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餐飲30%成「炮灰」!淘汰期最短縮至1個半月,但這四種品類成為...

2021-01-22 RFID世界網

  如今,購物中心越開越多,商場中餐飲佔比也從10%一路上升到50%以上。

  然而,商場給品牌的成長周期也在大幅縮短,數據顯示,商場餐飲淘汰期從5年到3年到縮至1年。甚至,在一些A類購物中心,讓一家餐廳撤場最快只用1.5-3個月。

  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商場餐飲「洗牌」開始加速。你要如何成為倖存者?

  商場裡,餐飲洗牌正在加速

  最近,朋友W給內參君發來一條消息,說他在逛鄭州最繁華的購物中心——大衛城時,看到裡面的餐飲品牌又迎來一輪新洗牌,尤其是負一樓的小餐飲,品牌替換明顯加快。

  已經記不清,這是該商場第幾次「洗牌」了。內參君去探場發現:

  大衛城並不是個案。在距離它直線距離1公裡左右的華潤·萬象城:

  B1F的麵包新語被軟歐包網紅品牌「openoven」取代;

  6F的小南國撤店,「表哥」茶餐廳正在裝修;

  7F的潮堂撤店,海底撈火鍋進駐;

  7F的小天鵝火鍋撤店後,目測換成了食通天旗下的「掂檔牛肉火鍋」……

  以前,商場通常會給品牌一兩年的培養期、再有兩到三年的紅利期,而現在,《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顯示,隨著商場餐飲業態成熟,給品牌的成長周期縮短到1年。

  甚至,一些A類購物中心,關掉一家生意不好的餐廳最快只用3個月。更誇張的,鄭州大衛城某拉麵品牌1.5個月便從商場撤出。新創品牌的上升通道正在收緊。

  30家店全部開在商場的W君對此深有感觸——

  在某A級購物中心,正餐大品牌能籤8年,本地代表品牌籤5年,它們生意穩定、交租及時。相反,輕餐小吃區是紅海,通常只能籤1年,在二線城市租金最高達到800-900元/平,很多小品牌抱著錢擠破頭還進不來。有些新場開業時專門搭配一些新創品牌,以便給二次調整留出空間(而大部分新品牌都成了「炮灰」)。

  哪些品牌「被出局了」?

  購物中心越開越多,餐飲佔比也從10%一路上升到50%以上。

  ▲ 2017年2季度購物中心關注餐飲品牌榜TOP20

  再來看一年前的榜單:

  ▲ 2016年2季度購物中心關注餐飲品牌榜TOP20

  以購物中心關注的餐飲品牌TOP20為觀察樣本,前後對比,你會發現,一年後依舊上榜的品牌只有9家,榜單上超過一半是新面孔。

  與2016年數據相比:

  星巴克、海底撈、西貝等業界大牌地位穩定;

  現象級品牌喜茶排名躍升11位,探魚、雲海餚等口碑品牌排名亦有所上升;

  九毛九、奈雪的茶、新石器烤肉等嶄露頭角的上升期品牌,以及牧之初心、大開沙界、PizzaExpress等西式簡餐首次入圍;

  漫咖啡、綠茶、優格花園、太平洋咖啡、爐魚、弄堂裡、大食代等品牌跌出前20。

  結合榜單數據和對中國購物中心第一梯隊招商負責人的採訪,內參君發現,不管是被淘汰還是主動離開,從內在經營看,撤場的餐飲品牌無外乎有四種死法:

  (1)網紅品牌流行死。來得快去得也快,名氣常常大於產品。一旦新鮮期一過,立馬冷場。「趙小姐不等位」、「很高興遇見你」、「水貨」連續關店,基本都在此列;

  (2)大牌水土不服死。在港臺和北上廣做得成功,進一二線城市就不行,高冷不接地氣。成都利苑蘭桂坊店、鼎泰豐來福士店關店,鄭州萬象城的小南國、潮堂關店,都與此有關。還有一些街邊店做到幾十家,可進商場開店活不過兩個月的,也屬於此列;

  (3)自創品牌眼高手低死。這兩年太多小白和跨界人幹餐飲,看啥熱門就跟風做個自創品牌,花大錢進了商業體,但產品研發、運營管理、品牌推廣都沒有章法,小餐飲區大量前赴後繼的「炮灰」就是例證;

  (4)加盟店斷血死。有些品牌很有名,但商場加盟店卻生意慘澹,缺乏總部後續運營、推廣支持,或者供應鏈各自為戰。水貨加盟店有類似問題,一些美式廚房、俄式廚房、年糕火鍋、小龍蝦也存在這類問題。

  誰能成為商場餐飲「常青樹」?

  據招商負責人介紹,雖然大悅城的餐飲競爭很激烈,汰換品牌也是在業內出了名的「能折騰」,但如果籤署了正常租期,並不會有外界所說的「3個月關店」那麼殘酷。業內3個月關店的店鋪都是一些餐飲POP-UP店,僅籤署了3到6個月的合約。

  以朝陽大悅城為例,在朝陽大悅城餐飲招商負責人張闖看來,目前傾向的餐飲品類有四種:

  1、引領消費潮流的品牌。比如上廣深港、國外的餐廳,首次進京或首次進中國。例如喜茶就是首次進京。即將開業的日本牛角烤肉就是首次進大陸。「我們期待引入全新的品牌給消費者,引領消費者消費方向和行業的發展方向。」

  2、餐飲集團做的新品牌首發。細節品質有保證,運營有經驗,而且他們的承租能力很穩定。

  3、代表餐飲消費升級類品牌。朝陽大悅城今年嘗試引入了多個代表消費升級的品類,包括舉個慄子、文宇奶酪等小品類升級品牌。最近華中、華南的購物中心出現了烤冷麵、烤雞爪、掉渣餅等超級單品店,北京也出現了倔驢幫、噹哈驢火等對驢肉火燒品類升級的品牌。「做得都非常有特色,在保證了口味的基礎上,升級了消費體驗。」

  4、從未進購物中心,但知名度、消費者認可度極高的民間品牌。這類品牌有意向升級品牌,提升形象和細節後會非常受歡迎。比如,今年5月,朝陽大悅城剛剛推出匠心慢食主題空間——拾間,落地效果就很理想。

  記者調查發現,早餐、酒吧、燒烤等購物中心傳統「少見品類」,也因特色經營開始展露苗頭,三裡屯通盈中心樓頂的the roof是夜店+酒吧,太古裡的桃園眷村是早餐,朝陽大悅城的薛蟠、串亭是烤串……這些品類有助於打造差異化的新競爭力。越好的購物中心,越希望在品牌上能夠引領市場,向用戶展現對餐飲未來的探索。

 

2017深圳國際零售智能化創新應用大會

2017年8月17日上午

深圳  會展中心

  會議議程

  報名方式:(更多詳情請加微信13266695570)

  :大會規模500人,前250位免費,後續報名399元/人,免費名額所剩有限,先到先得!

  方式一:掃描下方二維碼

  方式二:點擊連結 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2394812723200

1

相關焦點

  • 上半年商場餐飲開關店比僅0.73,哪些業態發展更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餐飲O2O,ID:coffeeO2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近幾年,商場餐飲「關店潮」此起彼伏。在餐飲人的努力之下,2019年餐飲開關店比1.02,呈現小幅擴容的良好態勢;到了2020上半年,卻遭遇疫情沉重打擊,整體開關店比驟降至0.73,一片慘澹。
  • 上半年商場餐飲開關店比僅0.73,火鍋、燒烤亮了丨WIN...
    來源:商業地產雲智庫近幾年,商場餐飲「關店潮」此起彼伏。在餐飲人的努力之下,2019年餐飲開關店比1.02,呈現小幅擴容的良好態勢;到了2020上半年,卻遭遇疫情沉重打擊,整體開關店比驟降至0.73,一片慘澹。
  • 品類|餐飲版圖裡異軍突起的品類冠軍
    許多餐飲人把目光停留在北上廣深,關注那些一線城市裡的餐飲品牌,但實質上它們只是偌大市場裡很小一部分。在下沉市場有些品牌或許你聽都沒聽過,但它們已經「各霸一方」,佔領中國某些板塊或城市,構建起品牌核心根據地與大本營。本文將為各位羅列中國餐飲版圖中,四個品類裡異軍突起的品類強者。
  • 餐飲競爭異常激烈 去新商場裡開餐廳 要注意什麼?
    ▲ 餐飲競爭異常激烈   這對於大部分餐飲小白、一些街邊店主、其他商場店主們來說是一場噩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是勇士。不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是炮灰。   二、當心!別成為商場競爭裡的炮灰   ▼為什麼?
  • 年末關至,又一批餐飲品牌倒下了...
    自2019年1月起開始營業的BEEPLUS超級工坊,一度被視為能與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相提並論的業界明星。  開業前半年,其公眾號顯示,門店單日客流突破2萬人次,單筆客單價高至1.3萬元,平均每天超過300人註冊成為會員。  據報導稱,整個2019年,BEEPLUS超級工坊接待了220萬人次客流。
  • 餐飲版圖裡異軍突起的品類冠軍
    本文將為各位羅列中國餐飲版圖中,四個品類裡異軍突起的品類強者。本文並非單純比較其背後的商業價值,而是從門店數的維度,看看在廣闊無垠的中國版圖裡,它們分別在哪些板塊或城市攻城略地,稱霸一方。簡單講講,它是如何成為燒仙草的品類之王的。1)供應鏈是書亦的核心壁壘據了解目前書亦全國十六個倉,重金自建配送班子,以半徑200-300公裡進行覆蓋,這樣高密度建倉搭物流和供應鏈體系,這在同行業都是少數。
  • 中國餐飲超全分析:40個品類、20大趨勢都在這!
    1,星巴克以5022家的門店數量成為咖啡子品類規模第1,瑞幸以3823家的門店數量在咖啡子品類規模中排行第2,書亦燒仙草以2712家成為燒仙草子品類中的第1。1,無名緣米粉以2107家成為粉面品類的門店規模第1。
  • 品類戰爭|中國最賺錢的餐飲品牌都在「做雞」
    素有炸雞界「拼多多」之稱的正新雞排,全國門店數超20000+,成為當之無愧的「下沉市場連鎖餐飲的No.1」。在國內市場,正新雞排門店數是肯德基門店數的3倍,麥當勞的7倍。這些巨頭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都是主打雞肉品類的連鎖餐飲品牌。
  • 自助餐下行|單品/主題上位|商場餐飲大拐點!
    一、自助餐下行,單品/主題餐飲上位,商場餐飲大洗牌 1、自助餐下行 從商業地產雲智庫連續發布的2016季度、年度最受購物中心關注餐飲品牌榜單與新興品牌榜單來看,自助餐幾乎無一品牌上榜,基本被「淘汰出局」。
  • 下一個餐飲巨頭,會在燒烤品類誕生嗎?
    從報告中可以看到,2019年燒烤增速強勁,門店數同比增長19.8%,成為年度增速冠軍,並且增長門店數量超過了火鍋,在國內所有餐飲品類中的門店佔比增長了0.6%。 1 市場規模足夠大 2019年餐飲市場達4.67萬億,燒烤達到了2200億,市場規模足夠大。並且還在高速發展,是非常健康的品類。
  • 《2020中國餐飲品牌力白皮書》:「短菜單」盛行
    紅餐網聯合創始人與紅餐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樊寧認為,把單品爆品當成一種「營銷思維」,當成「定位理論」在餐飲行業的具體實踐,這種營銷方式確實不乏成功案例,但是也有部分餐飲品牌過於迷信爆品營銷,寄希望於「一炮而紅、一勞永逸」,經不起時間的沉澱和疫情的考驗,最終被市場所淘汰。  樊寧說,長遠來看,從「成本思維」角度去理解和實踐單品戰略,似乎更符合當下餐飲發展的主流趨勢。
  • 餐飲格局轉變,小餐飲成大風口
    餐飲行業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洗牌,不斷的革新和升級。如今小餐飲又成了新的風口。01格局轉變,小餐飲成新風口小餐飲指的是是消費客群的大眾化、經營面積的縮小化、菜品精簡化、消費價格的親民化等方面。從疫情以及疫情後社會經濟狀況後的消費者反應來看,餐飲市場正在經歷這樣一場消費變革。簡單來講,短平快的快餐,性價比的餐飲正在成為主流。
  • 北京建拓極光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細數2017年商場餐飲關店10087家!
    2017年,商場餐飲活得怎樣了?2018年,哪些優質餐飲品牌將賦能商場招商?(98個熱門新興餐飲品牌拓展特性、創新趨勢解讀)   國家統計局等機構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雖然整個餐飲市場呈現兩位數的增長,但餐企死亡率卻高達30%,商場餐飲則更為嚴峻,呈現20%盈利、40%保本、40%虧損的「244結構」。
  • 數說上半年餐飲開關店:火鍋、燒烤亮了
    近幾年,商場餐飲「關店潮」此起彼伏。在餐飲人的努力之下,2019年餐飲開關店比1.02,呈現小幅擴容的良好態勢;到了2020上半年,卻遭遇疫情沉重打擊,整體開關店比驟降至0.73,一片慘澹。
  • 扎在商場的9266個餐飲品牌,誰讓「乾飯人」銷了魂
    當然,不同後面的主導力量也是五花八門,有品類賽道變異、品牌打法煥新、資本焦點位移……   而穿插其中的一些共識——高顏值空間吸引力強勁;小店、單品等「輕」模式易出黑馬;「全時段」餐飲如火如荼;數位化成「新基建」;IP聯名、直播等成為營銷主題,也在重塑著餐飲圈基本牌面。
  • 北京apm、西單大悅城等商場熱衷經營餐飲 辦美食節招攬人氣
    把包翻了個底兒朝天,鄭女士終於找出剛才在樓上吃飯的小票,換回一本美食優惠手冊。翻開這本手冊,北京apm(開業時間:2008-01、已籤約233個品牌)(新東安市場)裡多家餐飲店鋪都位列其中,一些商家在手冊中寫明優惠手段。  其實,鄭女士此前已在西單大悅城一場美食節中辦過一本類似的美食優惠手冊。國慶節將至,打著各種旗號的美食節將在本市多家商場中舉辦。
  • 運作進駐商場的餐飲品牌如何做?有八大關鍵點
    而另一方面,電商蓬勃發展在對服飾、家電、超市等商場業態構成形成持續衝擊的現實下,使得餐飲品牌因其「現場體驗」的特性,成為各商場招商的「香餑餑」。餐飲在商場中的業態佔比,從曾經的不足15%,而今在較多商場普遍達到了25%-35%,在個別商場甚至逾40%。那麼對於餐飲品牌經營者來說,情況又如何?
  • 未來商場招什麼餐飲能火?做什麼餐飲能紅?
    中式/休閒餐飲發展向好,異國風情餐飲洗牌提速   ▌2018商場餐飲開、關店品牌量佔比均降10%,業態更迭相對放緩   據贏商大數據中心監測,2018年19個典型一二線城市424家購物中心餐飲業態新開店4878家,品牌數量佔比為28.14%;新關店4713家,品牌數量佔比為26%。
  • 開業短短一個多月,一隻鴨子如何成為商場人氣王?
    第 1488 期  「  從2016年開始,酸菜魚、滷鵝、牛蛙、小龍蝦……一批新進入者對有龐大消費基礎、「有品類、無品牌」的品類進行二次細分,快速成長為新銳人氣品牌,並持續成為排隊王  創新模式:在湖南人最愛吃的鴨子中進行細分,以「柔骨辣鴨」作為差異化品類創新,主打「鴨子軟一點,味道好一點」,打造「西遊記動漫場景+輕時尚商場店」模式。
  • 「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評選正式啟動!
    對於餐飲人來說,2020年亦是一個無比艱難的年份。疫情重創餐飲行業,營收少得可憐,從業者哀嚎聲一片。  但對於實力雄厚的頭部餐飲品牌來說,他們所遭受的衝擊可能要小於其他餐企,而他們的回血速度又能快於其他餐企。這就是目前餐飲業的現狀,唯有頭部才會被記住,唯有成為頭部才有可能更好地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