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與其教孩子打回去,不如這樣……

2020-08-27 草根成長故事

孩子被欺負,與其教孩子打回去,不如這樣……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然後哭哭啼啼甚至鼻青臉腫跑回家,看到孩子這樣,家長肯定很生氣,但是生氣也不能亂了方寸,你得靜下心來想辦法找對策,避免孩子再被欺負。俗話說,衝動是魔鬼,如果作為家長的你做事不理智,不僅問題得不到解決,還可能使你怨恨自己,後悔得不行。

作為有一定閱歷的小編,在這裡把孩子遭受別人孩子欺負時有的家長的做法揀典型的說一說,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家長總是一味地責怪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

告訴自己孩子不要招惹別人,不經別人允許,不要動別人東西,玩具、筆、橡皮擦等,更不能趁別人不注意悄悄拿別人東西或順手牽羊之類,讓孩子分清別人的就是別人的,自己只能用自己的東西。只要看到孩子被別人孩子欺負等,就罵自己孩子,你一定是招惹別人了。

這樣的結果是,孩子可能比較守規矩,有分寸,但也可能使他從此膽小怕事,受委屈,甚至自己忍受屈辱也不願再告訴你,有的孩子得不到家庭幫助輕生的就屬此例。社會上有的孩子不因為你的孩子不招惹他他就讓你孩子安寧的,家長應多了解和關心自己的孩子,遇事不能太簡單化處理。

第二種家長告訴孩子,你也有手啊,你可以狠狠打回去啊

有些孩子相對而言,身體比較高大,只是性格怯弱,你鼓勵他打回去,可能是好事。比如我看到的一部電視劇(劇名記不住了),孩子因為出身問題被同學侮辱打罵,爸爸(當時孩子媽媽讓他叫叔叔)說,這種情況,你要勇敢,你可以狠狠把他打趴下,叫他從此不敢欺負你。

但是你的孩子相對而言比較瘦弱,力氣沒有對方強悍,你叫他怎麼打得回去?打回去不是叫自己更吃虧嗎?還另一種情況是,有時候也不算是你家孩子被欺負了,是你家孩子誇大其詞,說別人怎麼怎麼欺負他了,請相信,是有這樣的孩子,那麼親愛的家長你就要分清是非,加強對孩子引導。

第三種家長就是親自出面警告對方,或者同時聯繫老師和對方家長

你親自出面找欺負你孩子的對方,告訴他以後別再這樣做,否則對他不客氣,如果再打你的孩子,是怎麼打的就怎麼奉還給他,有的孩子本來只是拿別人尋開心,也不是真心要欺負人,當認識到自己行為可能招致別人打擊時,他就收斂了,不會再隨意欺負人。但有些孩子也不是你找他一次就能解決的。

有些孩子不會因為你是大人就敬畏你,甚至說話很衝,衝撞你,這時,你切忌衝動,千萬不能動手打別人的孩子,畢竟你面對的只是孩子,否則事情就會越來越糟糕。遇到這樣的孩子,你只能和老師、家長聯繫,客觀地陳述事情真相,尋求合理的雙方家長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第四種家長可以通過報警,保障自己孩子人身權益和生命安全

當孩子與他人發生矛盾,帶著屈辱回家,甚至受了傷而花費了不菲醫藥費,家長通過充分調查了解,確定問題原因主要是在對方身上,自己孩子的行為並無不妥之處,那麼家長可以試著找對方家長協商,如果事情是在學校發生的,還可以找學校找老師,通過學校老師調解,讓問題妥善解決。

當然,並非所有家長都通情達理,熊孩子背後往往都站著一個"熊家長",他們蠻橫不講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也不必大動肝火,大打出手,甚至拉人打群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選擇報警,畢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過法律程序伸張正義,維護孩子人身權益和生命安全。

第五種家長就是引導孩子多交友,朋友多了可以免受欺負

在平時生活中,從小讓孩子多和鄰居孩子或社區孩子一起玩耍,多參加活動,多交一些小朋友。當孩子出去玩或者上學時,可以帶一些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帶一些小食品或水果之類和大家分享,當然,家長要大度,也要從小教育孩子大度,玩具壞了不要太計較,放在家裡不玩它也會慢慢壞掉,小食品是拿來吃的,和大家分享還能收穫友情,有些小食品與其放在家裡發黴,不如讓他發揮作用,收穫友誼,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小編就看到這樣一位很注重培養孩子情商的家長,當他的孩子受到熊孩子攻擊的時候,他孩子本身比較瘦弱,就是那些平時交結的那些小朋友一起圍上去,替他制服了熊孩子。

第六種家長就是引導孩子積極鍛鍊增強體質,讓別人不敢欺負

看到一個國外的小視頻,說是一個瘦弱的混血女孩老是被人欺負,不光是拿走她的筆、文具,讓她不能寫字,藏她的課本,讓她不能學習,有人還動不動還打她,更為侮辱人的是,上廁所時,同學趁她蹲著不能躲避,還把垃圾桶垃圾澆到她身上……她爸爸知道後很是生氣,但生氣也沒辦法,在為她抹去淚水安慰她的同時,鼓勵她去學習格鬥。她的體質和格鬥技能不斷增強,還獲得格鬥比賽的冠軍,看誰還敢欺負她。

我們現在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條件都很好,與其窩在家裡玩手機遊戲,沒完沒了看電視,真不如鼓勵孩子走出去鍛鍊,學武術學散打練跆拳道不愧是一種強化自己的好辦法,即使不去參與這些學習,也可以在家長帶著選擇適合自身的鍛鍊方法。避免孩子被欺負,增強體質強化自身是王道!

最後強調一句,人活在世上,努力做一個不被人欺負的人,也絕不做讓別人憎恨的欺負別人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如果你孩子,在學校總被人欺負,你跟老師說,回來還是欺負,第二天跟老師跟家長說,還是欺負,難道只能轉學嗎?其實,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孩子被欺負了,父母該怎麼辦?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肯定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防止孩子被欺負,也是父母要教會的問題。」
  • 孩子在幼兒園被「手欠」的同學欺負,打回去or告老師?不如這樣做
    相信多數家長遇到這樣的問題都會教孩子「打他啊,趁他尿的時候推他啊!」等等。之前看了李玫瑾教授的演講視頻,說孩子被欺負,讓孩子打回去,很多家長在下面評論:對!就該這樣,我的孩子要是被欺負,我絕對讓孩子打回去,不能讓對方一直欺負下去,讓對方知道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打回去」這個言論我不反駁,因為欺負人的人可能人品有問題,被欺負的人,也可能是被當做「善茬」,而及時的反擊,才能讓對方不再欺負自己。但是反擊,只有「武力」嗎?家長在後面高舉「打回去」的旗幟真的正確嗎?
  • 孩子被欺負了,該讓孩子「打回去」嗎?
    ,更不是教「打回去、把玩具搶回來」那麼簡單,它關乎孩子一生的性格和意識塑造。另外,當孩子被欺負時,我個人不建議教孩子立馬打回去!原因很簡單:打回去這一招會阻礙孩子的情商和與人交往能力的發展。試想一下,如果讓孩子覺得打回去很有效,會使孩子解決問題時簡單粗暴,不論遇到什麼事只要打回去就行,別的小朋友都就可能不敢和他玩了。拳腳相向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 嗯哼在學校被打:與其打回去,不如給孩子不會被欺負的強大氣場
    導讀:嗯哼在學校被打:與其打回去,不如給孩子不會被欺負的強大氣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嗯哼在學校被打:與其打回去,不如給孩子不會被欺負的強大氣場!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還不夠,還要這樣幫助孩子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是忍受,還是打回去呢?很多寶媽都做錯了當孩子上學後,可能就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呢?是叫孩子忍耐,還是打回去呢?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直接肯定回答:肯定支持孩子打回去啊!
  • 孩子受欺負了,應該「打回去」嗎?如何教會孩子不被欺負?
    俗話說「打在兒身,疼在娘心」,孩子上學後家長難免擔心孩子被欺負。孩子受了欺負,要告訴孩子打回去嗎?這個話題也一直備受爭議。很多小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很缺乏。如何讓孩子不被欺負,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當這些小天使受到傷害時,是所有父母最不願面對的事。近期,孩子被欺凌事件的持續曝光,更是不斷地提醒父母,壞人真的存在,應對的方式刻不容緩。面對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教授說:先要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這樣做效果更好
    ;60%的家長表示,如果自己孩子被欺負,他們會讓孩子「打回去」;25%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叫他們不要和對方玩了;而15%的家長表示不知該怎麼處理。當孩子受欺負時,家長內心時常矛盾衝突:好想憤怒還擊,又覺得反擊不對;好生氣又怕打不過;想文明溝通又發現總被不文明對待......那麼,家長到底該怎麼辦呢?1.了解其中的緣由其實,得知孩子受委屈的本能反應是讓孩子回擊。
  • 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好的方法,是家長教會孩子這樣做
    不僅非常沉默,而且遇到別人欺負,也從來都不敢反抗,不管是比他大的,還是比他小的孩子打了他,他都不還手。家長往往戲稱這樣的孩子是「家裡的老虎」,但沒有哪個家長是能夠看著自家的孩子被人欺負而無動於衷的。 看到自家孩子被打,家長的心裡一定很不是滋味,擔心這樣一味地忍讓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懦弱,長大以後也會到處受人欺負,但也總不能教他還手吧,以牙還牙、以暴制暴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 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困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到底怎樣才是合理的解決方法呢?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與其教他打回去,不如讓他有「還擊的智慧」
    但是其實在幼兒園,有些孩子就會受到校園欺凌。有數據表明,在幼兒園階段,受到排擠、被欺負的孩子比例高達40%。所以很多家長都會非常糾結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欺負,要不要告訴他打回去?或者是不還手,直接告訴老師?
  •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無論什麼時間,有關孩子的新聞一出現,尤其是孩子之間出現欺凌事件,都會引起無數家長朋友們的擔憂。  01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對此,睿睿父親直接帶著孩子找到欺負人的孩子,並告訴睿睿:「爸爸在這裡,你敢不敢打回去?」  但即使這樣,孩子也只是抓住對方小朋友的手打了一下。
  • 拒絕校園暴力,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就要「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了要不要打回去?是許多家長都在糾結的問題。前幾日,上海楊浦兩位家長因為孩子之間的矛盾,在校門口約架,結果打破頭進了醫院。今天,朋友圈又流傳著一條家長歇斯底裡地讓孩子「打回去」的視頻。作為家長,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但是一旦真的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 孩子被打要打回去嗎?如何讓孩子具備自我保護的力量,不被欺負
    今天帶孩子出去玩,同行的哈尼被一個比他大的小朋友打了,被打後哈尼站在那一動不動,低頭委屈的模樣,惹惱了哈尼媽媽,大聲的喊著「哈尼,你也打他」,哈尼沒有動作後,哈尼媽媽著急的拉過哈尼的手,往那個小朋友身上招呼,還一邊說著:誰要敢打你,你就這樣打回去,知道了嗎?
  • 看起來怯生生的孩子,更易受欺負。不改變,教孩子打回去也沒用
    我跟你說了多少遍,有人打你就要還回去了。你看剛才別人打你,你不僅沒有打回去,還一聲不吭的讓著別人。你這是要氣死我對嗎?···」看得出弟媳此時非常的生氣。但看到我們進來了,她也有意的,整了整自己的情緒。 同時也向我們說起侄子被欺負的過程:弟媳下午去了幼兒園接4歲侄子放學。
  • 我的孩子被欺負了,到底要不要叫他打回去?
    最近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受到了不少心理學家的攻擊,說她的育兒方式是有問題的,其中一個觀點被攻擊的最多,就是:孩子挨打了一定要打回去。這個問題也是家長們問的最多的育兒問題之一了,李玫瑾老師的觀點是,孩子如果被欺負了一定要打回去。她還舉了一個自己家小孫女的例子,最後還告訴了小孫女下次遇到了這種事請,用什麼方法打回去。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是該「告老師」還是「打回去」?
    可是有些家長也會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如果是你家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是告訴孩子打回去還是告老師。認為應該告老師的家長則認為:孩子打人沒有分寸,打回去會發生意外,而且一味灌輸孩子「打回去」的思想,對孩子的成長不利,讓孩子以為用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孩子的事情就應該由大人來解決。
  • 孩子被欺負怎麼辦?超半數家長表示「打回去」
    約60%的家長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他們會讓孩子「打回去」;有25%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打人不對,下次不要和對方玩了;另有15%的家長則表示不知道怎麼處理。因為自己平時下班時間晚,老公生意又很忙,所以每天都是小浩的爺爺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有一天,吳萍回家,看到小浩的脖子上有一道明顯的紅印子,問了半天,小浩才告訴媽媽,他在幼兒園跟其他小朋友爭搶滑梯,被打了。當時,小浩的爺爺高聲說道:「你應該打回去啊,你不還手,人家以後還要欺負你!」聽到這話,吳萍愣了一下。
  • 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她說,有次嗯哼跟她聊天,無意中說出了自己在學校被同學打了。霍思燕聽了之後,很震驚也很生氣,差點脫口而出:「那你就打回去啊……」,但她最後還是把這句話硬生生咽了回去。與其擋在孩子面前,不如教他學會自我保護當孩子被欺負,家長怎麼做才能更好保護他的權益呢?建議先收起你的「玻璃心」,與其擔心不如用心,下面7個方法也許就能幫到我們的孩子:1、認真傾聽,給予正面回應。
  • 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一定要打回去?家長這樣做才更有效
    孩子放學回到家,一邊擦眼淚一邊擦鼻涕的大哭著對你說:「媽媽,我被人欺負了。」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呢?是讓孩子忍著?還是讓孩子打回去?忍著吧,害怕孩子形成軟弱的性格,以後遇事退縮,不懂得保護自己,更怕孩子忍出病來,讓施暴者變本加厲。打回去吧,確實可以出口惡氣,讓對方感受到我兒子不是好惹的,但害怕孩子變的暴力,以後遇到問題都暴力解決。
  • 秦昊談女兒被欺負瞬間崩潰: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為人父母的,最不能忍受的,當然是看到孩子被欺負,被排擠。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的正確做法是什麼樣的呢?之前秦昊在節目中,因為女兒米粒被欺負而落淚。>方法一:讓孩子自己「打回去」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矛盾和衝突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