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從孩子一降臨到世界上開始,父母就生怕孩子磕了碰了,受傷害受委屈。然而孩子大了之後,難免有一個人面對風雨的時候,當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或欺負時,父母並不能隨喊隨到,讓孩子擁有自我保護能力才是保障孩子安全成長的壁壘。
校園,本是教育孩子長大成人,傳授孩子做人的道理,拓寬孩子眼界,感受同學、師生間的美好情誼的地方,而有的孩子卻把校園變成別人的煉獄。校園暴力的存在,讓許多原本在學校應該享受青春年少時光的孩子卻飽受煎熬。
當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時,家長原本也以為只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只是輕描淡寫的讓孩子要學會和同學好好相處或者找學校的老師溝通協調。
可學校的老師對待孩子教育方式,主要以勸導為主,對於一些孩子來說,並未能起到制止其暴力行為的作用,使得告老師沒有意義,不能解決問題。
李玟瑾,公安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犯罪心理學和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曾負責調查多個個案並著作《犯罪心理學》。她以專業的角度出發表示,面對校園暴力,父母告老師沒有用,應支持孩子打回去,教會孩子應有的自保能力。
1、 降低遇到危險的機率
當孩子擁有自我保護意識時,將會大大降低孩子遇到危險的機率。當有陌生人靠近或者尾隨時,能儘快察覺到,並及時的做出反應,讓壞人心有餘悸不敢靠近,只能放棄自己的計劃。
在一些公眾場合,存在自我防範意識,不會隨便吃喝他人給予的東西,不會因為別人的起鬨而把自己喝醉,避免自己被欺騙和傷害。
2、 杜絕自己受欺負
當別人無所顧忌的欺負自己時,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忍氣吞聲和息事寧人,而是要自我防衛,出於自衛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反擊。
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告訴那些欺負自己的人,自己並不是軟柿子,可以任人揉捏,讓那些壞人心有忌憚,才不敢隨意欺辱你,杜絕自己再受欺負的情況發生。
1、 學會拒絕
無論什麼人要求自己做什麼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一定要做的,不是自己情願去做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勇於拒絕,不能對於別人的要求允許允求。久而久之,容易使得別人不珍惜你的付出,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壓榨你。
2、 以牙還牙
當受到欺負時,默不吭聲是最無能的解決方式,告訴孩子該還手的時候就要還手,只有自己足夠強大,足夠厲害,才能避免陷入被欺負的困境。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不主動欺負別人,但是也要擁有別人也不可欺負自己的能力和底氣。
每個父母都應該教導自己的孩子保護好自己,但也應該教育孩子不要欺負別人。面對校園暴力,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以暴制暴,讓欺負者明白別人不是好欺負的,讓他們也體會一下受欺負的感覺,從而反省自己的行為,讓欺負者有所忌憚,對於隨意欺負他人的做法有所顧忌,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
當孩子遭受到校園暴力時,應該如何教導孩子自衛?當孩子遭受到校園暴力時,如何同對方孩子的父母和老師溝通,避免孩子再受欺負?歡迎大家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微爸爸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