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以後,在學校的狀態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因為孩子們不像以前每天都黏在父母身邊了,每天有幾個小時都不在父母的視線之內,父母就會擔心孩子在學校有沒有什麼突發狀況或者是有沒有被別人欺負。
在網上報導過一個這樣的消息,樂樂性格比較溫柔靦腆,在學校也不怎麼惹事,剛開始家長發現樂樂的胳膊和腿上有很多淤青,問樂樂他也沒說什麼,就以為是孩子自己磕的,沒有多想。
一直到幾天以後,幼兒園老師打電話給樂樂爸爸,讓他到幼兒園來一趟,說樂樂在學校打架了。
了解了前因後果的樂樂爸爸非常氣憤,看著自己孩子身上又新添的淤青更是生氣,樂樂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欺負,自己竟然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接下來老師說的話更是讓他氣憤,老師說「再怎麼樂樂也不能還手打人,告訴老師讓老師解決不好嗎,還手就是不對的。」
樂樂爸爸聽完老師的話,心中的怒火一下子被點燃,「啪」的一巴掌打在了老師臉上,老師很生氣,準備還回去,樂樂爸爸對老師說「剛才你不是說不能還手嗎,這會兒是什麼意思?」老師一下子被說得愣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反駁,最後鬧到了院長那裡,幼兒園老師公開跟樂樂和樂樂爸爸道了歉。
面對這樣的事情,有博主在網上發起了投票,有兩個選項,一是覺得自己受欺負就應該還手打回去,二是不應該還手,有87.6%的人認為自己孩子受欺負就該打回去,這樣才更霸氣。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家長在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的時候,做一些錯誤的回應。
錯誤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部分家長認為孩子之間打鬧是很正常的,在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想著讓孩子不去過多的追究,和和氣氣地解決最好,忍一忍不理他就過去了。
但實際情況往往比想像的嚴重得多,一些校園欺凌的案子都是從小事開始的,這樣一味的退讓會讓孩子的性格跟著變得懦弱膽小,以後就會經常欺負他。
但實際情況往往比想像的嚴重得多,一些校園欺凌的案子都是從小事開始的,這樣一味的退讓會讓孩子的性格跟著變得懦弱膽小,以後就會經常欺負他。
錯誤二:「自己的孩子也有錯」
當孩子在學校受欺負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向家長求助,但是有的家長就認為孩子被人欺負,他自己身上肯定也有原因,在第一時間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卻遭到了拒絕,長此以往,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度就會大大降低,他就會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去處理這件事。
為什麼說要家長關注自己孩子在學校的狀態呢?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組織的社會調查項目(CEPS)數據研究分析顯示:約有21%的學生都在學校捲入過校園暴力,這些遭受過校園暴力的孩子心理問題令人堪憂。
所以,家長在孩子每天放學之後,了解孩子一天的在校情況是非常有必要的。
1. 鼓勵孩子要勇敢去反擊
有教育專家指出,校園施暴者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欺軟怕硬,軟柿子畢竟都是好捏的,因此他就建議:孩子們在遭遇暴力的時候要勇敢地去進行反擊,一味的退讓只會讓對方更加肆無忌憚。適當的進行反擊是在向欺凌者發出一個信號:我也不是好惹的!
2. 讓孩子變得強大,學會自保
最直接有效的一個避免孩子在校被欺負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自保的能力,這個就要一方面帶孩子鍛鍊身體,使體格更健迫,二是讓孩子去學會一些簡單的防身術及跆拳道之類的,這樣在遇到暴力的時候也能更好的反擊。
注意!這裡需要告訴孩子,反擊也是適合而止的,不要不考慮後果,那樣的話跟施暴者沒有什麼區別。
3. 學個一技之長
不妨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學習個一技之長,在學校裡,有一技之長的孩子會比別的更受歡迎,自己在平時也會更加自信一些,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自信感,會讓他們的性格更加外向活潑,人緣也會更好,這樣在學校裡遭受校園欺凌的概率就會更低。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長細心呵護的,如果家長發現了自己的孩子遭遇了校園暴力,就一定要向孩子表明態度,鼓勵他們勇敢的做出反擊,只有這樣才能阻止下一次施暴的進行。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受到了欺負,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去教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