑的刺客,關鍵時刻良心發現,認識到趙盾是個忠臣,就一頭撞在樹上自殺了。晉靈公最後被趙盾家族的趙穿刺殺而死。2、楚靈王(?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奸臣,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
    接著,慶父又立了一個傀儡國君,即魯閔公。魯閔公既是魯國國君,又是齊桓公的外孫。魯閔公繼位後,慶父越發猖狂,隨意誅殺異己,權傾朝野。然而,慶父還不滿足,他殺了魯閔公,自立為國君。這一下,齊桓公可坐不住了,他作為中原霸主,對鄰國的動亂不能不問,況且被殺的是自己外孫。
  • 李世民點評一大臣,竟然產生一個成語,現在專門用來形容女子
    今天話題的主人公是唐太宗李世民,和被他點評的大臣褚遂良。要知道來龍去脈,我們必須從頭說起——褚遂良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舊唐書列傳三十》記載:貞觀十年,李世民認命褚遂良為起居郎。起居郎這個職位,自隋煬帝時期設置,專門記載皇帝的日常起居,到了唐朝繼續沿用,連帶著皇帝平日的一言一行,發出的命令都要被記錄。
  • 這個成語「含冤」千年,太慘了!
    文/林巖成語「人盡可夫」,形容女子生活作風不檢點,誰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丈夫,隨意和任何男人同床,都會像丈夫一樣對待。在古時候,這條成語的本意是:一個女子,任何男人都可以成為其丈夫,而具有血緣關係的父親卻只能有一個人,因此,丈夫和父親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 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回答後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流傳一直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女生為了證明自己在男朋友心中佔的地位有多高,就會問當自己和他的母親一塊掉到水裡,會先救誰呢?我相信肯定是困擾了很多男性朋友,其實追溯歷史可以追到戰國時期,當時有發生了這樣的事,她的丈夫和父親必須選擇一個,她的選擇讓人意想不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女兒問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
  • 母親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這時候母親送給女兒一句話,雍姬猶豫再三之後,終於做出抉擇,後人將這個典故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在鄭武公、鄭莊公相繼駕崩之後,蔡仲成為了鄭國除國君之外的二號人物。同時,由於是他扶植鄭厲公即位,所以常以擁立之臣自居。而當時的鄭厲公由於攝於蔡仲的淫威,所以基本上都以「兒皇帝」侍之。在這種前提下蔡仲的權勢越來越大,並且培養了一大批忠於自己的門客。
  • 為討寵妃歡心,他給國君出一餿主意,國君玩脫亡國,卻產生一成語
    虢石父這個人別的本事沒有,倒是個理財的好手,特別是為君王斂財。一般來說,會搞錢的臣子大多令同僚鄙視,比如漢武帝時期的桑弘羊,提出鹽鐵專營的法子為武帝籌集軍費,朝堂上的大儒們都對他嗤之以鼻,而漢武帝卻極為倚重他,後來還成了武帝的顧命大臣。俗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桑弘羊想盡法子撈錢,吃相實在太難看。
  • 公主在花園裡曬太陽,一片黃花落在臉上,產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於是公主就沒有擦掉它,就這樣留了下來,當時的女孩子都跟著學習這個妝容,這些都是未出閣的女孩子才化的妝,且妝容淡黃,所以又叫花黃,所以就產生了一個成語——「黃花閨女」。這個詞被後來的人用來形容未出閣的女孩,然後一直流傳至今。@網友您普通;「現在可能沒啥多大個黃花大閨女了,都是如花大閨女。」
  • 成語「人盡可夫」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兩難的靈魂拷問,至今難解
    人盡可夫」可以說是對一個女人最惡毒的唾棄,這個標籤往女人身上一貼,大家都知道這是個水性楊花不知廉恥的女人了,可能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然而,事實上「人盡可夫」=「水性楊花」的這個含義是後人斷章取義而來,它的真實含義充滿著對人性的拷問,其中涉及到了朝堂之爭,夫妻關係,母女關係,父女關係等等,是一個至今仍然困惑著我們的終極難題,那就是老媽和老婆同時掉進水裡你先救誰?不過故事的主人公雍姬遇到的問題更加拷問靈魂——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你選誰?
  • 無妄之災這一成語的來源,全因不能生育的皇帝和「忠心」的大臣
    今日,我們來談談歷史上真實的黃歇故事:皇帝不能生育,「忠臣」大臣送孕妻給皇帝。戰亂時代,黃歇是楚國的一位大臣,而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就是秦國。為了表現自己的忠心,楚國將當時的太子熊完送到秦國做人質。隨後,楚王生了一場大病,眼見病情日益嚴重,楚國大臣們焦急萬分。由於楚王一生病,王位便無人繼承。此時,黃歇站了出來,提議設法將留在秦國的楚國的太子熊完接往後。
  • 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兩軍交戰時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後來兩軍交戰時被拉去敵營,最後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華元,華元的出生地是宋國都城商丘,並且華元還是宋戴公的第五世子孫。他作為王公貴族,還在政治軍事方面有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也得到了宋文公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