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來臨,天氣 越來越冷。對於夏季習慣外出的寶寶們來說,不論酷暑嚴寒都阻擋不了寶寶那顆嚮往自由、嚮往外面世界的心。
這時,家長最擔心的應該就是寶寶著涼感冒。雖然給寶寶穿少了容易凍著,但是如果給寶寶捂太厚寶寶也會遭罪啊。不過話雖如此,疼愛寶寶的家長們在寶寶外出時還是總怕寶寶冷到的。
正因為家長有顆拳拳愛子之心,所以才有了廣大網友的調侃,「世界上有一種冷叫時你媽覺得你冷」,乃至升級版的「有一種冷是你奶奶覺得你冷」。
記得小編剛生寶寶時正好是冬天,雖然暖氣開得很足,但是孩子的姥姥依然擔心寶寶凍著。
又加上孩子脾氣大,哭起來嘴唇一抖一抖得哆嗦,看在姥姥眼裡還以為她凍得發抖,棉被是裹了一層又一層,結果直接捂出了一身的溼疹。
後來詢問了專業的育嬰師,首要原因就是給寶寶穿得太多。她說小孩天生純陽體,保護好小肚子就行,一般家裡這個溫度就給孩子穿個小上衣就可以,不用太厚。
如果沒法判斷就用手摸摸孩子的後頸部感受下溫度,如果不涼孩子就不會冷。現在想來,她說的很有道理,因為這樣的方法正是遵循了「三暖二涼」的穿衣法則。那麼「三暖二涼」具體指什麼呢?
01「三暖」
一、背部暖
保持寶寶的背部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情況的發生。寶寶背部如果摸起來涼涼的,要擔心風寒入體,需要給寶寶添加衣物。
如果背部摸起來都是汗,就要及時給寶寶減少衣物。秋冬外出時如果擔心寒氣侵襲,可以給寶寶加個小坎肩。
二、腹部暖
寶寶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加強腹部的保暖。成年人還常常因為腹部受涼而引起腹瀉,更何況是寶寶呢。
常吃寒涼的食物或者不注意腹部保暖會造成寶寶脾胃虛弱,從而導致寶寶不愛吃飯或者是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所以穿衣時可以給寶寶多穿一件小背心或護肚子的小肚兜加強保暖。
三、手足暖
對於寶寶的手腳來說,因為寶寶的末梢神經循環比較差所以摸起來稍微比身體涼一點屬於正常現象。
但寶寶足底有很多神經連接,還包含不少的穴位,如果不注意保暖也容易引起腹瀉、感冒或其他疾病。秋冬季節可以給寶寶穿一雙棉襪,穿鞋時儘量保持鞋內乾燥,如果襪子潮溼要及時更換。
02「二涼」
一、頭部涼
寶寶的頭部涼一點沒有關係,因為頭部喜歡涼而怕熱。頭熱容易使寶寶心煩氣躁,頭暈噁心,嚴重時會導致昏迷,也就我們常說的上火,所以一定要保證孩子頭部散熱。
外出時如果天氣寒涼或遇到大風可以給寶寶戴個帽子,帽子不要太厚,選擇薄厚適宜,柔軟舒適,通風透氣的。
03心胸涼
心胸如果受到壓迫會有呼吸不暢的感覺,對心臟功能產生不好的影響。寶寶穿衣服如果比較厚重、緊迫或臃腫,就會壓迫到胸部。
容易導致寶寶呼吸不暢,心煩內熱,所以穿衣方面要保證寶寶心胸涼爽,衣物選擇柔軟舒適為主。
04穿衣法則
一、注意溫度信號
我國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使得有的地區晝夜溫差較大,甚至還有的地區早晚和中午的溫差都極大。
這也決定了給寶寶穿衣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室外溫度遵循穿衣法進行具體判斷,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溫度信號燈」——15℃。如果溫度在15℃上下不停搖擺時就要注意保暖了。
二、洋蔥穿衣法
為了預防寶寶感冒,避免給幼兒穿衣不是穿涼就是穿熱的情況發生,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洋蔥穿衣法」。
那就是不要穿一件非常保暖的衣服,而是幾件輕薄的衣服疊穿在一起,這樣可以根據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衣物,舒適又健康。當溫差大於8℃時視為溫差過大,此時只要再額外的準備一件大衣就可以了。
總結:無論是「三暖二涼」還是「洋蔥穿衣法」都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此種方法還是為了寶寶的健康。
尤其是秋冬季節外出時,家長務必要根據室外溫度變化做好寶寶的溫暖防護,穿衣有度,便於穿脫。
只要我們不一味的擔心寶寶凍著,根據穿衣法則,不加衣過快過厚,寶寶就會減少感冒情況的發生。