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醒來,看到人民日報昨晚的一則報導,真是令人痛心!
4月16日,有一位家長參加「讓寶寶趴著睡」在線課程,讓自己的孩子作趴睡嘗試,其間發生意外,這名女嬰疑因窒息死亡。
其實,趴睡致死的事件時有發生。例如,2015年,浙江嘉興的一名新手媽媽讓自己的女寶寶趴著睡覺,造成出生不到3個月的女嬰窒息死亡;2017年,無錫的一名新生寶寶因趴著睡覺,被家人發現的時候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
本次事件中的家長曾在一個月前購買過一家叫「芝士小餛飩」的付費課程並加入該群。據了解,這家機構提出了一套寶寶睡眠理論,其中有一個觀點就是:寶寶在幾個月的時候,會有一個「翻身倒退期」,這階段寶寶晚上睡覺會不停的翻身,直到寶寶會趴睡了,才算完成「解鎖趴睡」這個任務,結束倒退期。而群裡有「老師」會提供訓練嬰兒獨立睡覺的「指導」,讓嬰兒跟母親分房睡,並且睡在完全漆黑的空間裡。
4月22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駱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趴睡在臨床上被稱為「俯臥位」,在醫院裡針對一部分呼吸系統不好的嬰兒,會採取這種體位,但這種是一種非常規的體位,並不適合每個嬰兒。
同日下午,上海金山市場監管局已介入調查。
執法人員調查的其實是主辦方的資質問題,界定其要不要承擔責任,承擔多少責任,也就是說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最後可能就成了一組冷冰冰的數字!
作為全職奶爸,見證了孩子從出生到兩歲的全過程,有時還單獨陪孩子睡。在此有兩點看法:
第一,孩子世界很單純,吃喝拉撒很重要
吃喝拉撒睡是生命體最基本的能力,除了極個別的孩子因為先天缺陷可能無法獨立完成,絕大多數孩子都是能正常成長的,只是時間有早有晚,效率有高有低。
在這些過程裡,孩子的身心得以發育,習慣得以養成。所以在一開始,要尤其注意孩子的表現,這些司空見慣的行為可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就孩子睡姿而言,可真是五花八門。奶爸有時見孩子睡得安安靜靜,還會用手指、耳朵去試試他的鼻息,再三確認後才放下心來。有時孩子也會趴著睡,這最讓人擔心的姿勢,會時不時去觀察和調整他的腦袋,防止呼吸不暢。昨天晚上孩子就是趴著睡的,頭側向一邊,並不影響呼吸。可如果太小的時候趴著睡,口鼻處有遮擋物的話,真的是十分危險的。
無論孩子睡得好不好,反正自己是睡得不好的,我覺得作為父母時刻準備著是理所應當之事。
第二,他人信息莫輕信,絕知此事要躬行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供給。現如今,育兒書籍擺滿了書架,育兒視頻充斥著網絡,各類自媒體大行其道,許多機構也是應運而生,提供著相應的服務,它們的數量多如牛毛,水平層次不齊,甚至真假難辨。
單單趴著睡這個問題,網絡上的觀點就成了對立的兩派,有說趴著睡不好的 ,比如《太可怕了,千萬不能讓寶寶趴著睡覺,否則你會後悔死的!》(搜狐網),《寶寶趴著睡覺,有多少寶媽能懂寶寶有多難受》(寶媽愛寶寶煥煥);也有完全相反的觀點,比如《為什麼寶寶喜歡趴著睡?趴睡原來有這些好處》(搜狐網);還有看了標題不明所以的,比如,《寶寶趴著睡該不該糾正?我敢說一半以上的家長正在犯錯…》(簡書),《寶媽速看:如何讓娃睡出無敵小臉?這3點一定要做到》(豆寶娘親育兒),《趴著睡的寶寶更聰明?寶寶睡姿竟決定了智商、臉型和性格?》(搜狐)。
這些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抄來抄去,讓人不容易弄清楚哪個掌握的是第一手資料,又是基於怎樣的理論依據。
孩子在生命的初期,真的是完全依賴父母的。年輕的父母沒有育兒經驗,總是處在各種憂慮之中,這個可以理解。無論怎樣,身為父母,養育孩子的時候對各種育兒理論要有所甄別,有所判斷,也應當承擔起完全的責任,在實踐的過程中留心觀察,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積極、及時的加以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