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問題很老生常談,但是又好像從來沒有聊全過這個事兒。孩子不同,父母引導的方向自然不一樣,內向的有內向的辦法,外向有外向的辦法,這似乎是個很難統一答案的事情。
所以這篇文章,也是試圖在求同存異地給出一個比較普世的觀點,但我要聲明文章中的觀點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人,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清楚,標準答案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但可能會有借鑑的意義。
孩子之間的大家跟成年人的鬥毆不是一個概念,它不一定就是惡劣性質,但也不能保證每個小衝突都不沒有惡意,所以需要大人去鑑別事情的性質,同時給出孩子一個符合他現階段發展水平的處理辦法。正是因為因人而異,所以這件事才特別有討論的價值。
只要孩子開始進入集體生活,我們就會不可避免的遭遇受不受欺負的問題,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問自己,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學校裡被別的孩子打了,我要不要叫他打回去?
我弱弱地問一句,你家孩子是你叫他打回去他就真的打回去的性格嗎?如果是,咱還真得想想能不能這麼簡單粗暴的教育他;如果不是,那咱說這話不是等同於沒說?
關於這個問題,時下最流行的觀點就是「打回去」!
這種觀點與老一輩「吃虧是福」的意識形態處在完全的對立面上,因為其又剛又激進,被廣大的80、90後父母所喜愛追捧。
關於一定要「打回去」最有說服力的論據就是來自於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的名言:
「被欺負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負別人的熊孩子就會一而再而三地欺負別人,因為好玩。」
這話真酷,特別是從一個犯罪心理學家的嘴裡說出來,簡直是帥呆了。她明目張胆地把大多數隱藏在家長內心當中不知道當講不當講的那些小九九赤裸裸地宣告了出來,坦蕩蕩的告訴你狼性不需要遮掩,打回去,你的孩子就會像那些爽劇裡的主角一樣,勢如破竹走向人生巔峰。
除了激進派之外,其實還有一群改良派,他們秉承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提出「如果這是孩子能解決的事情,那還要家長幹啥」的觀點。他們對於幼兒的自我行動力表示深深的擔憂,認為並不是你說一句簡單的'打回去「,孩子就真的能打回去了。
從幼兒心理學的角度上講,「打回去」對很多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且一旦讓孩子習慣了「以暴制暴」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很可能對他之後的人生有害無益。因為,家長們應該去尋求更合理、更能解決問題的引導辦法,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只會讓孩子「打回去。」
如果你問我會站哪一邊,我必須得說,我站中間,或者說是站兩邊。
先別噴我哈~我不是狗腿,而是在我看來,這兩種觀點分別對應的是孩子的不同歷史時期的解決辦法。
我知道公號裡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幼兒園年齡,所以我想說對於幼兒園的小孩子來說,面對被欺負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你會發現,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當你氣勢洶洶地告訴他「他下次要是再打你,你就打回去!」,他可能下次是還會選擇吃悶虧,壓根沒有學到你當年一丟丟的氣勢。
沒啥奇怪的,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媽媽在身邊尚且不敢出手,媽媽不在身邊的話,就更不可能會出手了。前一天挨打,後一天就能憑著你一句話,脫胎換骨成另外一個辣手摧花的人,這幾乎是一個幼兒園小朋友不可能辦法到的事情。
相信我,如果你的孩子以往就沒辦法「打回去」,上了幼兒園就更不可能說打回去就打回去了,這個結論是有科學驗證的。
在上世紀 90 年代,家庭心理學家傑拉德 R. 帕特森和李察 A. 利特曼,曾做過一項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的實驗,他們一共記錄了 2583 次幼兒之間的攻擊事件(打人搶玩具等)。
結果發現,80%的孩子被攻擊時是沒有選擇反擊的,他們的直接反應是哭泣、退讓或者任由攻擊者搶奪東西。這樣的後果是,打人的孩子下次還會繼續攻擊別人,而被打孩子的退讓得到了負強化,下一次被攻擊的時候還是會選擇退讓。
而在另外20%選擇還擊的孩子中,成功「打回去」的孩子,的確會減少後續被攻擊的次數,或致使打人孩子更換其他目標。而且,他第一次反擊成功了,後續再遇見同類事情,他還是會選擇繼續反擊。
而還手沒成功的孩子,下次還是會被打人的孩子欺負,甚至遭到更頻繁的「報復」。
這個實驗結果其實不難看出,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絕大多數的孩子在面對被欺負的時候都不會選擇反擊,哭泣、退讓、任由打人者得逞是大部分幼兒的第一反應。而且選擇打回去的小部分孩子裡,也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反擊失敗,最後獲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畢竟,會主動出擊欺負別人的孩子,普遍是強壯、靈活、性格更彪悍一些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勢均力敵的話,那很可能打回去也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當你的孩子在幼兒園總是遭受某個小朋友欺負的時候,如果你僅僅是教他「打回去」,大概率的情況下是沒有什麼卵用的。
最明智的解決辦法是教孩子「告老師」或者回家「告訴媽媽」!
對的,你沒看錯,乍一聽上去很像我們小時候最討厭的「打小報告」,但是卻是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最容易、最切實可行的辦法。
傑拉德 R. 帕特森和李察 A. 利特曼的實驗結果也證實了:
被攻擊的孩子向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在大人的介入下,一般情況下都能讓打人的孩子行為得到收斂,或停止或轉向別人。
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發生衝突、推搡甚至磕碰受傷,你都很難說他是校園霸凌,因為3-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原本就處在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好些敏感期都還在爆棚,人格自我建立也不完善,你很難說這個孩子是人品問題。
從幼兒心理學上講,小朋友喜歡欺負別人,並非是有多大的惡意,僅僅只是喜歡看到對方驚慌失措的樣子而已。
所以告訴孩子,如果誰誰誰再敢打你,你就告訴老師,會比教他打回去,更符合孩子的行為邏輯,換句話說,告老師比打回去更容易付出實際行動。畢竟對方也只是個三五歲的小孩子而已,不是什麼多成熟的人,老師的介入可以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
當然,如果老師的幹涉也沒辦法阻止孩子被欺負,那麼就該輪到當媽的高光時刻了!
作為手握一名軟妹子的媽媽來說,自從我依姐上了幼兒園開始,我就做好了隨時扮演巫婆討公道的心理準備。只不過因為妹妹上小班的時候都有哥哥罩著,所以幾乎沒有人敢欺負她,所以我一直也沒有粉墨登場的機會。
但是我曾不只一次在腦海中演練過這一重大撕逼場景:
要是有哪個臭小子敢欺負我們家妹妹,我肯定是會領著依姐去當面去找他媽媽聊聊。
通常我是不建議大家主動去介入別人家家長管孩子的,讓他媽去解決他的問題,是最快捷的辦法。如果對方明事理,主動道歉並領回家教育,那麼這個問題大概率情況下就會有個圓滿的解決。
我就記得大榮上小班的時候,有天跳跳媽媽給我發微信說跳跳總說李大榮打他。我向跳跳媽道了歉,同時教育了李大榮不可以欺負別的同學。過程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愉快,後來兩個小夥伴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我不得不說,很多小孩子都會因為喜歡一個人就總是去動動他戳戳他之類的,並不是因為討厭,反而可能是因為喜歡,想接觸又不知道怎麼做。家長之間如果能夠進行很好的溝通,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就可以將一個負面的事情轉化成正能量。
幼兒園大小的小朋友能有多壞呢?壞的通常是大人啊!
就比如,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家長是只要我們家孩子反正沒吃虧,我也懶得管的類型。那如果我領著孩子去溝通,碰到的是這樣嬸兒畫風的奇葩,那麼別怪我下一次變成白雪公主的後媽來找你的孩子玩。
先禮後兵,我給了你回去教育孩子的機會你不要,那麼就別怪我教育你的孩子哦!
如實的說,我這個女人,護犢子是不講理級別的,只要跟孩子有關,什麼沒下限的事兒都幹的出來,嚇唬小孩什麼的,順手拈來。PS:如果連我都恫嚇不住他,我家還有個嚇唬小孩的終極boss——榮爸,他那個臉繃起來,一般小孩都得哭。
我跟榮爸都是那種不以欺負小孩為恥,只以幫助別人家孩子好好做人為榮的人。
相信我,不管內心是多麼強大的小朋友,面對一個成年人,他們的心理防線還是弱爆了。你就只需要板著臉,瞪大眼睛,用殺死人的眼神盯著他,跟他說:「你知不知道打人是不對的?你媽沒教你的話,那阿姨教你!下次我要是再聽我們家***跟我說你欺負他,那我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只單獨找你談話了哦!」
三言兩語,都不用說多狠的話,就能給他留下童年陰影,保證他再也不敢欺負你家孩子。
在我看來,幼兒園期間發生故意欺負人的現象,指望孩子去解決,基本不可能,因為孩子有他自己在這個群體的生存法則,並不是說他不願意還手就是「懦弱」,很多孩子真的就是只是不願意動手而已。
別拿成人的那套「恨鐵不成鋼」的理論來套用在小孩子身上,他們雖然小,但面對問題的時候會憑直覺,反應是什麼樣的,跟孩子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如果他不想打人,就是你再教也教不會還手。
所以,平時教會孩子有物權意識,感受到自己被侵犯之後要第一時間說不!可以嚴厲的告訴他:「這是我的,我還沒打算給你玩。」或者是「你打人是不對的,你離我遠一點。」
當然,現實中沒幾個孩子可以做到這麼完美的語言震懾,即使你天天教,他也不一定會有勇氣說出來,因此最關鍵的是要告訴他,被欺負了不是你的錯,錯在對方,有什麼事情告訴我,媽媽是你強大的後盾就可以了。
幼兒園而已,家長出個面,就可以解決的事情,沒那麼複雜。
到了小學,你就會逐漸發現,家長的觸手會越發伸不到校園裡面了。
一方面孩子的心智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具備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另一方面老師的權威性大大升高,家長在孩子心目中全知全能的地位會動搖。
因此一個學校就像是一個小社會一樣,學校老師不會像幼兒園一樣裡面掌握所有孩子的飲食起居並且知無不言的告訴你,老師每天只會留作業。
學校就像個圍城一樣,一旦進了校門就隔開了孩子跟我們的世界,我們外面的人進不去、聽不見,而孩子在他那個時空裡,幾乎就是單打獨鬥。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需要他們自己擔負的東西就會越多,不排除一些濃濃的惡意與校園霸凌的陰影就會籠罩在孩子身上。大家都是學生時期過來的,想想自己是不是也經常是學校裡的事懶得跟父母說?因為說起來麻煩,爸媽其實也幫不上太多。
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是展現人性的最好的舞臺。有些孩子,趁著年輕,趁著14歲之前不負任何的刑事責任之機,無法無天,成年人不敢想不敢幹的事兒,青少年卻百無禁忌。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是很贊同「打回去」的。
去年大爆的電影《少年的你》,裡面其實就講了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校園霸凌的惡很多時候是老師管不了、要麼自我了結要麼自我救贖,沒有別的出路,家長往往是後知後覺。
生活中還很多家長,時隔多年都不一定知道自己孩子在學校曾遭遇過欺凌這件事。
此處沒有任何貶低老師這個職業的意思哈,但是你想想啊,一個班四五十人,老師要管教學,又要管紀律,還要管各種學校的活動,他有多少精力管理學生之間的糾紛?
老師也是人,他不是監控探頭,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的。我兩個孩子,尚且還經常有和稀泥懶得管誰是誰非的時候,更何況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
所以很多時候,告老師並不一定能解決實質問題。相反,還會被貼上「愛打小報告」的標籤,甚至還可能會遭到變本加厲的「報復」。
老師其實跟家長差不多,孩子越大,自己的私事就越不願意去麻煩老師。而且頻繁去找老師還會被其他人認為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所以告老師這一招不是不能使,但如果作用不大,就別再用了。因為施暴者也不再是那個三五歲的幼兒園兒童,不要小看小孩子的壞心眼和誓不罷休的韌勁兒。而這些壞,往往也不是那種大奸大惡,老師批評兩句,很難在老師那裡得到教訓,無關痛癢。
因為我自己手握一個6歲多的熊孩子,我是看著他一步一步從幼兒園的青銅熊孩子,慢慢修煉成為如今這個黃金熊孩子,我深知他們要是想犯壞,有的是天馬行空的壞招,而我的追逐打罵並不會讓他停止胡鬧,他還會在心血來潮時進行下一次。
在我看來,最直接的避免被欺負的辦法,是在對方打從一開始就想要欺負你的時候就告訴他:「你給我打住,老娘/小爺不好惹!」
很多孩子在最開始打人的時候都是帶著試探的,你不反抗,只知道哭或隱忍,那他就會覺得你好欺負,就會越來越過分,慢慢地就會跨越正常人際相處的那個範圍,所以不縱容,講原則是第一點。
我們要教會孩子,當你的自身權益受到了威脅,你一定要非常堅定的說不!這一點對女孩子尤為重要,因為手欠的小男孩真的很多!
女孩子雖然在力氣上不及男孩子,但在心智上是碾壓男孩子的級別,單憑不凡的言語和氣質就可以震懾大部分幼稚的男孩子了。
比如「不對,不應該是這樣的!」「你打人是不對的,趕緊住手,否則告訴老師你吃不了兜著走。」「這是我的東西,你不能隨便拿,想要就跟我借!」
立場堅定,有理有據,鬧到老師那裡,也是咱們贏。而且不誇張的說,由於女孩子發育早,好些一年級的女孩看著比男孩子都壯碩,就更不需要懼怕對方了,真打起來還不一定誰贏呢。
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無論是自我意識還是身體物品,你覺得不對的,就有權利捍衛和抗爭,哪怕是弱的一方,也要氣勢強硬,對方自然就知道你不是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了。
李大榮打實戰的時候教練說的有個道理我覺得特別對,兩方較量的時候,哪怕自己是較弱的一方,起手的氣勢上也不能輸。因為孩子跟孩子之間,心理狀態上的優勢是可以直接轉變為戰略上的優勢的。
大榮的個人技術很好,但是他打實戰的時候經常會陷入苦戰,場面難看,跟不如他的對手膠著甚至落下風,只要一進入膠著拉鋸的時候,他心理上怕疼怕輸就會佔據上風,對方以不要命的氣勢衝上來,他就弱了。
技術強不是強,內心強大才是強,這一點在小孩子這裡尤其明顯。
第二點,要教會孩子當你身體遭受到攻擊的時候,記得果斷、用最大的力氣反擊,哪怕對方是個壯漢,面對他的第一次試探性霸凌也要堅決。
李大榮從四歲半開始學搏擊,兩年下來,同齡的人,只要沒練過都不會是他的對手。所以我從來就沒擔心過他挨欺負。
但是前幾天,李大榮跟我說,他們班有個孩子,特別喜歡欺負別人。話說每個班可能都會有那麼一兩個,仗著自己身高、體重發育的好,就作威作福的胖虎型同學吧?弱肉強食,這原本就是肉食動物的本能,自然規律,到哪都一樣。
我的辦法是:「李大榮你聽好,首先咱們習武之人絕對不能欺負弱小,你的拳和腿是為了保護愛的人,不是傷害無辜的人的,所以絕對不可以先出手,誰先出手誰就失去了佔領道德至高點的機會。
但是,如果有人敢欺負你,或者有人欺負你的同伴(包括妹妹),不用想太多,拿出你最強的腿,往他最疼的地方踢,有什麼後果媽媽替你擔著。如果你不想後續總要面臨打鬥的話,狠狠地踢疼他一次,以後他就再不會來找你了。」
在我看來,做一個彬彬有禮、從不惹事兒的人很好,但是一旦遇到了事兒,李大榮可以有能力不怕事兒,特別是遇到了同伴被欺負的時候,我希望他能挺身而出,絕不要做那個龜縮在角落裡的人。
拳和腳並非不能用,所有正義的、有道理的反擊,都值得被鼓勵和讚揚。見義勇為和正當防衛,並不會被別人扣上「以暴制暴」的帽子。
當然,前提是,你得出擊得有道理,鬧到老師那裡,我也可以挺起腰板據理力爭,拳出重了打傷了人家,咱該道歉道歉該看病看病,應盡的禮數我們都不會少,但講道理,我兒子沒做錯。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我的確是激進分子,因為越在社會上混就越知道堅持底線的重要性。有些人會拿著你的善良當愚蠢,不停地得寸進尺。有些人會拿著你的修養來道德綁架你,要挾你,誰弱誰有理,好人變成裡外不是人。還有些人,根本就不講理,自己明明沒道理但就是莫名的蜜汁自信,覺得自己全都是對的……
那面對這樣的人和事兒,你會怎麼做呢?憑直覺,我自己會怎麼做,就會怎麼教孩子做。
引用半澤直樹的名場面:被搞了,就以牙還牙,加倍奉還。
我當然不希望李大榮真的某天在學校裡應用上他的拳腳,但是讓他去學搏擊就是為了給他底氣,在不公平的時候,他也可以像半澤一樣不跪、站著說:「小爺不想!」
當然了,父母可能會為孩子考慮很多,但孩子大了真的會有自己的思想。就如同我明明已經給他了免死金牌,但這個小子很明顯不想出手。
就像他跟我說班裡那個總欺負人的小孩時,我會問:「那他欺負過你嗎?」李大榮會雲淡風輕一揮手說:「他有一次想要欺負我來著,讓我用『哥們兒,別生氣啊,來玩會兒唄』給對付過去了。」
你看,孩子他其實有自己的處世之道,多學點沒啥壞處,能給他多條後路,但不學搏擊的孩子就沒活路了嗎?有啊,他們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和待人接物的想法,我反而成了那個多慮的人,哈哈~
總之,經此一件事之後,我便再不管李大榮在學校受不受欺負了,我相信他有能力處理好,一旦真要被逼動手了,他也知道我的態度,一切選擇由他便是,我會是他堅強的後盾。
面對校園霸凌,即使是成年人也時常會感到無力回天,孩子在學校裡我們能干涉的部分太少,現實就是,我們能教的本就不多,教了他也不一定會去做。
那麼最終就會又回到問題原點,想要儘可能的避免孩子被欺負,我們能做的就是其實還是督促孩子鍛鍊身體吧。
文末插句話啊,littletiny的睡袋團本周三就截止了哈,這兩天西安開始大幅降溫,恆溫睡袋瞬間就成了必備單品了,睡袋還是得早預備,說不準哪天就變天了。詳情請戳→
我是榮榮媽,關注微信公眾號【榮榮媽養兒記】,看一個普通二胎媽如何哭著笑著跟帶大孩子,最接地氣的育兒乾貨,保證不同於一般的妖豔貨色,更多育兒好文和超低價團購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